建筑项目现场施工危险源辨识及防范对策解析论文_吴进伟

建筑项目现场施工危险源辨识及防范对策解析论文_吴进伟

吴进伟

江苏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省南京市 210000

摘要:建筑项目施工危险系数较高,在具体施工时可能会出现各种不确定风险因素,为对危险源展开有效识别与防治,施工单位加大了对现场危险源辨识及其防范方式的研究力度。通过对危险源特点的分析,对建筑项目现场施工危险源识别与防范两部分内容展开分析解析,旨在做好危险源识别与控制,保证建筑工程施工顺利程度。

关键词: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安全事故;建筑项目;防范对策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常见由危险源所造成的事故,主要包括中毒、火灾以及坍塌和爆炸等。按照以往工程施工经验,安全事故发生是需要经过一系列过程,即存在安全隐患、出现危险征兆、到达事故临界点、事故发生。对安全事故发生过程实施全面危险源识别和管理,可从事故预防、处理角度入手,对事故展开高质量防范,可达到切实提升施工项目安全性的目标,研究价值较为突出。

1.危险源特点

建筑项目现场施工危险源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突发性。危险源从隐患形成到事故爆发均有着明显的随机性特性,多数危险源间均存在密切关联,共发性相对较强;②不确定性。危险源出现较为随机,可能会因为外部触发而发生,预测难度相对较大,不确定性较为明显;③致灾性。在应急环境中,危险源灾难性特点会直观体现出来,严重者甚至会造成人员伤亡;④连锁性。因为危险源间联系较为紧密,所以可能会在危险事故发生时,出现一系列连锁反应,如果无法及时对其展开妥善处理,可能会引发严重事故。

2.危险源识别

建筑工程产品类别相对较多,且具有单件性特性,加之整体施工生产过程较为复杂,所以很容易会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为对危险源展开精准识别与处理,管理人员需要从工程现场环境、施工操作等多方面着手,辨识危险源,做好防范。

常见危险源识别方式主要有两种,即直接经验法、专家集体开会讨论法【1】。其中在对直接经验法实施运用时,会按照安全检查表、有关标准等内容,依靠技术人员专业知识以及工作经验,对评价对象危险程度展开评估,判断其是否会对工程施工形成危害。此种方式虽然简单、可操作性较强,但却对人员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如果人员在经验以及专业知识等方面存在不足,就会对想法使用形成限制,可能会出现辨识疏漏问题。而专家集体开会讨论,汇集众人智慧做好优势资源整合,整体辨识工作开展更加系统、细致、科学,可有效弥补直接经验法所存在的不足。此种判断方式多用于新开发系统或复杂系统,是运用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手段实施危害辨识的识别技术。

3.危险源防范

3.1设置预防措施,应对常见危险

因为施工现场危险源类型较为复杂,无法一一展开详细阐述,因此在此将以触电以及机械伤害两种危险事故为例,对常见危险处理措施展开分析。

(1)触电事故预防处理。现代建筑工程施工较为智能,电力资源消耗量较大,如果在用电期间出现用电不规范状况,可能会对人员以及工程施工形成直接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对触电事故展开预防处理时,首先需要增强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管控力度,应科学展开组织设计编制、规划,做好安全用电以及电气防火保护,保证临时用电使用安全;其次对现场临时用电展开安全保护,对TN-S接零保护系统展开科学运用,并做好防雷装置安装;最后按照规定实施配电箱电器接线与配置,科学展开二级保护、三级配电,保证开关箱、总配电箱内漏电保护器线数、极数和负荷侧负荷线数、相数一致性【2】。

(2)机械伤害事故预防处理。管理人员需要按照合格证书规定内容,对进场机械设备展开管控,防止违规或质量不达标设备进入到现场,并要安排专业技术操作人员、安全人员以及施工人员,对设备展开全面检测。在检测合格后,需要对操作人员展开安全技术以及安全教育等内容培训,以防后续使用出现问题。

3.2规范人员行为,推行标准化操作

人员是工程项目主要建设者,也是施工技术主要使用者,人员行为规范程度,会对危险源防控形成直接影响,是管控人员关注重点内容【3】。为实现对危险因素的有效防控,施工单位一方面需要做好人员自我保护意识以及安全意识、能力培训,帮助其掌握危险源管理意义以及具体识别方式等内容,确保人员可以自觉参与到危险源控制工作之中,进而高质量展开事故应急处理以及其它方面防范任务;另一方面推行标准化岗位操作管理机制,结合各施工段以及工种所涉及危险源和其特点,展开安全操作规程以及作业指导书等内容编制,并利用指导书以及安全操作规程,结合施工现场综合情况,定期展开检修,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3.3合理运用技术控制措施

现阶段常用技术控制措施主要有个人防护、距离防护、取代操作以及控制危险源触发因素等,在对技术控制措施实施使用时,需要按照危险源触发条件、性质以及存在状态等,对技术措施展开科学筛选,进而达到消除、转移、控制危险源的效果【4】。

以危险源控制技术应用为例:该项技术是安全现有工艺技术安全标准与要去,对施工中存在的危险源实施控制,科学规避触发因素影响,进而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的技术。在具体进行操作时,不仅要会通过对危险源触发因素的控制,实现对安全事故的有效预防,同时还会加强对应急环境中装置执行能力的控制,会通过对紧急过电保护装置等系统的运用,做好安全防护。

3.4运用BIM技术,做好危险管控

BIM技术在现代建筑工程建设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为工程建设与管理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在危险源安全管理中,BIM技术同样有着极大作用。一方面,构建BIM三维可视化监管系统框架,运用框架组织人员展开安全管理与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人员安全影响因素识别能力以及管控能力;另一方面,利用技术展开施工阶段、设计阶段风险识别体系建设,利用模型结合安全检查手段,对施工存在安全隐患展开评估与分析,制定针对性强化措施与优化管理方案,确保安全问题发生可能性可以被控制在最低。同时可运用BIM技术,实施可视化管理以及碰撞检查,展开危险源影响因素库构建,进而达到对工程施工前期危险源展开有效管控的目标。

3.5科学实施管理控制措施

实施管理控制措施时,需要做好危险源控制管理机制建设,应以危险源评价、辨识为基础,对管理规范制度展开调整与改进,确保危险作业审批机制、安全操作规程以及交接班机制等均可得到切实优化,进而为措施执行提供有利依据。同时应明确个人以及部门安全责任,定期组织人员展开安全检查,设置危险源管理负责人,保证人员责任意识,确保各项管理措施可以真正落实到实处。此外为对人员危险源管理热情形成有效调动,需要设置配套奖惩机制以及考核评价机制,严格遵从相应考核标准定期展开考核评价,给予相应人员处罚或奖励,进而实现对危险源管理效果的不断优化。

结束语:

为妥善处理好危险源方面问题,做好危险防范与管控,建筑工程参建各方需要加大对危险源相关内容的研究理论,应在明确危险源特点与识别方式的基础上,结合建筑工程建设特点,制定出针对性较强的危险源防范策略,进而通过对BIM技术以及技术控制等手段的合理运用,实现对危险源的科学防控,确保危险隐患可以被及时消除在萌芽之中,达到理想化安全管控效果,进而为整体工程建设创造出更加优质、安全的施工环境。

参考文献:

[1]丁永茂.解析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及其优化措施[J].科技资讯,2019(4).

[2]张伟.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措施关键思路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5).

[3]基胜文.探究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9(26).

[4]刘英,朱彬.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不足点及改进[J].低碳世界,2019(6):128-129.

论文作者:吴进伟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3

标签:;  ;  ;  ;  ;  ;  ;  ;  

建筑项目现场施工危险源辨识及防范对策解析论文_吴进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