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30001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的通气方式在急诊时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时对复苏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急诊室所收治的急诊患者4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与研究组。研究组采用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联合气管插管进行通气,实验组采用喉罩联合气管插管进行通气。对比两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效果、气道开放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心跳恢复时间以及意识恢复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与存活率无明显差异,差异不显著,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气道开放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心跳恢复时间以及意识恢复时间均无明显差异,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联合气管插管与喉罩联合气管插管两种通气方式无明显差异,均可以达到较为理想的心肺复苏效果,临床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针对选择。
关键词:通气方式;急诊;心肺复苏;效果影响
心肺复苏是心搏呼吸骤停患者是否能够有效救治的关键性技术。在心搏呼吸骤停之后的4分钟之内必须合理开展心肺复苏,同时在8分钟之内需要高级生命支持的患者才具备较强的生存可能[1]。近些年,相关研究显示采用心肺复苏的初期实行胸外按压可以起到一定的人工呼吸作用,从而在一定时间不需要强调人工气道的建立[2]。对此,为了更好的提高心肺复苏的复苏效果,本文以我院患者为例,探讨不同通气方式在急诊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急诊室所收治的急诊患者4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40例患者均在急诊中接受心肺复苏。将4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与研究组,每组患者20例。实验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7例,平均年龄(52.0±5.5)天;研究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6例,平均年龄(5.9±6.1)天。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备可比性。
1.2方法
研究组采用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联合气管插管进行通气;实验组采用喉罩联合气管插管进行通气。
研究组主要是在患者实行抢救的过程中,确保患者的其道通畅情况下,采用面罩与口咽通气管结合的方式促使患者进行通气,在为患者通气的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心脏进行按压,促使心跳逐渐恢复。在患者呼吸恢复的过程中,心跳会逐渐正常,之后再对患者实行气管插管。
实验组与研究组唯一差异就是采用喉罩对患者实行辅助呼吸通气,其它各项操作无差别。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效果、气道开放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心跳恢复时间以及意识恢复时间。
心肺复苏的成功标准有:1、恢复窦性心律或心脏搏停前心率;2、出现有规则或无规则的自主呼吸,或者是因为机械通气心搏恢复正常且血氧饱和度95%以上;3、口唇、面色恢复正常;4、血压达到90/20mmHg以上;5、意识明显恢复,同时昏迷程度从深度逐渐变浅;6、瞳孔从大变小,并且出现对光反射或眼球活动。
1.4统计学方法
对统计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心肺复苏效果对比
两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与存活率无明显差异,差异不显著,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与存活率无明显差异,差异不显著;两组患者的气道开放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心跳恢复时间以及意识恢复时间均无明显差异[1]。这一结果说明两种通气方式在临床复苏成功率、存活率以及复苏效果等方面无明显的差异。另外,相关研究显示,采用气管插管促使患者呼吸状况恢复并采用心脏按压促使心跳恢复的传统通气方式,其心肺复苏率约为30%,存活率约为25%,气道开放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心跳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分别为(79.5±12.2)s、(136.8±30.2)min、(8.4±3.2)min、(55.4±14.2)min[3]。由此可见,本研究所选择的两种通气方式均显著优于传统通气方式,在临床应用价值方面较为突出和显著,均可以作为临床中的实用通气方法[4]-[5]。
从实际应用角度来看,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联合气管插管与喉罩联合气管插管两种通气方式相对而言较为简单,有效规避了医生忙乱的进行气管插管,促使心肺复苏的操作更加简单[6]。因为两种通气方式在技术要求方面比较低,所以医护人员可以更好的掌握与应用[7]。但是,在临床当中长期的喉罩通气不仅会导致分泌物不容易排出,也有可能引发误吸。另外,一旦发生误吸,有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呼吸窘迫,并降低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对此,可以在患者心脏恢复正常之后立刻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并辅助患者进行呼吸。这也可以为医生插管提供充足的时间,并确保有足够时间完成气管插管这一项困难任务,确保气管插管的顺利完成。
综上所述,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联合气管插管与喉罩联合气管插管两种通气方式无明显差异,均可以达到较为理想的心肺复苏效果,临床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针对选择。
参考文献:
[1]苏童.不同通气方式对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治疗的影响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12):1301-1302.
[2]余凌云,赵剡,周贤龙.医学生参与心肺复苏对急诊患者抢救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师杂志,2015,17(9):1320-1363.
[3]周咏梅,肖小培,李萃萃,等.喉罩人工呼吸支持对急诊科心肺复苏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复苏后综合征的影响[J].临床肺科杂志,2017,22(7):1310-1314.
[4]吴莹,濮娜,张彩萍.气管插管不同时机对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成功率的影响[J].医学综述,2016,22(14):2859-2861.
[5]梁章荣,陈景利,陆少华,等.Utstein模式下心肺复苏仪联合叠加通气对CA患者PETCO_2的影响[J].临床急诊杂志,2016,13(10):764-766.
[6]庄君灿,黄奇花,吴木富,等.心搏骤停急诊患者心肺复苏术成功的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23(5):92-94.
[7]倪焕娟,杨喆.急诊护理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心理状态血气指标及预后康复质量的影响研究[J].河北医学,2016,22(10):1711-1713.
论文作者:张庆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8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肺论文; 时间论文; 气管论文; 急诊论文; 差异论文; 方式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