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军工程大学
前言:建筑业是中国经济产业之一,对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筑行业在质量方面开始出现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欠缺、监督机制和体系未形成等问题,如何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成为建筑行业面临的难题之一,此次研究对丰富案例中在建筑加强工程质量监督措施方面的知识具有理论性意义,对指导工程质量监督措施的有效实施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一、施工现场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指:从建设项目的开始到建设项目的完成,通过一系列的组织,计划,检查,控制等手段来实现项目的成本目标,质量目标和进度目标。作为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现场管理主要是为了保证施工项目的质量和安全。实现施工现场的标准化和标准化,确保项目的安全文明建设[1]。
二、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施工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的相关标准是工程质量监督的主要依据,但在具体的工程质量监督中,经常会出现违规行为在相关法律法规中找不到处罚标准的现象,这会对质量监督产生巨大的影响,由于无法对违纪行为做出相应的惩罚,从而使得建筑工程项目无法顺利实施,甚至会使整个项目的施工周期和施工质量都受到影响[2]。目前,我国法律法规与建设项目质量监督的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差距和脱轨现象,使得项目质量监督的力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欠缺
建筑工程安全监督是专业技术和相关法律知识的要求。因此,质量监督人员的要求将更加严格。在当今社会,中国相关安全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已经不同。有些情况下,安全监督人员思想意识低,服务意识不足,甚至安全监督人员的专业性不足。结果,项目安全监督工作无法按预期顺利进行。
(三)成本控制与质量管理流于形式
每个项目经理部也都会制定成本控制目标,但在现场实际管理的过程中,很少主动运用科学的管理理论进行目标控制,缺乏有效的量化控制手段。此外,建设项目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基本形式,缺乏规范的程序质量管理体系,施工过程中随意施工现象较为普遍。对于业主和监理提出的要求也是经常敷衍了事,没有严格按照规范和图纸的要求执行。
(四)监督机制和体系未形成
项目的施工质量取决于施工环节,与社会效益可用性项目建立联系十分必要,所以需要加大施工单位对施工工艺的质量管理,监督和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为有效提高施工质量奠定基矗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联系甚至缺乏完善的质量监督机制和制度,监督工作无法实施。除此之外,由于总体监督体系的缺乏,使得当事人和监督责任的监管范围没有进行明确划分和界定,一旦发生冲突时,想要降低纠纷只能采取政府调控,但是政府实际的管理范围有限,并且存在一定的自主性压力,这对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有一定的影响。
三、加强楼宇管理工程质量监督的有效措施
(一)完善安全监督相关法律法规
完善有关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是建设项目质量监督的前提和核心。有效的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改善,不仅可以为质量监督提供可靠依据,而且可以保证监督工作顺利进行。而且可以为相关处罚条例的制定提供保障。除此之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还可以使建筑在各个方面得到提高,从而带动企业经济利益的有效增长,并且保证了建筑和科学合理施工的监管统一[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建筑企业在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时,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背景,并参考已经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为了确保质量监督的法律法规相对完整。除此之外,需要对工作人员的建议和意见进行分析和整合,对有建设性的意见进行采纳,从而使法律法规更加的完善。
(二)提高监督人员的整体素质
提高监督人员的整体素质是确保监督工作顺利进行的措施之一。需要从专业技术水平、思想意识和法律法规等方面入手。监督单位需要对员工的思想意识和执法能力等进行提升,并且通过专业的培训以及职业的考核来不断完善监督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从而使其符合要求。除此之外,监督单位还需要进行人才的吸纳,对人才进行有效的储备,从而使监督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显著的提升,为确保建设项目质量监督的顺利开展。例如:监督单位需要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从而来不断的完善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使其综合素质得到不断的提升,并且可以定期组织趣味知识竞赛,用相对轻松的形式来提高工作人员参与的积极性,让参与人员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比赛,这样不但可以使工作人员的团队意识得到有效培养,而且使知识得到有效的传递。除此之外,需要制定一定的奖惩制度,对培训期表现优异者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对态度恶劣者进行一定的惩罚,这表明公司对活动的重视,这反过来又使员工认真对待。
(三)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
施工现场管理具有阶段性,流动性,季节性和产能不均衡的特点。因此,我们建立的管理体系还必须具有刚性的产业结构,灵活的生产力和贴近市场的特点。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实现了施工管理与施工作业功能的分离,通过科学,务实的规划手段和严谨有效的控制手段,加强了施工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同时,施工现场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程序,保证现场组织与劳动组合协调平衡发展,以保证建设工程的各个环节正常有序地进行[4]。
(四)创建合理的监督机制和体系
为使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施工管理工作更加完善,有必要有效地提高施工质量。并确保施工质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达到完善施工工程体系的目的。除此之外,需要制定差异化的监督机制,根据现场的具体施工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这将确保建筑的所有方面都按照标准化和标准化的标准进行。例如:监督单位可以出台相关的监督机制制度,来将责任进行细致化的分配,让每个人都清楚的了解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当出现问题时,可以直接找到问题的原因以及相关负责人,从而使影响控制到最小范围。此外,工作人员可以部署在各个部门,组成相关监督小组,监督建设项目的质量。不定期进行抽查,以确保提高建设项目的质量,显着提高质量监督和管理的效率。
结语:通过本文的论述可知,对建筑管理加强质量监督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不仅可以使监督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一定的提升,而且,可以显着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和监督管理的效率。因此,本文提出了以下加强楼宇管理质量监督的措施:完善有关质量监督的法律法规,提高监督人员的整体素质,建立合理的监督机制和制度。希望本研究的内容和结果能够得到相关公司的重视,并且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根据企业的具体属性,有必要进行创新应用。
参考文献:
[1]徐平.建筑工程管理中加强质量监督的措施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31(28):187-188.
[2]周晓春.建筑管理中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策略[J].低碳世界,2017,41(11):166-167.
[3]郑梦春.浅析建筑管理中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的方法和途径[J].居业,2017,19(02):168.
[4]郁云兵.建筑管理中如何加强工程质量监督[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38(04):108-109.
论文作者:肖凯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尚品》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8
标签:质量监督论文; 建筑论文; 建设项目论文; 施工现场论文; 工作人员论文; 人员论文; 法律法规论文; 《科技尚品》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