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过程中,电网建设覆盖范围不断拓展,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也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为了避免电网调度异常现象对整体电网调控运行效果的影响,在实际电网调控运行管理中,应综合采取多种风险处理措施。通过电网调控管理机制的优化完善,从倒闸操作、接地故障等方面不断优化电网调控水平,为整体电网可持续运行提供充足的保障。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人工智能应用于电网调控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人工智能;电网调控;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TM712 文献标识码:A
1、概述
传统电网管理中,电网调度中心负责电网调度工作,而集控站则将变电站的监控、运行维护等责任集于一身,这种管理模式,不但所需的人力较多,人员不足时还影响正常生产,主要表现在各个集控站因工序检修、事故处理等情况下忙闲不均,忙时人手不足,闲时人手闲置,造成人力成本高且人力资源严重浪费。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即电网调度和变电监控一体化设置,电网调度中心与运维操作站共同进行电网管理,在电网规模不断扩大、电网结构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电网调度中心负责承担电网调度、变电站监控及特殊情况下的运行方式调整等,而运维操作站负责对调度指令的执行、设备巡视等工作,二者各司其职又紧密配合。这种管理模式将原集控站负责的监控工作由电网调度中心完成,将全部监测工作集中,有效整合了资源,也有利于远程监测系统的应用,减少电网运行管理的中间环节,缩短日常业务流程,能及时、全面、准确掌握电网运行情况,全面推进在线监控及事故预警系统建设,树立“无人则安、少人则安”理念,实现“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的本质安全,根据站所任务的繁重和工作量,统筹调配运行人员,有效解决人员严重缺乏的问题。
2、电力网络调控运行异常因素
2.1、电网调度运行倒闸操作分析
现阶段电网调控运行管理过程中,由于智能化建设工作的限制,人工仍然是电网调控运行的主要模式,这就导致整体电网倒闸操作异常现象出现频率较高。其中电网调度运行主要是投停自动、送电操作、接地导线拆卸、消弧线圈补偿度调整等环节。上述环节某一项工作事故就会导致整体运行调度异常现象的发生。
2.2、电网调度监控指令控制异常
电网调度指令是电网调度运行调度的主要依据,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调度工作人员需要在正式设备操作之前,结合现场设备需求,进行相关设备操作指令的调度管理。若实际电网调度指令没有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调度管理,就会对现场指令执行人员及电力安全造成极大的安全威胁。再加上监督环节的缺失,不仅会促使相关安全事故的发生,而且会导致关联事故的发生。
2.3、电网接地异常
电网接地异常主要为单相接地故障,特别是在不良天气环境中,由于中低压配电网设备元件较多且设计裕度小,其接地故障发生频率较大。再加上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电网接地设备会出现一定的绝缘子损坏、受潮老化情况,从而导致整体接地设备损坏频率大大增加。
3、人工智能应用于电网调控的关键技术
3.1、高性能计算技术
神经网络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出现,但因为实现难度一直未成主流,深度神经网络之所以能在近年回归,主要得益于海量样本数据和强大计算能力。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说,深度学习的前沿正转移到高性能计算,NVIDIA,AMD,Google和阿里巴巴等公司也都在为深度学习研发HPC的新能力。依赖于数据量和计算力的深度学习,对高性能计算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当今最著名的GoogleBrain的并行计算平台使用了16000个CPU,共计10亿的节点,来进行深度学习模型网络的构建,调控系统实时数据每秒即达到百万点级,其历史数据量将远超GoooleBrain的计算规模,未来深度学习在电网调控领域的一个瓶颈可能就是计算力,如何结合目前CPU,GPU以及TPU等芯片技术的突破,整合服务器、存储和网络等资源,构建软件定义的HPC,形成适应调控系统低成本、高效率的“大计算(big computing)”架构,以适应不同深度学习算法、不同业务场景的计算要求,这将是未来调控系统在硬件资源构建、分布式并行计算框架设计、应用功能算法改进提升等方面需要重点突破的关键技术,以支撑上层各类业务场景计算能力的提升。
3.2、调控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技术是人工智能的基础,一切人工智能算法的学习都离不开训练样本数据,特别是以数据驱动为基础的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算法,数据的全面性、完整性对学习的效果至关重要。因此需要构建调控大数据平台,将分散的数据进行汇集、清洗与关联整合,形成统一的数据支撑平台,从而为后续的业务场景提供丰富的训练样本,以提升其学习效果。对安全智能预警,(其主要的管理模式如图1所示)
图1安全智能预警管理巡视图
电网调控运行本质上是广域时空的协调控制,因此调控大数据也应是广域的时空数据。从数据内容来看,调控大数据应包括设备模型参数、地理位置、监控与采集(SCADA)系统稳态量测、PMU、故障录波、保护简报、气象环境、电量以及用户等数据;从数据来源来看,由于管理职责的分工,分布于能量管理系统(EMS)、配电管理系统(DMS)、地理信息系统(GIS)、调度管理系统(OMS)、生产管理系统(PMS)、用电采集、设备状态在线监测、雷电以及气象等多个系统;从数据结构来看,包括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以及非结构化数据;从数据更新频度来看,包括日级、小时级、分钟级、秒级、毫秒级等;从数据采集方式来看,分为直接采集、数据转发等方式。
3.3、基于深度学习的电网预测及辨识技术
借助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人工算法,同时结合调控大数据,通过对海量训练样本数据的学习,预测未来电网运行趋势,将是未来“人工智能+电网调度”的研究热点。首先在电源侧方面,针对风能、太阳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受天气条件影响较大的特点,可以采用深度置信网络(DBN)、集成学习以及条件变分编码器等技术,利用其在多层次网络训练、多分类综合决策、特征自主提取与学习、强大泛化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基于调控大数据(天气、环境、大气条件、电站地理位置和电网历史运行数据等),整合多种预测模型和算法,采用无监督/半监督的自主学习方式分析和发现数据内部规律、多种因素间的耦合关联关系,对可再生能源发电进行预测,提高可再生能源的预测精度,目前IBM公司正在开展相关领域的研究,并称其人工智能天气模型比坊间的太阳能和风能预测模型精确。
总之,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作为电网运行控制的指挥中枢,是集合大量数据、规 则以及专家经验的密集型“决策大脑”,然而目前调度控制仍以经验和人工分析为主,调控中心的海量多样数据、方案间缺乏逻辑模型,需要调控人员进行大量的经验知识关联,重复性“人脑劳动”较多,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相对较低,上述特点决定了人工智能在电网调控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陈瑞明.电网调控运行风险及防范措施[J].科技与创新,2017(24):62-63.
[2]钟旭昌.电网调控运行安全风险及解决措施[J/OL].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7(11):62-63.
[3]尹郁菲.基于电网调控一体化的运行管理项目优化与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
[4]李翔.南方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
[5]金双喜,裘峰源,宣跃.地区电网调控一体化系统建设的研究与分析[J].陕西电力,2011,39(01):49-52
论文作者:张书玮,赵山尧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5
标签:电网论文; 数据论文; 人工智能论文; 深度论文; 设备论文; 操作论文; 指令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