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和DSA诊断效果观察论文_赖声远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和DSA诊断效果观察论文_赖声远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放射科,辽宁 大连 116023)

【摘要】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和DSA诊断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的CT和DSA资料,共5例患者,对患者进行CT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使用双臂DSA进行肝动脉造影检查。分析CT和DSA检查结果特征。结果:CT平扫时影像密度略低,CT值为62-69Hu,边界清晰,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时,动脉期强化明显(CT值为110-113Hu),强化程度不均,病灶影像呈条状或者放射状。门脉期密度改变(CT值为95-141Hu)。延迟扫描可见阴影低密度,强化。DSA显示均由肝动脉供血,表现为血供丰富的特点。动脉期肝动脉显示粗、曲状,规则分布,放射状,无血湖。实质期病灶染色均匀,中心呈放射状,无分隔阴影,边界清晰。静脉期病灶染色均匀,延迟排空明显,引流静脉阴影清晰,无动静脉瘘。结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和DSA表现特征明显,二者联合检查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建议采取MRI或者核素检查辅助诊断。

【关键词】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CT检查;DSA检查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1-0464-01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是一种肝脏良性再生结节,也是一种肿瘤样病变,但是与恶性肿瘤并非同等概念。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生长发育时间漫长,可以自行消退,自限性较强,不会进展为癌变程度,也不会导致出血等严重后果。为了避免患者进行不必要的有创性检查或治疗,必须对该疾病患者进行准确诊断。本研究对我院确诊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的CT和DSA表现进行分析,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和DSA诊断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收集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的CT和DSA资料,共5例患者,男女比例2:3,年龄20-49岁,就诊原因:上腹部隐痛3例,体检发现2例。均经乙肝表面抗原、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检查确定排除恶性肿瘤,血常规、肝肾功能无异常。

1.2方法

1.2.1CT

对患者进行CT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患者取仰卧位,扫描部位从肝顶部开始,一直到髂脊上缘。增强扫描时静脉注射100ml碘海醇,3.5ml/s,然后使用30ml生理盐水进行冲洗。设置参数:层厚5mm、层间距5mm、矩阵512*512、电压12kV、250mAs。

1.2.2DSA

使用双臂DSA进行肝动脉造影检查。取仰卧位,按照常规进行消毒,局部麻醉,通过Seldinger技术对右侧股动脉进行穿刺,对肝总动脉进行造影,采集图像时期:动脉期、实质期、静脉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观察指标

分析CT和DSA检查结果特征。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t检验,对非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卡方检验,采用平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数据的分布趋势,P<0.05表示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CT

均为单发病灶,左叶3例,右叶2例,病灶面积:5.0cm*5.1cm*5.0cm-8.5cm*8.3cm*9.1cm。平扫时影像密度略低,CT值为62-69Hu,边界清晰,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时,动脉期强化明显(CT值为110-113Hu),强化程度不均,病灶影像呈条状或者放射状。门脉期密度改变(CT值为95-141Hu)。延迟扫描可见阴影低密度、强化。

2.2DSA

均由肝动脉供血,表现为血供丰富的特点。动脉期肝动脉显示粗、曲状,规则分布,放射状,无血湖。实质期病灶染色均匀,中心呈放射状,无分隔阴影,边界清晰。静脉期病灶染色均匀,延迟排空明显,引流静脉阴影清晰,无动静脉瘘。

3.讨论与结论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属于一种良性的占位性病变,发病率并不高,一般发病人群为中青年女性,不会进展为恶性肿瘤病变。通常而言,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不需要进行特别治疗。所以,需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影像学特征进行熟悉的掌握,从而对该病进行准确的判断,并且可以避免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进行不必要的检查或手术。该病灶在CT表现中,平扫显示为低密度或等密度,中央阴影为更低密度。与本研究CT结果特征相符合。增强扫描的特点是快进慢出,在动脉期病灶强化明显,在门静脉期病灶为等密度或略高密度,中心阴影无强化,直到延迟扫描后中心阴影才得到强化。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在DSA表现中,特征为肝动脉供血,血供丰富,离心性供血。本研究显示实质期病灶染色均匀,中心呈放射状,无分隔阴影,边界清晰。静脉期病灶染色均匀,延迟排空明显,引流静脉阴影清晰,无动静脉瘘。

综上所述,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和DSA表现特征明显,二者联合检查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建议采取MRI或者核素检查辅助诊断。

参考文献

[1]夏尚松.评估64层螺旋CT实施于肝癌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鉴别中的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17):16-18.

[2]王军,温娟.64排螺旋CT鉴别肝癌和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临床价值[J].肝脏,2018,23(07):632-634.

[3]刘茂林.64排螺旋CT在早期肝癌与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8,27(02):451-452+455.

[4]胡静波.常规超声与16排螺旋CT检查在肝癌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临床诊断中的应用[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8,27(02):558-559.

论文作者:赖声远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1月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6

标签:;  ;  ;  ;  ;  ;  ;  ;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和DSA诊断效果观察论文_赖声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