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县民族中医院 贵州思南 565100
摘要:目的 了解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进行抽样,选取6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应用传统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96.78%)明显优于对照组(74.19%),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低热、阴囊积液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积极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股沟疝;临床效果
腹股沟疝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病症,据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近几年,该病患病率达1%-5%。目前,在临床上,该病主要予以手术治疗,但传统手术治疗创伤相对较大,术后疼痛症状严重,复发率高,且预后不良,故其推广范围受限。伴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无张力疝修补术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推广[1]。为了深入探究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本文主要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62例腹股沟疝患者进行平行对照研究,相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我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有关临床诊断标准[2],无严重肺、心、肝等脏器疾病及意识、精神障碍者,其中男性32例,女性30例,年龄(32-68)岁,平均年龄在(48.12±2.24)岁之间;病程(2-24)个月,平均为(12.05±2.31)年;30例斜疝,32例直疝;34例单侧疝,28例双侧疝;40例原发疝,22例复发疝。采用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6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实验组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利用聚丙烯材质充填式材料,切开腹股沟,并择取斜切口,把控其长度(约为5-6cm)。继后,解剖患者腹股沟管,并对精索、疝囊作游离处理,行疝囊高位结扎。另外,在手术过程中,需予以适当的人工修补,平整缺损腹横筋膜与疝环口,并对腹股沟管后壁进行修补。然后,对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肌腱进行缝合处理。行充填式疝修补术时,游离疝囊,回纳腹腔,将锥型疝充填物置入疝环内,并与腹横筋膜(或周围组织)进行缝合与固定,譬如当疝囊过大时,可予以横断结扎,无需进行高位结扎。对照组采用传统疝修补术进行治疗。两组手术均由同一组医疗队进行。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状况,并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变化情况。
1.4 疗效评判标准
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3],评估两组临床疗效:治愈:临床主要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好转:临床主要症状及体征基本,病情稳定;无效:上述临床指标均无明显变化。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6.78%,实验组总有效率为74.1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临床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对比分析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均较短(P<0.05),且低热、阴囊积液发生率均较低(P<0.05),详见表2。
3 讨论
腹股沟斜疝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腹外疝,多因腹腔内压增高、腹壁薄弱或缺损所致,临床上多以手术治疗为主,以强化腹部薄弱区为基本治疗原则。据有关研究资料提示,以往传统疝修补术强行缝合拉拢疝周组织,增强腹壁,易诱发正常组织解剖结构损伤,且由于缝合部位张力相对较高,术后容易出现伤口疼痛,复发率高,故临床推广受限。而无张力疝修补术主要采用人工材料来强化腹股沟管后壁,基本不影响腹股沟区解剖结构,弥补了传统手术的不足,且修补后周围组织无明显张力,能与人体组织进行快速粘合固定,抗感染能力强大,术后并发症少,伤口愈合速度迅速,复发率相对较低。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据国内有关报道表明,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术后5年复发率达1.00%-3.00%[4]。近年来,据有关研究提示,与传统疝修补术比较,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疗效确切,在术后疼痛程度、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复发率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5]。本文研究结果提示,实验组总有效率及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与低热、阴囊积液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充分证实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疗效颇佳,这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需要注意的是,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虽疗效确切,但术后仍易发某些并发症,譬如慢性疼痛等,多与术中神经损伤、操作不当有关。
综上所述,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疗效颇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于华杰.三种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比较[D].安徽医科大学,2014.
[2]李忠阳,姚仕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90例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1,23(Z3):12-13.
[3]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25-127.
[4]姚竞智,徐洪全,王贻东,等.不同方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12(05):31-32.
[5]刘桂法.应用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4,25(16):94-95.
论文作者:张胜波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5
标签:腹股沟论文; 修补术论文; 术后论文; 时间论文; 实验组论文; 两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