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零售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状及论文,零售市场论文,趋势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主要内容:
一、2007年消费品市场
二、2007年大型零售企业
三、外资零售企业
四、主要商品销售特点
五、2008年国际、国内经济环境
六、2008年消费、物价预测
七、零售业发展趋势
一、2007年消费品市场景气繁荣
2007年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持续加快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全年GDP同比增长11.4%,比上年加快0.3个百分点,增长速度创1995以来最高。
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再创新高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在2006年创1997年新高后,2007年增速继续增长,比2006年加快3.1个百分点,达到16.8%。
2、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超过投资
2007年,消费品市场的快速增长,有力地拉动了总体消费的增长,带动消费对GDP的贡献7年来首次超过投资。
2007年,其中消费拉动GDP增长4.4个百分点,高于投资0.1个百分点。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超1万亿元
200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绝对额增长突破1万亿元。这标志着我国消费品市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4、消费品市场刚性强、动力足的特征明显
2007年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8%,涨幅比2006年提高2.8个百分点,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速度仍达12.5%,基本与2006年持平。
5、农村市场增速与城市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2004年以来,农村消费者市场表现出逐年加快增长的良好态势,增长速度与城市的差距逐年缩小,2004年,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速度低于城市4个百分点,2007年低于城市1.4个百分点。
6、汽车和石油及制品类商品对零售额增长贡献突出,服装类同比增速创新高
2007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的23个商品类别中,增长速度高于40%的有5类。
其中,汽车类零售额增长36.9%;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增长20.5%,两类商品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比2006年提高1.1个百分点,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8中的3.1个百分点。
另外,服装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8.7%,高于2006年10.1个百分点,创2000以来的新高。
二、2007年大型零售企业效益喜人
2007年统计范围内的重点大型零售企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为24.2%,创1995年以来最高增速。
通过对近500家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亿元的大型零售企业(主要是百货店、超市、家电专卖店、家居建材专卖店业态)统计显示:2007年大型零售企业效益快速提高。主营业务利润增长21%。
大型零售企业经营结构进一步优化,特色更加突出:
企业通过不断提升档次获得新的生命力
由注重销售量的增长转向提高客单价;
由推销售商品转向推销服务;
由重视客流量到重视VIP客人。
在商品经营结构上,重点经营服装、食品、金银珠宝、日用品、化妆品,其商品零售额所占比重分别为25.55%、16.2%、9.5%、9.3%、4.1%,这五类商品所占零售额比重已达64.8%,比2004年提高了8.8个百分点。
三、外资零售企业发展动态
1、外资零售企业快速发展
(1)2007年,我国批发零售业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数为6338个,同比增长35.9%,实际使用金额26.8亿美元,增长49.6%。
(2)2007年底,沃尔玛、家乐福、易初莲花、TESCO乐购、麦德龙、百安居、欧尚在国内的门店总数达到451家,比2006年增长18.4%。
2、内外资零售企业比较
(1)从主营营业收入速度上看
超市业态外资零售企业增长21.8%,高于内资企业5.4个百分点;百货店业态外资增长18.8%,低于内资1.1个百分点。
(2)从主营业务利润增长上看
超市业态外资零售企业增长25.4%,高于内资零售企业11.3个百分点;百货店业态外资增长20.8%,低于内资零售企业5.4个百分点。
(3)从毛利率上看
百货店业态外资零售企业毛利率为20.2%,高于内资5.6个百分点,超市业态外资企业毛利率为9.9%,低于内资2.5个百分点。
(4)从利润总额上看
超市业态外资零售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28.4%,高于内资87.8个百分点;百货店业态外资利润总额增长38.4%,低于内资零售企业5.8个百分点。
通过对比内外资零售企业以上四个财务指标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
在百货业态,目前内资企业已经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通过企业不断提升,加强精细化管理,做强区域优势地位,使得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在超市经营方面,尤其是大卖场的经营方向,有些外资零售企业正在实践一种新的利润来源模式:依靠品牌的优势,从地产商取得廉价的租金,承租1—2倍卖场面积,通过低毛利率经营商品,高价转租卖场以外的经营面积;实现卖场内高销售,低毛利,卖场外高租金。从而达到从商品经营和地产经营双重要效益的目的。
外资零售企业发展的动态:
1加快门店发展速度;
2通过独资和并购增强品牌实力;
3向二、三线城市扩张;
4加快本土化的转变和业态的创新;
5加大商业地产的投资和经营;
6发展大中型高档专卖店;
7涉足大型高档百货店和购物中心。
四、主要商品销售特点
食品、服装、家电、日用品和化妆品五类商品对消费品市场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长。
2007年,五大类商品对零售总额的拉动率相比2006年增长了5.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和日用品的拉动率增长幅度较大,分别为1.15和1.43个百分点,服装、家电和化妆品类的拉动率也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幅,分别为0.71、0.34和0.13个百分点。
(一)食品销售特点
1、销售快速增长
2007年,在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下,食品销售快速增长。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食品销售额同比增长25.9%,加快11.1个百分点。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食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32.09%,高出2006年同期16.67个百分点。
2、价格大幅上涨
2007年食品类消费价格和零售价格均上涨12.3%,涨幅分别比去年提高10个百分点和10.3个百分点。
3、食品销售结构呈现变化
食品类商品销售结构近几年呈现变化,2003年至2007年,蛋类、食用植物油类和奶及奶制品类商品零售额所占比重明显上升,水产品类商品零售额所占比重变化不是很大,粮食类和家禽类商品零售额所占比重明显下降。
4、消费需求催生新的产品市场
包括功能食品,休闲食品,酒、乳制品等的高端产品,低温肉制品、乳酸饮料等新产品,各种包装规格细分市场的产品。
(二)服装销售的特点
1、服装销售价升量减
在大型商场中,2007年服装类商品销售额的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4.6个百分点,而销售量增速则比上年同期下降3.2个百分点,出现了价升量减现象。
2、女装依旧是销售主体
从各类服装在销售总量的比重看,女装销量所占比重最大,达到28.16%;其次是针织内衣裤,为16.79%;排在第三位的是童装,销量达到7.69%。
3、休闲时尚、品牌提升成为主旋律
消费能力提升(北京等城市的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人们开始重视品味与时尚。百货、批发市场等纷纷提升经营档次,服装定制受到青睐。
人们开始关注:店面形象、体验消费、网络销售等,同时一些新兴市场如尾货市场、素食式服装销售、多品牌店等也纷纷兴起。
市场进一步细分:年龄、时尚度、档次、温度等。
休闲时尚仍唱主角:男装、女装、内衣、羽绒服等。
品牌时尚成为主旋律,童装、女装最为明显。
4、暖冬对服装销售影响较大
(三)家电销售特点
2007年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家用电器类零售额同比增长16.46%,高出2006年2.81个百分点。
1、销售稳步增长,但增速低于零售总额的增长
2000年至2007年,我国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年均增速为17.1%,但增速一直低于商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
2、产品价格下降速度逐渐放缓
2000年至2007年我国家电类商品销售价格指数同比和环比均呈现下滑的态势,但下降速度逐年放缓。
3、产品升级速度加快,产品趋于多功能化。
彩电市场:在平板化的大趋势下,CRT电视也开始向平板化发展,具有多功能的各种接口的产品已经面世。
空调市场:多功能化,提高室内空气环境质量,已经成为目前市场中产品竞争的重点。
电冰箱市场:保鲜标准的推出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产品的整体水平,变频技术的逐步成熟恰恰符合节能减排政策下的市场需求。
洗衣机市场:滚筒洗衣机市场销售的不断增长正在逐步带动洗衣机市场产品结构向高端化转变。
(四)化妆品销售特点
护肤和彩妆类化妆品增速超过平均水平。
1、增速创新高
2007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化妆品零售额为488.3亿元,比2006年增加101.7亿元。从2000年—2007年的零售额增速来看,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态势,2001—2006年增速均在14%以上,其中2004年达到一个高点,增速为25.3%,而到2007年,增速再创新高,达到26.3%,较上年同期增长7.6个百分点。
2、高档化妆品具有一定消费群体
对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几家大商场的销售统计,高端化妆品在市场中拥有一定的消费群体。从零售额上看,价格相对较高的兰蔻、CD、雅诗兰黛,零售额所占比重达到了1/3以上,价格在1000元以上的产品零售额在市场中占据了5.73%的份额。
3、直销进一步扩大
直销行业的标杆——安利公司得益于“店销+直销+经销”的模式,2007年全年实现销售130亿元,较上一年增长15%。2007年雅芳正式步入新直销模式的第二阶段,有关资料显示,雅芳2007年前三季度的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了44%、36%和23%。直销模式的逐步崛起将是一个不容小觑的营销趋势。
(五)日用品销售特点
1、零售额大幅增长
2007年的零售额同比增长速度为29.78%,增速相比2006年上涨了10.73个百分点,高出商品零售总额的同比增长速度5.63个百分点。占零售总额的比重相比2006年也上涨了0.41个百分点。
2、价格上涨带动零售额增长
3、手表等高档商品热销
在大型商场中,2007年钟表、眼镜类商品销售额与上年同比增长38.4%,增速比2005年上升20个百分点。
进口手表销售量同比增长12.5%,增速比2005年同样高出20个百分点,出现了价高量升的热销现象。
商品品牌销售特点
2007年,我国商品销售呈现出进一步向领先品牌集中的态势,与此同时,在各个商品市场中长尾现象开始显现。
品牌销售特点:
1、前十位品牌市场占有率进一步加大
服装市场前十位品牌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家电市场半数以上前十位品牌集中度超过80%
食品市场品牌集中度均超过50%
2、重点商品中内外资品牌相互抗衡
3、领先品牌地位稳固
通过调查数据显示,多年来,在服装、家电、食品和日用品市场中,许多领先品牌的地位在进一步巩固。
4、“长尾现象”显现
五、2008年国际,国内经济环境
(一)国际环境
受美国经济衰弱和次贷危机的影响,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慢已成为经济界的共识。
主要国际组织对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测
主要经济体2008经济增长预测
从美国经济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看:
消费:中国和印度人口(占全球36%)是美国的7.7倍,消费仅占美国20%。
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占全部贸易顺差62%(2007),其中拉动中国经济1.7个百分点。
中国出口美国占21%,欧洲占22—23%(包括转口至美国)。
美国占欧洲出口市场25%。
美国经济减速,对欧元区和中国等亚洲国家的经济增长将产生较大的影响。
欧洲中央银行:美国内需每降1%,欧洲GDP下降0.25%。
我国专业结构测算:美国GDP增速下降1个点,中国出口增速下降4.75点。
从国际市场物价环境看:
粮食: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公布的一份名为《作物前景与粮食形势》的报告显示,预计从2007年7月1日到2008年6月30日的新一年度里,世界谷物的消费总量将达到21.03亿吨,超过谷物的总产量,到2008年6月,全球谷物库存量将降至4.2亿吨,是198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全球谷物供求关系紧张,决定了今后一段时期,国际市场上粮食价格很难回落。
2007——2008年度,全球玉米供求紧张的趋势短期内不可能改变。油价上涨刺激了玉米、大豆等生物燃料作物价格的上升。美国2006年和2007年的玉米乙醇产量分别达到50亿加仑和53亿加仑。
按规划,美国替代燃料的用量目标2012年为75亿加仑,2017年为350亿加仑。
玉米等生物原料作物价格的上升刺激了其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而挤压了一些传统作物的种植面积,所有主要粮食的库存量均下降至历史低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发布的《10年农业展望报告》认为,生物燃料需求不断扩大将导致全球农产品价格普遍上涨。
受美元持续疲软等因素的影响,国际市场原油、铁矿石、有色金属等资源性产品近两年价格都大幅上涨。2008年美国经济的衰弱,将使美元继续走低,从而推动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市场上石油等资源性产品价格的高升。国际原油价格近期已曾超过每桶110美元。据专业机构测算,国际能源价格提高1点,我国CPI将上升0.1点。
(二)国内环境
从经济增长速度看,受世界经济衰弱和国家实行从紧货币政策的影响,2008年GDP增长速度放慢也成为必然。
从物价环境看:
受到耕地、水和自然天气的影响,我国农产品增产空间有限,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耕地被不断侵占,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可耕地面积持续减少,要靠有限的土地维系粮食产量持久增加已十分困难。粮食的各项投入成本不断上升,农业生产资料包括农具、农药、化肥等价格上涨迅速,种粮的机会成本(即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工资)增长迅速,导致农民种粮的相对回报率越来越低。在稳定农民种粮积极性和农民收入稳定的政策下及国际市场粮价高企影响下,2008年我国粮食价格将继续呈上涨趋势。
受雪灾影响,加重了全年物价上涨的压力。
我国资源性产品的对外依存度日益提高,受其影响,2008年我国资源性产品和公共事业性产品价格上调压力预期增强。
总体分析:
2008年我国经济增长的环境趋于严峻,物价宏观调控难度增加,物价上涨压力增大,经济增长将减速,预计GDP增长10%左右。
六、2008年消费物价预测
预计20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1%,达10.4万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3%。
其中:
我国城镇居民的商品性消费支出名义增长约为17.7%,总金额约为5万亿元,约占47.8%。我国农村居民的现金商品性消费支出名义增长约为14.5%,总金额约为1.4万亿元,约占13.7%。
社会集团的商品消费金额约为4万亿元。
预计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商品零售价格上涨4.3%。
七、零售业发展新趋势
(一)零售业的主导作用将快速提高
作为与销售联系最紧密的零售业,其产业结构中的地位将不断提高,大型零售商在现代信息技术研发和应用、产品设计研发、商品价格定位、物流、标准、促销、金融、企业信誉、消费者资料等方面与其他产业的联系将更为密切,其影响、主导作用不断增强。
(二)全球消费重心将向中国偏移
受美元持续走软、经济增长速度减缓等影响,美国经济将转入低速增长时期,而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在持续快速增长,消费增长的潜力在不断地释放。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富人群体也在不断扩大,从普通消费品到奢侈品的消费都有庞大的消费群体,这种充满活力的庞大的消费市场,吸引了世界零售巨头纷纷进入中国并作为重点发展地区。世界顶级奢侈品生产商也纷纷涌入中国市场。这将促使全球对美中的关注,转向对中美的关注,全球消费重心将向中国转移。
(三)商品消费将呈现新的时代特征
高科技的快速发展,资源性原材料的缺乏,消费个性化的增强,使得商品消费的时代特征发生了转变,新的时代特征日趋显性化,主要表现为:高科技含量越高的产品,其价格越趋于走低;而传统产品,如汽油、服装、食品等价格持续走高。零售商将更加关注价格以外的卖点;而消费将更加关注价格以外的附加值。
(四)零售业的“长尾”效益显性化
零售也表现为大“头”小“尾”,零售业的前几名占有零售市场份额的很大比重,而占市场组织成分绝大多数的中小零售企业所占的零售份额却很小。
(五)“体验消费”促进零售业改革
消费者对商品价值以外的新需求期望的提高,传统的“客户服务内容”如商品、价格、便利、服务等,已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了激起消费者新的消费热情,零售业的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将面临变革,让消费者通过对商品、购物环境、服务等方面的差异性体验,增强购物过程的感受。
(六)品牌生产商自建零售渠道加快发展。
我国消费品市场进入品牌消费时代,为了更好体现品牌价值、品牌文化,更快促进品牌成长,以服装、家电为代表的生产企业加快自有品牌零售专卖店的发展。国际一些自有服装品牌专卖店(如ZARA,H&M)的快速发展,为生产企业发展大型品牌零售专卖店提供了经验。
(七)网上销售将进入快速发展期。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对传统零售渠道冲击越来越大,如美国,目前40%的商品销售已由网上销售商提供。2007年淘宝网完成433亿成交额,是沃尔玛在华销售额的近3倍,实现了156%的增长率,远远超过国美等任何传统零售巨头的增长,据互联网调查机构艾瑞咨询和亚洲最大网络零售商淘宝网的调查统计,2007年全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总成交额达到594亿元,比2006年增长了90.4%。面对这种发展趋势,零售商将加快对传统渠道、业态的整合与创新,积极参与网上销售市场的竞争,一些新的网上零售方式将得到快速发展。
(八)大型外资零售商加大向供应商和地产商的成本转嫁。
目前一些大型外资零售商经过“跑马圈地”的快速发展,已基本进入尾声,市场扩张的战略布局已初步完成,在大卖场、大型专卖店、大型仓储式商场等优势地位已基本确立,大型外资零售商在我国的发展将进入战略转型期,即进入巩固市场,整合资源,提升品牌,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优势,彰显零售终端“霸气”从而以获取最大利润为战略核心的发展阶段,其主要表现将是,在与供应商、地产开发商的合作上,大型外资零售商将更具选择性、强压性,加大向供应商和地产商的成本转嫁。
(九)大型零售商共享资源优势。
随着零售市场格局的基本形成,现代零售技术的快速发展,优势互补,共享零售渠道优势,共享物流配送设施、商品采购系统,共享消费者信息,以最大限度降低采购、物流等成本,降低经营风险,将是未来大型零售商的发展方向。实现这一经营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就是在不违反垄断竞争的条件下,选择合适的对象互相参股或协议合作。
(十)“节能环保”成为大型店铺重要发展理念。
零售业作为公众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社会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无论是出于企业自身节省成本,还是出于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给消费者展示更好的企业形象的需求,零售商都把“节能环保”作为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消费者对于节能环保的偏好将会不断增强,政府在店铺规划、融资等政策上也会向“节能环保”店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