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诺
(青岛市立医院西院区血透室 山东青岛 266011)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穿刺方法对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血流量及穿刺部位组织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将于我院行血液透析治疗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于血液透析内瘘穿刺中,观察组患者采用钝针扣眼法穿刺,对照组患者采用绳梯穿刺。结果:观察组患者透析血流量不足的发生率为2.5%,对照组为5%,P﹥0.05。观察组患者穿刺部位组织皮下红肿、硬结、条索、出血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2.5%,对照组为30%,P<0.05。结论:绳梯穿刺和钝针扣眼穿刺均未对透析血流量造成明显影响,但钝针扣眼穿刺对患者穿刺部位组织的损伤较绳梯穿刺轻,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血液透析;绳梯穿刺;钝针扣眼穿刺
【中图分类号】R45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2-0048-02
绳梯穿刺和钝针扣眼穿刺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血液透析内瘘穿刺方法,而不同的穿刺方法对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血流量造成的影响及对穿刺部位组织造成的损伤不同。本文以我院收治的80例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组分别予以患者上述两种穿刺法穿刺,现将对比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于我院行血液透析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32~72岁,平均(46.19±6.29)岁;透析龄1~12年,平均(4.18±1.33)年;疾病类型:肾小球肾炎38例,肾病综合征20例,高血压肾病13例,糖尿病肾病9例。随机将本组80例患者分为2组,即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在性别、年龄、透析龄、疾病类型等方面,2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2组患者均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路,于动静脉内瘘术后6周始,予以内瘘穿刺行血液透析。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钝针扣眼法穿刺。首先,采用25mm长16G穿刺针,根据“同一穿刺角度、同一穿刺点、同一进针深度”的三同原则,由一名护士进行穿刺,形成完整的皮下隧道;然后,于下次穿刺时,采用25mm 长16G钝针沿隧道进行穿刺,针头缓慢顺隧道推进,指尖朝向上的方向进针;最后,于结束透析后,穿刺点予以无菌纱布敷盖,并采用弹力绷带环扎止血[1]。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绳梯穿刺。同样采用25mm长16G穿刺针。首先,于距离吻合口约5~6cm外定位起始穿刺点,根据患者内瘘特征,呈绳梯式定位3~5个相同间距(约1.0~2.0cm)的穿刺点;然后,予以患者穿刺时,由起始穿刺点开始逐步移向吻合口进行穿刺。当按上述顺序将所有的穿刺点使用后,再从第1个穿刺点开始,轮回穿刺[2]。最后,穿刺点敷盖、止血同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
1.3.1透析血流量不足的发生率 即观察并统计2组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透析血流量不足的发生率,其判断标准为:穿刺过程中穿刺针抽空或透析机泵控血流量<200ml/min。
1.3.2穿刺部位组织损伤情况 观察并统计2组患者穿刺部位局部组织皮下红肿、出血、硬结、条索等损失情况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软件采用SPSS20.0版本,用率的形式表示计数数据,用X2检验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2.1 透析血流量不足的发生率
表1 2组患者透析血流量不足的发生率对比分析(n/%)
组别 例数穿刺针抽空血流量<200ml/min总发生率
观察组40 01/2.5 2.5%
对照组40 02/5 5%
观察组患者透析血流量不足的发生率为2.5%,对照组为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穿刺部位组织损伤情况
表2 2组患者穿刺部位组织损伤情况对比分析(n/%)
组别 例数红肿硬结条索 出血 总发生率
观察组40 2/5 1/2.51/2.51/2.5 12.5%
对照组40 4/102/5 1/2.55/12.530%
观察组患者穿刺部位组织皮下红肿、硬结、条索、出血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2.5%,对照组为3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如何选择穿刺效果更好、对患者穿刺组织损伤更小的穿刺方法是血液透析医疗工作者探讨的重要课题。本研究通过对比发现,在对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血流量的影响上,绳梯穿刺与钝针扣眼穿刺均未造成明显的透析血流量不足现象;但观察组患者穿刺部位组织皮下红肿、硬结、条索、出血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即提示钝针扣眼法穿刺对血透患者穿刺部位组织的损伤较绳梯穿刺轻,应用安全性较绳梯穿刺好。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一方面,在绳梯穿刺法下,需在一块小区域内予以反复穿刺,即当上一次穿刺造成的皮下组织尚未修复好,而又一次的穿刺会进一步加重皮下组织损伤,长期下来易造成血管壁机械性变薄弱,增加红肿、硬结、条索、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另一方面,在钝针扣眼穿刺法下,圆弧形的针头对皮下隧道产生的切割、破坏较少,能够有效减轻穿刺针对皮下组织造成的损伤[3]。因此,在对血液透析量不造成影响的前提下,钝针扣眼穿刺对患者穿刺部位组织的损伤较绳梯穿刺轻,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徐红艳,王其玉,柯洪丽.钝针扣眼穿刺法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保护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 ,39 (8):1150-1152.
[2] 罗招芬,陈慧仙,许秀君,等.应用扣眼穿刺法预防内瘘血管瘤样扩张的效果观察[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17):74-76.
[3] 陈林燕.钝针扣眼穿刺法在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应用[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4,32(02):164-165.
论文作者:丁诺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月第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8
标签:患者论文; 扣眼论文; 绳梯论文; 血液论文; 损伤论文; 发生率论文; 部位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1月第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