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师为学生安排一切学习内容,忽视对学生的启发。开放的语文课堂,就是说学生始终是教育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一、建构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就是共同学习,保持个体之间信息交流,在教学活动中,既自主又合作,既主动又互动,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入一个新的境界。可以让学生以读书汇报形式交流。如教学《观潮》一课,教师可布置课前预习作业,一是搜集有关钱塘江的位置和地形,可以观看大潮视频,不仅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而且可以开阔视野,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也可以小组合作,课堂上设置学习目标和问题,组织指导学生通过个体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在交流讨论中,也可以质疑辩论。学生可以提出学习中有价值的问题,或者由老师提出矛盾处,让学生进行辩论。在辩论过程中,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得到很好的培养,也锻炼了学生的思辨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对有些故事性强的课文进行续写故事、改写故事,让学生放飞想象、发散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语文表达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课堂上教师要以饱满的情绪感染学生,以新颖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以公正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才能更好地让学生进行课堂开放学习。
二、注重多途径学科渗透
语文课本内容丰富、文质兼美。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小实验可以让学生动手实践,适合表演的可以让学生表演。如在教学《放风筝》一文时,在学生了解了放风筝的过程后,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先让学生演一演如何放风筝,然后让学生亲手来放一放风筝,体会放风筝的乐趣。也可以引导学生练习说话,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风筝在空中的美丽形象。诗歌可以让学生唱一唱,课文的有些文字还可以让学生用图画画一画,画出课文的精彩片断,让学生用自己的手,把课本上的方块字,变成一幅幅色彩缤纷的画卷。画一画是学生在读懂课文基础上的再创造,是语文与美育的有机结合。这样学生不仅有了学习的兴趣,而且更利于激活思维、诱导想象,培养爱美情趣。
三、培养创新性思维
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制作读书卡片,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比赛、游戏和表演,如“知识竞赛”、“手抄报展览会”、“故事演讲赛”、“读书交流会”等一些活动,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也可以编课本剧,通过情境再现,以演促读,提高学生自读文章的能力。根据学校的校本课程,组织课外兴趣小组,比如书法、绘画、小主持人等各种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也可以让学生走向社会,组织参观游览活动、搞社会调查、设计广告词、写、贴春联等实践活动。利用语文为社会服务,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可以让学生经常听广播、看电视获取信息,在班级搞“新闻发布会”、“小小辩论台”等进行交流。教师要给以恰当的评价,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实践活动。
总之,开放式的语文学习,课本知识与语文实践相融合,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广泛的学习空间,尽可能在学习上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这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
论文作者:张维辉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20年1月总第3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5
标签:学生论文; 语文论文; 放风筝论文; 课文论文; 自己的论文; 思维论文; 组织论文; 《素质教育》2020年1月总第3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