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论文_马保恩

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论文_马保恩

山东省肥城市陶阳矿学校 271600 

“留守学生”自幼离开父母,缺乏亲情的关爱,往往易产生焦虑、烦躁、悲观、疑虑等一系列的消极情绪。在性格方面存在的问题是性格柔弱内向、自卑孤僻,学习方面因缺乏家庭的辅导,导致困难重重;行为方面缺乏父母的管教,在监护人不敢管也管不了的情况下,“留守儿童”厌学、逃学,沉迷于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引起行为上的偏差,严重者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误入歧途。由于缺乏父母的直接监管、疏导,导致留守学生心理不健康。而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作为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对他们的心理问题进行研究,实践探索有效的心理辅导策略,将他们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接班人。本文将对现阶段矿区及农村留守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

一、留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由于留守儿童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与呵护,无法享受到正常的家庭教育和关怀,在成长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出现学习、人际交往、成长发育等方面的问题,影响了他们的健康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

1.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首先是学习压力大。由于现在学校、家长过分看重分数,加上升学竞争、生源竞争的加剧,学生普遍存在着学习任务“超重”的现象。除了学校的学习任务,一些家长还给学生报名参加各种补习班、特长班,使得他们的休息和睡眠时间严重不足,同时失去了享受童年生活乐趣的最基本权利。其次是考试焦虑。近些年来,尽管教育部门一直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的阴影一直在困扰着广大中小学生,加之父母对子女给予的过高期望,使他们的身上承受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考试焦虑,尤其是对升学考试的焦虑。

2.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显示,留守学生较为内向,具有冷谈孤独、自卑拘谨、少年老成、自我中心主义等个性心理。在人际交往中存在困难。由于现在的家庭多为独生子女,父母往往因过于关爱或者无法直接教育,使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失去了许多与同龄伙伴交往的机会。当他们走进学校时,明显表现出交往经验的不足和交往技能的缺乏,这样的学生总是感觉别人对自己不友好,其他人不理解、不同情自己。当别人看他或议论他时总感觉不痛快,难以与人合作,因而也很难融入集体生活。由于家长对孩子的过度宠爱,导致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任性,以及出现对同伴的攻击性行为,这些都会造成他们交往的困难。

3.成长发育过程中的烦恼。高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在自身变化、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与认识,也产生了许多烦恼与冲突。这时,他们需要畅通的倾诉渠道,更需要正确的引导。但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极为不利,常会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心理问题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解决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旦形成了畸形心理,进行矫正比较艰难。

进入高年级以后的学生逐步开始了青春期发育,生理机能上的急剧变化使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表现为他们开始对自己的相貌体态十分关注,对异性同学也会产生好感。但这时他们的心理成熟并未与生理发展同步,要求独立成长的渴望与生活学习的依赖性之间的矛盾,造成与同学关系的紧张、学习活动失败等,容易使他们产生心理情绪上的变化,如紧张、困惑等,因而这一阶段也是他们出现心理问题的高峰期。

二、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策略

1.创设和谐、快乐的学校教育教学环境。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面墙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

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如校园的户外场地富有变化,会具有激发学生多种经验、诱发学生多种活动行为的功能。在活动场内,设计丰富多彩的设备和材料,使处处充满绿色和生机。教室是学生主要的活动空间,我们力争使室内宽敞明亮、温馨舒适,所布置的内容随着教育目标、季节变化而变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学生情操,充实了学生生活,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2.创设和谐、民主的学校教育教学环境。校园里的和谐、民主的教育教学环境是指校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校园校风、氛围等,它包括学生生活、学习和游戏的人文因素和活动空间。

(1)平等对待学生,跨越陈旧的“代沟”。在课程改革环境下,要求教师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就能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问。

(2)倾注真心真爱,促进感情内化。师生内心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通过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的主渠道。各科教师要强化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教师要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明确教学活动的目的,增进师生间的彼此了解。

(4)提高“留守儿童”自我调控能力。首先,对“留守儿童”进行适当的情绪调节。要从不同的角度帮助“留守儿童”抑制或削弱其不良的情绪问题,维持和增加良好的情绪,使其正确面对现实,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提高自我控制能力、自我认知能力以及提高对社会的适应性,帮助他们重建自信心,克服自卑、疑虑等不良心理;培养良好的自尊心,使其身心能够健康发展。其次,加强“留守儿童”的自控能力,提高意志力。鼓励“留守儿童”正确面对眼前的挫折,敢于面对、敢于挑战,提高自己的独立性、坚定性和自制力。再次,培养“留守儿童”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及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儿童特殊的信息渠道和参照框架,也是儿童得到情感支持的来源之一,可以满足儿童归属感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5)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学校应设立心理问题信箱。对已发现有心理危机或有家庭病史的学生注意追踪。要加强教育疏导,帮助他们建立克服危机的信心,但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因人疏导、因材施教。

3.创设和谐、灵活的师资培训机制,组建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要提倡多层次的全员师资培训,培训的渠道大体为以下几个方面:(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专业教师要能主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家长开设讲座,解决疑难问题;(2)为适应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初步开展,提高学校心理辅导教师的基本技能,便于有效地与家长沟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可通过各级相关学术团体、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研究机构进行中短期的上岗培训和实际操作培训;(3)通过组织召开心理健康教育现场会,使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提高素质、扩大视野、开阔眼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因此要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既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需要,也是保障此项工作高质有效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一方面大力做好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前培训工作,在高校加强此项专业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尽快做好在职教师的受训工作,使其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能,持证上岗,以逐步扭转目前杂拼从教人员的现象,从而解决心理健康教育成效不高的状况。

总之,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视角,它注重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虽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但我个人认为,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与手段。

论文作者:马保恩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6月总第26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6

标签:;  ;  ;  ;  ;  ;  ;  ;  

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论文_马保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