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前案例的编制_教学过程论文

例谈课前学案的编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前论文,学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课前学案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把“教”的行为转化为“学”的行为,实现了“教学案”的一体化,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益。

[学案设计案例]

以苏教版六上“认识百分数”一课教学为例,根据对教学内容的解读,我们编制了下面的课前学案:

1.学习内容:教材第98~99页的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九的第1~3题。

2.学习目标:通过学习,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3.学习过程:

①自学例1,李星明投篮25次,投中16次,投中的比率表示( )占( )的

②在这次篮球练习中,( )投中的比率高一些?你是怎么比较的?

③说一说在比较投中比率过程中产生的的具体含义,并选一个写一写。

④像上面这样表示( )的数,叫做百分数。

⑤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百分数?举一个例子,并说说这个百分数的具体意义。

[我的收获或疑问]__________。

[学案编制过程]

一、课前学案编制的依据

(一)以教学内容为基础

课前学案是教师基于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的课前学习方案。因此,编制课前学案必须研读教学内容。通过对教材的解读,我们认为本课的重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对百分数意义进行理解,具体来说分为这样三个层次:(1)例题1中,对于投中比率的理解。(2)对于三个比率的比较,并由此揭示百分数的意义,重点是对于等三个分数含义的理解。通过预习和引导,学生能够得出:表示投中次数占投篮次数的百分之六十四。然后揭示百分数的意义,并教学百分数的读写。接着教学百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揭示百分数又叫百分比或百分率。③教学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二)以教学目标为参考

教学目标是编制课前学案的主要参考指标,在深研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明确教学目标,才能做到有效教学,而明确教学目标又是明确学生“学习目标”的基础。

学习目标是教学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学案上呈现的学习目标又非教学目标。《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往往是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上才能有效体现出来的,在课前可能无法帮助学生建立,所以学案上的学习目标主要以知识技能以及过程方法方面的目标为主,而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达到和谐统一是编制课前学案的主要依据。如上述苏教版六上“认识百分数”这一课学案,其学习目标即是在仔细分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编制的。

(三)以学生学习情况为准绳

课前学案是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预习学习内容而编写的学习方案,而一份好的课前学案必须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准绳。还是以苏教版六上“认识百分数”这一课学案为例,考虑到学生初步接触百分数,而本课的难点就是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对“投中比率”的认识,进而认识百分数,理解百分数的含义,所以学案重点设计了“说一说在比较投中比率过程中产生的的具体含义,并选一个写一写”这道题,学生在理解比率含义的基础上,如果能够说出“等三个分数都表示投中的次数占投篮次数的百分之几”就达到了课前预习的效果。所以,我们在编制学案时,特地编写了这样的题目,并结合学情,在题目中有指向性地提示“比较投中比率过程中产生”这样的字眼,为的是让学生结合三个百分数的由来,通过对比类推自然得出结论。

二、课前学案编制的原则

(一)适切性原则

课前学案是为学生编制的学习方案,使用的主体为学生。因此,在编制课前学案时,一定要遵循适切性原则。无论是学习内容还是学习目标,都要切合学生的实际,尤其是问题设计的语言,一定要适合学生阅读。比如,上述“认识百分数”一课的学案,在首次编写时,我们将第三题设计为:“根据,说一说、写一写每个分数表示的具体含义,表示______。”试验后发现,对于这样的表述,学生并不能准确领会编制的意图,预习效果不理想。经过分析,我们将题目进行了修改(见上述学案中的“学习过程”③)。根据反馈情况来看,有超过90%的学生基本理解了出题意图。

(二)简约性原则

学案内容不宜过多、过细,要抓“准”核心问题,问题设计要“精”,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课前预习,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又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也给课堂教学留有一定的空间。因此,我们编制的课前学案篇幅一般为A4纸一半,问题设计以3到5个为准。

(三)层次性原则

“课前学案”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精神。为此,内容的编制要做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要让大多数学生能够解决大多数问题,在更大程度上调动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让优等生在疑难问题的启发下积极地思考,积极地探究,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趣味性原则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用学生的认识经验感知教材,用学生的思维研究教材,充分考虑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理解障碍和思维障碍,尽可能用通俗、准确、童趣的语言来描述要求与问题,使学生能够真正读懂、想通,尽可能避免学案问题理解上的歧义与困惑。

(五)探究性原则

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以问题形式设计成题组)、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并为生生、师生课堂的“思维碰撞”作伏笔。

三、课前学案编制的结构

数学课前学案一般分为: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过程、我的收获或疑问等四个部分,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可以适当地增减相关栏目。

学习内容:主要包含教材版本、所需学习内容及其在教材中的页数,有利于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明晰的认识。学习内容是学生明确第二天学习任务的重要标示,仍以“认识百分数”的课前学案为例,从上述的学习内容中,学生至少要读出两个信息:第一,本节课至少有6个问题需要解决或学会。在课前要把这6个题目试做一遍,会做的总结方法,不会的作为问题,或者起码要对这6个问题进行思考,做好记号。第二,通过阅读学习内容,了解本节课的内容在本单元中的位置。以上述学案为例,本课是认识百分数的起始课,是在学生认识分数及分数基本性质基础上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分数。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确立与教案中的“教学目标”不同,目标制订的中心由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要让学生明确学什么?如何学?从上述“认识百分数”课前学案的“学习目标”中,教师至少应该指导学生通过预习,对百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认识,并且根据书上的提示能够正确读、写百分数。

学习过程:主要是针对学习内容的重点与难点,给学生一定的方法引导和思维启示,让学生自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在探究中加深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过程主要是对所学内容进行逐步分解,用学生看得懂的问题作为提示,引领学生在课前对知识进行充分地预习,总结方法,存留疑问,带着思考和问题进入课堂,促进课堂效益的最大化。

我的收获或疑问: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的自主学习过程中进行深入思考,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问题意识,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根据学生的问题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环节,从而达到以学定教的功效。

四、课前学案编制的方法

(一)深研教材,做到教案学案一体化

一篇好的课前学案的编制,离不开对教材内容的研读。编制前,教师不仅要读懂本节课教材的内容,更要理清教材的体系位置,认真揣摩编者意图。

在深研教材的基础上,做到教案学案一体化,即学生“学”的思路就是教师课上“教”的思路,充分体现陶行知先生在其《教学合一》一文中提出的“教的法子必须依据学的法子”这一基本理念。从上述认识百分数课前学案可以看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即通过引导学生对“投中比率”的理解进而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这一教学思路是通过引导学生“学”的思路来设计的。学案上设计的几道题,就是本节课的基本教学思路。

(二)依据学情,达成教案学案互相映衬

编制课前学案时要充分研究学生,要考虑学生的原有认知有多少?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多大?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有多少,哪些经验预习时可以利用?学生学习时可能产生的困难是什么,如何化解?等等。

有些课前学案虽然没有做到教案学案一体化,却对某些教学环节和内容做了有效铺垫、补充和映衬,突出了重点,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如苏教版国标本六上“倒数的认识”一课的学案。

1.学习内容:教科书第50页例7、“练一练”及练习十第1~6题。

2.学习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经过探索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3.学习过程:

①算一算:

这三道题的计算结果有什么共同点?两个因数的分子与分母之间有什么联系?

②自学例7,什么是倒数?

③如何求一个分数的倒数?举例说明。

[我的问题]__________。

本课的课前学案在编制时并没有完全尊重例题的体例格式,而是另起炉灶。先让学生计算三道题的结果,并让学生说说分子与分母之间的联系,初步感知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学例7,进一步认识什么样的数是倒数,最后引导学生根据之前几题预习的结果,举例说明求一个数的倒数。本次课前学案的设计,并没有走教案学案一体化之路,而是将本课的学习重点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有所思考,有所收获,进而为课堂中学生深入细致地认识倒数做好铺垫,同时,经过课堂的认真学习,学生又能进一步地体会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使教案与学案相互映衬。

总之,课前学案的编制如果做到简约有效,必然会为课堂教学的变革注入活力,真正地服务于学生,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标签:;  ;  

论学前案例的编制_教学过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