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广西南宁 530021
摘要:目的 经三方(医生、药师、护士)通力合作,使药患纠纷得到及时防范和妥善处理。方法 设立药患纠纷处理专门小组,完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制度》、《药患纠纷相关部门协调处理制度》相关制度,设立护长、护理骨干负责制度。使药患纠纷处理有了制度保障;各类人员尽职查找原因,综合分析判断,分类处理;讨论总结,持续改进。结果 28例药患纠纷均得到圆满解决。通过三方密切合作处理药患纠纷,2014~2016年药患纠纷分别为15例、8例、5例,呈逐年减少。结论 三方合作处理药患纠纷,有利于药患纠纷化解和处理,有利于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上报。
关键词:静脉治疗;患纠纷;护理
患者在静脉治疗中因药物引发药患纠纷,其具有涉及面广、影响大、成因复杂等特点[1],非医疗事故药患纠纷呈逐年上升趋势[2]。临床上通过医、药、护合作可以有效化解矛盾。现报告如下:
1.具体做法和结果
1.1各类人员尽职查找原因,综合分析判断,分类处理
①有关医生的药患纠纷 未能严格掌握药物适应症和禁忌症;对新药应用范围、规格、不同年龄对象的剂量等含糊不清。如医嘱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4g用于16岁儿童静滴(药物说明书注明18岁以下儿童禁用),后因护士认真查对年龄,与医生协商,停用该药,把用药风险降至最低。
②有关药师的药患纠纷 药师在配方时不够细致。相同化学名而不同剂量药物发错(如注射用头孢西丁0.5g错发成1g);同类药物作用相同或化学名相似药物发错(如异甘草酸镁注射液50mg/支错发成甘草酸二铵注射液50mg/支)或(环磷腺苷40mg×2错发成环磷酰胺0.2g×2);化学名和剂量相同但剂型不同药物发错(如水剂型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0.6g/4ml错发成粉剂型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0.6g)。以上四起错发药物均是护士核对发现,与药师沟通更正,确保病人有效治疗。
③护士或与护士操作有关药患纠纷 门诊病人输液时间集中,使得护理缺陷引发的护理差错发生概率增多[3]。同时药品种类繁多是过敏反应的主要根源[4]。对新药知识缺乏了解,执行三查七对工作不认真、不到位;配药疏忽,用错溶剂;药物配制未充分溶解,输注中在输液瓶或输液器中存在结晶状原药;换药过程在西药和中药之间未用生理盐水冲管,致输液管内出现液体变色、浑浊沉淀。遇到上述情况,重点做好沟通工作,尊重患者知情权,对操作流程中出现的缺陷予以告知,取得患者共识,并重新更换输液器和药物。
④患者自身因素或其他因素造成纠纷 患者在不同时间段(早上10点和晚上8点)来输液(5%G.S 250ml+多烯磷酯酰胆硷注射液2支静滴),患者肉眼观察护士配制好的药液颜色深浅不一致并认定护士加错药,拒绝注射。此时护士应加强沟通,尽可能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清楚(地理位置、光线或灯光问题),但患者疑心重,沟通无效后最终进行当面情景再现配制过程,打消了患者的猜疑心理,愉快接受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⑤由药物不良反应(ADR)或可疑ADR所引发药患纠纷 注射用多西环素静滴中,临床上发现引起输液性静脉炎,注射部位渗出肿胀、疼痛,沿血管走向出现红色条纹,有压痛。经用50%硫酸镁湿敷或外涂扶他林乳膏,配合理疗,肿胀消退,疼痛减轻。对这类药患纠纷护士应按规定程序上报,通知医生停用此药,采取必要补救措施,减轻或减少药物对患者损害。
1.2讨论总结1.3结果 2014年~2016年由医、药、护合作解决的与静脉治疗相关药患纠纷共28例,其中药物不良反,持续改进针对逐项的药患纠纷 分别进行个案情况讨论、分析和总结。讨论发现因ADR引发的药患纠纷存在沟通不足问题,要求医生在用药前加强与患者沟通;输注过程护士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注射部位及用药情况,发现异常或病情变化尽早处理;中药制剂引发的ADR较多,建议医生慎用或少用;对护士在“配伍禁忌”、“配制药液”等环节出现的缺陷问题(用错溶媒或溶剂或配伍错误),护长应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对存在问题进行有针对性整改,抽查落实情况,并不断反馈持续改进。
应15例,与护士操作有关8例,输液瓶内异物3例,患者自身因素2例,均得到圆满解决。
2.防范建议
2.1加强高危岗位输液室管理三方合作中最重要一关是护士把关,这直接关系到患者生命与用药安全。简化输液流程,引用智能排队管理系统索取并发放输液顺序号及打印输液单,避免转抄医嘱处方错误。强化患者腕带管理,有效识别并核对病人身份,防止治疗差错。实施高危药物色牌标识管理。静脉治疗中对需要密切观察或控制补液速度的专科特殊药物(20%甘露醇等)悬挂兰色警示牌;电解质药物(10%KCL等)用红色标识牌;对可能引发的严重过敏反应的药物(青霉素)用红色警示牌;抗肿瘤药(如环磷酰胺注射液)悬挂“防渗出红色爱心”黄色警示牌;正确选用溶剂稀释,配药方法规范,有效执行用药方案,加强输液环节异常情况(沉淀等)观察与应急处理,从源头上规避药患纠纷。
2.2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 以往临床上护士处理药患纠纷,因专业限制,对患者解释药物作用机制难以起到有效的作用。故邀请药师参与解决涉及到的用药问题。与护士操作引发的药患纠纷也要引起足够重视,可通过规范操作和加强细致查对避免。对于难溶解药物,保证溶剂量,充分振荡摇匀,确保药物剂量的准确性。静脉治疗易出现不良事件(包括输液反应及四种类型、过敏性休克、药物不良反应等)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下发护士人手一册,指导实践工作。对于新药科内组织学习,养成使用药物说明书的好习惯,实行药物说明书分类管理[5],或下载安装《在线医药知识库》软件放入科内电脑桌面,可方便快捷查询药物的使用说明,指导护士正确合理用药。首次注射务必认真查对药名、剂量、剂型是否正确,当次输液药量是否正确,询问患者是否进食,有无过敏史和用药史等,配制药物操作规范,最大限度降低静脉治疗用药风险,确保临床用药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刘春霞,伍俊妍,陈楚雄.探讨药患纠纷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药房,2008,19(16):1268~1269.
[2]谢波,包品红.药患纠纷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8,16(9):700~701.
[3]周立宁.营造安全文化,防范护理差错[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2~193.
[4]吴绪峰.门诊输液室的风险识别及预防[J].实用医药杂志,2005,12(22):152~153.
[5]赵荣美,药物说明书在输液室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8):163.
论文作者:姚琪,李丽林,凌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5
标签:药物论文; 纠纷论文; 护士论文; 患者论文; 注射液论文; 静脉论文; 剂量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