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期间我国乡镇企业发展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发展论文,乡镇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是我国“九五”的最后一年。“九五”期间,我国乡镇企业发展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是什么?今后发展有什么建议?本文就此问题作探讨。
一、“九五”期间乡镇企业发展概述
“九五”期间,乡镇企业的成绩突出。表现在:(1 )乡镇企业总产值总量大,增幅高。1998年我国乡镇企业总产值为100524.6亿元,比“八五”最后的1995年的56642亿元净增43882.6亿元,增长77.47%, 年均增长15.42%。乡镇企业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培育出许多大型骨干乡镇企业和企业集团。到1999年, 全国有乡镇企业集团2000多家,产值超亿元的大型企业5600多家。(3 )外向型经济大发展成为国家创汇的重要来源。目前,乡镇企业外向度迅速提高,相当一批企业具有较强经济实力和较高的素质;在进出口产品结构中,制成品、精深加工产品、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比重上升。(4 )农村股份合作制在乡镇企业中得到普遍推广。农村股份合作制有利于农村闲散资金的集聚和乡镇企业的改革,因而在乡镇企业中得到推广。(5)私营企业和中国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得到快速发展。 “九五”时期各地在努力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的同时,实行“几个轮子一齐转”,促使乡镇企业形成多成份、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发展的格局。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的乡镇企业也得到快速发展。(6 )培育出一大批乡镇企业家,创造出一大批具有先进水平的名牌产品。
“九五”期间,我国乡镇企业的成绩和贡献是突出的,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不少问题:(1)发展速度持续下降。 乡镇企业从“八五”后期开始,发展速度开始下降, 表现在:总产值增长速度不断下降。 1996—1999年,增长速度分别为21%、18%、13%、10%。利税增长速度也大幅度下降。1996—1998年,增长速度从17.8%降至4%。 利用外资逐年减少。1996—1998年,乡镇企业利用外资分别为80.5 亿美元、 40.9亿美元和35亿美元;乡镇企业利用外资在全国中所占的比重也不断下降,1996年占全国19%,而1998年仅占4%。(2)经营越来越困难,经济效益不理想。亏损面大,亏损额有增加。1998年全国106.6 万个集体企业中,亏损企业就有7万家,亏损面为6.7%,与上年持平;1998年户均亏损额26.06万元,比上年户均亏损24.31万元,上升7.2%。 这说明亏损程度加重,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产品结构跟不上市场变化,产品积压严重。1998年,全年集体工业乡镇企业实现总产值35567亿元, 变成库存的就达4300亿元,产、销脱节比较严重,全国乡村集体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4.6%,低于全国乡以上工业产销率近2个百分点。 外贸出口企业形势严峻。1998年乡镇企业全年实现出口6854亿元,仅比上年增长2.5%。其中,直接出口5300亿元,与上年大体持平。 全年利用外资45.6亿元,比上年减少9.5亿美元;外商实际投资35.5亿美元, 比上年减少5.4亿美元。(3)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下降。进入“九五”时期,乡镇企业新安排的就业人数的能力下降,1996—1998年,全国乡镇企业职工人数分别为13508万人、13050万人和12830万人,连续3年呈下降趋势;其中,全国集体企业1998年共安置就业职工4829万人, 比上年减少498万人,比上年下降9.35%。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高低问题,是关系到是否增加农民收入和农村城镇化进程的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政治问题,因此应高度重视。(4)企业负担名目繁多, 自我积累压力加大。有关资料表明,乡镇企业缴付的各种费用的比例大大超过税负的比例,而且很多职能部门以服务为名,行收费之实。企业穷于应付,严重阻碍和扰乱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乡镇企业在创业阶段,“借钱办厂、赚钱还债的发展模式,使一部分企业过度负债,大大超过了实际承受能力。据统计,到1999年末,比较发达的珠江三角洲乡镇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达70%,有的企业超过95%的负债率,同时,1996—1999年资产负债率呈逐年攀升之势。过度负债的问题,已成为困扰乡镇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九五”期间乡镇企业取得成绩与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乡镇企业取得成绩的原因
1.乡镇企业能以较快的速度发展,主要原因是:第一,有中央及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正确的指导。在乡镇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能够根据不同时间和地点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形势转变的关键时刻,因势利导,把乡镇企业推向一个新的局面。如国务院下发的国发〈1992〉19号文件、国发〈1993〉10号文件,为乡镇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创造了空前良好的外部环境。
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公布实施、中发〈1997〉8号文件的下发,特别是在1998年4月21日,江泽民发表了“要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来认识乡镇企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重要讲话,极大地激发了乡镇企业干部职工积极性。第二,得益于大批乡镇企业家成长。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这座熔炉造就了一批优秀的企业家。他们为了提高适应市场、驾驭市场的本领,不断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提高了自身的素质,成为一方“能人”,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乡镇企业能高速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批优秀企业家,他们是乡镇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本。第三,国有企业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经营管理自主权有“时间差”,这是乡镇企业快速发展的契机。国有企业向市场经济方向改革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资金积累、资金投向、产品开发、市场开发等方面所具有的权利十分有限,没有飞跃发展的自主权,而且国有企业历史问题较多,因而没有与乡镇企业展开正面竞争。这给乡镇企业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第四,个体私营企业的快速发展。在乡镇企业中,个体私营企业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其发展直接影响着乡镇企业的发展状态。
2.一些乡镇企业能够实现规模化经营,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第一,大型骨干乡镇企业是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规模弱小的乡镇企业在卖方市场时期和国有企业改革未见成效之前能够发展,但随着买方市场的出现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一些行业的落后弱小企业再也没有用武之地。第二,乡镇企业大型化是自身发展的必然。乡镇企业兴起之初,遍地开花,规模都比较小,经过日积月累或联合兼并,乡镇企业也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许多大型骨干企业或企业集团。第三,适度规模大型化是国内外企业发展的趋势。从国内市场发展态势看,企业生产经营愈来愈呈适度规模化,一些行业的乡镇企业若仍以分散落后经营,必将被排挤出市场经济的竞争场所。从国际经济格局及其走势看,一些行业只有实行适度规模经营,凭借适度规模优势,才能提高乡镇企业外向度,占领和拓展市场,增强出口创汇能力。
3.乡镇企业走外向型道路是对外开放的结果。首先,发展外向型乡镇企业要靠政策。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和90年代日臻完善的投资环境,奠定了外向型乡镇企业发展的基础。“九五”期间,乡镇企业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调整产品结构、行业结构、市场结构,逐步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使农村经济更易于与国际市场对接,与发展外向型经济相适应。其次,外向型经济有利用引进外资、技术、设备和先进的管理经验。这既弥补了乡镇企业建设和生产中的资金不足,又促进了乡镇企业的技术改造、产品换代,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质量,也带动了企业经营机制的完善,带动了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而外向型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又成为推动乡镇企业快速发展的巨大“引擎”。
4.股份合作制是乡镇企业的市场选择。第一,乡镇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是农村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乡镇企业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至少必须解决产权明晰和经营自主权的问题。而股份合作制可以打破集体乡镇企业原有资产的凝固状况,促进企业资产的合理流动,优化要素的配置,增强企业适应市场的能力,还可以促进农村市场经济的发育,是解决产权和经营权问题的有效方法。第二,乡镇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是转换经营机制的客观要求。乡镇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可以强化自负盈亏的风险机制、自我约束的监督机制、自主经营的决策机制和自我筹资的积累机制。第三,乡镇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有理论支持和政府鼓励。例如,前段时间理论界分别在深圳、广州市召开农村股份合作制研讨会,充分肯定了农村这一变革的历史必然性,大大地鼓舞了农民和农村工作者的积极性,激发和保护了他们的热情和创造性。第四,实行股份合作制能够推动乡镇企业向“大规模、高科技、外向型”方向发展。股份合作制能够使投资主体多元化,聚集农村中闲散的资金,实现扩大再生产,推动乡镇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股份合作制能够吸收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入股,加速乡镇企业技术改造的进程,提高乡镇企业的集约化经营水平;股份合作制能够分散投资经营风险,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外向型经济程度。
5.个体私营企业快速发展是因为:(1 )个体私营企业的良性发展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要求。十四大指出,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实践证明,个体私营企业的良性发展完全符合“三个有利于”的原则。(2 )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符合我国现阶段发展的客观规律。一种具体的经济形式是否有存在的依据,判断的标准就是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现存在不少个体私营企业不用国家直接投资一分钱,却能为社会提供就业、服务、税收、出口等诸多贡献;更为重要的是,相当部分个体私营企业管理严密,经营得法,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3 )个体私营企业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个体私营企业经营机制灵活,经营者都有顽强的拼搏精神,经营策略体现了现代市场经济规律。个体私营企业在这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和很强的生命力。
6.中、西部乡镇企业发展加快的原因是:(1 )国家为了缩小东西部地区发展的差距,对中西部乡镇企业的发展给予资源及政策上的支持,鼓励东西合作。如建立中西部乡镇企业合作示范区、批准实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工程》、免征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税等,这些措施对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 )中西部地区为了加快经济发展,把乡镇企业作为主要工作重点。(3 )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起步晚、基数小,每增长1 个百分点所含的绝对数量不多,并发挥了一定的后发优势,其增长速度相对快于以往。(4 )东部地区由于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上升、与其他所有制企业竞争激烈、乡镇企业发展空间相对缩小及原有基数较大等原因,其增长速度相对慢于以往。
(二)乡镇企业存在问题的原因
1.宏观调控时间过长。自1993年下半年开始,国家实行宏观调控政策,控制了经济发展的不利局面,至1996年,基本实现经济软着陆,保证了国民经济健康发展。1997年,应该是经济上升时期,但到1998年初,中央再度提出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这样一来,宏观调控实际共实施了近6年之久, 这在新中国经济发展史上是罕见的,调控时间过长,给乡镇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2.买方市场出现。近几年来,我国市场从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生产资料销售平淡,消费品市场缺乏热点,绝大多数产品供求平衡或供过于求。一些地方和企业产品结构跟不上市场变化,产品积压严重。市场环境的变化,使乡镇企业的产销脱节,效益下降。
3.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由于亚洲金融危机,周边各国金融市场的大幅度波动,极大影响了我国的金融系统和贸易出口,事实上造成了对企业投资的限制,同时对我国出口导向型的乡镇企业也受到冲击,转回国内寻找市场,使内需不足的状况更加恶劣。加之伴随着市场准入及关税的大幅度削减,大批外国产品已进入我国市场。而我国“相对短缺经济”已经结束,现在是买方市场。在产品相对过剩的市场条件下,乡镇企业竞争力弱的缺陷已经对其进一步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制约。
4.竞争对手多而强劲。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乡镇企业的竞争优势逐渐丧失,原先包袱轻、机制新、经营活的优势开始普及。论实力、设备、乡镇企业不如国有企业。由于所有企业都推向市场,使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5.投入减少。乡镇企业粗放型的多,融资渠道狭窄,在向集约化发展的今天,乡镇企业的投入难免要减少。以1997年为例,全国乡镇企业施工项目比上年减少7%,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及新增固定资产, 仅比上年增长6%和7.5%,与1993年的22%增长速度相比下降幅度较大。
6.企业整体素质不高,专业技术管理人才缺乏。目前,有一批乡镇企业已经完成了从产品经营到资本经营的飞跃,企业规模和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从总体上看,多数乡镇企业整体素质偏低,产品的科技含量低,经营管理较为粗放,装备水平较差,缺乏专业技术人才、中高层管理人才特别是企业家人才,难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要求。从一定意义上说,来自乡镇企业自身的挑战更为严峻。乡镇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付出多倍的努力,苦练内功,依靠科技,加强管理。
7.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能力下降的原因。首先是来自国民经济在经历了一个高速增长时期后,增长速度逐步回落,外部环境对于乡镇企业发展不宽松。另外从内部来看,一是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供求格局的变化,乡镇企业顺应潮流,结构调整带来的资本替代,技术创新一方面减少了劳动力就业岗位,另一方面还挤出了不少已就业的劳动力。二是不同区域的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全面下降,东部地区由于产业结构换代、资本密集程度提高,1996年后,乡镇企业就业人数只降不增,而同时处于相对较低发展层次的中西部乡镇企业在吸纳和安排农村劳动力方面也不尽人意。
三、对乡镇企业今后发展的建议
1.清除不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规章制度,减轻乡镇企业的负担。乡镇企业仍是农村经济的主体力量,是农村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乡镇企业的发展应进一步重视,一切有利于乡镇企业发展的措施、方法,应大力支持鼓励;一切不利于乡镇企业发展的条例、规定、负担,应坚决修改或取缔。如《劳动法》规定的一周五天工作制,超越了农村的实际,不利于乡镇企业以及农村的发展,应加以完善。对不合法的各种摊派坚决抵制;对不合理的各种收费坚决拒绝。同时乡镇企业应吸取国有企业长期以来“企业办社会”的教训,运作好自己创造的灵活机制,卸掉沉重的社会包袱,真正成为搏击市场海洋的“无敌舰队”。
2.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第一,在农村地区发展起来的乡镇企业,许多地方的基础设施如路、桥、水、电、通信等都比较差,这些都是制约乡镇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企业发展的硬环境。第二,加强有利于乡镇企业发展的制度、法规的建立和完善,提高企业的竞争意识和水平,增强市场经济观念,从而改变乡镇企业的软环境。第三,开辟乡镇企业融资新渠道。乡镇企业融资难,带有相当大的普遍性,因此开辟简便融资新渠道至关重要。渠道之一是实施股份合作制改造,“融资于民”。20多年改革开放的富民政策,民间积累了一定量的资金,资金总要找出路的,应有合适的利息和投资方式。渠道之二是把有条件的乡镇企业改组为外商投资企业,以谋求国际商业贷款。因为外商投资企业借用国际商业贷款,在这一点上它比内资企业优越得多。渠道之三是向世界银行或其他基金申请投资,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贷款。另外, 可采取债权转变为股权的方式, 把负债率降到50%以下。
3.提高企业及商品的竞争力。竞争力的核心是技术创新能力。谁在技术创新方面走在前面,谁就会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乡镇企业要在新的条件下进一步发展,必须把提高自身素质,解决管理粗放、技术低下、人才匮乏等问题作为乡镇企业管理的基础性工作。重点应抓好:(1)要调整优化结构,积极发展优势产业和产品。(2)要加快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的开发。(3)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 人才是企业兴旺的决定因素,要创造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机制,把培养人才作为乡镇企业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4 )要提高乡镇企业科学管理水平。管理是一门重要的科学,关系到乡镇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要切实抓好企业的基础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劳动人事管理和销售管理,通过加强管理降低物耗能耗,提高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4.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步伐。中西部地区经济加快发展,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决策,对于进一步增加投资,扩大消费,推动乡镇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乡镇企业应抓住这个机遇,增强实力,提高产品覆盖范围,提高竞争力。东部地区的乡镇企业可以直接到中西部地区投资,或与该地区企业、集体、个人合作共同投资,开拓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