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饭碗”,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饭碗论文,道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在有句时髦话,叫做守住职业道德的底线。
这话不错。
问题是职业与道德发生矛盾碰撞并需要取舍的时候,当如何选择?轻松的回答自然是道德,但沉重的现实却并非轻松。
据《检察日报》2002年4月2日报道:黑龙江省商学院会计系本科毕业生刘士泉,毕业后先到济南某摩托车生产企业财务部工作,后因公司陷入决策带来的困境而离开。不久他被山东某医药电子商务公司聘用,在公司亏损40万元,北京总部却要求财务人员给山东公司做出80万元盈利的假账时,规规矩矩的刘士泉无奈以“水平太差”主动辞职。去年10月,刘士泉又到山东某大学一校办企业工作,面对公司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却对外宣传“公司依托大学技术优势,产品在市场上销售很好”的情况,只干了3个月的刘士泉只好又舍“饭碗”。接着,刘士泉在山东某企业重组上市并高薪聘请财务经理主管会计时,他笔试在100多人中高居榜首,公司决定要他。当刘士泉在试用期间,发现手工账严重不符,并做假账,实际盈利200万元,账上却是500万元,虚报盈利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顺利上市。刘士泉再次推掉了高薪的“金饭碗”。
面对底线的道德,多次自砸饭碗的刘士泉说:“以后,如果再有老板让我做假账,我要不要做?”
对于刘士泉的犹豫和彷徨,我们没有理由责怪他操守不坚,信仰不恒,因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高论多是那些酒足饭饱之后用牙签剔着牙踱着文明步的人发出来的。对此,我反倒以为应该追问一句:在我们讲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国度里,为什么持守道德底线而不愿做假账的刘士泉却找不到一个可以心安理得的饭碗”
我约略知道,假账,假账,为虎作伥;有多少破坏国计民生的祸害由此而生,又有多少偷税漏税的不法行为假此而行?朱镕基总理舍豪言壮语而实实在在地告诫“不做假账”,真可谓是切中时弊,语重心长。
我又实在弄不清楚,在道德与饭碗的问题上,是先有了饭碗再去讲求道德,不是先持守了道德也就自然有了饭碗?“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并不就是为了吃饭。”为人,固然除了吃饭之外,还有更高层次的东西需要追求,然而,一旦到了连饭碗都找不到的境地,又当如何去坚持道德底线?
历史上,“饿死不食周粟”的仁者有,“廉者不吃嗟来之食,志士不饮盗泉之水”的志士也有,当然还有一大批为了革命信仰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前辈,这无疑都是保持道德情操的榜样。问题是,社会发展到今天,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力倡行民主和文明的法治国家,道德与饭碗原本不应是相对立的,取饭碗而舍诚信或守诚信而丢饭碗当是一种极不应有的变异现象。换言之,民主与法治越深入,诚信度也就应越强,道德水准也就应越高,相应而谋取的饭碗也就理应越钢铁、越金贵。
刘士泉的生存困惑不是个案,大抵属一种社会现象,盖因为道德而推饭碗的困惑之人,或为饭碗而违心舍道德的苦恼之人并非少数。两难选择之下,那么,是谁砸了坚持道德底线之人的饭碗?我以为,一是那些负有查究做假账之责的执法管理人员;二是那些缺乏诚信道德并握有施舍别人饭碗权力的人。进一步说,如果查究假账的职能行为得以认真施行,也就不会有假账的肆虐横行;如果握有权力的人不强令搞什么假账,刘士泉等也就不会失掉饭碗。
不做假账也罢,持守道德也罢,客观地说,道德的加强和演进毕竟是一个渐进过程。在目前道德与饭碗的对立中,看来一时还难以做到大家都来推舍饭碗而义取道德,毕竟人们要生存,要养家糊口,因而也就不宜将违心做假账的罪过和道德缺失全部加在这些人头上。但这不应低估刘士泉义守道德而自砸饭碗的社会意义和榜样作用,也不应该成为否定每个公民都要保持道德底线的一个借口。
持守道德,根治假账,一靠教育,二靠法治。相信随着《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深入推行,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日益加强,道德与饭碗的关系将不会再是一道难解的问题。
刘士泉们,挺起胸,大胆朝前走!
标签:假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