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儿科 陕西西安 710032
【摘要】探讨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应用的效果。在某院2015年1月至12月接收的新生儿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进行优质护理管理,一组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出院时对护理效果进行比较,通过家长满意度情况及新生儿身体情况等各方面对比得出结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新生儿护理当中应用优质护理管理,能够提高新生儿身体素质,有利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值得推广。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优质护理管理;身体素质;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276-01
前言:在医院的护理工作中,新生儿是非常特殊的护理对象之一。新生儿年龄较小没有自理能力,而且自身抵抗能力差,所以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就较多。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医疗服务的要求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这种背景下护理模式也朝着优质化和人性化的目标发展,优质护理模式的核心在于在保证患者治疗持续性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现已广泛作用于临床并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现以实际资料分析的方式探讨其作用于新生儿护理中的有效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某院2015年1月至12月接收的新生儿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性31例,男性69例;胎龄37.2-42.1周;体重2.4-4.8kg,平均体重(3.2±0.3)kg;剖宫产42例,顺产58例。将全部新生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在分娩方式、性别以及体重等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数据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新生儿进行常规护理,严格控制婴儿房的温度和湿度,并对家属进行常规健康宣传教育等。观察组新生儿除常规护理外采取优质护理管理。
1.2.1 协助父母完成角色的转换
对产妇来说新生儿的降生意味着将人生一次重要的角色转变,在这种情况下很大一部分产妇会出现不适应的情绪,可能会产生焦虑、慌张等负面情绪。因此护理人员要加强和家属的交流沟通,让家属有足够的信心来迎接新生儿。产后应对产妇进行科学指导,让其掌握婴儿的基本护理方法,在新生儿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让父母和婴儿亲吻、腹膜。对亲子间的互动进行支持和鼓励,让亲子间的感情交流加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 新生儿护理
①当新生儿娩出后,护理人员要对其臀部进行轻轻的拍打,使其增加肺活动量,并做好相应的生命体征监测。所有相关的护理操作均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②新生儿在出生后的24小时内活动量和喂奶量都较小,针对新生儿的进食应坚持少吃多餐的原则,加强婴儿的饮水和保温,定时变换体位让婴儿的肠胃得以更好蠕动。根据婴儿具体情况可以对其腹部进行轻揉,进而来推进胎便。同时对新生儿的大便进行观察和记录,内容主要包括:大便的色泽和量。鼓励产妇在新生儿基本情况稳定后尽早进行母乳喂养,以加快新生儿肠道正常菌群的建立;观察新生儿的脐带是否存在渗血和异味的情况,如果有则应将实际情况反馈给医生并配合其采取相应的处理。③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护理人员应认真观察新生儿的脐带血,对脐带绷带进行定时更换,并对脐带进行定时结扎;在婴儿洗澡期间应有效预防脐带感染。④做好高胆红素血症的预防。护理人员应对新生儿胆红素进行定期检测,分别对新生儿的前胸和额头指标进行检测,并计算平均值进而让检测的准确性提高。如果新生儿胆红素超过正常值,则应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处理。⑤应尽可能选择母乳对新生儿喂养,如果母乳不足则应结合微量元素、维生素等早产奶粉。
1.2.3 舒适护理
护理人员按时对新生儿的体位进行调整,不仅能够有效平复其情绪对,于新生神经行为的发育也有很大的帮助;将新生儿放置到相对较为柔软的被单上,并使用软毛巾将其包裹成鸟巢形状,保证新生儿的双手能够接触到面部,以增强其安全感。
1.3临床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新生儿在护理过程中各类病症的发生情况;并采用满意度调查表交由新生儿家属进行填写,具体分为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级别。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s)表示。采取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比较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新生儿疾病发生率比较
经资料整合,观察组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共有1例新生儿出现高胆红素血症,3例皮肤感染,疾病发生率为2.6%;对照组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有22例新生儿出现高胆红素血症,4例皮肤感染,3例红疹,疾病发生率为5.8%;疾病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新生儿家属满意度比较
经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两组新生儿家属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满意度为94.0%,对照组为79.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优质护理管理能让护患之间有效实现零距离沟通,使用优质护理管理新生儿,加强新生儿的大小便观察、胆红素检测、脐带护理、科学喂养、父母角色的转变和亲子关系的强化,让母亲能更好掌握新生儿的相关护理知识,让父母的角色转变过程更加顺利,加强母婴之间的感情,最终为新生儿提供人性化、整体化以及个性化的优质服务。在护理工作中始终贯彻关爱护理和安全护理理念,利用化优质护理管理服务,让新生儿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降低,让新生儿的护理质量提高。
综上所述,将优质护理应用在新生儿护理工作中,能让新生儿疾病发生率降低,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杨会荣. 优质护理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现代医药卫生,2014,24:3795-3797.
[2]罗美芳. 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3:301-302.
[3]刘晓玲. 优质护理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 临床医学工程,2014,10:1327-1328.
[4]陈云兰. 新生儿护理中优质护理管理的运用效果观察[J]. 吉林医学,2014,20:4573.
论文作者:李亚静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4
标签:新生儿论文; 胆红素论文; 满意度论文; 家属论文; 脐带论文; 两组论文; 婴儿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