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儿童有意义材料遗忘过程规律的实验研究[1]_遗忘规律论文

小学儿童对有意义材料的遗忘进程之规律的实验研究[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有意义论文,实验研究论文,进程论文,规律论文,儿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0 引言

Ebbinghaus用无意义音节作材料对遗忘进程的研究及根据其结果绘成的遗忘曲线,作为在成人身上对无意义材料遗忘进程的经典研究,无疑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但多年来,许多国内出版的师范类本科、专科和中师心理学教材,仅根据Ebbinghaus在特定条件下的实验结果绘成的遗忘曲线,即得出所谓的“遗忘规律”,并推广应用于对各个阶段儿童的复习指导,至少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研究:(1)Ebbinghaus遗忘曲线所反映的是遗忘规律,还遗忘进程规律,抑或仅仅是成人对无意义材料的遗忘进程规律?(2)用无意义材料在成人身上的实验产生的结果,是否适合幼儿、小学儿童、中学青少年学生对有意义材料的遗忘现象?(3)中小学生学习中的记忆材料,95%以上都是有意义材料,如果在成人身上用无意义材料实验出的结果完全不符合小学儿童、中学青少年对有意义材料的遗忘现象,那么,印量极大的大、中专心理学教材,是否在以后印行中,应作某些修正,以免继续传播遗忘方面的极易产生误导的不准确的知识。

陈帼眉等的研究发现了幼儿记忆有种特殊的回涨现象。最近,姚清如等的实验研究证实,整个幼儿阶段都确实存在着不同于Ebbinghaus遗忘曲线的记忆回涨现象,小、中班幼儿记忆回涨高峰均不在识记后的当天而在识记后的第6天,研究进一步证实,记忆回涨高峰期间复习效果最好[(2)]。那么,小学儿童对有意义材料的保持状况如何呢?为了探索小学儿童对有意义材料的遗忘进程之规律,我们开始了如下较大规模的实验研究。

1 实验研究的对象、材料、方法和步骤

1.1 对象

以两所城市小学的3150名二—五年级学生为总体,用随机数字表采取分层抽样方法抽出240名学生作为被试(因二校均为五年制小学,又考虑一年级学生的理解水平较低,无法完成实验,因而被试从二—五年级学生中分层平均抽取)。

1.2 材料

实验材料一:《蟋蟀的脚》;实验材料二:《小花猫》。材料特点如下:是精心选择的,为被试以前从未接触过的;通俗易懂,保证其作为有意义材料的有效性;材料的意义性质接近小学儿童实际中学习的材料;4、均为120个字(含标点符号);材料一比材料二在理解和识记上难度略大一些。

1.3 实验研究的方法和步骤:①将被试分为6个组,保证每组中每个年级的学生均等。人数均为40人。②将被试分为甲乙两个实验群体,(两个群体中各年级学生基本相等)分别以实验材料一和实验材料二作识记保持材料。其意图在于比较两个实验群体保持成绩差异,以探索被试对识记材料的理解程度的微小差别,对保持成绩有无明显影响。最后,关于各时间间隔的保持成绩,是将两种材料的保持结果混合统计,不再区分。③由主试将印好的实验材料,发到被试,人手一份,宣布指导语。④学生完成识记后,(连续两遍正确背出),将实验材料全部收回。⑤分别依次集中被试1—6组,在20min、1h、8h、24h、48h、144h的时间间隔后,默写识记的材料(时间间隔与Ebbinghaus研究的前6次的间隔相同)。随访证明,由于指导语的作用,被试在检查保持效果前,都没有再回忆或复述识记的材料,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⑥对回忆默写的结果进行细致批改,统计不同间隔的各被试对识记材料保持的数量。⑦将所获数据输入电子计算机进行统计处理。

2 实验结果及其初步分析

2.1 实验结果

被试在不同时间间隔保持材料的情况见表1

表1 小学儿童在不同时间间隔保持有意义材料情况

2.2 对实验结果的初步分析

2.2.1 从表1可以看出,小学儿童对有意义材料的遗忘速度,间隔20min到间隔144h之间仅遗忘原材料的5%,时间延至144h,共遗忘原材料的10%,而Ebbinghaus用无意义材料实验,至144h时,共遗忘原材料的74.6%。当然,这并不否认Ebbinghaus对无意义材料遗忘进程研究的权威性和正确性,但可从两个实验结果及其形成的遗忘曲线的巨大差异中证实,成人对无意义材料的遗忘进程规律与小学儿童对有意义材料的遗忘进程规律是大不相同的。可见,不加具体分析地把对无意义材料的遗忘进程规律,作为遗忘规律或遗忘进程规律加以传播、推广和应用是不妥当的。一些中师心理学教材,将其称为遗忘规律,要求师范生在未来的教学中加以应用,更是不妥当的,其结果要么产生误导,要么使教师觉得这部分知识与实际严重脱节,无法应用。

2.2.2 小学儿童的遗忘进程因年级不同而呈现出差异,但二、五两个年级总的趋势都表现出遗忘进程平缓,144h内下降度很小的特点,二年级儿童与五年级儿童差异很大,其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对材料的理解程度有差距;大脑发育水平有差异;识记方法不同对“完全记住”标准的掌握有差异。

2.2.3 表1表明,小学二年级和五年级被试保持均值占记忆材料的百分比,随着时间的延伸在某个时间间隔还略有提高。从实验条件上控制的相当严密的情况来这种现象不象是误差造成的,可能是一种记忆回涨现象。当然,这还有待于后续实验的进一步证实。

3 小结

本实验研究证明,小学儿童对有意义材料的遗忘进程相当平缓,其遗忘曲线一直在很高的保持水平上延伸,尤其是在第24h至第144h之间,平均每24h仅遗忘原材料的1%,一年级和五年级儿童在某个间隔后还可能存在着记忆的回涨现象。这个结果与Ebbinghaus用无意义材料在成人身上研究的结果极不相符,从而证实,Ebbinghaus用无意义材料实验得出的结果,只能反映在成人对无意义材料的遗忘进程规律,将其称为具有普遍意义的遗忘规律或遗忘进程规律,是以偏概全,若用之于小学教育实践是不可靠的,因而,应开展幼儿、小学、中学阶段儿童对有意义材料遗忘规律的研究,以取得准确的规律性知识,指导各阶段儿童对知识的复习巩固。

① 与此文有关的交流请与杨巍峰(472000河南省三门峡市豫西师范学校)联系

标签:;  ;  ;  

小学儿童有意义材料遗忘过程规律的实验研究[1]_遗忘规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