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中开胃饮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综合征(寒凝气滞血瘀型)的临床观察论文_税宗伦,徐慧超,李义成,李洋,刘素容

(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中医医院 四川乐山 614400)

【摘要】温中开胃饮为四川省名中医薛胜俊主任中医师经验方,本研究将该方用于医治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综合征(寒凝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通过与治疗本病的常用西药进行对比,对中西药治疗前后该病的症状改善情况以及停药1月后复发情况进行观察,通过本次临床研究表明,治疗组温中开胃饮治疗寒凝气滞血瘀型上腹痛综合征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等方面较西药对照组优势明显,说明该方的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综合征;寒凝气滞血瘀;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3-0144-03

【Abstract】Wenzhong Kaiwei Decoction is the Sichuan province of Chinese medicine Xue Shengjun directo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xperience side.This study makes observation of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EPS(Epigastric Pain Syndrome) that is a subtype of FD as the starting point. reducing the recurrence rat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has obvious advantages,has a better prospect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Functional Dyspepsia;Epigastric Pain Syndrome;Cold coagulation syndrome of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Clinical research.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4月—2017年5月我院老年病科门诊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综合征(寒凝气滞血瘀证)的患者44例,男21例,女23例,平均年龄(43.3±10.6)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消化不良的诊治指南》中EPS的诊断标准[1],中医诊断均符合《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

1.2 检测仪器和方法

检测呼吸、脉搏、血压、心率,大便常规,肝功、肾功、心电图检查及电子胃镜检查。治疗前后1周及治疗4周后各查一次。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以温中开胃饮加减,煎服方法:患者所服中药均由犍为县中医院中药房提供,并由我院中药房熬制,每次口服200ml,3次/日,三餐后半小时至1小时之间温服。对照组口服兰索拉唑片(国药准字H20083088,成都倍特药业有限公司)30mg/次,1次/日,餐前30分钟口服;多潘立酮片(国药准字H20093779,浙江昂利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10mg/次,一日三次,餐前半小时口服。

1.4 统计学方法

本课题统计学分析运用统计软件SPSS 19.0进行,假设检验采用检验水准定为0.05的双侧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结果分析:表2示:对EPS的治疗,温中开胃饮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5.5%,对照组总有效率是63.4%,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a.两组治疗后的症状总积分比差异有意义(P<0.05),说明症状改善方面治疗组具有优势;b.治疗后对照组各单项积分均高于治疗组(P<0.05),说明对患者证候的改善方面治疗组作用要强;c、胃痛、反酸、纳呆、嗳气、胃胀等单项症状治疗前后两组的积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单项症状积分比治疗组都有意义(P<0.05),提示所有症状在对照组获得改善,而泛吐清水、胸胁胀痛、形寒肢冷等单项症状积分治疗前后比无意义(P>0.05),提示泛吐清水、胸胁胀痛、形寒肢冷在治疗组无获效。现不良反应(或不良事件)在两组都未发生。治疗组与对照组停药1月后复发率分别为18.2%、45.5%(P<0.05),说明1月内抗复发效果治疗组明显。

3.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源于胃、十二指肠区域一组以上腹痛、上腹烧灼感、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等其中一个或多个症状为主症的消化不良症候群,近3个月症状符合以上条件且症状持续6个月及以上的临床综合征为功能性消化不良[3-4]。FD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复发率,若患者滥服各种药物,不仅收效甚微,同时造成大量医疗资源的消耗,已形成不容忽视的社会医疗保健问题。

FD的发病机制目前仍未探明,目前研究表明其病因和发病机制非单一机制可解释,病因多由内脏高敏感性、胃肠激素的改变、精神社会因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所致。西医药治疗有以下几类药物:(1)促动力药:胃动素受体激动剂,如红霉素作用于神经和平滑肌胃动素受体使胃窦收缩,但因其易致腹痛腹泻的副作用而应用受限。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如多潘立酮, 有研究显示[5]多潘立酮能明显减轻FD患者的腹胀、早饱、上腹不适等症状。5-HT受体激动剂,如莫沙必利。(2)抑酸剂:FD 患者是否分泌胃酸过多尚有争议,但经验性治疗FD过程中抑酸剂有着重要作用。但有学者[6]通过研究发现长期使用PPI能够引发“酸反跳”现象,随后Niklasson等[7]的实验研究也支持了这一观点,因此针对如何更好的发挥制酸剂在治疗FD中的作用需进一步的研究。(3)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HP感染是否是引发FD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尚未证实,故根除HP是否作为临床医治FD的治疗措施目前仍有很大争议。朱振华等[8]经过循证医学表明根除HP可以改善FD患者的临床症状,但Blumal[9]等通过实验研究,表明FD患者的症状并不因根除HP而有所减轻,故目前根治HP医治FD患者的观点尚未得到广泛认可,仍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4)抗焦虑或抗抑郁药:抗抑郁药能调节内脏的感知功能,能够起到一定疗效。兰开荣[10]等发现黛力新不仅副作用小而且可提高FD治疗的总有效率。

中医无“功能性消化不良”称谓,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胃脘痛”、“痞满”等病证范畴。2001 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脾胃病专业委员会执笔制定了功能性消化不良( FD)中医诊治规范(草案)[11],规范了FD的中医病名,指出:以上腹部痞满不适、餐后早饱为主要临床表现以“痞满”命名;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者以“胃脘痛”命名等,上腹痛综合征归属“胃痛”范畴。寒凝、湿阻、气滞、热郁、血瘀是导致该病的主要病理因素。治疗上多以理气、散寒、补虚、除湿、化痰、活血、止痛等法治疗。

本次临床观察选用温中开胃饮与治疗该病常用西药进行分组对比观察,观察结果显示总疗效、多个单项症状疗效上温中开胃饮治疗组均具明显优势,说明温中开胃饮治疗组治疗EPS(寒凝气滞血瘀型)较西药对照组疗效更好,而且治疗组药物在改善患者症状和症候上持久和稳定性更好,同时在提升身体状态上更具优势;为进一步发挥中医药治疗FD的优势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罗金波,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1,22.

[2]唐海英,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胃排空和胃内食物分布[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6,14.

[3] Suzki H,Therapeutic Strategies for Functional Dyspepsia and Introduction of the Rome Ⅲ Classification.J.Gastroenterol.2006 Jun,41(6).

[4]罗金波,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1,22.

[5] Ef fieacyofcisa prideand domPeridonein fu llct ion al dysPePs ia: ameta analysis. AmJG astroen tero, 2001, 96.

[6] Waldum HL,Marked increase in gastric acid secretory capacity after omeprazole treatment [J].Gut 1996;39.

[7] Niklasson A,Dyspeptic symptom development of a proton pump inhibitor:a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J].Am J Gastroenterol,2010,105.

[8]朱振华,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价值Meta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2,32.

[9]Blumal,Lack ofeffectof treating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nonulcer dyspepsia[J].N Engl JM ed,1998.

[10]兰开荣,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6例[J].海峡药学,2009,21.

论文作者:税宗伦,徐慧超,李义成,李洋,刘素容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9

标签:;  ;  ;  ;  ;  ;  ;  ;  

温中开胃饮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综合征(寒凝气滞血瘀型)的临床观察论文_税宗伦,徐慧超,李义成,李洋,刘素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