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技作品的阅读教学回归语文本色论文_李海春

让科技作品的阅读教学回归语文本色论文_李海春

摘要:本文分析了初中语文科技作品的阅读教学的误区,探讨了通过训练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品味文章的语言,关注师生的情感体验,把课堂教学的主动性交还给学生,最终达到阅读教学回归语文本色的目的。

关键词:科技作品;阅读教学;语文

初中语文教材有不少脍炙人口、与科学有关的作品,例如《化石吟》《看云识天气》《绿色蝈蝈》《月亮上的足迹》和《山市》等,都是以传授科学知识为主。和纯粹的文学作品相比,学生对此类课文的兴趣稍微欠缺,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也容易走偏路。所以,在这些课文的教学时,教师需要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把握文本和学生特点,要富有创新精神,让科技作品的阅读教学回归语文本色。

“语文本色”是新课改实施后提的比较多的、一个有关阅读教学的概念。不同的教师对其理解也不一样,课堂教学的体现也不一样。但大家都认同的是语文课就要有“语文味”,要回归语文本色,科技作品的阅读教学也不例外。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如果只有空洞的教学理念,具体的教学行为跟不上,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语文课程标准》有关阅读科技作品的内容有“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精读的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根据各学段的目标,具体考查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在笔者下面研讨的一些课堂教学中,就有几个很典型的反面例子。

在教《化石吟》时,教师精心设计了几个有关化石知识的问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讨论的话题由化石又延伸到地球的变化和人类的进化。一堂课下来,学生的确获得了很多科学知识,可是对于文本本身,这篇很优美的科学诗歌,奇特的想象、和谐的声调、鲜明的节奏与浓郁的诗味有关的内容都荡然无存了。同样,在《看云识天气》的教学中,教师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了让学生了解云的种类以及和天气的关系上。学生紧张地勾画有关语句,寻找说明方法。整堂课,教学节奏鲜明,给学生清晰地构建了课文的结构,但文本给学生的依旧是寥寥无几。最失败的还是《山市》的教学,教师以一篇描写海市蜃楼的现代散文和课文作比较,力求让学生在对比中走进文本。但学生文言文的基础差,阅读的障碍还没有扫清,课文的原意根本没有完全明白。这样被教师匆匆忙忙的引导,大多数学生仍不知所云,根本谈不上教学效果了。这样的语文课其实是丢掉了语文教学本应该关注的对象,师生和文本的对话游离于语文课堂教学之外。

怎样才能让科技作品的阅读教学回归语文本色呢?以这一个单元课文为例,笔者简单探讨一下我们的教师应该如何运用教学智慧,净化语文课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和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回归语文本色,首先要走近文本。这五篇课文体裁不同,有抒情诗、随笔、说明文、文言文,向学生生动地介绍了有关化石、云和天气、海市蜃楼等科学知识。教师在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的第一个层面时,可以训练他们对有效信息的筛选和归纳能力。在当今提倡创新、张扬个性的信息社会里,快速有效地获取、识别、筛选和组合信息,是学生要掌握的、重要的、实用性的阅读技巧。学生默读课文,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抓住要点、提纲携领地提取有关的科学知识。《月亮上的足迹》可以从描写时间的语句入手,跟随宇航员的足迹走向神奇的月球。《绿色蝈蝈》抓住蝈蝈的习性,探秘昆虫世界。

回归语文本色,要品味文章的语言。这几篇课文并不因为是有关科学的文章就显得枯燥晦涩,相反,多样的体裁、精美的语言、灵活多变的表达方式,使它们读起来朗朗上口、余味无穷。《化石吟》是诗歌,妙趣横生的诗化语言展示了化石所衍化的生物进化的进程之谜。《看云识天气》中精妙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应用和民间谚语相映成趣。《月亮上的足迹》将深奥的科学探测过程用浅显平易的语言表现出来,让人身临其境。《绿色蝈蝈》犹如邻家老人讲故事一般,平和朴实,又娓娓动人、引人入胜。《山市》惜墨如金、跌宕起伏,生动地展现了海市蜃楼的神奇。这些课文的阅读教学需要揣摩语言,以增加学生的语感。学生要学习文章的遣词造句和多样的表达方式。语言材料其实是感性的语言模板的整体储存,一旦激活,有利于接受和表达能力的整体提高。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是回归语文本色的一个重要方面。阅读科学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是课标的要求。这几篇课文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识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绿色蝈蝈》会让学生学习法布尔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钦佩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不懈的献身科学的精神。《月亮上的足迹》反映了人类对太空奥妙执著的追求和探索,如果教师结合中国的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来教学,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便会油然而生,以激发起他们的爱国热情。除了文章体现出来的显性情感,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也不可忽视。教师在深入研讨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渊博的知识,从容的教态、精确的教学语言、良好的课堂氛围和融洽的师生关系,都会让师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回归语文本色,要把课堂教学的主动性交还给学生。“用教材教”和“教教材”是两个截然相反的概念。倡导学生主动性的教学智慧会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更锲合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理念。课文的容量和课堂的容量都是有限的,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教师要深入文本,细化知识,遇到精美语句要慢慢欣赏,对精美片断要深入研讨。教师还应由点及面,窥斑见豹,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如《看云识天气》,教师就可以选用一段来仔细揣摩语言,分析表达方式。再如《月亮上的足迹》,这篇文章所涉及的知识比较深奥,教师可以用探究性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遇到类似的课文也能用同样的方法解决。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中,强调“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

总之,让科技作品的阅读教学回归语文本色,只靠干瘪的教学理论是不行的,而是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准确把握文本,创新教学方法,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成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地方。

(作者单位:湖南省衡东县大浦镇中心学校 421421)

论文作者:李海春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12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9

标签:;  ;  ;  ;  ;  ;  ;  ;  

让科技作品的阅读教学回归语文本色论文_李海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