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试论论文,特色论文,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099(2003)05-0044-05
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要在经济上赶上发达的资本主
义国家,在政治上创造出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1]发展社会
主义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邓小平同志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一贯主张。他
早就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1]江泽民同志
也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
要目标。”[2]这明确肯定了社会主义及其发展对民主的发展的依赖关系,同时也清楚
表明了我们党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坚强决心。
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一,政治体制
改革的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与民主是不可分的,民主
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之一,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必然要求政治上的民主化。社会主义在本
质上是民主的,民主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探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
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试就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长期
性和怎样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谈几点思考。
一、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一)民主政治的发展必将经历一个长期的成长过程
首先,民主政治建设本身只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民主政治的发展必将经历一个长期的成长过程,一方面是因为它本身必然要受到来自旧 中国社会生活各方面落后基础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特 殊性和局限性,也必然要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政治的发展产生一定的消极作用。邓 小平同志正是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系统地的提出了如何 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立起科学、有效的民主政治制度的理论体系。
第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我国经历了一个相当曲折的发展过程。为了建立新的民主
政治,本世纪两位伟人孙中山和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奋斗了半个世纪才推翻了皇帝专制
和蒋介石的独裁政治体制,建立了民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实行法治民主政治奠定了
基础。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对社会主义认识上存在的偏差,如夸大阶级斗争的严
重性,过分强化人民民主专政的镇压职能等等,忽略了有系统的民主建设工作和法制建
设工作,加之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单一的指令性计划,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划一,以
及政治上高度集中的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的一元化领导,自上而下的干部委派制,
领导职务终身制等等,压抑和缩小了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削弱了民主意识,致使社会
主义民主建设走了较长的弯路。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明确指出:“在民主
的实践方面,我们过去作得不够,并且犯过错误。”[1]同时提出:“继续发扬民主,
是全党今后一个长时期的坚定不移的目标。”[1]正是根据邓小平的这一思想,我们党
把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确定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伟大目标,1987年10月
召开的十三大正式确定: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就是要兴利除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民主政治。
(二)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历史制约
马克思主义认为,民主作为一种上层建筑,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其产生和发展也绝不
是孤立的,而是受社会的经济基础影响和制约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与其他社会主
义建设事业一样,要受到历史和现实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条件的制约,
需要一个长期的建设过程。在中国,民主思想的传播和民主政治的发展之所以这样艰难
和曲折,一方面是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强大,另一方面
也与旧中国经济基础的落后状况有关。
首先,从历史根源看,我国走民主建设的道路艰难。漫长的封建社会和百余年的半殖
民地半封建的历史重负,造成了中国专制传统很深、民主政治不发展的可悲状况,决定
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存在先天不足的弱点。封建主义的余毒无孔不入,我们党的肌
体、政治以及人们的思想仍随时受到侵害、腐蚀。少数当权者利用人民群众受皇权思想 、忠君思想影响的弱点,愚弄群众,搞特权,人民群众对此虽然强烈不满,但由于缺乏 应有的民主意识,缺少民主政治的实践和训练,很多人都是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或忍气 吞声。
其次,从生产力水平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尚有赖于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育成熟。近
些年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举世瞩目,但是目前生产力水平总的来说还很低,社
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还很薄弱,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基本上还是靠手工劳动吃
饭,人民群众关心的首先是生计问题,不可能有很多时间与精力参与政治活动。在贫困
地区,人们热心于“二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田园生活,几乎不知民主为
何物。在一些厂矿企业,职工最关心的是能够按时发工资,能拿点奖金。民主意识是随
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增强的,没有发育健全、成熟的商品经济,就不可能有人的全面发
展所必须的自觉性、自主性和人格独立性。因此,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发展生产力,是
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清除腐败的必备的物质基础。
(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有步骤地逐步发展
社会主义制度虽然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但社会主义民主建
设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能抱不切实际的幻想。正如江泽民早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就指出
的那样:“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逐步发展的历史过程,需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
在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邓小平指出:“我们的目标是建设高度的社会
主义民主,但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是一个逐步推进过程。”[3]
在政治上,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使得我国现行的民
主政治制度不能不受封建政治意识残余的影响。正如邓小平所说的:“旧中国留给我们
的,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制传统很少。”[1]在这样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民
主政治,期望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起一整套非常完备的民主形式和法律系统,实事上是
做不到的。
在经济上,我国还没有根本改变经济落后的状态,生产力的落后、经济的不发达和人
民生活的不富裕,一方面还不能为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制约
着平等、民主、竞争等思想观念的充分发展。
在思想文化上,社会主义虽然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但是并没有完全消除剥
削阶级思想的影响,封建传统文化中的个人崇拜、官本位、家长制、终身制、等级制、
重权轻法、宗法观念等都严重影响着民主政治文化的培育和发展。
综上所述,由于这一系列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需要一个反复实践
、不断前进的过程。
二、怎样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一)民主政治的发展不能脱离经济建设
邓小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的基本命题“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 义的现代化”的提出,体现了邓小平高度重视民主政治建设面临的两大基本任务:在经 济上实现现代化,在政治上建设民主政治。“就国内政策而言,最重大的有两条,一条 是政治上发展民主,一条是经济上进行改革。[3]
在邓小平看来,民主政治的发展不能脱离经济建设,不发展经济而进行的民主政治建
设无异于空中楼阁,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也就无法为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扫清障碍。只有既抓物质文明建设,又抓精神文明建设,既抓经济体制改
革,又抓政治体制改革,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符合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才
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发展。
一切社会自由、政治民主,都必须以劳动者实现自己参与生产管理的经济民主为前提
。没有经济民主,社会民主、文化民主、政治民主就失去了基本的动力和源泉。
衣食足而知民主。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年来虽然生产力发展较快,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
大幅度的提高,但总的说来人民生活还不富裕,有相当一部分人仅仅是解决了温饱问题
,有少部分人仍然处于贫困状态。在这样的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是很难建设好民
主政治的。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创造大量物质财富,更大幅度地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
水平,才谈得上建设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二)在提高国民素质上下功夫,建设民主的政治文化
政治文化问题在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中是个突出问题。政治文化属社会意识形态,它
是政治关系的心理的和精神的反映,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对于政治关系
的感觉、感受和认识等的复杂综合。政治文化一经形成,就有较强的相对独立性和能动
性。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的政治文化集中表现为儒家学说
的道德专制思想和心理。这种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专制的,它往往以封建伦理道德作为理
论基础。这种专制的政治文化及其实际影响,严重妨碍我们进行民主政治建设。因此,
只有进行政治文化改革和建设,改变这种专制的政治文化,代之以平等、自主、参与为
特点的民主的政治文化,提高全国人民的政治素质,增强全社会的民主意识,才谈得上 建设好我国的民主政治。
在提高国民素质上下功夫。从国民素质看,我国走民主建设的道路需要一个长期的逐
步发展的过程。虽然我国不乏优秀人才,但国民素质尚不高。列宁说:“文盲是站在政
治之外的。”[4]
愚昧是野蛮的孪生兄弟,是封建专制的滋生土壤。民主建设从长计议,须贯彻“百年
大计,教育为本。”的方针,坚定不移地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突出的战略地位,采取切
实步骤予以实施。这也是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基础和保证
我国的教育程度也和民主政治密切相关。它首先是解决国民的民主觉悟的产生和提高
问题。民主需要一定的社会物质基础,并不意味着民主觉悟会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
提高而自然而然地产生和提高。民主觉悟属社会意识范畴,它的产生和提高固然受制于
一定的社会物质基础,但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过程,受人们所受教育的程度影响很大。
其次,国民的教育程度直接关系国民的民主能力。国民只有具备一定文化水平,才能通
过接受教育和训练掌握必要的政治知识和技能以及相关的法律、法令、制度、规则和程
序,并熟悉政治生活,进而直接或间接参与民主政治过程。作为我国民主政治主体的广
大工人、农民和其他人民群众,总地说来所受的教育程度不高,民主能力偏弱,这是很
难建设好我国的民主政治的。所以我们在大力发展生产力,创造大量物质财富的同时,
也要大力抓教育,尽快提高人民所受教育的程度,进而提高人民的民主觉悟和民主能力
,才谈得上建设好我国的民主政治。
(三)我国要建设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不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民主
在发展民主问题上,我国要建设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不能照搬西资本主义民主。邓
小平指出:“我们的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制度,不能搞
西方那一套。”“什么是中国民主今天所需要的民主呢?中国人民今天所需要的民主只 能是社会主义民主,或称人民民主,而不是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民主。”因为,资本主 义民主不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我国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和全国人民 根本利益的一致性,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阶级关系、党派利益等各方面都存在 着本质的区别。
有人认为,中国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允许多种经济成份互相依存,互相竞争,这就
决定了中国一定要搞西方式的多党政治,即由多个政党来平等竞争执政党的地位,且唯
有这样的政治才是民主的政治。这在理论上是不合理的,在实践上也是不妥当的。因为 一个国家搞什么样的政党政治,固然要在经济中寻找根据,但在现实的、直接的意义上 ,它更多的是决定于该国的社会历史现实和各种政党或社会团体的发展状况。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在中国一百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历史和
人民的选择。而且,一党领导的多党政治也可以是民主的,只要该领导党信守两条民主
的政党政治的原则:一是在党内实行民主,二是对社会开放。
根据现代政治学的观点,作为国家形态的现代民主,必然是国体和政体、民主和专政
的有机统一。任何国家的民主政治都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来实现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作为国家制
度的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组织形式。坚持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和多党合作制度,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
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民主的性质和形式不同。马克思主义
向来认为,民主是一种国家形态,民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制度问题,国家的性质决定了
我国的民主只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民主。
(四)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议行合一”制度落到实处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5]
大凡真正的民主国家,人民利益为至尊,必是高于任何党派利益、高于任何形式的国
家利益的终极利益,这是真实民主的观念基础之一。也只有当党派利益和国家利益融入
人民利益之中的时候,民主才真正有了人民做基础。
看一个社会是否是民主的,只要观察一下这个社会在各个领域中是否为其公民提供了
丰富的选择机会即可。公民拥有丰富多彩的选择机会的社会,即可认为是民主的社会;
公民拥有多重样式的选择方式的社会,即是民主的社会。而看一个社会是否继续着其民
主进程,也只要观察一下这个社会在各个领域中是否为人民们供着越来越多的选择机会
和选择方式即可。选择的机会越来越多,选择的方式越来越丰富,则说明该社会正在民
主的征途上不断前进,所以说,在一定意义上,选择就意味着民主。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一切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即人民是一切国家权力
的源泉、所有者。而人民主要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议行合一”制度行使其权
力的。当然,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议行合一”制度在理论上是普选的、民主
的,但并不等于它们在实践上得到了落实。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整整十年动乱期间,
没有召开一次全国或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议行合一”制度
名存实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落实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议行合一”制度 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与制度本身的宪法和法律要求之间还有较 大距离。所以我们一定要在原有成绩的基础上,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将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及其“议行合一”制度落到实处。
(五)坚持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民主制度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
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
治国的根本保证。”[6]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适合我
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创造,它通过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
,充分体现了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近现代形式的民主政治自诞生以来,政党与民主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民主政治是政
党政治的基础,政党政治是民主政治的集中表现。在现代政治中,无论是资产阶级民主
还是无产阶级民主,都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我国实行的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
协商制度,这一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我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符
合中国国情的民主政治制度。
在我国发展民主政治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因为党的领导是我国国家统一
和稳定发展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和保证。邓小平始终坚持认为:中
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有秩序地进行,“不要党的领导的民主,不要纪律
和秩序的民主,决不是社会主义民主。”[1]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这
种制度本身是民主的。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要不断强调制度的作用,因为制度是更
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在过去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党内民
主没有多少具体的制度来落实和保证,造成了民主和集中的失衡。改革开放以后,随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党内民主要求的日益增长,党内民主有了较大发展。但还远
远谈不上在具体制度上得到保证。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大力度建立、健全和落实党内的民
主制度,切实保证各级党组织和普通党员能充分行使他们的民主权利,从而实现党内民
主和集中之间的平稳。
(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把民主生活步入制度化、法律化的轨道
民主政治就是法治政治。邓小平在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 提出了实现民主政治的根本途径是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邓小平对于社会主义民 主政治的一个重要贡献是阐述了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的辩证关系,提出了实现 民主政治的根本途径,是通过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是邓 小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坚持的基本方 针。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制度化、法律化的民主政治形态,是民主化和法制化的有机统一
。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民主
是法制的基础,社会主义民主决定社会主义法制的性质;法制是民主的保障,没有健全
的社会主义法制,社会主义民主也难以巩固和发展。民主化和法制化有机统一,不可分
建国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出现失误,民主化的程度不高,社会主义优越性没有得
到应有的发挥,不是因为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不好,而是因为它不够完善,在实践中没 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没有得到认真的贯彻执行。因此我们要通过政治体制改革,不断完
善和健全这些基本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经济管理的民主
化、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促进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1]
民主政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而法制又是民主的保障。法制离开民主会演变为专制
,而民主离开了法制,就会导致无政府主义。民主是自由、平等的政治活动,但如果不
遵守一定的规则和程序,人们就不可能真正获得平等和自由,破坏了社会主义法制,就
根本谈不上什么民主,就会给社会主义造成灾难。回顾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所走
过的曲折道路和出现的失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忽视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在很多情况下造成无法可依的局面。
在政治体制改革中,首先应着眼于制度建设,把公民的各项民主权利及保证这些权力
得以实现的措施,以制度和法律的形式规范下来,使民主的决策过程、组织形式、运行
程序、活动方式、监督机制等制度化、法律化,任何人都无权破坏或侵犯,谁破坏它,
就要受到纪律的追究和法律的制裁。正如邓小平指出的:“民主要坚持下去,法制要坚
持下去。这好象两只手,任何一只手削弱都不行。”[1]
收稿日期:2003-03-12
标签:政治论文;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历史政治论文; 民主制度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人民民主论文; 社会主义制度论文; 社会改革论文; 国家社会主义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经济论文; 法律论文; 时政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