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人生和梦想的起程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梦想论文,人生论文,校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反复修改的检讨书
在我上初中二年级的时候,还是一个全校有名的“捣蛋包”,因成绩特差和影响班级纪律,经常被老师“点名”。语文课是所有课中我最感兴趣的一门课,即使如此,老师布置的作文我却一篇也没好好写过。相反代一些同学写“情书”的事倒是没少干,光是被老师截获的出自我笔下的“情书”就装了半个抽屉。
初二下学期,刚调来不久的谭老师成为我们班的新班主任。一天,他把我叫到办公室,先是从抽屉里掏出那些“情书”,“夸奖”了一番我的文笔,继而严厉地要求我写一篇检讨:“既然能写那么多‘非常好’的‘情书’,就一定能把检讨书写好,这次就看你的啦!”
我尽管调皮捣蛋不听话,可对谭老师单独布置的“作业”还是不敢马虎的。于是我点灯熬油,写了一篇充满“真情实感”的检讨书,在第二天上课之前交给了谭老师。课间休息时,谭老师又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里,先是肯定了我完成“作业”的态度。接着又说:“写得比较实在、比较好,不过有些句子不太通顺,内容上还可以再充实一些。拿回去修改一遍再给我。”
我听得出谭老师的语气里分明有一种嘉许的成分,心里也自信了许多、宽慰了许多。于是,在下一节的自习课上,我又非常认真地修改了几遍,放学之前再次把它交给了谭老师。当谭老师接过我用作文本认认真真地重新抄写的检讨书看了一遍后,重重地拍了一下我的肩膀——他的嘴抿得紧紧的,微微地点了点头,眼里闪烁出一种震撼我灵魂的光芒。顿时,我全身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
有谁能够想到,我的这篇几易其稿的作文形式的检讨书,或说检讨书形式的作文,竟成了我写作生涯的一个起点。
自此,我不但喜欢上了作文,而且其他功课也很快跟了上来。初中毕业时,我以全班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重点中学。同年,我的一篇作文经学校准荐参加了首届华东六省市的中学生作文比赛,并获了奖。
教室里的灯灭了之后
在我上初中三年级的时候,为迎接升学考试,学校里开设了晚自习课。可是,在晚自习课上,由于没有老师的监管,一些同学(包括我)学习了一阵之后便开始“走神”,有人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有人利用耳塞打开腰间的随身听……
这是深冬一个月明星稀的晚上,同学们刚陆陆续续到齐,我们教室里的四个灯管刷的一下全灭了。同学们正抱怨声声、议论纷纷,班主任谭老师摸黑走进教室。他先告诉同学们可能是线路坏了、正在抢修,又鼓动同学们到教室外面的月光下搞一个月光诗会。
在凛冽的寒风中,在清冷的月光下,当几个同学口齿僵硬地争相朗诵几首有关月光的古诗后,大多数同学都已冻得哆哆嗦嗦的。这时,谭老师拿出一首他刚刚摘录的小诗朗诵给大家听:
它在/你觉得平淡无奇/像无色无味的空气/一旦失去它/你才会深深地吝惜。
接下来,谭老师要求同学们默记这首诗并回教室摸黑把这汁小诗抄在本上,还说要检查的。
就在同学们大约都抄录完毕之后,教室里的灯管齐刷刷地全亮了。同学们看看眼前自己本子上的小诗,字迹东歪西斜,有的笔画还写到了一块儿,都不禁为之遗憾。自然,同学们都开始珍惜起教室里的灯光和暖气来,我们的晚自习课从此有了良好的学习风气。可是,没有几个人知道,那次断电是谭老师刻意策划的。
后来,许多同学都把这首来之不易的小诗抄写在笔记本或日记本上还以赠言的形式写给外班外校同学,作为珍惜大好时光、激励刻苦用功的座右铭。
通往成功的桥梁
在高中一年级的某节作文课上,老师出的题门是《桥》,可以是写景状物的记叙文,也可写成抒发感想的议论文。
其中有一位男生,正沉浸在《徐志摩诗选》的意境之中,根本没心思写作文,为应付作业,他以《桥》为题写了一首小诗,想敷衍过去。而这首小诗只有短短的四行、十六个字:“河流/隔断了/人的去路/人却走在更高处”。
下一节的作文课上,老师点评作文时,那位男也深深地低着头——这回不是在看《徐志摩诗选》,而在等着挨批,因为老师规定的范围内根本没有诗这一文体。谁知,老师不但没有批评他,还把他的十六字小诗大大夸奖了一番,并随手抄写在黑板上(后来又转抄到校园黑板报上)。
再后来,在老师举荐和鼓励下,那位男生不仅成了校园文学社的社长,还接连在《星星诗刊》、《华夏诗刊》上发表了不少诗歌……他读大学期间,就已经成了小有名气的青年作家。
在一次回母校参加校友会时,那位青年作家颇有感触地说:“母校是我们健康成长的土壤,老师是我们通往成功的桥梁——教学有方的恩师们,总是想方设法让每一个学中都循着各自的爱好或特长走向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