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与中国资本市场的未来——梁定邦先生在中国金融学院的学术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术报告论文,中国金融论文,中国资本市场论文,未来论文,学院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WTO的基本精神——一视同仁
WTO产生于二战之后,二战后,成立了联合国、世界银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GATT需要一个执行机构,即世界贸易组织(WTO)。WTO作为GATT的执行机构,当时只是联合国在日内瓦的一个牌子,1995年WTO正式成立。1945—1994期间, 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殖民地的消失,发展中国家的出现,形成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两种不同要求的力量。很多国家之间签定了双边、三边、多边协议,多边协议中最重要的是纺织品协议(FMA),FMA与GATT是根本对立的,GATT强调自由贸易、一视同仁、互惠互利;FMA是相反的, 如纺织品配额。FMA从世界多边贸易谈判演变而来,至今存在。 乌拉圭谈判之后达成共识,若干年后取消FMA。在此过程中, 相临国家之间纷纷成立自由贸易区,在每一个自由贸易区,没有关税,没有任何贸易上的限制,包括资本市场的相互流动。WTO存在多种利益,但WTO有一个基本精神,即一视同仁。我们不需要害怕WTO,WTO有很多重要机制,如果是两方,大家认为一方不符和GATT的要求,可以到纠纷解决机构解决纠纷,这对每一个国家都很重要。很多国家, 尤其是美国, 到了本土则不管WTO,美国1974年的《贸易法》中的301条款规定,如果认为某一系列货品进口到美国对美国的贸易法有任何冲击,可以把关税加大,使两方面公平竞争。而进入WTO后可以用WTO本身在美国本土法律之上的机制向美国政府施加压力。
二、加入WTO与我国资本市场的关系
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需要以下几方面的支持:一是需要高新科技的进口,二是国家本身需要建立各方面机制。在此过程中,不能闭关自守,必须与国外各方面合作、合资。外国直接投资进入我国后怎样退出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很难解决。目前外国直接投资退出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采用BOT和约的方式,二是卖给中方, 三是卖给外国投资者。截止1999年11月底,外商在我国直接投资370亿美元, 有人预计今年加入WTO后将升到550亿美元,2005年将增加到1000亿美元,因此退出机制非常重要。退出机制并不只是如何把投资卖掉、资金拿走,而是如何建立流动机制,提供流通市场,这就涉及到资本市场如何变化。
1995年WTO真正建立时签定了另外一个多边协议, 即服务性贸易总协定(GATS),GATT和GATS本身有一个另外的重要原则,就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有所区别,对于发展中市场,要给予时间,从而符合两个开放市场一视同仁的要求,每一个地区进入GATT和GATS时,都有一个时间表,使得冲击减少。GATT和GATS缔约人本身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法人,是一个独立关税区,参加WTO时,一定要参与GATT和GATS 这两个协议。GATS与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和金融体系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但是有多大的冲击,暂时很难作出结论。WTO 有一个很重要的基本原则是最优惠待遇(MFN),更重要的是一视同仁,GATT和GATS 的每一个具体条文强调,每一个缔约区或市场的法律、行政法规、行政管理,对各方面的贸易的处理办法和法规,以及每一个缔约人的执行法规的方法全部都是透明的,使每一个人在贸易活动时都能明确自己的法律地位,明白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在执行方面要求法律执行的可靠性、透明度。这恰恰是每一个新兴市场都很难保证的东西,也恰恰是每一个地区使其经济更上一层楼时所必定需要的。对我国来讲,既是冲击和挑战,也是鼓励,能够促使我国把各方面的制度推进一步。每一个社会要获得所需要的公平、可靠和透明,必须进行体制改革和各个方面的配套,因为这是WTO 的一个基本要求。加入WTO后,如果我们在这方面做的不够, 其他国家是可以起诉我们的。因此,对我国金融体系来讲,加入 WTO是播下一棵种子,这是最好的一件事。在GATS里面我们有一个较长的时间表,可以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三、加入WTO后我国资本市场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1.我国券商与外国券商的竞争问题
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结构是一个典型的新兴市场的结构,对于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大部分违规问题如何处罚,一个重要的办法就是缩小违规。只有减少违规, 才能够为资本市场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加入WTO后市场要求一视同仁的执法,必须减少违规。要抵御加入WTO后所面临的冲击,就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必须为证券公司开辟正当的融资渠道,充实资本金。1997年我国90家证券公司资本为2000亿,资产为20000亿, 资产主要是房地产、股票、法人股、装修、信贷,有8000亿是来自客户的保证金和银行拆借而来的,必须给证券公司开辟正当的融资渠道,进行增资扩股,还掉客户的保证金,解决资不抵债的问题。只有先治好自己的病,搞好自己的身体才可以与别人相比。这个问题1998年我国已经开始解决,为理顺证券公司的资产结构,这两年,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监会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
第二,要提高我国证券行业自身的素质。证券行业最重要的是风险理念,要使客户明白自己的风险,这是每一个证券公司必须加强的一项工作。特别是随着金融产品的日新月异,券商与客户的关系更为重要。券商为客户提供的不仅是金融产品的买卖服务,更重要的是帮助客户树立风险理念。这就要求每一个证券从业人员都具有很高的职业素质。因此改革券商内部管理机制,发挥证券业协会职业培训的职能,提高业界本身的水平,成为提高证券行业的素质重要方面。同时要借鉴国外的经验,利用加入WTO的时间窗口,推进我国券商素质的提高。
第三,学习国外券商的文化理念,引用国外的先进技术。一个外来的券商需要与我国本地的券商合作,直到5年后进入。在此期间, 国外很多的大券商会在我国国内寻找合作伙伴,但由于存在文化及管理理念方面很大的差异,国外券商在选择合作伙伴时会非常慎重,以避免名誉的损坏、大客户的流失。我国券商要利用这五年建立良好的制度,提高公司管理水平、改善资本结构、提高员工素质,从而与国际大公司抗衡。
2.我国证券市场缺乏蓝筹股、不利于资本市场发展的问题
资本市场本身需要中介机构将公众的储蓄送到有效的投资中,这就需要一个好的市场。每一个新兴市场的股票市场都很类似,我国的证券市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缺乏蓝筹股。
蓝筹股的第一个特征是流通量很大,很难操纵。我国的股票流通量很小,操纵的资金量很小,成本低,易于操纵。例如汇丰银行的股票操纵需要几百亿,香港政府在1998年8月官鳄大战中动用1200亿的资金, 市场只有400点的变化。在我国,即使是大盘股,也很小。 我国的好质量的大公司应在市场形成一个蓝筹股的概念。
蓝筹股的另外一个特征是公司本身能够在市场树立一个好的形象,被市场追捧。香港的恒生33指数股、美国的道琼斯30、英国的FT100 股被投资者追捧,是因为他们能够给投资者很好的交代,包括披露制度的建立和市场透明度的增强。1998年我国很多上市公司被审计师出具保留意见,原因是公司本身不能适应会计制度的变化,审计师需要承担法律责任、职业道德。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中有很多水份,这个问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消化。上市公司要对股东负责,要靠实力,不能靠政策的导向。
蓝筹股还有一个特征是要使蓝筹股公司成为股票明星,因而需要形成机构投资者。我国证券市场的机构投资者还很少。我国有10家基金管理公司,20个基金,全部为封闭式基金。要形成有影响力的机构投资者,须培养和扩大基金行业。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不仅需要监管机构、中介机构的努力,需要披露制度、会计标准的完善,需要执法能力的提高,还需要建立一支成熟的投资者队伍,培育能够起主导作用的机构投资者,从而建立股票明星。
3.国外投资者的进入和退出问题
联系到加入WTO,有两个后果,一是外来的资产管理公司的进入, 带来新的技术,二是直接投资市场的扩大。如中外合资公司的市场进入。下一步我国将建立高新科技板,很多高新科技公司都是中外合资公司,它们如何进入、退出资本市场?特别是进入以后的退出机制,这是我们目前面临的问题。另一个问题是高新科技板中的中外合资公司的外方资金如何进入投资?外国大公司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条件?我国目前的B股只有100亿美元,在B股发展缓慢的情况下,外国投资者怎样进入A股市场成为一个重要问题,这方面可以借鉴台湾、印度的认可外国机构投资者制度(QFLL制度),解决外国投资者的进入和退出。QFLL制度在亚太金融风暴中经受了考验,台湾的QFLL资金流出很少。QFLL制度的优点不仅是能够引入资金,而且还带来技术,如台湾QFLL的编号是99,99买入股票被追捧,起到了明星效应,形成气候。我国引入高水平的外来机构投资者,也必然能形成良好的气候,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
4.加入WTO资本市场发展面临的其它问题
结合金融体系的发展,新的金融工具会出现,银行的资产管理会发生变化,开放式基金将设立,销售网络如何建设(包括发布正确的信息、为购买基金的投资者的咨询、券商对客户的责任、谁来建设网络、如何利用商业银行的支付制度),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管理制度将面临怎样的冲击都是我国资本市场加入WTO后面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