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学者邓小平的历史地位研究_邓小平理论论文

外国学者邓小平的历史地位研究_邓小平理论论文

国外学者对邓小平历史地位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者论文,地位论文,国外论文,历史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国外,有众多的研究邓小平及其思想的学派、机构和团体,对邓小平的一生都作出了积极和肯定的评价。

最成功的改革家

国外学者认为,20世纪的下半世纪是改革的世纪。在世界各国相继改革的历史中,一些人成为辉煌的、成功的改革者,而另一些人则成为失败者。国际社会舆论认为,邓小平是当代最成功的改革家。德国学者认为,邓小平是一位十分成功的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美国学者在《邓小平:一位中国政治家的肖像》一书中写道:“邓小平是一位政治家,一位管理家和多面手。他作为经济改革的总设计师发挥的作用最为成功”。日本学者认为,邓小平作为同建国之父毛泽东主席并列的“中兴始祖”肯定将名垂青史。

中国的改革是一次真正的改革。新加坡学者林住君在《中国经济改革的历史意义及国际影响》一书中写道:“无论从改革的类型、改革的范围、还是改革的深度来看,这场改革已经涉及整个社会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和各个方面,几乎没有什么改革尚未波及的地方”。(注:覃火杨:《海外人士谈中国的社会主义》,50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国外学者看到,这些改革也涉及到教育、科技、文化、社会各个领域。

中国的改革是富有创造性的。英国《经济学家》载文说:中国的改革同苏联和印度的改革有着非同一般的区别,那就是“对外开放”,该文指出,开放的结果出现了爆炸性的经济繁荣。美藉学者W·张认为,设立经济特区,这种社会主义国家同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的投资者之间建立长期经济联系的计划,是任何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都未曾尝试过的。

对于中国确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美国一位学者评论认为,一方面明显区别于僵化的苏联经济模式,另一方面又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自由市场经济。

中国改革的方式是独特的和富有启发性的。美国和加拿大学者认为,中国的改革方式是和平的和渐进的。它打破了某些西方权威学者认为经济体制转换中不能违背的一句名言:你不能用两步跨过一道峡谷。事实上,中国走了一条可行的中间道路。(注:(加)M·J·戈登,载美国经济学刊物《挑战》(Challenge),1992(1~2)。)

中国的改革是成功的。国外学者认为,中国经济改革取得的成果是巨大的。国际社会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这些变化。哥伦比亚《时代报》指出,战后人们谈论的是德国经济的“奇迹”,随之而来的是巴西的“繁荣”和日本的突飞猛进,而现在谈论的是出现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的改革经验是可资借鉴的。坦桑尼亚前驻华大使鲁辛达认为,中国综合运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生产和管理方法的经验,这一活生生的真理不仅在中国得到验证,而且在越南、甚至古巴也得到验证。如果现坦桑尼亚领导人能将这一理论运用到我们国内,坦桑尼亚也将受益匪浅。前印尼总统苏哈托曾对深圳的奇迹感到惊叹,委派印尼工业副部长阿里维波沃率领一个代表团去中国深圳研究这个城市成功的奥秘。乌克兰学者帕夫洛夫斯基院士总结了中国改革的六条经验,认为这些成功经验对乌克兰是可资借鉴的。

当然,中国从来不让别人盲目的学习自己的经验。邓小平在接见外国朋友时总是强调了这么一句话: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走自己的路。

中国现代化之父

国外学者认为,邓小平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可以称之为“中国现代化之父”。还在邓小平生前,日本中国问题专家天儿慧就以此称谓邓小平。邓小平逝世后,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署名文章,称“邓小平作为中国现代化之父,因而也是世界经济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之一的设计师载入史册”。新加坡一份颇有影响的报纸《联合早报》以“邓小平——中国现代化之父”为题,赞誉邓小平对中国现代化的重大贡献。

中国现代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一个个伟大历史人物。他们都在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历史作用,但又各具有不同的历史特点。日本学者称孙中山为“革命之父”,意即开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之先河。毛泽东为“建国之父”,意即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之革命,创建新中国。邓小平为“中国现代化之父”,意即引导中国人民走上现代化和繁荣之路。国外学者认为,毛泽东、邓小平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两个最伟大人物。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社论指出:中国人民常说,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而我们现在则可以说,没有邓小平就没有现代化的中国。日本学者认为,毛泽东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邓小平使中国人民腰杆子挺起来了。

现代化离不开对外开放,国外学者认为,是邓小平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使中国和世界发生了广泛而深层的联系。

中国现代化是否会中断?国外学者认为,从历史的比较来看,中国现代化经历过许多次坎坷和挫折。在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终于有了走向成功的条件、机会和可能,是邓小平奠定了中国现代化大厦的根基。虽然这位伟人去世了,但在他最后18年建立起来的经济大厦已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不可能倒塌,中国的改革政策将继续下去,几乎没有其它的取代办法。中国现代化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世界和平的维护者

邓小平不仅塑造了他在中国的形象,也塑造了他在国际上的形象。国际舆论认为,邓小平是一位对国际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的卓越领导人,是一位杰出的国际活动家。在冷战结束的时代,他对地区和世界的和平、安全、稳定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世界和平的维护者”。

国外学者认为,邓小平是关注时代变化的杰出的领导人。新加坡学者撰文指出:在1978年主持中国大局之初,邓小平就高瞻远瞩地指出,当今世界面临的是和平与发展。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中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维护一个适合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国际和平环境,在相当程度上消除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疑虑,与周边国家建立和发展了良好关系,并与亚太地区其他国家共享经济繁荣的机会,在维持亚太地区和平与稳定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日本学者积极评价邓小平的外交战略,认为邓小平的外交战略是全方位的外交,即摆脱了那种划分主要敌人和朋友,然后包围主要敌人的“统一战线式”的外交,转向以国家间的“和平共处”和本国的“独立自主”为外交支柱,不同任何国家保持同盟关系的全方位外交,这一外交的目的是确保国际和平环境,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美国学者认为,“和平是邓的经济战略的核心;战争,那怕是局部战争,也会导致把资源转移到满足需要方面,从而打乱中国‘四个现代化’的先后顺序”。(注:(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56页,北京,求实出版社,1980。)

国际舆论界称颂中国放弃世界大战不可避免的方针以及采取的大裁军的行动。

国际舆论盛赞邓小平积极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哥伦比亚舆论界认为,邓小平是各国人民之间相互理解的倡导者,当代历史的杰出导演。他是打开通向各国和睦相处、相互尊重和国际合作新纪元大门的领导者之一。菲律宾学者评价邓小平搁置分歧,共同开发的方式使中国与所有邻国的关系更加密切。国际舆论高度评价邓小平“一国两制”和平方式解决香港问题的决策,认为这是解决国内与国际争端的典范。

国际社会认为,邓小平对于充满活力和平等的国际关系的形成发挥了重大作用。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促进者

1989年,有一位美国政府的高级智囊布热津斯基教授写了一本书叫《大失败》,他认为,社会主义的实践和失败是20世纪的主要特征,书中断言:“到下个世纪,共产主义将不可逆转地在历史上衰亡,它的实践和信条将不再与人类的状况有什么关系”。

但是,历史并没有像西方政治家预言那样。事实是,社会主义中国仍然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自己前进的道路。

俄罗斯学者杰柳辛在《远东问题》杂志上撰文,称邓小平是“社会主义思想的救星”,(注:摘自《国外中共党史研究动态》,1995(2),1页。)该文认为,“邓小平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为社会主义中国而斗争的事业,他不仅对自己国家的社会主义未来没有丧失信心,而且对全世界的社会主义未来也没有丧失信心。无论中国的‘文化大革命’,还是苏联共产主义的失败,都没有破坏他的这种信念”。邓小平得出的结论是,“在建设新社会的过程中出现错误和失误是不可避免的。应该从这种失败的经验中吸取正确的教训,还必须探索这样一些符合本国具体历史特点和民族特点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方法”。“邓小平经过自己对中国社会主义命运的思考,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中国领导人在开始建设新社会的时候并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不理解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质,加之对中国的特殊性搞不清楚,就造成了迅速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极‘左’政策”。“这种‘左’的错误败坏了社会主义思想的声誉”。邓小平“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主要标准。这样,邓小平就开辟了通向用实践重新理解毛泽东思想和马列主义道路”。

邓小平坚持共产主义的信念和原则使外国学者和政治家有目共睹。法国作家帕特里·萨巴蒂埃写道:“与试图在社会主义国家条件下采用市场经济思想的其他许多改革者不同,邓小平在他坚信不能丝毫退让的那些问题上不放弃原则。西方一直在施加压力,试图使中国在进行经济改革的同时,放弃中国共产党在社会生活中的领导作用,邓小平顶住了这种压力,毫不动摇”。

俄罗斯学者、远东研究所所长季塔连柯博士认为,美国学者提出的所谓社会主义已遭到彻底的失败,而建立高度工业化的消费社会是历史发展的顶峰和终结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潜力还没有挖空用尽,中国所走的改革之路为解决社会经济问题造福于全社会和每个人开辟了巨大的可能性。(注:摘自《国外中共党史研究动态》,1991(4),30页。)

在西方学术界,曾激烈争论着一个重大的问题,中国是否将重蹈苏联覆辙。那些深入了解中国问题,对邓小平理论有较多了解的专家学者作出了明确的回答。美国知名中国问题专家鲍大可认为,中国不可能走苏联同样的路,因为不论从中国取得革命胜利的方式,还是从国内民族关系的角度看,中国社会的构架都不会随同东欧那场“雪崩”而陷于坍塌。作者着重分析了中国所进行的改革,他认为,正是因为邓小平的改革,才使中国走上稳定、发展的道路。尽管路途曲折坎坷,中国却将继续沿崎岖山路摸索着改革前行,在前进的过程中,中国会不断经历意义深远的变革,但这却是以它自己的速度进行的,并且,它会始终走自己独特的道路。(注:摘自《国外中共党史研究动态》,1993(2),1~7页。)

英国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认为,中国的改革总有一天将产生一个新型的共产主义国家,一个完全“中国式”的共产主义国家。

邓小平,这位对中国社会和世界发生过重大影响的伟大人物,他以及他的思想将以自身的价值永远屹立于人类历史及其文明的长河之中。

标签:;  ;  ;  ;  ;  ;  

外国学者邓小平的历史地位研究_邓小平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