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有权威排名吗?_大学排行榜论文

中国高校有权威排名吗?_大学排行榜论文

中国有没有权威的高校排行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排行榜论文,高校论文,权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段时间的网络上,由国内一些机构进行的种种“大学排名”频频亮相。然而,一些“为我所用”的“排行榜”,究竟在多大程度上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各高校的整体办学实力,不能不使人产生种种疑虑。

中国应该有权威的“高校排行榜”

有关学者介绍,在许多高等教育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由新闻媒体发布各种跨国性的“大学排名”,是一种颇有影响的高等教育评估活动。1983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最先推出的“美国大学排行榜”,每年公布一次,迄今在美国社会生活中产生出巨大的积极影响。英国、德国、日本等也结合本国情况开展大学排名。特别是1997年起,英文的《亚洲新闻》已连续三年举办“亚太地区最佳大学排行榜”,更对我国著名大学提出了一个严峻的挑战。

新中国成立50年来,政府教育部门对高校的选优活动从未停止过。一个典型例子就是1954年至1981年最终确立的98所全国重点大学。这批重点大学在高考招生录取和国家扶持发展等方面还一直处于优先地位。时至今日,“重点大学”仍是社会评判一所大学的水平与质量的重要标准。80年代以来,政府选优活动不断加强,从国务院批准16所重点大学为国家“七五”重点建设项目,到评选出涉及107所大学共416个重点学科予以重点资助;从确认32所大学拥有教授任职资格审批权,到审定近百所大学进入“211工程”建设阶段等。只是上述选优活动没有排名。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李仁志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背景下,社会的评价及选优排名,会对大学形成新的非官方的激励,进而从另一方面促进高等学校的发展。他强调,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规模和水平时产生的高校选优排名活动,是大学发展的一种客观需要。其社会意义将十分显著:

——高校通过公平竞争实现发展的过程,需要来自社会的评价,而不断的选优排名所形成的校际间的对比,能够激励各校自身的进步。

——选优排名可以形成社会对高校教育质量的监督氛围,它产生的影响公众的广告效应,赋予高等教育的发展以更深更广的社会基础。

——科学公正合理的选优排名可以为政府宏观管理高等教育提供重要依据,进而促使政府相对准确地引导和支持高等教育资金的流向。

——选优排名的结果作为社会认识高校的又一窗口,为社会用人单位选择高校毕业生及优秀中学生求学择校提供直观量化的参考依据。

随着各大学争取办学经费和竞争生源的日益激烈,一方面高校作为教育者及政府投资的使用者和经营者,需要在生产和提供高等教育人才中由市场检验自己的竞争力;一方面它的消费者需要对走向市场的高等教育拥有知情权,应该有个标准让消费者了解自己花钱买到的是什么样的教育。因此,无论是高等教育自身定位的需要,还是消费者对它知情的需要,都呼唤国家有一个科学而规范的“大学排名”。

“排行榜”应负起社会责任

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出版的《世界高校暨中国高校论文产出排名榜》显示,1998年我国科技论文数量继续位居世界第十二。而在以此排名的世界前300名大学中,大陆只有南京大学、 北京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三所,其中南京大学近10年发表的论文总数,还不及一所世界一流大学一年的数量。

在刚刚成立基础研究办公室的清华大学,面对这种以统计各高校在国际性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为依据的“大学排名”,科技处处长周立保持着一份清醒,他说,清华大学强调科技论文对于教师职称评定和研究生学位获得的重要,但更强调高水平的论文,更注重体现创新性和造就国际水准的大师。另一位高校学者的介绍却令人不安,由于我们还缺乏对一些论文水平的质的评价,且各高校类别各异,专业种类多寡不同或专业设置各有侧重,往往容易使评价结果有失客观、公允。

还有以随机调查的社会各阶层人士对各高校的认同度为依据的“大学排名”,由于不同的大学在不同地域或不同时期对公众的影响力存在差异,其评价结果也难以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代表性。这种被一部分高校学者称为“模糊评价”的“大学排名”方法,同样不能消除主观随意性和评价标准的不确定性。

随意发布不科学的排名,很容易损害大学的声誉。而具有强烈主观色彩的排名,更容易误导考生和社会。面对这些“排行榜”,有利于自己的高校往往极力渲染,不利于自己的高校又免不了大加贬损。今年高考期间,华南的一家信息公司在其设立的网站上公布的“1999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就曾在华南、华中的一些高校中引起过轩然大波。据称,一些数据来源不可靠,是导致该排行榜出现失误的一个原因。

针对当前“排名热”中种种不规范的现象,南开大学法政学院院长朱光磊教授认为,在教育界尚未就大学评价指标体系达成共识之时,尤其不要东一家西一家地发布什么“排名”。“大学排名”应该担负起社会责任,它的运作方式应该是“政府监督,中介操作,学校配合”。

朱教授年初在英国约克大学作访问学者时,适逢英国一些媒体公布“全英大学总排名”。他在比较了《星期日泰晤士报》、《金融时报》、《每日电讯》等媒体发布的排名结果后发现,各大学的位次相差无几。他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评估的客观性和规范性。

例如,《星期日泰晤士报》发布的“排名”,所使用的数据来自具有官方色彩的权威测评组织及参评的主要大学。测评数据按照一定的指标体系组织和统计,共计1000分值。其中包括:教育质量以教育部所属高等教育质量检测机构,每年对各大学的各专业进行滚动式检查评估结果为据,满分为 250分;科研质量以四家重要的基金会对各大学专业科研水平的分级为据,满分为200分; 录取优秀高中毕业生的比例以英国高等教育机构的统计为据,满分为250分; 毕业生半年内找到工作或被录取为研究生的比例满分为100分;大学期间学生学习总成绩为一、 二等的学生比例满分为100分;师生比例满分为100分等。

把中国著名大学推向世界

国家教育部高教司有关人士表示,“大学排名”应该由教育行政部门主持进行。据介绍,国外许多“大学排名”的评估参数一般为16项,其数据采集的基本原则是,既有客观数据分析,又有专家评分意见,评估的基础数据详尽而且公开。而目前我国教育部对高校的评估,主要侧重于诊断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弊端,旨在帮助学校改进工作。这是我们的评估与国外同行评估的一个很大差别。我们在设定排行榜的参数时,引进了美国的评估方法和标准,也听取了有关专家的意见,只是评估的参数只有六项,包括学校实力、教学质量、仪器设备、博士硕士生培养及教授院士等数据。这些多属基础数据,还远不是评估的全部。有消息说,教育部准备明年进行用人单位对大学评估的试点。这将为我国的大学评估增加新的参数。

对于“全英大学总排名”作过研究的朱光磊教授指出,这个排名所以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同,是它采用的评价指标体系比较科学,评价机构具有权威性,且操作过程也比较规范,因此对国内的大学评估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价值。他建议,我国可尝试按一级学科对若干专业排出全国名次,在总结这个经验,为进行全国大学总排名奠定了基础后,再按教育部的具体指导,由若干权威的教育科研机构,共同拟定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国内大学综合办学实力的“指标体系”,要本着科学、公正加规范的原则,独立操作,滚动评估,定期公布,以保证我国起步阶段的“大学排名”工作能沿着健康轨道推进。

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章仁彪教授介绍说,大学排名指标体系的优劣关系到它的可信度和权威性。国外的这个指标体系一般比较简单,易于操作。《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与加拿大《麦克林》确定的若干评价指标各有特色,但如学校声誉、师资力量、财政资源、生源状况等指标还是具有普遍的可比性。我国高校可以对比这些指标采取措施迎头赶上。当然,我国的大学评价指标体系中还要体现出我国的特点,比如至少要在高校中有否近亲繁殖现象,高校的投入产出效益比等项指标。

章教授认为,我国著名高校目前在世界上的知名度还不大、地位还不高。我们如果以一种主动的姿态参与各种国际性的大学排名,虽然可能处于劣势,排名居后,但却有利于我国的高等教育走向国际化。其利主要表现在:通过排名发现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差距,从而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我国更多的高校参与这项活动,能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国内的大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排名吸引海外学生,以促进我国招收海外留学生的教育创汇产业的发展。

标签:;  ;  ;  ;  

中国高校有权威排名吗?_大学排行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