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脑梗塞;临床效果;护理体会;优质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吗]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4-WJK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急性缺血性卒中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的第一死因。脑梗塞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均高,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1]。本研究通过观察优质护理干预的护理方法对护理满意率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30例脑梗塞患者。纳入标准:(1)有缺血性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2)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出现<4.5h;(3)年龄≥18岁;(4)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5)近半年内未有严重脑梗塞史者;(6)经头部CT显示排除颅内出血者。(7)排除溶栓禁忌症。排除标准:(1)严重心肝肾肺功能不全者;(2)凝血功能障碍者;(3)合并恶性肿瘤者。实验组平均年龄为(56.14±5.26)岁;对照组平均年龄为(56.22±5.31)岁;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包括用药指导等。实验组接受优质护理,具体是:心理护理:由于脑梗塞发病往往急骤,患者在短时间内出现偏瘫、失语、口角歪斜等症状,致使患者自理能力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患者及家属短时间比较难接受,因此护士要主动关心患者,询问主观感受,予以安抚,嘱其保持情绪稳定,同时也嘱咐家属不要在患者面前谈论病情,避免患者情绪紧张。观察患者有无血压升高、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及肢体障碍加重等脑出血症状;有无血压下降,皮肤、黏膜、牙龈出血,有无黑便、血尿等全身出血症状,如有上述症状立即停药,通知医生处理并配合抢救。血管源性水肿常出现在溶栓开始或用药后2小时内,如发现患者出现不对称唇舌水肿、大舌头、厚嘴唇等症状,立即停止溶栓,报告医生,予以高流量吸氧,遵医嘱用药。溶栓开始后6小时内,每1小时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其后72小时内,每3小时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分,观察患者感觉、意识及患侧肢体肌力情况。早期肢体及言语功能训炼:溶栓治疗后24小时内绝对卧床休息,24 h后生命体征平稳无出血并发症时,护士即开始指导患者及家属进行瘫痪肢体功能训练及言语训练,鼓励患者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早期开展二级预防。
1.3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脑梗塞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等以及护理满意率[2](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比起治疗前减少90%以上为显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比起治疗前减少46%以上为有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比起治疗前减少小于46%为无效)等参数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见表1.
表1:两组脑梗塞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肾功能分析
组别 生活质量 NIHSS评分 NIHSS评分 前 后 前 后24小时 治疗后 实验组(n=15) 55.00±20.20 89.55±21.60 15.30±3.38 3.66±0.44 3.66±0.44 对照组(n=15) 54.30±19.90 77.90±15.88 15.32±3.41 5.45±0.68 5.45±0.68 t 2.66 15.65 2.02 20.85 13.62 p >0.05 <0.05 >0.05 <0.05 <0.05 2.2护理满意率分析
见表2。
表2:护理满意率分析(例/%)
组别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总护理满意率 实验组(n=15) 13 1 1 29(93.33) 对照组(n=15) 9 2 4 22(73.33) χ2 1.565 5.128 9.332 12.021 p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是引起脑梗塞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部分患者合并糖尿病。相关研究资料显示,糖尿病患者出现脑梗塞的治疗效果显著下降[3]。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治疗脑梗塞患者的主要方法是:其一,抗血小板聚集;其二,稳定斑块;其三,抗自由基;其四,早期迅速恢复血流[4]。常规药物治疗药物一方面能够起到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另外一方面还能够积极改善末梢循环障碍和保护好血管内皮功能[5]。常规药物治疗还能够促进侧支循环,恢复部分神经细胞功能,有效溶解血栓。在早期阶段中应用常规药物治疗能够有效减少自由基生成,防止组织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6]。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护理的本质上需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首先,确定问题:根据护理人员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结合脑梗塞患者的实际需求,选取常见且影响患者健康安全的问题作为本次研究问题;其次理论与实践支持:查找相关文献和相关资料,寻找最新的证据,并结合医院的护理能力和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对照;另外,具体实施措施:首先为患者提供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水平较低,加上发病后的各种症状使得患者产生负面的情绪,这不利于病情的平稳,需要仔细的告知患者自身的病情并对疾病有一个客观的了解,能够积极配合临床诊疗工作;然后需要做好并发症护理,由于该病常见于老年患者,容易出现吞咽困难、压疮、语言障碍等情况,因此需要加强口腔护理,及时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并观察痰液颜色和粘稠度,警惕肺部感染的发生;加强翻身和按摩工作,同时可以采用气床垫,减少压疮的发生;对于气管切开患者,需要加强无菌操作,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针对脑梗塞病人的护理,还需要包含下面几种护理措施:首先,体位护理。护理人员需定期为脑梗塞患者翻身,预防压疮或褥疮感染等;其次,加强早期训练。护理人员需积极指导脑梗塞患者换鞋、洗漱以及大小便等,进行四肢屈伸或者体位转换活动等;另外,加强康复训练。为了恢复脑梗塞患者的关节活动能力,可让脑梗塞患者自主进行精细操作,逐步恢复脑梗塞患者的认知能力和生活质量;积极指导脑梗塞患者进行音节拼读练习,锻炼脑梗塞患者的语言能力,识别不同颜色和不同事物等;等到脑梗塞患者肌肉能力增强后,进行负重训练,继而恢复脑梗塞患者的肌肉力量。
参考文献
[1] 李智,戴文君,孟盈等.早期运动护理对预防偏瘫脑梗塞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价值[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5,10(9):869-870.
[2] 范蓉馨.优质护理在NCU脑梗塞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9):1228-1229.
[3] 莫翠芳,段碧媛,张艳娣等.脑梗塞并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J].海南医学,2018,29(15):2211-2213.
[4] 肖群,刘睿,刘朝晖等.1例全身型重症肌无力合并脑梗塞患者的多学科协作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18,17(1):78-81.
[5] 屈彦,牟春英,曹娜等.预见性护理措施对预防脑梗塞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J].血栓与止血学,2018,24(2):297-298,301.
[6]马雪.老年脑梗塞患者应用循证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4):688.
论文作者:吴广蓉
论文发表刊物:《药物与人》2019年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患者论文; 脑梗塞论文; 实验组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评分论文; 神经功能论文; 满意论文; 《药物与人》2019年4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