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沥青路面;大中修;质量控制
1沥青路面开展大中修的基本概述
具体来说,沥青路面的中修工程主要是针对一般性的磨损或者局部损坏路面开展的定期维修工程,主要目的在于恢复道路的原有技术状况,一般中修的工程量为400~8000平方米;大修工程则主要指的是针对道路的较大损坏路面开展全面性的综合性的维修、加固等,恢复路面为原有设计标准或者开展局部的改善,全面提升道路的通行能力,一般来说,大修工程的数量需要超过8000平方米,或者其基础性的施工工程需要超过5000平方米。总体来说,可以归结沥青路面的大中修的基本概念:利用加铺、封层、维修以及加固等途径来对路面的局部损坏路段予以改善,从而将路面标准恢复到原有的设计标准,以全面提升公路的实际通行能力。同时,亦可包括对公路的优化处理内容,诸如对坡度过陡、弯度过急的状况予以改善等。开展沥青路面大中修,能够有效提升路面的性能,确保道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沥青路面大中修质量控制重点
质量控制要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质量控制、基层的强度补强、路基强度补强以及局部严重的沉陷路段的处置等。
2.1严格控制施工原材料质量
在路面工程施工中,沥青、矿粉以及集料等是最为常用的几种施工材料,沥青则最为重要,对其质量加以控制尤为关键。首先就是要把好沥青材料的采购关口,对于采购的沥青材料要进行随机的抽检,确保采购到的沥青材料的质量过关。然后依据沥青材料的类型,进行合理堆放放置。
例如普通的沥青材料,其存储罐的温度应该保持为130℃~170℃,而改性沥青材料的存储罐的温度则应保持在180℃以下。伴随着矿粉细度的变化,沥青混合料的性能亦会发生一定的改变,需要控制矿粉的细孔在0.075mm左右,通过率则应该保持在75%~100%。若选用的矿粉量太多,则会显著降低混合料的耐久性、水稳性以及强度;若选用的矿粉量太少,则会降低混合料的力学强度。因此,需要结合配合比,合理控制矿粉的用量。此外,集料主要由坚硬和清洁的石质材料等共同构成,要确保集料的干净,避免污染。同时为了确保沥青混合料的性能,也需要进行一定数量的纤维稳定剂的添加。
2.2科学控制注浆法施工质量
为全面提升基层的整体强度,在本工程维修处理工作中,需要对原有的水泥稳定碎石半刚性基层进行注浆加固处置。现阶段,因沥青路面是公路工程中最为常见的路面结构形式,利用注浆修复,效果较好。主要原因在于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主要基层材料为粉煤灰和碎石等原材料,因石灰稳定度和土基强度不达标,致使后续沥青路面使用中,受到外界较大荷载时,负荷太重进而出现路面塌陷问题,此时选用基层注浆,则能够显著提升基层的强度。在开展基层注浆作业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以便于提升整体工程的质量水平:
①在布设灌浆孔的时候,应该距离路面的自由边或者是裂缝的距离,需要保持在0.8m左右,即使无法达到这个标准,也不能低于0.5m,需要结合路面板的具体尺寸、下沉量的大小、裂缝的实际状况等,对灌浆孔的数量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便于更好地填充土体和基层之间的空隙,确保1.5~2m的孔距,布孔方式选择梅花形;
②利用钻孔机在路面进行钻孔作业,确保钻孔大小和灌注嘴大小保持一致,50mm左右为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铣刨之后的沥青面层底面下40cm左右可以设置为灌浆孔的孔深,穿过水稳基层并且进入到原有破碎的水泥混凝土面板的5cm左右的深度为最佳;
③务必要精确进行钻孔定位,确保孔位处于脱空区或者是裂缝区深度的最大值的位置;
④合理选取灌浆材料,要求灌浆材料具备较高的流动性,还要有一定的微膨胀能力,能够快速硬化和早强高强度聚合物砂浆。
2.3静力灌浆施工质量控制
在该工程实例中,为了提升路基土基的强度,合理运用了静力灌浆加固方法来对轻微沉陷的路段进行处治。将水泥粉煤灰浆注入到路基的内部,充分填充路基松散的部分,并进行胶结处理。全面提升路面底基层和路基土的整体稳定性和强度,全面提升路面结构的承载能力以及抗变形的能力。在具体进行注浆作业时,按照从中间到两边的顺序进行注浆,应连续地进行注浆作业,并跳孔进行注浆,每次跳孔数量应保持在2~3个。
针对路面塌陷位置注浆时,应选取稳定的压力,若塌陷路面的抬升量为5mm或者是塌陷附近发生局部拥包的时候,应立即停止注浆作业。可以从沉陷量比较大的位置开始灌浆,若相邻的孔或者接缝位置出现冒浆,应立即停止泵送。针对吸浆量比较大的钻孔,可采用自流注浆同时掺加一定数量的粉煤灰,而对于吸浆量比较小的钻孔,则需要采取加压注浆的方式,注射纯水泥浆即可,需要严格遵循先稀后浓的原则。对于漏浆、冒浆或者吸浆量大的钻孔,则可以运用地面封堵、间歇、限量和变级轮灌等办法进行处置。应确保注满钻孔,直到孔口不再吸浆时,才能停止注浆,然后选用碎石加水泥浆来封闭填实钻孔。在实际注浆作业中,应密切关注注浆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予以处置。严格把控好注浆量以及注浆压力,确保注浆质量达标。
2.4高压劈裂注浆质量控制
该工程项目在具体维修过程中,经过对病害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原有路基右侧本身为鱼塘,路基的压实度不够,加之地下水渗入等原因,导致路基出现沉陷问题。综合比对多种方案,最终选取了高压劈裂注浆+纵横向片卵石渗沟+翻挖路床换填等办法进行病害的处置。待上部静力灌浆加固完成之后大约1周的时间范围内,开始进行高压劈裂灌浆加固,确保上部土层达到一定的强度。具体施工流程如下:
①钻孔时合理避开静力注浆孔位;
②注浆钻孔的深度应进入到下伏基岩的50cm左右,待钻孔达到设计的深度之后,将封壳料注入到钻好的孔内,封壳料3天龄期的抗压强度大概为0.3MPa,其主要作用在于将单向阀管和钻孔壁间的空隙进行封闭,促使灌浆孔内开环,压出的浆液会挤破套壳料,进入到周围的土层中去;
③等待其凝固12小时之后,开始第二轮注浆,此时水泥用量仅为设计用量的30%即可,注浆步骤同上,按照0.8的比例进行水灰比调整;
④同样凝固12小时后,进行第三轮注浆,水泥用量为设计用量的20%即可,水灰比同样为0.8;
⑤首先进行外围孔的注浆,然后进行中部孔;
⑥当注浆压力达到0.2MPa的时候,或者注浆压力尚未达到,但是平均每米注浆量已经达到设计值的2倍,此外孔周开始冒浆,注浆量达到了设计值的60%以上,只要满足上述任意一个条件,均可立即停止注浆作业。
3结语
公路沥青路面已经迎来了大中修阶段,对其质量加以控制十分必要。在具体大中修作业中,应结合工程实际,合理分析路面病害,采取正确的处置办法。同时结合规范要求,合理开展每一步施工操作,确保各个环节的施工质量达标。沥青路面大中修施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原材料质量控制,优化沥青混凝土配合比,加强混凝土生产过程控制,提高成品混凝土质量,加强各工序的质量检查,实事求是地对完成路面的指标检测,认真分析总结,才能使工程质量得到保证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冯二梅.公路沥青路面大中修的几个质量控制点的思考[J].四川建材,2020,46(01):149-150.
[2]郑小容.公路沥青路面大中修的几个质量控制点的思考[J].四川水泥,2019(03):33.
[3]李智超.公路沥青路面大中修质量控制重点分析[J].四川水泥,2017(03):35+1.
[4]程康康,陈国强,陈日鸿.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大中修质量控制重点[J].科技创新导报,2011(08):58-59.
论文作者:黄勇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