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第一中医医院 血透室 413000
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急性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及处理方式,以此来为患者治疗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方法:2013年8月~2017年5月,于我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中选取50例,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急性并发症的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式,并且在7天之后对其进行回访调查,统计并发症的治疗效果,对并发症处理前后患者的症状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头痛、呕吐、恶心、肌肉痉挛、透析中低血压、体外循环凝血以及透析膜破裂等属于血液透析的主要并发症类型;相较于治疗前,血液透析患者治疗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均有所降低,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临床上要将患者的实际情况作为依据,选择合理方式对其进行处理。
关键词:血液透析;治疗效果;常见并发症
HD(血液透析)是临床上用来对肾功能异常患者进行治疗的一种有效方式,但是因为该治疗方式的特殊性,治疗后通常会有多种急性并发症出现,这对血液透析的治疗效果造成了严重限制,所以及时对其进行合理处理是十分必要的[1-2]。从临床治疗的安全性角度进行分析,可知针对血液透析患者的急性并发症,需要及时找出针对性的处理方案,避免对后期康复效果和临床治疗效果造成影响。本研究对我院2013年8月~2017年5月收治的50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了探究,对出现的并发症类型、原因以及处理方式均进行了探究,总结如下。
1.资料、方法
1.1临床资料
50例患者于2013年8月~2017年5月在我院血透室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平均年龄(68.52±2.28)岁,男性38例,女性12例。结合影像学检查与实验室检查最终对患者进行确诊,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氮质血症、高血压、蛋白尿、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以及尿量减少。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在自愿情况下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统计病症:对患者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急性并发症的具体表现以及治疗方式;将中华医学会肾内科并发症的统计情况作为依据,对急性中毒、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肾损伤等并发症分布情况进行记录,以此来为其急救治疗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评估疗效:采用血液透析仪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仪器的主要原理为:对弥散/对流进行利用,以此来交换物质,将患者体内的代谢废物清除干净,对酸碱平衡与电解质平衡进行有效维持,对各种病症的发生率进行控制。在7天之后对患者进行回访,并且统计分析各种并发症的治疗效果,对并发症处理前后的症状变化差异进行对比分析。
1.3 观察指标
对头痛、呕吐、恶心、肌肉痉挛、透析中低血压、体外循环凝血以及透析膜破裂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纳入SPSS20.0进行数据分析,(±s)和(%)表示计量与计数资料,t检验与卡方检验差异,以P<0.05表示差异明显。
2.结果
通过对本研究50例血液透析患者治疗前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可知,相较于治疗前,血透患者治疗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均有所降低,P<0.05,见表1:
3.讨论
现阶段,我国肾内科诊治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获得了发展,通过合理分析血液透析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有利于对患者康复期间的病症状态进行有效控制,将整体治疗效果提高。近年来,我国肾内科疾病发生率呈现出显著上升的趋势[3]。血液透析是急性与慢性肾衰竭患者肾脏代替治疗方法之一,该治疗方式的主要原理在于将患者体内血液向体外进行引流,通过对弥散/对流进行利用,以此来交换物质,将其体内代谢废物清除,将其酸碱与电解质维持在平衡状态。本研究通过对我院5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可知,头痛、呕吐、恶心、肌肉痉挛、透析中低血压、体外循环凝血以及透析膜破裂等属于血液透析的主要并发症类型,且对其进行治疗后,血透患者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均有所降低,P<0.05,本研究对各种并发症类型与处理方式进行了统计分析,将其归纳如下:(1)透析膜破裂:一旦发现有该现象出现,便要及时将透析管路的静脉端和动脉端夹闭,将体外循环中的血液丢弃,更换透析管路和透析仪器之后再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在此过程中要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密切监测,一旦发现其有溶血、发热等现象出现,便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合理处理[4]。(2)头痛、呕吐、恶心:医护人员要对呕吐、恶心患者进行细致观察,及时采取措施治疗,防止误吸现象出现;对于头痛患者,确认其没有脑血管意外出现之后,可以采用乙酰氨基酚等药物对其进行治疗;如果患者有背痛、胸痛等现象出现,则要注意其是否为空气栓塞、低血压、透析中溶血以及心绞痛,并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应对。(3)肌肉痉挛:通常情况下,透析治疗的中后期很容易出现肌肉痉挛现象,会在一定程度上损伤其肌肉组织功能。为此,对该并发症进行处理之前,要对各种诱发因素进行仔细分析,酌情采取措施对其进行处理,可以给予患者100ml0.9%的氯化钠注射液、甘露醇溶液或者高渗葡萄糖溶液输注。(4)透析中低血压:血液透析低血压指的是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的收缩压降低20mmHg以上,并且出现低血压症状。对于出现该症状的患者,要及时帮助其取头低位,将超滤停止,给予其白蛋白溶液或者100ml0.9%氯化钠注射液补充。(5)体外循环凝血:如果患者属于轻度凝血,则要适当增加抗凝剂,将血流速度调高,并对其体外循环凝血变化情况进行仔细观察,遇到紧急情况出现时,要及时对血液透析设备的工作状态后进行调整;如果患者属于重度凝血,则要马上回血。
护士在为患者实施血液透析护理操作时,还需要对其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严密监测,在透析治疗期间定时巡视,观察插管处是否发生渗血、移动等问题,然后详细记录患者血液透析期间的呼吸、脉搏、血压等变化情况,若观察到患者生理特征、面部表情有异样,比如出现抽搐、头晕、出汗等情况,需立刻上报主治医师,并遵医嘱处理,预防血液透析并发症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
在风险管理期间,管理者要强化护士的交流及沟通能力,便于与患者能够有效低沟通,倾听并满足患者的需求。在交流的时候,护士应当面带微笑、语言亲和,利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答患者的疑问,尽可能通过良好交流,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避免发生医患纠纷[5]。
综上所述,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临床上要选择合理方式对其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1]屈昊,何学学,秦岩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治疗的研究进展[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43(1):209-212.
[2]谭芳,章厚芬.不同途径深静脉置管在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中的应用[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52(z2):134-135.
[3]彭艳,王云燕,傅丽丽等.内瘘侧肢体行为规范的建立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血液净化,2017,16(10):706-710.
[4]孙博,汤晓静,申嫒文等.夜间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并发症和耐受性的影响[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7,38(8):973-977.
[5]王凤英.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并发症的护理分析及对策[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23):38.
论文作者:贺艳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5
标签:患者论文; 并发症论文; 血液论文; 对其论文; 情况论文; 低血压论文; 体外循环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