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基与桩基础处理技术我国岩土工程中应用与分析论文_杨浩

浅谈地基与桩基础处理技术我国岩土工程中应用与分析论文_杨浩

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岩土工程中地质勘查与地基处理是确保整个施工有序开展的关键环节,对工程的质量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各地区之间的岩土施工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和工程要求的不同,使得在选择地基与桩基础处理技术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施工现场的地质属性,从而能保证岩土工程地基与桩基础的处理工作有序进行。同时,还需要在施工前构建科学合理的施工管理体系,为建筑施工打下良好的基础。岩土工程地基与桩基础施工是项目的基础,是确保上部建筑安全与稳定的关键,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其施工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以及使用寿命。因此,在岩土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对地基与桩基础处理技术及要点进行分析研究,以便在地基处理中采用更为合理的地基与桩基础处理技术与施工方法,保证岩土工程处理质量,地基与桩基础处理获得良好的效果,从而推动建筑行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基;桩基础;处理技术;分析

1导言

岩土工程施工中,地基与桩基础处理技术是其基础内容,也是工程施工的难点与关键点,会对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产生直接影响。所以,研究岩土工程中地基与桩基础处理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

2岩土工程技术的特点

2.1岩土性质的不稳定性

不稳定性是岩土性质中比较明显的一种,周围施工或者环境条件的变化均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岩土的性能参数和各种结构出现改变。目前,对于岩土性质的判断主要是依靠不是特别准确的勘察,具体操作就是在施工现场布置几个物探或钻孔等方式,这种方式之所以不够特别准确是因为其无法对整个场地的岩土性质进行准确判定,仅依靠所获取的数据来推测大概的性质。同时,如果外界因素的影响使得岩土性质出现改变,就使得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就更加不准确了。因此,为了能保证工程的有序进行,施工人员要在施工的过程中不断进行现场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施工的方案。

2.2岩土工程技术的隐蔽性

众所周知,岩土工程是研究地壳岩土体的一门技术学科,比较常见的地下连续墙、地基处理与桩基础工程。锚杆等都属于岩土工程的隐蔽工程,也就体现了岩土工程技术的隐蔽性。通常,施工人员在完工之后就会对工程进行掩埋,工程的运行也是在平常不易发现的隐蔽环境中进行,而要是在使用中出现问题也是不易觉察的,除非出现较大的问题,这时所带来的影响也就会比较大。所以,为了能提升岩土工程的安全性,目前岩土工程技术在不断的发展中已经采用了各种监测与检测方式。

2.3岩土工程技术具有很强的依赖性

即便岩土工程现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是其在发展过程中是离不开其他学科的帮助,而其他学科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岩土工程技术的支持。如岩土工程技术就基于高压水射流切割技术的发展,开发出了高压喷射注浆法。另外,真空泵及射流泵的发展也促使了真空预压法技术的出现,大吨位的静压桩技术也是在液压技术出现后成为了现实,反映工程桩质量的超声波检测法也是受益于超声波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由此可见,岩土工程技术与其他相关学科技术的发展具有紧密的联系,其对其他学科具有较强的依赖性。

2.4岩土工程技术具有前导性

该特点的体现,是由于岩土工程技术的扩体桩、夯实水泥桩、复合地基以及夯扩桩等都是基于施工效果的研究与设计方法和计算理论研究的基础上。

但与其他内容相比,目前比较薄弱的是岩土工程技术中相应的计算理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岩土工程施工中,地基与桩基础的关键处理技术

3.1地基处理关键技术

当前,我国岩土工程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应用比较多,且大多处理技术属于国内自主研发而成,并广泛应用于岩土工程施工中。比如,钢渣桩、CFG及二灰等复合地基处理技术都是我国独立研发的,在实际施工中,提高了废物利用效率,施工投入与资源使用等成本明显降低,同时该技术具有一定的节能环保性,使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项目施工中的环境污染情况也得到缓解。在这些地基处理技术中,CFG桩处理技术是典型的应用技术,在岩土工程施工中,该技术应用工序主要为:(1)施工前复核放线与监理。(2)选择桩基材料时,一般以硅酸盐水泥、粒径5~31.5mm的碎石、粉煤灰及泥含量小于3%的砂料等为主。(3)混合料灌注前,管道必须要清理干净,如果注浆管道存在异物,将会影响灌注作业。(4)灌注过程中,必须要注意,混凝土融入钻杆后才能提钻,同时开阀门高度设置不超过30cm,为提钻提供便利。(5)桩底混凝土泵压时,要暂停提钻施工,确保提钻速度要均匀,依据混合料没入钻具的情况,设置提钻高度且高度不能超过25cm。严格控制混凝土拌和施工,及时用于施工过程,以防长时间放置对混合料结构的稳定性造成影响,避免水分流失。同时,对混合料配比与搅拌时间做好控制,实际作业中,如果遇到砂土或淤泥层,要放慢提钻速度,增强桩体强度,以防发生断桩,并严格掌控灌注时间。(6)成桩后,对桩头与桩身做好保护与养护,完成养护后,才能进行桩头剔除工作。

3.2桩基础处理关键技术

岩土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应用比较广泛,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在实际施工中,该基础处理技术根据受力原理的不同,划分为摩擦桩与端承桩2种类型;如果根据施工方式的不同划分,则可划分成预制桩与灌注桩2类。目前,我国建筑项目施工中,主要以钻孔与冲孔、扩头灌注及预应力管等形式的桩基础为主。灌注桩技术的应用,因施工过程中孔底沉渣出现问题,降低了桩体实际承载力,此种情况下,灌注桩后压浆技术随之出现。灌注桩后压浆技术是通过在桩底直接压入高压加压装置,以此挤出桩内沉渣,在此基础上有效改善桩端与周边土壤的力学性能,有效提高桩基承载力,预防桩基出现较大沉降。在岩土工程技术应用中,桩基处理技术的广泛应用主要体现为:(1)项目设计阶段,根据施工现场土壤的实际特点与需求,合理设计项目施工方案,进而合理选择施工处理技术,有针对性地设计桩长、桩径及桩数等参数;(2)现场施工作业过程中,要严格依照施工设计与工艺开展施工,放样测量要准确,以此准确定位桩位,对作业机械与器具进行正确布置。在实际施工中,要严格执行施工作业指导书与工艺,注意相关施工注意事项,比如,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的护筒预埋、泥浆配置,预制桩状态质量的检验与接桩,严格控制桩基垂直度等。完成灌注桩终孔与预制桩压入工艺时,摩擦桩侧摩阻力与项目设计需求应保持一致,端承桩桩底端应进入持力层良好的土层,且嵌入深度应符合设计规范。完成灌注桩清孔时,桩底的沉渣厚度应符合施工工艺,钢筋笼加工与设计保持一致,还要做好混凝土浇筑,从根本上确保桩基混凝土浇筑质量得到保障。另外,完成施工作业后,要委托具备检测资质的检测机构,严格检验桩基质量,全面提高项目整体施工质量。

4结语

总而言之,岩土工程中地质勘查与地基处理是确保整个施工有序开展的关键环节,对工程的质量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各地区之间的岩土施工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和工程要求的不同,使得在选择地基与桩基础处理技术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施工现场的地质属性,从而能保证岩土工程地基与桩基础的处理工作有序进行。同时,还需要在施工前构建科学合理的施工管理体系,为建筑施工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邓建.岩土工程中地基与桩基础处理技术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8(50):210-211.

[2]欧磊,张琼文,覃珏莹.岩土工程中地基与桩基础处理技术要点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7(12):161.

[3]李德才.试析岩土工程中地基与桩基础处理技术要点[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2):191.

[4]李静宁.浅谈岩土工程中地基与桩基础处理技术[J].广东科技,2007(S1):218-219.

论文作者:杨浩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7

标签:;  ;  ;  ;  ;  ;  ;  ;  

浅谈地基与桩基础处理技术我国岩土工程中应用与分析论文_杨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