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课堂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当中也正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地点,因此应该抓住重点,在课堂当中积极进行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文章当中便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例,先是分析了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之后探讨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堂教学;小学数学;培养策略
引言
现今我国积极的进行教育改革,开始实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数学作为小学课堂当中的重要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能够更好的锻炼学生各方面能力,更好的在现今社会当中生活。
一、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一)数感:指的就是学生对于靴子的敏感程度。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期,对于数字的大小,单位所代表的意义都没有一个直观的感官,对于运算没有正确的概念,培养小学生的数感能够加强小学生对于现实生活中数字相关的生活常识的建立,帮助学生更好的生活。
(二)符号意识:符号意识指的是学生在进行计算过程中正确的表示数字间变化的一种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字之间的相互的关系,从而作用于生活实践。
(三)几何直观:几何也是数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几何的直观能力培养能够帮助学生将生活中的重难点以几何的思路来处理,更加直观的理解数学,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而且几何形状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数学学习中。
(四)数据分析观念:数学中,越是高级的题目,其所需要的数据分析能力越强。当然,对于现在的小学生来说还比较久远,但是对于数据的分析意识要从小进行培养,从而形成数据分析观念,为未来打好基础。
(五)运算能力: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六)推理能力:有了对于数据的分析整理的同时,也要对于数据有着推理的能力,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同时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1.提高数学教师的素质
在小学课堂当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应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思维教学方式。在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应该先提高数学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丰富教师的知识储备量,加强教师对于小学生的特点认知,才能够更好的在教学当中实行素质教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实行素质教育的前提,那么教师的教学思维与教学方式便是实行素质教育的引路灯。教师只有端正态度,认识到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才能够转变思想,应该积极的转变教师的“分数”思想,将“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刻画在脑海当中,从而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在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先备学生再备课
教育以人为本,教师的职责是教学生先做人,后求知。所以教师要用心备学生。想培养出具有核心素养的学生,必须先了解你的学生离具备核心素养还差多少。在数学学习方面,对某方面表现突出或者欠缺的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有利于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很重要,也是核心素养中的实践创新和科学精神的载体。每个老师应以人文关怀为起点,让学生健康生活为基础,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加强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教学
(1)创设情境模式,构建生活情境:小学生其实在生活当中便不停的在进行着数学知识的运用,但是学生自身是不知晓的,因此在教学当中可以构建生活情境,加强学生对于生活当中数学知识的认识,从而意识到生活中存在的数学。如在讲解单位的换算的时候,可以以商店内的买卖东西为例,进行生活情境构架。教师来充当店员,学生来充当顾客,到商店当中来买东西,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小学生常用的事物,如铅笔、橡皮、小本子之类的事物,标好价格,在学生来买的时候,让学生先自己计算想要买的东西需要花的钱,之后教师来验证正误,以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开展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其次,在开展探究式教学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数学知识点,从学生的兴趣着手来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研究热情。针对于探究式教学,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通过相互合作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运用能力。通过探究式的学习,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加减算法,还能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单位换算,提高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水平。
4.完善教学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是教学当中的重要部分,是对于学生学习的一种肯定。在教学当中应该积极的完善创新教学评价方式,建立起以考试分数为主,其他多种评价方式为辅的评价方式,度过现今的过渡时期,在完成素质教育的改革之后,再完善上述的方法,建立起科学、全面的评价方式,从而更加全面的对于学生的情况进行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起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小学数学课堂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
下面便以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表内除法(一)》当中的第一节“平均分”的课堂教学为例,浅谈在教学当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
1.课前准备
在上课之前,先做好课上需要的教学辅助物品,包括各种水果、糖、饮料等,以便课上进行教学使用。根据教学的需要,还可以准备一些纸张、让学生进行动手实践。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知识
教师在课上可以先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来架设情景,假设班级所有的学生要一起去游玩,准备了很多吃的,有大家都爱吃的水果、糖,还有饮料,但是班级内的学生一共有6个同学参加游玩,这些东西要怎么分给大家呢?之后给学生时间,让学生之间相互谈论,要如何进行食物的分配。也可以直接将学生分为6人一组,让每一个小组都把自己当成是正在游玩的学生,让学生自行进行分配。学生在讨论当中有多种分配方式,有的小组说要每个同学都分到食物,有的小组内部分学生喜欢糖、喜欢饮料,情况不一而足。在学生讨论完毕之后,教师以其中一个小组为例,进行食物的平均分配,以此来引导学生接触“平均分”的思想,为后面进行教学做好铺垫。
3.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通过动手操作,为学生提供合作参与的机会,让学生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含义。在此环节中,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体会到尽管分法不同,但只要每份分的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4.联系生活,运用“平均分”
以班里需选16个同学参加广播操比赛。让学生利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设计一下队形。先想一想怎么排,然后把队形用学具摆出来或在纸上画出来。以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平均分”就在我们的身边中,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结
“核心素养”已是现今教育改革、立德树人的重要改革方向,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深化小学数学教育改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教育,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的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好学生。
参考文献
[1]胡瑞茶.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考试周刊,2018(72):60.
论文作者:梁丽宁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2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学生论文; 素养论文; 核心论文; 数学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12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