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 浙江 金华 321004
【摘要】新时期,辅导员作为高校一群特殊的教师群体,与学生良好的信任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信任关系如何,用什么来评判,本文回顾来几种代表性的指标体系并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总结。同时,就如何开展辅导员与学生的信任关系进行了阐述并提供几个建议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辅导员;信任关系;指标体系
辅导员与学生的信任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三类:
第一类,以白仲琪等(2013)为代表的辅导员与学生信任的研究,基于对吉林大学400名在校本科生进行分层抽样调查问卷和结合以往信任研究成果的基础,得出多项定量结论:(1).大学生对辅导员的信任存在性别上的显著差异,t=2.668,p <0.05;(2).大学生对辅导员的信任专业差异不显著,t=1.295,p>0.05;(3).不同年级学生对辅导员信任的总分经F检验表明差异显著,F(3,344)=3.712,p<0.05。此项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1)调查问卷对象的广泛性和内容的全面性值得商榷,因为里面对专业(只分为文理)和内容(比如,学院等特性)。(2)选取应变量研究过于狭隘,仅从辅导员的自身差异与学生人际信任水平和人际关系进行相互定量研究。缺少校园文化,学院和专业特性,以及班级和学生会等群体对其的影响。(3)研究仅就辅导员自然条件上的个体差异影响大学生对辅导员的信任进行了初步探讨,后续研究中可以在此基础上详细探究辅导员的自然基本条件、人格特质与素质结构等因素对这种信任的影响。
第二类,王琴(2012)采取社会调查方法,主要釆取问卷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本次问卷调研时间跨度从年月到年月,问卷调研是通过对四川省内的所高校进行抽样调查,发放了份的调查问卷,回收问卷中有份有效问卷,其中本科学生有效问卷份,大专学生有效问卷份。访谈法主要是针对四川省成都地区近所高校的近多位辅导员老师进行走访调查。调查显示高校辅导员队伍普遍存在性别比例失调情况,即辅导员中女教师的人数普遍比男老师多,呈现出的男女比例约为比。从在校学生的性别比例看,在本科学校和一般本科院校中,在校学生人数上一般男生髙于女生。但辅导员队伍以女老师居多,这种辅导员教师与学生的性别比例差存在的错位现象,对于辅导员与学生信任关系的建立明显带来困扰。对辅导与学生的信任关系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进行归类统计得出了相关定性性结论意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影响学生与辅导员信任的原因是由内在和外在因素共同造成的。内在的因素主要表现在缺乏对自己和对别人的了解,外在的因素主要表现在情绪的不稳定或者当时的心情不好。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的改进方案与举措。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1)信任关系是一种相互的对应属性,所以,此次问卷的针对性有所欠缺,因此,只能是简单的宏观把握,缺少应有的针对性和微观指导。
第三类,基于从理论定性的角度出发,提高辅导员工作效率和效果,更好的实现和发挥辅导员的职能而进行的研究。如,张晓林(2008)把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信任的“量”形象比喻成储蓄,辅导员应“储蓄”一样进行信任积累和储蓄。张弛(2015),从如何构建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信任桥梁的问题出发,提出了基于掌握学生心理状况等五个方面的来提高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信任度,以便于更好的实现辅导员的相关工作方案。
从上述研究中可以看出,尽管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信任关系得到了重视,且大体上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研究。但目前的研究基本上是零散的、局部的,特别是关于第一类的研究还较少。以“信任”为关键词,在CNKI上跨库检索,一共找到5404篇文献,说明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但在进行二次检索以“辅导员”为关键词共搜索到10篇有关辅导员与学生信任为主题的文章。这与其他研究主题动辄三四百、上千篇的文献数量形成鲜明对比。在CSSCI核心期刊上刊发的相关文章更是只有1篇,由周春国与白仲琪等共同完成的,其内容就是以吉林大学的三份问卷为基础的实证定量证研究,是关于白仲琪硕士论文(吉林大学,2013)的浓缩。共有2篇硕士论文对辅导员与学生信任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除白仲琪的硕士论文外,还有一篇是王琴(西南财经大学,2012)根据对四川省内的10所高校进行抽样调查问卷得出的一些定性结论,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一些指导意见。从前面的分类中可以得知,属于第二类。没有相关博士论文。说明我国的辅导员等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界和学术理论界对辅导员与学生信任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关注严重不足,这个情况与我国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 和辅导员队伍庞大的数量 以及发展现状是极不相称的。
大学生对辅导员的信任是在高校组织内,辅导员与学生在相互认识这一过程中产生的彼此之间一种相信或不相信的关系,是认为对方能够履行责任的保障感。关于大学生对辅导员的信任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深了解和认识:第一,大学生与辅导员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是大学生对辅导员信任的首要途径。第二,大学生与辅导员间相互评判是形成信任的基础。辅导员和学生在交往中,首先都要对彼此以前的表现进行一个判断,然后再决定是否要信任对方。这个判断一方面通过理性分析,在相互了解的过程中进一步推测对方所说所做是否真诚守信,若感觉对方表现不错,那么产生信任的可能性会增加;相反则减小。第三,大学生对辅导员的信任作为彼此交往中的一种保障感,就是不会怀疑对方所做出的事、所说的话。
论文作者:陈韬,邱媛媛
论文发表刊物:《成功》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5
标签:辅导员论文; 学生论文; 关系论文; 问卷论文; 吉林大学论文; 大学生论文; 指标体系论文; 《成功》2018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