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的问题,国家越来越重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城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乡镇污水处理建设已经成为我国乡镇水污染治理的重要部分,是实现城镇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乡镇污水处理的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存在问题;对策
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的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资金技术的支持,城镇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速度日益加快,逐步由城市和县城向乡镇地区覆盖。在国家的支持和鼓励下,我国乡镇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工作进度进一步加快,对水污染的治理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方面还是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乡镇污水处理工作的质量还有待提高。
一、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前期工作不到位
首先,乡镇的污水处理一般都是交给各级政府负责,部分政府对污水的处理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对污水处理设施进行了建设,但是却不重视对设施的运营和管理,对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同时,由于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就要有雄厚的资金提供支撑,乡镇在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中常常会因为缺乏资金而导致部分工作不能到位;其次,基础设施不完善,虽然很多政府注重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工作,但是还是存在官网等配套的基础设施不完善的情况,这就从源头阻碍了乡镇污水处理工作的顺利完成。而且,一些乡镇由于地形地势的原因,在建设的一开始就选址在河流附近,但又缺乏对建设的规划,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外来人口的涌进,乡镇进行扩建,对水资源的污染程度就会与日俱增,而复杂的地形又导致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不能保证足够的完善;最后,在实际的工作中,部分设施因为一些原因而不能投入使用,例如:没有达到验收标准、未及时组织验收、工艺改造施工、管网不配套、厂区及管网水毁后维修等[1],这些原因致使已经完成的设施不能投入使用,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有耽误了污水的治理,不论是经济效益还是环境效益都没能得到保证。
(二)设施运行和维护问题
首先,由于运行经费的不足,导致设施的建设和维护都不能及时到位。在工作中,运行经费主要来自乡镇征收的污水处理费,但是,依照一般的征收情况来看,大部分乡镇所征收的污水处理费都很难满足该区域的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工作缺乏稳定的财政投入渠道。导致经费不足的原因主要包括三个,一是,乡镇污水处理费的征收标准低、成本高,不足以对污水处理进行补贴;二是乡镇的自备水源较多,但是这些自备水源并没有被计入总的水量之中,对这部分的污水的处理费难以征收;第三,部分污水处理厂的进水量不足导致污水处理费征收不足,而且,地方财政是有限的,在污水处理费用不能通过征收而不足时,不能为污水处理工作提供资金支持,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工作缺乏稳定的资金保障。
其次,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工作中的信息化、智能化的建设水平低。根据2003年7月1日起颁布实施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要求,在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口应设污水水量自动计量装置、自动比例采样装置,同时,要安装在线监测装置对水的pH值、水温、COD等主要水质标准进行监测[2]。但是,真正按照文件要求进行贯彻落实的乡镇很少,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建设还不到位。
最后,在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管理中,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使得工作缺乏技术,整个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缺乏专业化。一般来说,乡镇在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中所聘用的工作人员多是所在地的常住人口,有些甚至没有进行过专业的培训,工作人员特别是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技术和管理的经验,导致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的质量得不到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完善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
(一)端正认识,落实责任
乡镇的政府要提高对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的重视程度,明确工作的重要性和工作的任务要求,并且将工作进行细化和分工,将工作落实到个人,落实全责分明的责任机制。一方面,根据《环保法》中规定的“统筹城乡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并保障其正常运行”的相关要求,参照城镇对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的相关政策,加快在政策法规层面做出的明确界定,把治理设施纳入环境保护公共基础设施的范畴[3]。另一方面,要对污水处理设施的移交和产权登记进行明确和强化,对污水处理设施的资产登记进行管理,明确产权责任,建立健全治理设施信息库。
(二)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建设监管
树立正确的工作认识后,要对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一方面,要推进管网项目的规划和建设,解决未被主干管覆盖的乡镇的管网建设的问题,然后建设二、三级管网,将乡镇的污水处理设施通过管网设备和周围农村的设备连接起来,构建污水处理设施网,提高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效率。另一方面,加强在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过程中的监管力度,减少因为管网建设不完善和施工中的缺漏导致的设施在建设完成后不能投入使用的情况。
(三)落实运行维护经费
乡镇的经费的不足,不能单凭乡镇自己就能够解决的,国家应该积极地提供帮助。中央财政的补助资金应该从“补建设”向“补运行”,“前补助”向“后奖励”转变,为乡镇的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营管理制定专门的管理办法,建立相应的体制机制。同时,要通过对污水处理费的征收和财政补贴等形式,保证乡镇的财政收入能够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提供持续的投入和支持。
(四)贯彻国家政策
在上文提到,乡镇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工作应该提高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按照《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的要求对污水进行监测,贯彻和落实相关的政策文件。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提出敏感区域(重点湖泊、重点水库、近岸海域汇水区域)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应于2017年底前全面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4]。但是,大多数的乡镇在实际的操作中,都没有按照上述的规定进行处理,而是按照一级B的标准进行排放,因此,要对乡镇进行提标改造,依重点镇、建制镇、乡镇、场镇的顺序逐级提高排放的标准。
(五)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
在乡镇污水处理建设和运营的管理工作中,人才是完善管理、提升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一方面,要对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挑选,尽可能的挑选一些有专业知识基础的人员,同时,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建设和管理的技术和能力。另一方面,对于资金比较充足或者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存在很大问题的地区,可以聘请专业人才,对疑难的问题进行解决,还能在其在职期间帮助政府培养一些专业人才。
三、结束语
现阶段,我国乡镇的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有了新的要求,对环境的重视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在乡镇的水污染的治理工作中就要更加重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工作,推动我国乡镇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庆.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若干问题及对策分析[J].低碳世界,2018(4).
[2]邵蕾,王一,何家军.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若干问题及对策分析[J].环境保护,2017(24):56-58.
[3]徐小丽.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与运营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低碳世界,2016(16):3-4.
[4]曲卫东.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及运营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7(33):188-189.
论文作者:张大健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4
标签:污水处理论文; 乡镇论文; 设施建设论文; 设施论文; 运营管理论文; 工作论文; 管网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