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取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价值取向论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时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528(2008)06-0079-0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1](P3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时代命题和深刻理论创见。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新世纪新阶段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与感染力、针对性与实效性的价值取向。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和持续健康发展的思想基石
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创造和实现价值过程中,必然要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由一系列价值观念及其结构性存在便组成价值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在长期共同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必然要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和统领作用的就是其核心价值体系。价值体系属于社会意识范畴,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并受一定社会基本制度的制约,是由一定社会崇尚倡导的思想理论、理想信念、道德准则、精神风尚等因素构成的社会价值认同整体。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这是一定的社会系统得以运转、一定的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旧社会的解体往往以核心价值体系的崩溃为先声,新社会的诞生往往以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为先导,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也往往以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和完善为支撑。在我国现阶段,以社会主义的价值体系为核心,是由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上层建筑决定的。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基本经济制度中的公有制为主体,决定了价值体系必须以社会主义的价值体系为核心。同时,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作为工人阶级及其政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必然是整个社会的指导思想。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言:“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2](P98)“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2](P292)以工人阶级及其政党为领导的政治上层建筑决定把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社会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的统治地位,保障社会的安定与发展,总是要利用其统治地位的优势,依靠国家的力量,大力倡导代表本阶级根本利益的价值体系,以确保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地位并发挥其作用。马克思恩格斯的战友、德国工人阶级的杰出领袖奥古斯特·倍倍尔在19世纪末说过:“目睹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种种丑恶现象,目睹宗教唯灵论和金钱拜物教对群众的腐蚀,我国痛心疾首。我们多么渴望有朝一日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逐步地、全面地、系统地实现我们的思想道德信念和核心价值!”以倍倍尔为代表的德国共产党人追求的这一目标,在今天的社会主义中国变成了现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以开拓的勇气和魄力实践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团结和引领社会全体成员在思想上、道德上共同进步的科学预测和理论构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要求有一个与其根本性制度相适应的、主导全社会思想和行为的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3](P22)由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紧密联系本国国情科学地论述、把它们联系起来构成一个整体、上升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并在全社会加以倡导,这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是首次,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也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创新,将中国共产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认识推向了一个新境界。
事实证明,无论哪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都是这个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也是该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的地位。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点深刻变化的时代背景下,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需要,也是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它再次向世人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精神上的旗帜。核心价值体系就是一面旗帜,昭示人们不论社会思想观念如何多样、多变,不论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是坚定不移、不可动摇的。它为引导全社会在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正确的思想指南,为形成和激励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朝着共同目标前进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力,为联结各民族、各阶层、实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睦和兴旺发展提供了坚固的精神纽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涵盖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大要素,包括根本指针、奋斗目标、精神支撑、道德规范等。2006年12月1日,李长春在中国文联第八届全国委员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道德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认同和价值选择提出了新要求。只有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抓住社会主义价值需要、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的关键,才能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强基固本。
二、确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契合的价值取向: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根本所在
1.积极认同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筑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灵魂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和科学世界观,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振兴中华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也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4](P37)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尤其要坚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坚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认同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和武装大学生,此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大学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性和战略性举措。在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和较量仍然异常复杂、敌对势力争夺青少年一代的斗争依然十分尖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特别艰巨的环境条件下,大学生只有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学会正确分析意识形态领域的种种复杂现象,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明辨是非,站稳脚跟,抵御敌对势力的渗透和影响,始终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不懈地推动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工作,使大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科学发展观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同时,积极引导大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为将来报效祖国、服务人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2.积极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
理想是基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的希望和愿景,预示着人们对未来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社会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对理想作过精辟的阐述,将理想问题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内在地联系起来,使人们对理想问题的认识有了科学的把握和自觉的认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崇高的理想,坚持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使崇高理想成为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传统的延续和升华,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和在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实践正确性的共识与认同。邓小平曾指出:“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5](P144)靠着这种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人经受了种种严峻考验。“现在我们搞经济改革,仍然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年轻一代尤其要懂得这一点。”[5](P116)“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5](P110)江泽民强调:“为了挑起振兴中华的重担,青年人应该有崇高的理想,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献身精神,有丰富的知识和真才实学,有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有高度的纪律修养和高尚的道德风尚,有坚强的意志和健康的体魄。”[6](P237)他要求大学生们“要有理想。有了崇高的理想,才会有坚定的信念和强大的前进动力。”[6](P276)胡锦涛指出:“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都要坚持不懈地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7]实践证明: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真正优势。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把理想作了层次划分。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现阶段,全社会的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共同理想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预示了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到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历史的和现实的、本土的和外来的、进步的和落后的、积极的和颓废的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碰撞,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和某些腐朽没落生活方式的影响,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围绕这一重大主题,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科学内涵,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帮助大学生在错综复杂的现实和各种风险考验面前,认清方向,保持清醒头脑,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的影响。坚持与时俱进,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多途径多渠道帮助大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增强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3.积极认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团结、凝聚党和人民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精神动力。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不可能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8](P559)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建设明显加快,民族的改革创新能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发展离不开改革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8](P537)改革创新是时代的最强音。提高全民族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的战略性发展目标。中国共产党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引领全社会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把改革创新作为时代精神核心的表述第一次出现于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将新时期的时代精神概括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上,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一道,被确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这两大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撑,是当代中国人民不断创造崭新业绩和世界奇迹的力量源泉。伟大的事业需要并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认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要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使大学生懂得,在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过程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现。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使大学生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既以特有的胸襟气度、开放心态面向世界,学习世界其他民族的长处,又树立坚定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弘扬和培育时代精神,引导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勇于开拓,善于创造,把个人发展寓于民族复兴之中,在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实践中创造和提升人生价值。
4.积极认同社会主义荣辱观,夯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
荣或辱不仅是指人们在进行自我评价时产生的自尊或自愧的心理体验,而且是指社会对人们的思想行为进行评价时形成的褒奖或贬斥。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或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个别的、零散的荣辱观念的理性升华。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正确的荣辱观念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重要作用。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深刻指出: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人民群众的利益。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5](P3)江泽民指出:“要在全党全社会大力提倡高尚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艰苦奋斗、勤俭朴素为荣,以铺张浪费、奢侈挥霍为耻。”[9](P245)胡锦涛针对当今国际局势的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实际,依据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按照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在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史上第一次全面地论述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做出道德选择的基本准则,其本质在于倡导“利他”,反对“损人”。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这“四荣四耻”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五爱”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个公民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已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这“四荣四耻”体现的是家庭生活、职业生活、社会公共生活等领域中公民应遵循的最基本的准则。
从人文意义上讲,任何正常的人生都是修养着的人生;任何个人的德性都是社会的伦理诉求。然而,社会伦理诉求是多样性的,修养与德性也必然是多样性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认同社会主义荣辱观,就要引导大学生自觉地作出科学的合乎时代的社会伦理诉求的价值选择。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基本道德规范,使大学生明确是非、善恶、美丑界限,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推动形成良好校风学风,形成和谐人际关系和文明的社会风尚。积极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把道德实践活动融入大学生学习生活之中,引导大学生坚持知行统一,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着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诚实守信是其重点。调查显示,大学生对主流价值观高度认同,表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和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但也不能否认,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强,大学生价值观念呈现出日益多样化和复杂性的态势,有少数大学生存在诚信意识淡薄、诚实与虚伪模糊或错位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而有效的解决,势必影响大学生整体的健康成长。诚信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道德基础,是良好人际关系的道德基石。和谐社会离不开诚信的规范和维护。应在大学生中切实开展诚信教育,引导大学生明确讲诚信的意义要求,划清诚信与否的界限,旗帜鲜明地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加强诚信制度建设,用制度管理人,使诚信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诚信教育和制度建设中的不可替代作用,营造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环境氛围,增强大学生诚实守信意识,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在推进文明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涵养化育德性,彰显公民健康人格,为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风尚作出一份价值担当。
标签:时代精神论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论文; 政治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社会主义道德论文; 中国精神论文; 世界主义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理想社会论文; 民族精神论文; 经济论文; 时政论文; 改革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