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研究】
先秦《老子》文本的演变 *
——由《韩非子》等战国著作中的《老子》引文来考察
高华平
摘 要: 郭店楚简《老子》文本包含有今本《老子》共三十一章的内容,《庄子》一书涉及今本《老子》共十六章的内容,《韩非子》一书引用了今本《老子》共二十五章的内容,再加上《吕氏春秋》《荀子》《战国策》等著作对《老子》的引文,说明今本《老子》一书到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至少已具有了其中六十四章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在这六十四章中,只有三十八章是完整或基本完整的《老子》某章内容,且它们全都出于郭店楚简《老子》和《韩非子》引《老子》,其他先秦诸书所引《老子》则属只言片语或概述大意。这又说明,到《韩非子》成书时为止,《老子》一书实际只有三十八章完全具有了今本《老子》的文本形态。今本《老子》的最后定型,应该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为统一思想由丞相李斯主持完成的。
关键词: 《老子》;《韩非子》;文本形态
马王堆帛书《老子》和郭店楚简《老子》的出土,虽然将《老子》文本出现的年代推进到了战国中期(约公元前300年)以前,但因为郭店楚简《老子》仅为后世所见五千言《老子》的约五分之二的篇幅,且不能确定它是属于《老子》“完本”还是“节抄本”,因此也就很难确定郭店《老子》之后五千言《老子》“定本”的形成时间。
对于这一问题,现代中外学者都曾从先秦著作对《老子》引用的角度做过很多探索,但由于先秦著作如《文子》《鬻子》《亢仓(桑)子》《列子》等,其本身的成书年代即存在许多疑问,故学界主要集中于通过对《庄子》《吕氏春秋》《荀子》《韩非子》《战国策》等能确定产生于先秦的著作对《老子》的引用来探讨。如20世纪30年代,顾颉刚曾通过《吕氏春秋》与《老子》的比较,得出了“当战国之末还没有今本《老子》存在”①的结论。郭店楚简《老子》出土之后,日本学者谷中信一在比较郭店楚简《老子》与马王堆帛书五千言《老子》之后,认为郭店楚简《老子》表明“在公元前300年前后,(《老子》)还处于形成的途中”,五千言《老子》的很多内容,“应该看作是在郭店《老子》之后”,有人“用改写”的方式“新加进《老子》之中的思想要素”。②
之所以说糖尿病病人不适宜喝粥,主要是因为粥比米饭煮得烂,糊化程度高,消化吸收得快,因而血糖升高得也快,对血糖控制不利。其实,糖尿病病人没有绝对不能吃的食物,经过合理的选择和搭配,在保持血糖平稳的前提下,也可以喝粥。最好不在早餐喝粥,因为大部分糖尿病患者清晨至中午血糖较高,中午至下午血糖较平稳时喝粥较好。适当延长喝粥时间,减缓其升糖速度。喝粥前适当吃点主食,就着蔬菜、荤菜一起吃。食物种类丰富了,综合血糖指数就下降了。
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以《韩非子》为主的战国著作所引《老子》的进一步研究,从词语、句式、篇章结构及其意义单元等文本形态诸要素方面,对战国后期《老子》文本的演变和形成做出更清晰的描述。
一、郭店楚简《老子》的文本形态
为更好地梳理战国时期《老子》文本的形成,我们先从考察产生于战国中期(约公元前300年)的郭店楚简《老子》开始。学术界研究郭店楚简《老子》之后发现:郭店楚简《老子》文本共涉及今本《老子》的第2章、第5章、第9章、第13章、第15章、第16章、第17章、第18章、第19章、第20章、第25章、第30章、第31章、第32章、第35章、第37章、第40章、第41章、第44章、第45章、第46章、第48章、第52章、第54章、第55章、第56章、第57章、第59章、第63章、第64章、第66章共三十一章的内容;其中今本第2章、第9章、第13章、第15章、第17章、第18章、第25章、第32章、第35章、第37章、第40章、第41章、第44章、第45章、第54章、第55章、第56章、第57章、第59章的内容,简文除个别文句或少数文字有异外,其他完全相同。另外,第64章的内容在简文中虽被分开抄写于第10、11、12简和第25、26简上,但它们合起来即是今本第64章的完整内容,且文字亦基本相同。
郭店楚简《老子》与今本《老子》在文本内容上的主要差异,是简文的第46章仅有“罪莫厚乎甚欲,咎莫险于欲得,祸莫大乎不知足”数句;第30章前段文句及句序不同,又无末尾三句;第5章后半和第16章“万物方作,吾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数句,合抄于第23、24简,且简文中不见两章的其他内容;第20章仅有开头“绝学无忧”至“不可不畏”数句,无其他内容;第31章无开头“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惑之,故有道者不处”数句;第48章仅有前半段“为学日益”至“亡(无)为而亡(无)不为”数句,无下半段“取天下常无事,及有事,不足以取天下”;第52章仅有“塞其兑”至“终身不救”数句,无前后其他内容;第63章仅有开头“为亡(无)为,事亡(无)事,未(味)亡(无)未(味)。大少之多惕(易)必多难”和末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数句,无中间一大段文字。另外,第64章“为之者败之”至该章末尾被重抄写一遍,且无“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一句,以至学者常由此而怀疑郭店楚简《老子》应属于“节抄本”,并非“完本”。
师新民(2007:61-62)在探讨考古名词英译的时候提出文物翻译要遵循简洁性原则,即文物翻译应言简意赅,特别是文物译名,另外还应考虑西方读者的接受能力,在简洁的前提下尽量使译名具有自释性,否则会影响读者的理解。因此,笔者建议文物英译名称的中心词前面应去掉过多的修饰词,化繁为简,将其颜色、形状、工艺等在故宫的英文官网单列成索引项,以简化其题目长度。
二、《庄子》书中所引《老子》
今本《庄子》一书中引用《老子》文句最多的,应是《庄子·胠箧》《知北游》及《天下》三篇。《庄子·胠箧》曰:
故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擢乱六律,铄绝竽瑟……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故曰:“大巧若拙”。削曾、史之行,钳杨、墨之口,攘弃仁义,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
故曰:“不出于户而知天下,不窥于牗而知天道。其出弥远者,其知弥少。”
《庄子·胠箧》篇中还有一段与今本《老子》第80章相近的文字,曰:“子独不知至德之世乎……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甘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犬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这一章不见于郭店楚简《老子》之中,却与今本《老子》第80章后半段基本相同。但《庄子》在这里并未使用“故曰”提示是在引用《老子》。这似说明,今本《老子》第80章的内容此时虽已具备,但可能并未完全定型,也可能尚未被加入《老子》一书。
《庄子·知北游》篇中也有两段与今本《老子》相同或相近的文字。其言略曰:
黄帝曰:“……夫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故圣人行不言之教。道不可致,德不可至。仁可为也,义可亏也,礼相伪也。故曰,‘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礼者,道之华而乱之首也’。故曰:‘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也。’今之已为物也,欲复归根,不亦难乎!其易也,其唯大人乎!”
《庄子·知北游》篇中的这段文字,有两段由“故曰”提起的文字与今本《老子》相同,即今本《老子》第38章中的“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礼者,道之华而乱之首也”和第48章中的“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也”。前者仅为今本《老子》第38章后半章的内容(《韩非子·解老》同时有此章前半章的内容,详待后论),无此章前半章的内容;而后者则仅为今本《老子》第48章中的中间四句,无开头“为学日益”和末尾“取天下常以无为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共四句。今本《老子》第38章的内容不见于郭店楚简《老子》,第48章的内容虽已出现于郭店楚简乙组,但简文除比《庄子·知北游》多了开头“为学日益”一句外,亦无此章末尾“取天下常以无为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三句。所以我们认为,此时今本《老子》第38章和第48章两章的内容都还处于形成的过程之中,尚未完全形成今本《老子》的文本形态。
《庄子·知北游》中虽没有“故曰”提示为引用语,但其中与今本《老子》中的相同的文字,则有今本《老子》第56章的“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今本《老子》第2章的“圣人行不言之教”和今本《老子》第16章的“欲复归根”数句。因为今本《老子》第56章已在郭店楚简《老子》甲组中完整出现,今本《老子》第2章在郭店楚简《老子》甲组中仅缺“生而不有,为而不恃”两句,故可以说,在《庄子·知北游》成篇时虽可能仍有人对此两章的内容是否真正属于《老子》原文持保留态度,但此两章无疑已具有了今本《老子》的文本形态。只有今本《老子》第16章的内容无一字出现于郭店楚简《老子》之中,其“欲复归根”一句在《知北游》中亦不似引用语句④,故可以说当时此章内容似仍未正式形成,不具有今本《老子》的文本形态。
大熊猫主食竹种有团竹(Fargesia obliqua)、冷箭竹(Bashania fangiana)、短锥玉山竹(Yushania brevipaniculata)、石棉玉山竹(Y. lineolata)等,因此大熊猫文化可视为四川竹文化的衍生[4]。四川省大熊猫栖息地作为世界自然遗产,跨越4个地级行政区,馆舍分布于7个自然保护区。其中雅安作为熊猫模式标本产地、熊猫文化发祥地以及“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的核心区之一,现已拥有蜂桶寨国家自然保护区、碧峰峡大熊猫科研繁育基地等大熊猫基地,目前正在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
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以濡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关尹曰:“在己无居,形物自著。”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芴乎若亡,寂乎若清。同焉者和,得焉者失。未尝先人而常随人。
《庄子·天下》篇此处引“老子之言”——“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数句,郭店楚简《老子》中没有,仅见于今本《老子》第28章中,且与今本差异较大:一是它只引了今本第28章中的三分之一的内容,而非全引;二是它在今本“为天下谿”之后不仅没有“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三句,且“为天下谷”一句在今本作“为天下式”。可见,虽然当时此章的部分内容已经形成,但尚未有今本《老子》的文本形态。“人皆取先,己独取后”二句,不见于郭店楚简本《老子》和今本《老子》,但郭店楚简《老子》甲组和今本《老子》第66章、第67章皆有与之相对应表示“舍先取后”之意的语句。这说明当时这两章的内容可能已经出现,但不具有今本《老子》的文本形态。“受天下之垢”一句,郭店楚简《老子》中没有相关内容,今本《老子》第78章曰:“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为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吕氏春秋·重言》曰:“故圣人听于无声,视于无形,詹何、田子方、老聃是也。”则此章或是以詹何、田子方、老聃为“圣人”后才将“受国(天下)之垢”归入《老子》的,它当时是否已形成今本《老子》的文本形态难以断定。“人皆取实,己独取虚”二句,郭店楚简《老子》中没有,今本《老子》中也无此方面的内容。《吕氏春秋·不二》曰:“子列子贵虚。”可见,“贵虚”乃列子学说,而非《老子》之旨。故很可能此时“人皆取实,己独取虚”在于《老子》之中,后来人们以为其属于《列子》而非《老子》之旨,才将它移出了《老子》文本。日人福永清司曾以此章“修辞手法”与今本《老子》第20章“人皆……我独……”一致而将二者“联系起来”⑤,但这最多只能解释当初此章被并入《老子》的原因,而不能为此二句确属《老子》的证据。“无藏也故有余,岿然而有余”二句与今本《老子》第44章“多藏必厚亡”意思相近;“其行身也,徐而不费”二句近于今本《老子》第44章的“是故甚爱必大费”一句,而今本《老子》此章的内容已见于郭店《老子》甲组⑥,《庄子·天下》此处引述其大意,故可认为此章当时或已有与今本《老子》相同的文本形态。“无为而笑巧”一句,应“与(今本《老子》)第57章中‘人多伎巧,其物滋起……我无为,人自化’同义”⑦,而此章已完整出现于郭店楚简《老子》甲组中,可见此章当时亦已有今本《老子》的文本形态。“人皆求福,己独曲全”二句,郭店楚简《老子》中没有相关内容,今本《老子》第22章中则已有“曲全”观念,说明此章的部分内容当时或已经形成,但未形成今本《老子》的文本形态。“曰苟免于咎”一句,郭店楚简《老子》和今本《老子》中都没有相同意义的文字,说明它也可能属于当时被视为《老子》文句,后来却又被淘汰的内容。⑧“以深为根,以约为纪”二句,学者认为其与今本《老子》第59章“是谓深根固柢”和“治人事天莫若啬”二句语意相近⑨,因此章已完整出现于郭店楚简《老子》乙组,故可以说当时此章的内容已经具备,但具体文字表述则与今本《老子》不同。“坚则毁矣,锐则挫矣”二句,前一句与今本第76章“坚强者死之徒”语义相当,郭店楚简《老子》中没有相关内容;后一句则与今本第9章“揣而锐之,不可长保”相同⑩,在郭店楚简《老子》甲组中已有此章的完整内容;故笔者认为,这两句应该都是今本《老子》第9章的内容,表示“持而盈之,不如其已”的意思,不必因其中有一个“坚”字而与“坚强者死之徒”相联系。因为此章的内容已见于郭店楚简《老子》,故可以说虽在个别文句表述上存在文字差异,但此章当时应该已具有今本《老子》的文本形态。“常宽于物,不削于人”二句,有学者认为它与今本《老子》第16章的“知常容”和第35章“往而不害”二句相当,“其阐述的‘宽容’以及作为逆向式体现的‘不害’‘不争’,仍可说是《老子》所具有的代表性思想”;因为今本《老子》第16章的内容不见于郭店楚简《老子》,而今本《老子》第35章已完整出现在郭店楚简《老子》丙组中,故可以说《老子》第16章当时正处在今本《老子》文本状态的形成过程之中,而第35章则已具备今本《老子》的文本形态。
《庄子·天下》中还叙述了关尹、老聃共同的观点和属于关尹个人的观点:
老聃曰:“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人皆取先,己独取后,曰受天下之垢。人皆取实,己独取虚,无藏也故有余,岿然而有余。其行身也,徐而不费,无为也而笑巧;人皆求福,己独曲全,曰苟免于咎。以深为根,以约为纪,曰坚则毁矣,锐则挫矣。常宽容于物,不削于人,可谓至极。
从以上的分析可知,尽管到《韩非子》一书引《老子》为止,今本《老子》至少六十四章的内容已完全或部分出现,但这既不等于说当时已具有与今本六十四章文本完全相同形态的《老子》,更不等于说《老子》书的这些内容是在同一时期由同一个名叫老聃的人一次完成的(或皆出于老子一人之口)。恰恰相反,今本《老子》这六十四章的内容不仅有的完整,有的半完整,有的仅片言只语,有的只是章句大意,等等,且这六十四章的内容有的还明确标示出属于关尹、黄帝、鬻子、列子(御寇)、庚桑楚或某部古书。这就说明,这些材料来源不一,其进入《老子》一书的时间也不相同。上文曾经指出,在《庄子·天下》篇中所引述的今本《老子》共二十六章的内容,其实只有十三章是被标注为“老聃曰”(即归于老子名下)的,另十三章则是标注为“关尹曰”(即关尹名下)的;这还不包括所谓“人皆取实,己独取虚”之类,据我们的分析,它实属于以“贵虚”为特征的子列子(列御寇)的学说。
根据顾颉刚的比较(重复引用和同一章被分段引用者仅计一次),《吕氏春秋》一书中与《老子》“同义”或“义合”的语句,涉及今本《老子》共六十九章的内容。当然,由于这些“同义”或“义合”者全都只是一两句或数句与《老子》相同,故只能说《老子》一书中共有六十九章的部分内容曾在《吕氏春秋》一书中出现过,而并不能说《老子》这六十九章在当时即已具有今本《老子》的文本形态。《吕氏春秋》书中最接近今本《老子》原书的引用,实际上只有两条,一条出自《审分览·君守》篇:
综合以上对《庄子》全书中各种引文和转述语来看,《庄子》一书中分别涉及今本《老子》共有三十八章的内容;而在这三十八章之中,共有十六章因有郭店楚简《老子》文本可资比较,可推定它们应该已有今本《老子》的文本形态(尽管其中有些章节是以郭店楚简《老子》异本的形式存在);其他各章则尚难断定。
三、《韩非子》所引《老子》
在现有先秦文献中引《老子》最多的著作,除《庄子》之外,当属《韩非子》一书了。《韩非子》一书中除《解老》《喻老》二篇专文引《老子》原文而解之以外,徐复观认为,《主道》篇有与今本《老子》第52章相似的句子,《扬权》中有与今本《老子》第29章近似的语句,《内储说下六微》中引有今本《老子》第36章的语句,《难三》中引有今本《老子》第65章、第13章、第17章中的语句,《六反》中引有今本《老子》第44章的语句;另外,《外储说左上》引有今本《老子》第28章一句,《说林》引有今本《老子》第36章的相似语句。只是因为《韩非子》这些篇中引用《老子》皆属片言只语,难窥当时《老子》之完整面貌;只有《韩非子·解老》《韩非子·喻老》两篇属于系统解读《老子》的专文,更多地反映了当时《老子》文本的具体形态。
对比今本《老子》可知,《韩非子·解老》依次引用了今本《老子》第38章、第58章、第59章、第60章、第46章、第14章、第1章、第50章、第67章、第53章和第54章共十一章的原文加以解说。这其中第38章、第58章、第46章、第53章、第59章、第60章、第50章共七章的引文,与今本《老子》除有个别文字差异外,基本完整引用了《老子》的原文。如《解老》所引《老子》第38章仅比今本《老子》少“下德不失德,是以有德”和“下德为之而有以为”共三句;《解老》所引《老子》第58章仅比今本《老子》少“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和“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数句;其引《老子》第46章、第53章和第59章三章,除个别文字差异外,一句不少;其引《老子》第60章,仅未重复“其神不伤人”一句;其引《老子》第50章,仅比今本《老子》少“出生入死”和“夫何故”两短语。其引《老子》第67章、第54章两章的文句,与今本《老子》原文虽有一些差异,但这种差异并非根本性的。如引《老子》第67章的内容,郭店《老子》中没有出现,《庄子·天下》篇引“老聃曰”有“人皆取先,己独取后”之句,论者或以为可与此章“不敢为天下先”对应,但这并不能说明此章当时已有如今本的文本形态;因为《韩非子·解老》引《老子》第67章的内容虽句序与今本差异较大,且比今本《老子》此章少“天下皆谓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和“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以及“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数句,但如果考虑到《韩非子·解老》所引《老子》此章的引文中原有“吾有三宝,持而保之”和“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及其对它们的解释,则至少今本《老子》第67章中的“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三句,在《韩非子·解老》篇引用《老子》时的文本中本是存在的——其文本形态即使与今本虽有一定差异,却并非根本性的。《韩非子·解老》所引今本《老子》第54章的内容,后半段完整,前半段则仅见“不拔”“不脱”“祭祀不绝”三个单词短语,看似断续不接,但因为在《韩非子·喻老》篇有对“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其祭祀世世不辍”的完整引用,郭店楚简《老子》乙组也有此章的完整内容,故可以说其内容应该是与今本《老子》第54章相同的。
在《韩非子·解老》所引《老子》诸章中,只有第14章和第1章与今本《老子》差异较大。《韩非子·解老》引《老子》第14章的内容仅有“无状之状,无物之象”二短语,第1章则仅有“道可道,非常道也”一句。但因为《韩非子》在解《老子》第14章引文之前还有一大段“解文”,对于这段“解文”中由“故曰”引起的文字,虽然前人或以为“不知解《老子》那句,是不是本篇原文大成问题”;或以为其中“故曰:‘道者,理之者也’”一句,当确属于《解老》篇引用而“解”之的引文,但“这一段文字里没有引用《老子》原文,但可确定是在解释道经”。笔者认为,《解老》中这一段“解文”不仅“是在解释道经”,而且引用的也是《老子》原文,其中间以“故曰”引出的“道者,理之者也”和末尾以“故”引出的“得之以死,得之以生,得之以败,得之以成”四句,皆是《韩非子·解老》所引用的《老子》原文,只是因为这几句不见于今本《老子》,所以人们就误认为《解老》篇中的这段文字没有引用《老子》。实际上,这几句出现在《解老》引《老子》第14章和第1章之前并不是偶尔的。从内容上看,因为它们和《解老》接着引而“解”之的第14章“无状之状,无物之象”、第1章的“道可道,非常道也”,都是对“道”性质和特点说明,所以它们必须放在一起解释。从引文的特点来看,《解老》篇所引用的《老子》其他章节,基本都是整章完整引而“解”之的,此处所引《老子》第14章和第1章却只是零星的一两句话,这只能说是他在写作《解老》时所面对的《老子》文本,就是一个将“道者,理之者也”和“得之以死,得之以生,得之以败,得之以成”“无状之状,无象之象”“道可道,非常道也”合成一个单元的文本形态(其中或许还有个别联结词句),所以他只能照原样引而“解”之。在郭店楚简《老子》中共出现了今本《老子》三十一章的内容,但并没有第1章和第14章的词句;在《庄子》一书中多有“大道不称”“道不言,言非道也”之类的说法;《庄子·大宗师》说“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傅说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东淮,骑箕尾,而比于列星”,但却没有与这两章相同的词句。故笔者认为,最合理的推测当是此时《老子》第1章和第14章都还不具有今本《老子》的文本形态。
《韩非子·喻老》篇依次引用了今本《老子》第46章、第54章、第26章、第36章、第63章、第64章、第52章、第71章、第47章、第41章、第33章、第27章共十二章的内容。与《韩非子·解老》一样,《喻老》引《老子》也是完整引用原文的,引文的面貌应该反映了当时《老子》的文本形态。如《喻老》引今本《老子》第46章“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常足矣”,除多了“罪莫大于可欲”一句和“咎莫大于”做“咎莫憯于”、“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做“知足之为足矣”之外,其余与今本《老子》此章完全相同。因为此章也曾出现于郭店楚简《老子》甲组,而在郭店楚简《老子》中此章仅有后四句而无前四句,故似可以说,此章在郭店楚简时代尚未完全成形,只有到了《韩非子》时代方具有今本《老子》的文本形态。《喻老》引《老子》第54章虽仅有“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其祭祀,试试不辍”数句,但因为《解老》篇已经完整引用此章“修之于身”以下部分,而且郭店楚简《老子》乙组已有此章的完整内容,故可断言此章当时已具有今本《老子》的文本形态。《喻老》引今本《老子》第26章,比今本《老子》此章少“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四句,郭店楚简也未出现此章内容。《庄子·天下》篇引关尹曰“其静若镜”,有学者认为与今本《老子》第二十六章“静为躁君”有“相关性”,但这并不能说明当时此章的内容已经形成。比较准确的解释应该是,在《韩非子·喻老》成篇之时,今本《老子》第26章还只有它前半段的内容,并不具有今本《老子》此章的文本形态。《喻老》引今本《老子》第36章,除句序和个别文字差异之外,其余文字完全相同。但此章内容不见于郭店楚简《老子》,《庄子·胠篋》和《韩非子·内储说下六微》都曾引“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二句,可见这两句当是此章最早形成的部分;后来有人将《韩非子·说林上》所引“《周书》曰:将欲败之”或《吕氏春秋·行论》引“《诗》曰:将欲毁之”云云的内容并入其中——韩非子不仅如实地引用他所见到的《老子》此章文本的内容,还在其他篇中以引作“《周书》曰”的形式暗示了《老子》此章文本的形成经过。《喻老》篇引今本《老子》第63章,无开头“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抱怨以德”和末尾“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各数句。“夫轻诺必寡信”句前“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二句虽未见直接引用,但《喻老》在“解”此章结束时有“故曰圣人早蚤从事焉”一句,而依《韩非子·解老》《喻老》文例,“故曰”后当属引用《老子》原文,所以笔者认为此句应为《老子》此章“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二句的异文。《韩非子·喻老》所没有引用的今本此章开头“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抱怨以德”数句,其中“报怨以德”一句,《论语·宪问》引作“或曰报怨以德”,未当作老子语,但早已出现;郭店楚简《老子》甲组亦有此章内容,只有此章开头“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之多惕(易)必多难,是以圣人尤难之,故终无难”数句;《庄子》一书中亦未见引此章内容。故似可以说,在《韩非子·喻老》成篇之时,今本《老子》第63章的内容已基本具备,但“报怨以德”一句尚未加《老子》此章之中。
《韩非子·喻老》篇引用今本《老子》第64章是分为两处引用的,中间被解释第52章和第71章的文字隔开。前一处仅引用了今本《老子》第64章开头“其安易持也,其未兆易谋也”二句;后面才引用了此章末尾“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恃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数句。但今本《老子》此章内容已完整出现于郭店楚简《老子》甲组,而且在郭店楚简《老子》甲组中此章前半部分从开头“其安(也)易持也”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抄写于第25—26简上,为一个单元;此章后半部分从“为之者败之,执之者失之”到“辅万物之自然,而弗能为”,则作为另一单元,抄写于第10、11、12简三支竹简上(这一单元的内容还重复抄写于郭店楚简《老子》丙组的末尾)。《庄子》未引《老子》此章文句。学者认为《庄子·天下》篇引关尹曰“形物自著”与《老子》六十四章之“自然”有关联,但仅凭此点很难推见此章的具体情形。可见在《韩非子·喻老》成篇时,今本《老子》第64章内容虽已完全具备,但具体的文本形态则与今本差异较大。
此外,在《庄子》一书中可确定是属于引用《老子》语句的,还有《庄子·天下》一篇中的一段话:
《韩非子·喻老》引今本《老子》第52章仅“见小曰明”和“守柔曰强”二句,无其他内容;其引今本《老子》第71章则仅有“圣人之不病也,以其不病,是以无病也”三句,不仅无“知不知上;不知知,病”二句,且直接与“守柔曰强”相连。郭店楚简《老子》乙组中有今本《老子》第52章有“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一段文字,完全不见今本《老子》第71章的内容。上文引徐复观称《老子·庚桑楚》中南荣趎向老子所称“然其病之者,犹未病也”,是在转述《老子》一书第71章的“夫惟病之,是以不病”;但这并不能说明在韩非写作《喻老》时见到的《老子》这两章已经成型,而恰恰说明它们都还只有今本《老子》第52章和第71章的部分内容,完全不具有今本《老子》的文本形态。
《韩非子·喻老》引今本《老子》第47章,与今本仅有“于”“可以”“者”等副词的差异,其余则完全相同。郭店楚简《老子》中没有此章内容,《庄子》一书中也未见引用此章内容。这说明,虽然此前此章的内容尚未进入《老子》文本,但在《韩非子·喻老》成篇之时,此章已具有今本《老子》的文本形态。《喻老》引今本《老子》第41章仅有“大器晚成,大音希声”两句,但今本《老子》第41章的内容已完整见于郭店楚简《老子》乙组且二者文字差异很小,上文曾说徐复观称《庄子·寓言》记老聃语曰“而雎雎盱盱,而谁与居?大白若辱,盛德若不足”,“分明是”今本《老子》第41章“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故可知今本《老子》此章内容早已形成,已具有今本《老子》此章的文本形态;但韩非所见到的则当是尚不完全具备《老子》此章内容的异本。《韩非子·喻老》引今本《老子》第33章仅“自见之谓明”和“自强之谓胜”两句,且与今本作“自知者明”“自胜者强”文字有异;《韩非子·喻老》引今本《老子》第27章亦仅“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知大迷,是谓要妙”四句。今本《老子》第33章和第27章,在郭店楚简《老子》和《庄子》一书的《老子》引文中均不见其踪影。故可知,直到《韩非子·喻老》成篇之时,《老子》第33章和第27章尚未形成今本《老子》的文本形态。
由《韩非子》引用《老子》的以上情况来看,除去重复不计,《韩非子》一书共引用了今本《老子》二十五章的内容,其中被重复引用(或同一章分开在两篇中使用)的共有五章;有十章的《老子》引文,与今本《老子》仅存在个别文字或少数语句差异,已具有与今本《老子》的文本形态;其余十章则不具有今本《老子》各章的文本形态。
店里进来几位姑娘,柜台小姐正与她们接洽,叽叽喳喳,略有喧哗之感。然而在高志明与夏小凡听来,这声音却带人回到多年前的湖畔。
四、先秦其他著作引《老子》及先秦《老子》的 整体面貌
除了以上所述《庄子》和《韩非子》二书引《老子》之外,先秦著作《吕氏春秋》《荀子》《战国策》等书中也时有引用。
为了保证机械手结构不发生过大变化,且满足机械臂的刚度及强度要求,同时减小对机械手末端执行器的工作空间的影响,综合考虑以上因素设立约束条件:
此外,徐复观先生认为,“《庄子》中直接说到老子故事的一共有十六条”,《在宥》篇作为老聃的话的“故曰绝圣弃智而天下大治”,即今本《老子》第19章的“绝圣弃智,民利百倍”;《天运》篇作为老聃的话的“故曰政者正也”“其心以为不然者,天门弗开矣”,“分明与现行《老子》一书十章‘天门开阖,能无雌乎’有关系”;《庚桑楚》篇庚桑楚的话里“夫春气发而百草生,正得秋而万宝成”云云,“这分明是现行《老子》一书三十七章‘道无为而无不为’的疏解”;“举贤则民相轧,任智则民相盗”一段,即今本《老子》第3章“不尚贤……使民不为盗”和第19章“绝圣弃知,民利百倍”等意义的概述;南荣趎向老子所称“然其病之者犹未病也”,“分明是转述现行《老子》一书七十一章‘夫惟病病,是以不病……’的一段话”;老子答南荣趎问卫生之经所说的“能抱一乎,能勿失乎?……能儿子乎?儿子终日嗥而嗌不嗄”,“分明是现行《老子》十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及十五章‘含德之厚,比于赤子……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的复述、概括”;《则阳》篇老聃告诉柏矩曰“财货聚,则民致争”,“分明是现行《老子》一书三章‘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的从反面的概括”;《寓言》篇老子告诉阳子居“大白若若辱,盛德若不足”,“分明是出自现行《老子》四十一章‘大白若若辱,广德若不足……’”。这样,在《庄子》一书中,共有五篇引用有与现行《老子》一书相符的老子之言;虽未明白举出老子(或老聃)之名,但可确定系今本现行《老子》一书者,有《老子》第36章的“鱼不可脱于渊”、第19章的“绝圣弃智”、第56章的“大巧若拙”、第37章的“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第39章的“故曰至乐无乐,至誉无誉”,以及“见于现行《老子》三十七、三十八、四十八各章,而文字稍有出入”的“故曰天地无为也,而无不为也”、《达生》篇中见于今本《老子》第51章的“是谓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知北游》篇中见于今本《老子》第38章的“故曰失道而后德……道之华而乱之首也”一段和见于今本《老子》第48章的“故曰为道者日损……无不为也”一段。
《庄子·胠箧》一篇,《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已明确指为庄子所作。现在又有人以该篇中的田成子“十二世有齐国”,当为“公元前264年至公元前221年,齐王建在位时期内著述的”③;但更多学者则倾向于《庄子》一书乃“庄子学派”的丛书,《胠箧》应为庄子弟子或后学所作。《胠箧》中的这些文字,见于今本《老子》且有“故曰”提示的地方有两处:一是“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属今本《老子》第36章末尾两句;二是“大巧若拙”一句,在今本《老子》第45章中。由于《庄子·胠箧》对《老子》这两章的引用只是摘引,而不是逐章逐句解说式的完整引用(而今本《老子》第45章的内容在郭店楚简《老子》乙组中已完整出现),故似可以肯定《老子》中的第36章和第45章在战国后期当已有如今本的文本形态,但可能存在异本。除此之外,《胠箧》此段文字中的“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和“攘弃仁义”云云,其对“仁义圣智”的否定,与今本《老子》第19章文字虽并不完全相同,但其“绝弃”“攘弃”之旨则无异(其中的“玄同”说又见于《老子》第56章),而今本《老子》第19章和第56章的内容又完整地见于郭店楚简《老子》之中,这说明今本《老子》第19章、第36章、第45章、第56章共四章内容,在《庄子·胠箧》成篇之时即已形成,但不能排除有与今本《老子》的文本形态存在差异的异本存在。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使用,计算机系统中病毒较强的传播性,使得计算机广泛应用和较强的虚拟性成为病毒大范围传播的有利助推。在工作中使用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一般都是相互关联的,如果一台计算机出现问题就有可能会牵扯到其他的计算机,工作中只要一台计算机被病毒侵占,其他的计算机也会立刻在短时间内遭到病毒的毁坏,从而造成财政数据信息被泄露和丢失等一系列严重的负面影响。而且被病毒入侵过的计算机在日后的使用过程中储存在运行慢以及经常出现死机的现象,此种现象的存在会严重降低工作人员的效率。而且财政计算机网络系统遭受到损害的时候,不仅会对财政信息安全有着严重的影响,还可能会影响日后的财政工作的正常进行。
另一条则出自《恃君览·行论》篇:
《诗》曰:“将欲毁之,必重累之。将欲踣之,必高举之。”
这两条引文分别出自今本《老子》第47章和第36章。“不出于户而知天下”数句属于今本《老子》第47章。尽管在郭店楚简《老子》中没有此章的内容,但《韩非子·喻老》有与今本《老子》此章内容完全相同的引文,说明当时此章已具有今本《老子》的文本形态;但《吕氏春秋》此处引此章,却与《韩非子·喻老》篇引《老子》此章有很大不同。《吕氏春秋》此处所引此章,只有此章前段的大半部分,而无末尾“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数句,且《吕氏春秋·论人》篇曰:“太上反诸己,其次求诸人。索之弥远者,其推之弥疏;其求之弥疆者,失之弥远。”《先己》篇云:“不出于门户而天下治者,其惟知反于己身者乎!”虽然顾颉刚认为“此与《老子》四十七章所云‘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牗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者义合”,但其实都只有此章前面几句的大意。这似也正可说明,《吕氏春秋》此篇作者所见到的《老子》此章具有不同于今本《老子》的文本形态,或如顾颉刚所指出的,《吕氏春秋》此处“径用了《老子》的话了,但只言‘故曰’而不言其出于《老子》”,故“我们作一个大胆的假设:在《吕氏春秋》著作时代,还没有今本《老子》存在”。当然,我们也可沿顾氏的思路再作一种假设:在《吕氏春秋》的著作时代,虽然《老子》第47章已部分具有了今本《老子》的内容,但《吕氏春秋》的著作者很清楚这些内容都是从其他著作中摘录来的名言名句,所以他引用了这些语句,但并不愿罔顾事实地说这些语句出自《老子》。
开幕式上为24个新设立国家森林公园、6个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28个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授牌。我省的诸城市被授予“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
上文分析《韩非子·喻老》所引《老子》第36章说,它与今本《老子》此章应存在较大差异;《吕氏春秋》此处既无“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数句,又将“将欲毁之,将重累之;将欲踣之,必高举之”等内容引作“《诗》曰”,可见《吕氏春秋》该篇著作者所面对的《老子》第36章也并非今本《老子》此章的文本形态。
《吕氏春秋》之外,学术界对其成书年代没有争议的先秦著作《荀子》和《战国策》二书,也曾部分引用《老子》。如《荀子·天论》曰“老子有见于诎,无见于信(伸)”,“恰合于现行《老子》一书中所说的人生处世的态度”;《天论》篇又说“不为而成”,出于今本《老子》第47章;《不苟》篇和《法行》篇都引有“廉而不刿”一句,《荣辱》篇曰“廉而不见贵者,刿也”,都出于今本《老子》第58章的“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荀子·君子》曰“不矜矣,夫故天下不与争能”,即今本《老子》第22章“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荣辱》云“察之而残者,忮也”,即今本《老子》第58章“其政察之,其民缺缺”。《天论》云“其形曲而治,其养曲而适……故大巧在所不为,大智在所不虑”,即今本《老子》第22章“曲则全”及第45章“大巧若拙”。《正名》云“权不正,则祸讬于欲而人以为福,福讬于恶而人以为祸,此亦人所以惑于祸福也”,即今本《老子》第58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云云。《战国策·齐策四》载颜斶对齐宣王引“老子曰: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称孤、寡、不榖,是其贱之本与?”与今本《老子》第39章后段“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榖。此非以贱为本邪?”数句仅个别文字有异。郭店楚简《老子》中没有此章内容,《庄子》《韩非子》二书也没有引用。《吕氏春秋·论人》有“凡彼万物,得一以成”句,同书《君守》有“君名孤、寡而不可障塞”句,顾颉刚认为与《老子》第39章“义合”处。因齐宣王公元前生活年代明显早于吕不韦,故可说吕氏时今本《老子》第39章的内容已基本具备,其中“故贵以贱为本”一段已具有今本的文本形态。《战国策·魏策一》载任章劝魏恒子予智伯索地曰:“《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韩非子·说林上》亦作“《周书》曰”,都与今本《老子》第36章内容相近。吴师道《战国策校注》曰:“王应麟曰:‘《周书》云云,此岂苏秦所读《周书》、《阴符》者欤?老氏之言出于此。’朱子曰:‘老子为柱下史,故见此书。’”可为此章的形成提供某些信息。《战国策·魏策一》引“老子曰”评公叔痤曰:“圣人无积,尽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此段引文出自今本《老子》第81章。郭店楚简《老子》《庄子》《韩非子》中都没有《老子》此章内容,《吕氏春秋·慎大》篇曰:“惟不藏也,可以守至藏。”顾颉刚认为“此与《老子》八十一章‘圣人不积……既以与人,已愈多’义合”。由《吕氏春秋》和《战国策》的引文来看,此时的《老子》第81章虽未具有今本《老子》此章的文本形态,但至少已有“无积”“与人”等内容。
综合郭店楚简《老子》和《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荀子》《战国策》诸书引《老子》来看,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至少已有今本《老子》一书中第1章、第2章、第5章、第7章、第8章、第9章、第10章、第12章、第13章、第14章、第15章、第16章、第17章、第18章、第19章、第20章、第22章、第23章、第24章、第25章、第26章、第27章、第28章、第30章、第31章、第32章、第33章、第34章、第35章、第36章、第37章、第38章、第39章、第40章、第41章、第44章、第45章、第46章、第47章、第48章、第49章、第50章、第51章、第52章、第53章、第54章、第55章、第56章、第57章、第58章、第59章、第60章、第61章、第63章、第64章、第65章、第66章、第67章、第69章、第71章、第73章、第78章、第80章、第81章共六十四章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到《韩非子》一书引用时为止,已经完整或基本完整出现的内容有今本《老子》第2章、第5章、第9章、第13章、第15章、第16章、第17章、第18章、第19章、第25章、第26章、第30章、第31章、第32章、第35章、第36章、第37章、第38章、第40章、第41章、第44章、第45章、第46章、第47章、第48章、第50章、第54章、第55章、第56章、第57章、第58章、第59章、第60章、第63章、第64章、第66章、第67章、第71章等共三十八章,且这三十八章全都出于郭店楚简《老子》和《韩非子》引《老子》,其他先秦各书所引《老子》皆片言只语或概述大意。在这些与今本《老子》内容完全或基本相同的三十八章引文中,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即这部分引文本不完全或基本不具有今本《老子》某章相应的内容,今本《老子》这一章的内容是分别见于同一文献的其他地方,甚或是见于不同文献的不同引文之中的。如今本《老子》第64章,分别出现于郭店楚简《老子》甲组的第13章和第6章。前半段见郭店楚简《老子》甲组第13章,后半段见于郭店楚简《老子》甲组第6章(其中后半段又见于郭店楚简《老子》丙组第4章)。在《韩非子·喻老》篇引《老子》第64章中,有开头的“其安易持也,其未兆易谋也”二句,后半段“(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之前,则有今本《老子》第52章“见小曰明,守柔曰强”二句和第71章“圣人之不病也,以其不病,是以无病也”三句。可见在先秦时期,尽管今本《老子》第64章的内容已经形成,但它们还不是一个文本单元,没有今本《老子》的文本形态。但即使是这种今本《老子》一章内容见于两种文献的不同引文的情况,也并不是说将见于两种文献中的不同引文简单相加即可等于今本《老子》某一章的内容。如今本《老子》第63章前半段的内容及末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二句,见于郭店楚简《老子》甲组第8章,而中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四句,则见于《韩非子·喻老》篇引《老子》,将郭店楚简《老子》和《韩非子·喻老》中所引《老子》此章的内容结合起来,我们虽可知今本《老子》第63章的内容在先秦时期已基本形成,但因为在郭店楚简《老子》和《韩非子·喻老》引《老子》中,其所缺少的“报怨以德”和“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云云,“是以”二句与上句“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思想一致,而“报怨以德”和“夫轻诺必寡信”二句与全篇讲“为”与“无为”、“小”与“大”、“多”与“少”、“难”与“易”思想有异。所以可以说,在先秦时期,《老子》此章虽比今本只少了“报怨以德”和“夫轻诺必寡信”两句,但这两句当时尚未成为《老子》第63章的组成部分。
著名设计师克林特:“运用适当的技艺去处理适当的材料,才能真正解决人类的需求,并获得率直和美的效果。”CMF中运用正确的表面处理工艺可以完美的表达以及升华材料的特性[2]。对于一个三维的实际产品或物体而言,材料实际上始终是一个载体,表面处理与色彩都是以材料为媒介通过一定的工艺手段来具体呈现[3]。我们最经常需要的到的是,赋予新的肌理质,弥补材料本省的不足,创造材料靠自身无法达到的感官体验[4]。
五、今本《老子》的材料来源及其成书时间
谷中信一认为:“建之以常无有”二句,虽然郭店楚简《老子》中没有相关内容,但可以认为它是表达了今本《老子》第1章“常无”“常有”概念,应该和郭店楚简中的《太一生水》一样,属于关尹的学说;“以濡弱谦下为表”的观点,在今本《老子》第8章、第28章、第61章、第66章等章都有相关的内容,但只有第66章的内容完整地出现于郭店楚简《老子》甲组中,其他几章的内容则无,故可以说当时应该只有《老子》第66章的内容具有了今本《老子》的文本形态,其他各章的内容可能只是作为关尹学说而传播于世的,并未加《老子》之中。至于“关尹曰”的部分,谷中信一认为:“在己无居”相当于今本《老子》第2章的“圣人不居”,在郭店楚简《老子》中已有;“形物自著”在今本《老子》中虽没有与之相应的文句,但今本《老子》第17章、第23章、第25章、第51章、第64章中的“自然”,第32章的“自宾”“自均”,第37章的“自化”“自定”,第57章的“自化”“自正”“自富”“自朴”,第73章的“自来”,等等,都是这种“自著”的思想,而郭店楚简《老子》甲组中已有相当于今本第25章、第32章、第37章、第57章、第64章的内容,郭店楚简《老子》乙组中已有今本《老子》第17章的内容,可见这六章的内容在《庄子·天下》成篇时已具有今本《老子》的文本形态。关尹学说的这部分内容,在《庄子·天下》成篇时已被纳入《老子》的文本之中;而今本《老子》第23章、第51章、第73章的内容则仍作为关尹学说传播于世,尚未形成今本《老子》的文本形态。“其动若水”句最直接对应的应该是今本《老子》第8章的“上善若水”,与今本《老子》第32章和第66章的“犹川谷与江海”“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以其善下之”亦有一定关联,但今本《老子》第32章和第66章的内容已见于郭店楚简《老子》甲组,故可以说“其动若水”当时应该未归入《老子》文本之中,仍被明确划归为关尹学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芴乎若亡,寂乎若清”四句,今本《老子》中无直接相当的语句,但崇尚“静”“清”之意在今本《老子》第15章、第16章、第26章、第37章、第45章、第57章、第61章中皆可发现,而今本《老子》第15章、第16章、第26章、第37章、第57章的内容已见于郭店楚简《老子》甲组,第45章见于郭店楚简《老子》乙组,只有第26章和第61章的内容不见于郭店楚简《老子》。这说明今本《老子》第15章、第16章、第26章、第37章、第57章和第45章共六章的内容,在《庄子·天下》篇作者的时代应已具备——虽然人们知此六章的内容原是关尹之说,但它已被并入《老子》之中;只有第61章的内容仍以关尹学说的面貌传播于世,尚未纳入《老子》文本。“同焉者得,得焉者失”两句,今本《老子》中没有完全相同的语句,仅第64章有与“得焉者失”相类似的“执者失之”的观点,这说明今本《老子》第64章的内容在《庄子·天下》成篇时已经形成,但“同焉者得,得焉者失”则属关尹的学说,与《老子》有近似的地方,但当时尚未并入《老子》文本。“未尝先人而常随人”,可与今本《老子》第7章的“圣人后其身而身先”、第66章的“以身后之”和第67章的“舍后且先,死矣”相对应,且这三章已见于郭店楚简《老子》甲组,故可知这部分关尹学说当时已被并入《老子》,郭沫若等人认为“关尹其实就是环渊”,《老子》乃是“学黄老之术”的环渊创作的《上下篇》,其原因当在于此。
上文曾指出,《庄子·知北游》中有引用了今本《老子》第56章、第2章、第16章、第38章和第48章内容的文字。但《庄子·知北游》的这些引文中却只有第38章的“失道而后德”和第48章“为道者日损”两段前有“故曰”提示它应该是在转述老子(老聃)之言,其余的内容则是在所谓“黄帝曰”名下的。这就似乎在告诉我们:“《知北游》中的这一部分的内容也是黄老思想……并且可以推测最初是假托黄帝的言论,后来被添加进了《老子》中的。”今本《老子》第6章曰:“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緜緜若存,用之不勤。”《列子·天瑞》篇引此章却做“《黄帝书》曰”。《列子》一书的内容固然可能存在“作伪”的地方,但这种自证其书早出的证据却是不可能“作伪”的。因此似可以说,今本《老子》第6章原本不属老子之言,而是“《黄帝书》”的内容;包括《韩非子》在内的先秦文献都未见引述这一部分内容,即说明它可能真是在《韩非子》诸篇成书之后“才被添加进去的”。马王堆帛书《黄帝四经》中的《十大经》第十章有“能一乎?能止乎?能毋有己,能自择而尊理乎”一段文字,注者认为《庄子·庚桑楚》“老子曰:‘卫生之经,能抱一乎?能勿失乎……能止乎?能已乎?能舍诸人而求诸己乎?’”《管子·心术下》:“能专乎?能一乎……能止乎?能已乎?能毋问于人而自得于己乎”(《管子·内业》亦有类似文字)“皆与此义近”。故徐复观也认为《庄子·庚桑楚》中老子的这段话,“分明是现行《老子》十章……及五十五章的复述、概述”。但因为此段文字在《黄帝四经》和属于黄老学派的《管子四篇》中都未标明为“老子曰”,而《黄帝四经》有可能“早出”于战国中期以前,故今本《老子》第10章和第55章的内容可能原来并非老子之言,而是属于《黄帝四经》之类的《黄帝书》的内容,后来才被添加进《老子》的。
上文还曾指出,今本《老子》第36章有“将欲歙之,必固张之”一段,《韩非子·喻老》篇曾有引用和解释,但类似的内容《战国策·魏策一》《韩非子·说林上》却都引作“《周书》曰”,《吕氏春秋·行论》篇则引作“《诗》曰”。因为《韩非子·说林上》和《吕氏春秋·行论》的作者都十分清楚《老子》内容,但却对《老子》中这一内容以“《周书》曰”和“《诗》曰”标明之,显然应是《老子》此章内容乃是由《周书》和《诗》之相关内容化成后添加进去的。《列子·黄帝》篇载今本《老子》此章相关内容标示为“粥(鬻)子曰”,也应该是出于同样的原因。“粥(鬻)子”即鬻熊。《汉书·艺文志》道家类有“《鬻子》二十二篇”,班固原注:“名熊,为周师,自文王以下问焉。周封为楚祖。”因此可以说,今本《老子》第36章的相关内容,可能是由《鬻子》的相关内容化成而加入的。
综合来看,直到战国后期《韩非子》和《吕氏春秋》等著作完成之时,当时已有的今本《老子》中那些章节的内容,其材料来源大致包括有老子(老聃)之言(至少是在编入《老子》一书之前已被认为是老子之言),老子之前的鬻熊等道家人物之言,老子之后关尹、列子等道家人物之言,黄老道家所“依托”的《黄帝书》或黄帝言,《诗》《书》等典籍中的名言名句等。其编入《老子》的时间有先有后,但大致以稷下黄老学兴盛时期为最多,因为其中的黄老之言最多。
当然,从先秦著作的引文来看,仅仅今本《老子》中的六十四章的内容先秦时期已完全或部分出现,仍有相当一部分今本《老子》的内容还未完全形成,甚至还根本没有被当时的著作者们所关注。根据现有文献,一个最早出现的相当于今本五千言的《老子》本子,应该是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帛书《老子》甲本抄写于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之前,说明今本《老子》内容的基本形成应在自公元前233年韩非自杀于秦到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这30年间。但自公元前223年至公元前221年这十余年间为秦统一中国的战争时期;从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陈涉起义到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又是楚汉战争时期。这前后的20年间,社会既无暇、也无必要从事《老子》一书的编纂。故今本五千言内容《老子》一书的形成,当在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10年约十年之间。此时可以说中国社会既有可能、亦有必要编成类似今本五千言的《老子》一书。而且笔者认为,这个工作最有可能是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别白黑而定一尊”之议之后,由李斯领衔编定的。理由如下。
“我上一次到访查谟-克什米尔大君的斯里那加宫殿时, 他们端出了三十个盘子,如果我说任何一个盘子上的宝石都能在市场卖得到一百万元,恐怕是远远低估了这些宝物的美及它所代表的财富。”
CFG桩复合地基由于其承载力高、地基变形小、工程造价低等优良特性。目前,在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在CFG桩复合地基的设计中,由于对基本概念不清楚,有些设计人员提供给做复合地基设计的岩土工程师的资料不全面,给设计带来很多困难;或在设计过程中对一些参数的取值范围不明确,造成设计失误。给工程造成损失。为此本文就CFG桩复合地基设计中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以规范设计,提高其安全性和合理性。
首先,到《韩非子》引《老子》时代为止,《老子》文本由最初可能只是某些老子之言的集合,到郭店楚简《老子》,再到《庄子》《韩非子》引《老子》所采用的《老子》文本,《老子》文本似一直处于一个不断被添加的过程之中。这也说明,在文献的“抄写时代”,以任何个人之力都是难以形成真正意义的《老子》“定本”的。要形成一个全国统一的《老子》“定本”,必须借助国家意志,以法定的形式来推行。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国家正是靠李斯等人颁布法令来实现全国“书同文,车同轨”的。故今本五千言《老子》文本的最后定型,也只能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由李斯等人以国家法律的名义完成的。
③节水灌溉模式的确定。项目区属于西夏渠灌域,根据规划西夏渠灌域内新建扬水灌区采用小管出流和滴灌灌溉方式。考虑灌区水源条件、地形条件、气象、土壤、作物种类、管理水平等影响因子,分析认为灌区适宜的田间节水灌溉模式应以滴灌为主。
其次,在秦始皇时代,秦国的指导思想基本上是以韩非、李斯之学为指归的,而韩非、李斯皆学主黄老。故秦始皇的指导思想实亦为黄老之学,其统一中国之后欲统一思想,编定《老子》亦实所必须。
各部门网站都支持创建无线个栏目,可以根据需要扩展网站,栏目可以在网站前台以菜单的显示呈现。菜单以树型结构显示,界面友好、导航清晰。后台创建的导航菜单,生成js代码,前台显示的时候,可以有效得提高网站性能。
最后,李斯本人既提出了“蠲除”“诸有文学《诗》《书》百家语者”“别白黑而定一尊”的文化政策,经秦始皇首肯而采取了“同文书”的措施;其实施的种种统一思想文化的工作亦必委之丞相李斯。《汉书·艺文志》“小学类”著录有“《苍颉》一篇”,班固原注:“上七章,秦丞相李斯作;《爰历》六章,车府令赵高作;《博学》七章,太史令胡母敬作。”可见当时“书同文”的工作,实是由李斯领衔完成的。同样,《老子》编纂工作的主持者亦当非李斯莫属了。
秦二世之时,李斯受赵高诬陷而被腰斩,其著作或毁或禁,即使流传亦不具名,故《老子》成书遂成千古之谜。
纳入标准:①本次研究对象均符合《冠心病患者运动治疗中国专家共识》[3]中关于冠心病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心前区突发性绞痛、压榨痛,伴憋闷感等。发作时心电图表现为S‐T段异常压低等。②血小板聚集率大于70%或变化率小于30%。③本次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且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糖蛋白抑制剂近期服用者、严重肝脏疾病者、抗血小板治疗禁忌证者、药物过敏者、近1月内氯吡格雷服用者、血小板比积(血小板/血细胞)低于30%或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者、严重器质性疾病者、精神障碍或意识障碍者等。
注释
①顾颉刚:《从〈吕氏春秋〉推测〈老子〉成书之年代》,《顾颉刚全集·顾颉刚古史论文集》卷十一,中华书局,2016年,第806、761页。以下引《顾颉刚全集》仅注卷数和页码。②③[日]谷中信一:《郭店〈老子〉与今本〈老子〉》,《先秦秦汉思想史研究》,孙佩霞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14、91、96页,下引《先秦秦汉思想史研究》仅注页码。④案:谷中信一认为“欲复归根”句与郭店《老子》也形成对应,疑误。见《先秦秦汉思想史研究》,第95页。陈奇猷:《〈吕氏春秋〉成书的年代与书名的确立》一文,以为《吕氏春秋》成于秦始皇即位之八年(公元前239年)。见陈奇猷:《吕氏春秋集释》,学林出版社,1984年,第1885页。案:《吕氏春秋·不二》曰:“王廖贵先,兒良贵后。”顾颉刚《从〈吕氏春秋〉推论老子的成书年代》一文认为,此应为“兵家兒良的话,但《老子》本章不似论兵”。见《顾颉刚古史论文集》卷十,中华书局,2016年,第775页。⑤《从〈庄子·天下〉篇看〈老子〉经典化的过程》,《先秦秦汉思想史研究》,第186页。⑥⑦《先秦秦汉思想史研究》第185、185、186、183、185、181—182页。⑧谷中信一引福永清司说,以为“苟免于咎”可与《老子》第52章“无遗身殃”相关联。见《先秦秦汉思想史研究》,第187页。⑨案:谷中信一以“以约为纪”暗示与今本第67章“俭,故能广”相关,有嫌迂远而不尽妥当。⑩谷中信一转述福永清司的观点,以“坚则毁矣”相当于《老子》第76章“坚强者死之徒”,“锐则挫矣”相当于第9章“揣而锐之,不可长保”。但这里两句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应该只相当于第9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见《先秦秦汉思想史研究》,第185—186页。案:谷中信一将“同者和焉,得者失焉”两句拆分做解,以“得焉者失”与今本《老子》第29章、第64章中“执者失之”相类似。笔者认为这并不准确,“同焉者和,得焉者失”为互文,不可分;且说今本《老子》第29章中有“得焉者失”的内容,亦嫌牵强。郭沫若:《十批判书》,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35—136页。徐复观:《中国思想史论文集续编》,九州出版社,2014年,第249—260、263、252、256、266、260页。“既雕既琢,还归于朴”二句,又见于《庄子·山木》载北宫奢曰,“奢闻之:‘既雕既琢,还归于朴’”云云。则此语或诚如徐复观所言出于古本《老子》。梁启雄:《韩子浅解》,中华书局,1960年,第158页。《韩非子》校注组编写,周勋初修订:《韩非子校注》,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164页。高华平:《韩非子引书考》,《古典文献研究》第二十一辑上卷,凤凰出版社,2018年,第251页。案:谷中信一认为《庄子·天下》篇叙关尹、老聃之学“建之常无有”,即《老子》第1章中的“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已表达了《老子》这一章的“常无有”概念。但即使如此,也很难说已有此章内容。见《先秦秦汉思想史研究》,第178—179页。《先秦秦汉思想史研究》,第182页。案:谷中信一又以为相当于今本第二十六章的内容见于郭店《老子》甲本(组),误。顾颉刚:《从〈吕氏春秋〉推测〈老子〉成书之年代》,《顾颉刚全集·顾颉刚古史论文集》卷十一,第761、769页。案:顾颉刚文中还列举了一些《荀子》与《老子》相同词语为例,以说明《荀子》与《老子》关系,有嫌牵强,故不举。顾颉刚:《从〈吕氏春秋〉推测〈老子〉成书之年代》,《顾颉刚全集·顾颉刚古史论文集》卷十一,第761、759页。顾颉刚:《从〈吕氏春秋〉推测〈老子〉成书之年代》,《顾颉刚全集·顾颉刚古史论文集》卷十一,第761、763页。余光明:《黄帝四经今注今译》,岳麓书社,1993年,第174页。白奚:《稷下学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第97—114页。《史记·李斯列传》。《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史记·李斯列传》。案:《史记·李斯列传》曰:李斯“学帝王之术”。然如司马迁、班固所言,黄老道家乃“君人南面之术”,亦即“帝王术”。故“黄老之学”与“帝王之术”名异实同。
The Evolution of the Text of Lao Zi in the Pre -Qin Period —Investigating the Quotations from Lao Zi in the Works of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such as Han Fei Zi
Gao Huaping
Abstract :The text of Lao Zi found in Guodian, contained 31 chapters of the current Lao Zi . The book Zhuang Zi involved a total of 16 chapters of Lao Zi , and Han Fei Zi cited twenty-five chapters of Lao Zi ; In addition, Lv Shi Chun Qiu ,Xun Zi ,the Warring States Policy and other works on the quotations from Lao Zi , indicated that Lao Zi had at least all or part of the sixty-four chapters before Qin unified China. In these sixty-four chapters, only thirty-eight chapters were complete or basically complete chapters of Lao Zi , and they were all from Guodian Bamboo Slips of Lao Zi and citations from Han Fei Zi onLao Zi . The citations of Lao Zi in other pre-Qin books were fragments or outlines. This also proved that until the finishing of Han Fei Zi , only thirty-eight chapters of Lao Zi were complete text forms of the current Lao Zi . The final version of the current Lao Zi was completed by Li Si after Qin unified China.
Key words :Lao Zi ;Han Fei Zi ; text form
收稿日期: 2019-07-31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先秦诸子综合研究”(15ZDB007)。
作者简介: 高华平,男,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研究所所长(广州 510632)。
中图分类号: B2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0751(2019)10-0107-12
责任编辑:涵 含
标签:《老子》论文; 《韩非子》论文; 文本形态论文; 暨南大学文学院论文; 暨南大学哲学研究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