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冠脉介入手术治疗;无缝隙护理;满意度
无缝隙护理是一种新兴护理模式,将医院整体护理质量予以提升,护理效果显著提升,此护理模式的主要目的为保证护理服务的完整和连续性[1]。临床上介入治疗是冠心病常规治疗手段,无缝隙护理应用在冠脉介入治疗患者中,使手术效果大幅度提升,获得较高的满意度和安全性[2]。
1.基线数据与方法
1.1基线数据
2019年1月至2019年11月为纳入时间,纳入44例来我院就诊的冠脉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根据抽签法分组,各22例。实验组:有11例男性患者,有11例女性患者,年龄波及范围为45岁~69岁,中位年龄为(54.21±2.14)岁;参照组:有12例男性患者,有10例女性患者,年龄波及范围为46岁~70岁,中位年龄为(54.32±2.28)岁;经统计学软件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组间差异性不明显(p>0.05)。
1.2方法
对参照组行一般护理,对实验组行无缝隙护理,主要内容为:(1)制定无缝隙流程图,护理人员和医生共同探讨病例,护理人员需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将患者进行交接,进入导管室后将患者放在手术台上,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的信息进行仔细审核,术后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检测,拔除鞘管,将患者送至病房后,与护理人员做好充分交接工作,将手术室使用的医疗用品予以补充,保证其清洁和灭菌的效果[3]。(2)护理措施:术前让患者作为术前准备工作,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使患者充分了解手术事项,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固定的用餐和探视时间。护理人员需与患者多交谈,使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怀和关心。患者进入导管室后,极易出现不良情绪,护理人员需保证全程陪同患者,改善患者的紧张心理,将导管室的环境介绍给患者,告知患者介入手术属于微创手术,护理人员需重视患者的心理情绪。如患者出现紧张心理,需予以安慰。手术开始后,将患者放置手术台上,让患者取舒适的体位,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术后将患者送至复苏室中,将逐一事项告知患者,积极配合医生对穿刺点进行处理,让患者多饮水。(3)明确冠脉介入治疗的相关规定,使规定透明化,保证手术流程处于标准状态,护理人员积极实施护理计划,明确护理人员的不足,将各器械的使用要点告知护理人员。
1.3判定指标
计算2组患者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经统计学软件SPSS19.0检验以上数据,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均表示为(%)率和(均数±标准差)形式,并分别行X2检验和t检验,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证实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计算2组患者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和参照组冠脉介入手术患者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为9.09%(2/22)和36.36%(8/22)以及护理满意度为95.45%(21/22)和59.09%(13/22),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见表1。
表1 计算2组患者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
3.讨论
冠脉介入治疗主要应用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治疗中,主要因冠状动脉狭窄多系脂肪物质沿血管内壁堆积造成,属于动脉硬化。动脉硬化严重会致使冠状动脉狭窄情况出现,限制心肌血流情况,导致心脏出现供氧不足情况,严重会出现胸部不适情况[4]。冠脉介入手术是一种新型诊断和治疗方法,在不开胸情况下对心脏疾病进行治疗,具有创伤小、安全性好、恢复快的优点。冠状动脉手术方法主要包含:支架植入、冠状动脉造影手术、光装动脉狭窄球囊扩张等。无缝隙护理主要将患者作为中心,为患者提供个性化、人性化护理服务,提升手术的有效性、安全性[5]。将护理标准细化,提高护理质量,使护理服务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
综上所述,对冠脉介入手术患者实施无缝隙护理,使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降低,将手术的安全性提升,获得较高的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范芳,赵立文.无缝隙护理模式在冠脉介入手术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67):118-119.
[2]洪叶,唐祖芝.无缝隙护理在冠脉介入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和患者满意度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9,9(26):61-63.
[3]朱良枫,唐关敏,翟昌林等.“微信群”在急性心肌梗死无缝隙转诊行急诊PCI手术中的运用价值[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10):1671-1673,1676.
[4]李倩,梁欣.风险管理在减少冠心病介入手术伤害及提高护理满意度中的应用[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6,14(3):231-233.
[5]付燕红,曹妮娜.探讨冠脉介入手术的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J].糖尿病天地,2019,16(2):258.
论文作者:李春燕
论文发表刊物:《护理前沿》2020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