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强调推进“两化融合”,一直顺应时代发展,走自主的工业化转型之路。最近10年,信息技术不断取得新的突破,特别是社交媒体、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已经在深刻地改变着社会的各个方面,对传统行业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在新的智能化时代,如何把握机遇,构建下一代的发电企业竞争力,需要深入思考。本文通过简单概述智能电站框架研究与信息化工程实践。
关键词:智能电站;框架研究;工程实践
1.智能变电站的基本架构分析
1.1以智能电力设备为基础的变电站体系
面向智能化电力装置的智能变电站依然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但是在一二次电力装置高度集成的前提下,完成过程层和间隔层的融合,那么变电站可被分成智能设备层及站控层两个方面。如图1所示,装置间和过程层同站控层间的通讯借助统一化的光纤以太网来完成:
1.2智能变电站的组网模式分析
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了以下两种变电站的组网措施,即独立的变电站总线与合并的变电站总线、过程总线。过程总线的主要优势在于间隔层内的IED仅需一套以太网接口,基本架构更加简便并且方便维护。该作笔者认为智能电力装置有助于实现一次设备及二次设备的集成,同时配置统一化的光纤以太网接口,站内借助构筑局域网的方式来连接各个智能单元及站控层单元。这种组网方式和过程总线相像,此外因过程层及间隔层的融合,令在线架构更加简单,有效地加快了新设备的人网效率,减少了网络维护成本。但是,这一形式的弊端就是很可能造成安全隐患或网络资源的争抢。
2.智能变电站平台的搭建
在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进程中,电网信息系统的基本情况以及出现的缺陷,一般表现为信息格式及通讯协议的不统一,即标准化工作滞后;信息具有不协调性和重复分散的特点,信息编码不统一;信息传送接口的定义不一致,导致互联互通有困难等。智能电网信息系统实行自动化、规范化、标准化具有重要意义。
2.1统一、规范的信息平台
作为智能电网的节点,智能变电站同时也是智能电网进行电能传导的重要枢纽,相关信息的获得渠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说,建立一体化、规范化、自动化的智能变电站信息平台是构建智能变电站过程中不可替代的关键环节之一,其将会成为智能变电站甚至整个智能电网运行、管理和分析的核心。但是,一切站内以及电网的网络稳定分析和稳定控制策略均可作为以这种自动化信息平台为基础的高级应用。
智能变电站的一二次设备的高度集成化给电网信息平台的搭建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上述内容中提到的一切智能电力设备均配置了统一化的以太网接口,各种装置的信息以及基本状态信息都借助站内高速光纤网传输到站控层,进一步完成了信息传送过程中通信接口标准化、统一化的目的。
2.2实现数字化、智能化控制
自动化、信息化的发展进程是一项工程。专家提出了建立规范化的信息平台,电网当中各类自动化、控制、状态编码等信息都拥有统一时标并完成存储格式的标准化,才能保障所有信息在智能电网的各个节点中可以顺畅流通,同时为各个功能系统无差别地辨别使用。这是智能变电站甚至整个智能电网发展的基本保证。如果考虑到变电站站内数字化系统数据交换类型的多样性(如预警通知、控制命令、保护闸消息、设备状态数据等),便无法仅仅借助某一种形式来进行规范。所以说,应当掌握目前的基本情况,对智能电力设备进行适当的分类,同时借助相关技术的有力支持,设定科学、系统、完善的电力信息标准。
3.变电站的施工实践运用概述
现阶段智能变电站仍处于新兴阶段,不仅在建设过程中会有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在技术处理方面也存在相当大的问题。在建设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智能设备验收规范不完善,过程层等设备的安装及连接不合理,变电站运行后的维护不能很好的执行,施工人员分工不合理。信息化是智能化的基础,各种仪器都是非常精密的,如果有一个仪器未能正确的安装,那么可能会导致整个变电站不能正常的工作。同时,技术方面的施工在智能变电站的新兴阶段可谓是一大难题,虽然在信息化技术方面的人才非常多,但是能够在变电站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中施展自己的才华却是相当难的。
4.结语
智能变电站是符合现代发展要求的,并且在未来的发展中也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目前,虽然智能变电站在建设和技术施工上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它的建设地位是不容改变的。突破现有的技术难题与建设困难,努力建成一个更加完善的智能变电站,使其能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郭政.德国“工业4.0”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启示[J].上海质量,2014(4):23.
[2]李健,徐明,朱辉,等.浙江电网110kV田乐数字化变电站工程实践探析[J].浙江电力,2013,32(6):15-16.
[3]班洁,王宇坤,张必胜.标准配送式智能变电站工程建设与造价管理[J].安徽电力,2014(2):63-66.
论文作者:徐东海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7
标签:变电站论文; 智能论文; 电网论文; 信息论文; 过程论文; 设备论文; 站内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