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社会阶层分析
——以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理论为视角
顾大局
摘要: 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理论,以职业对资源的占有度为划分依据,在分析西藏社会阶层结构演变趋势和社会阶层结构的基础上,重点对管理者阶层、高级知识分子阶层等的构成、特点进行了分析,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制定培育“橄榄型”社会阶层结构的政策等三条建议。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理论;西藏;社会阶层
对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的理论研究,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及建设过程中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建国后的社会主义改造,再到国家工业化建设等的历史沿革,实践证明我国在社会建设发展初期依赖于“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阶层)的政策是完全正确的[1]。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发展目标,使得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的调整,社会阶级阶层的结构向多元化发展。与全国其他省区一样,随着西藏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以职业身份为基础的社会阶层逐渐取代了以政治身份为标签的阶级观念,这种橄榄型社会为西藏的稳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哪个阶层是西藏社会和谐稳定和繁荣发展的主导力量?哪个阶层代表着西藏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哪个阶层是亟需政府帮扶的重点对象?[2]只有深刻认识西藏社会各阶层的新变化,正确处理各阶层在社会结构内的利益关系,才能有利于制定符合西藏各民族团结繁荣发展的区域政策。
一、马克思主义有关阶级阶层的理论
(一)阶级理论
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点认为:阶级的形成是生产力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而又相对发展不足的成果。[3]也就是说,阶级是一种历史现象,它的存在仅同生产力发展的历史关系相适应,社会出现剩余产品且生产资料私有制出现,自然就产生了阶级关系,即一个占有经济的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成果,从而引发阶级之间的对抗性斗争。①如《共产党宣言》和“阶级分析法理论”对阶级这个概念有深层次的论述。国内研究学者也指出:“马克思认为阶级是经济关系的产物,是由生产力的一定历史阶段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形成的。”[4]
(二)阶层理论
马克思主义阶层观点认为:阶层是阶级内部的不同层次,阶层的划分是基于阶级划分基础上的更加具体的划分。[5]它可归纳为同一阶级内因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资源占有量的不同而在社会地位上所分成的层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指出,早期资本主义社会划分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体……在每个阶级内部又有一些特殊的阶层[6]。中国共产党结合近代中国阶级阶层演变的客观实际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理论,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初期,“两个阶级一个阶层”是社会阶级阶层的整体结构,不同群体以出身、户籍、政治身份等为标识判断。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以职业为基础的社会阶层划分正趋于稳定。因此,有学者认为,当代中国社会结构较为复杂且具有多元化特征,仅用阶级解释显然是不充分的,我们应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理论,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对现阶段中国社会阶层结构进行科学分析。
(三)研究的着眼点
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学者们用不同观点丰富着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理论,绝大部分文献都论证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及其他早期马克思主义学者阐述阶级问题时,特别强调阶级之间存在隔阂摩擦的对抗性,主要目的是揭露旧社会剥削和压迫现状,动员劳苦大众反抗资本主义制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如今,中国无产阶级拥有绝对话语权,再用阶级对抗来解释社会分化值得商榷,突出阶层一词的目的是团结更多社会群体力量,努力实现“中国梦”。探究当代西藏社会阶层现状,切实搞清楚社会各阶层对西藏和谐稳定、繁荣发展的作用,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西藏社会各阶层的结构分析
(一)西藏社会阶层结构的演变情况
旧西藏实行政教合一、僧侣贵族专政的封建农奴制,社会结构以农奴主与农奴两大对立阶级为主,家庭出身决定一个人在阶级中的社会地位,地方政府完全被官家、贵族和寺庙上层僧侣(又称“三大领主”)所掌控,各级官员由上层僧侣和世俗贵族担任。上百万农奴处于被剥削被压迫的境地。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彻底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使西藏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实现了历史性飞跃。通过改革,百万农奴翻身解放,获得了人身自由,成了新社会的主人。改革的全面完成,为在西藏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打下了坚实基础。西藏百万民众成为社会主义大家庭一员,以体力和脑力劳动及从事职业等分为农牧民、工人、知识分子三类,形成“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社会模式。改革开放以后,西藏经济社会与内地省区一样转型发展,社会分工逐渐向细致化发展,社会阶层可划分为体力劳动和非体力劳动、专业技术层和简单技能层、管理层和非管理层等职业类型,呈现为对政治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占有程度的多元化特征。
(二)以职业对资源占有度为划分依据的社会阶层结构
基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认知,我们必然要以社会资源占有度判断职业在社会阶层中的地位。其中,组织资源是指依赖于体制内的政权组织所拥有支配人或物等资源的能力,西藏属于反分裂斗争的前沿阵地,除宗教和民族因素外,与组织资源相关的政治因素有极其特殊的关键作用;经济资源是指对生产资料、财富资本等资源所拥有的绝对话语权,经济因素是西藏现代化社会人群流动的关键,追求美好的物质生活是民众所向往的,它是决定人们社会地位的重要因素;文化资源是指通过社会文化系统对其知识或技能所拥有的证书、资格认定等资源的拥有②,当今时代“教育经济回报率”逐渐增高,人们对知识分子特别是对教育资源拥有话语权的高级知识群体较为尊重,其社会地位不言而喻。
三、西藏社会的六大阶层
(一)管理者阶层
第一,成长过程问卷。了解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父母教养方式、童年经历、个人与家族精神疾病史、自杀观念或经历等情况。
民营企业主是指拥有一定数量的私人资本,进行投资并获取利润者。民营企业主阶层指的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关系中,在党的政策、法律规范下,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成长起来的一个新的、相对独立的社会阶层。在西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一部分原先的机关干部、企业职工、专业技术人员下海创办企业,他们和来藏经商人员一样,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在国家援藏政策的红利释放的条件下,西藏民营企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他们是新西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者,是西藏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参与者。
(二)高级知识分子阶层
体力劳动者阶层指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从事体力、半体力劳动的群体,包含农、林、牧、副、渔、建筑等行业的劳动人员。这个阶层是西藏人口基数较大的阶层,大部分处于刚解决温饱、略有盈余的状态,有的是脱贫攻坚的扶持对象。这个阶层中的农牧民,遇到自然灾害就有可能返贫。这个阶层是上面若干阶层的母体阶层,生活的巨大压力迫使这类群体向商业劳务阶层流动,在承受体力劳务艰辛的基础上,寄托子女接受教育实现享受美好生活的希望。因此,这个群体是西藏稳定的最为关键因素,亟需政府重点关注和提供政策帮扶。打好脱贫攻坚战,完善社会保障政策,使他们“两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有利于西藏民族团结、和谐稳定、繁荣发展。
(三)民营企业主阶层
汽车和发动机在整个寿命期间如何减少故障、延长使用寿命、提高在有限时间内的工作质量始终是个难题。随着时间的发展,状态监控技术应运而生,它成为解决这个难题的重要手段和方法。状态监控不是判定结果(故障诊断),而是养护和维修“注意”和“预测”。综合后的SAE状态监测概念列于表2,信息流程如图1所示。
我国社会管理体制具有虚实权力结合的特殊性,不能笼统简单套用乡科级、县处级、厅局级、省部级的行政级别作为区分。管理者阶层指的是在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中拥有实际行政权力的领导干部。这个阶层成员从社会不同职业领域脱颖而出,拥有社会资源的掌控权,在当前西藏社会结构中居于最高或较高的地位。这个群体的理想信念、品质特性、社会态度、行动趋向对西藏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可以说是西藏社会和谐稳定、繁荣发展的主导力量。
(四)工薪阶层
商业劳务者阶层是指在商业、服务业中从事服务性、非专业及半体力劳动的群体,包括在旅游、交通、餐饮、酒店等第三产业就业的个体工商户、服务从业员、个体劳动者等。随着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兴起,这个群体数量开始增长,如快递行业的从业人员增长迅速。这个阶层是吸纳失业待业人员、来藏务工人员、进城农牧民等弱势群体的重要渠道,有着扩充吸纳劳动力的巨大潜质。这类群体的小部分成员在积累原始资本后,从事商业经营而上升至民营企业主阶层,还有部分成员通过经验积累、技能培训、成人教育等进入企业普通工薪阶层。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第三产业仍不发达且产业层次较低,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有待提高。
北京山区小流域主沟道水文地貌特征调查与分析研究……………………………… 叶芝菡,化相国,路炳军等(21.52)
(五)商业劳务者阶层
工薪阶层是指靠固定工资收入,依靠劳务获取薪金收入的人员,包括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私营企业等的工作人员。这类人受过专业教育的熏陶,具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这个阶层是西藏社会阶层流动的关键环节,他们激励着个体工商户、体力劳动者、农牧民通过子女教育实现家庭成员朝更好阶层的流动。另外,这类人群中有部分成员是高级专业知识分子阶层、管理层的后备梯队。可以说,他们是西藏社会和谐稳定、繁荣发展的建设者。
(六)体力劳动者阶层
高级知识分子阶层指的是党政机关、大中型企业、教育科研单位中的高级知识分子群体。他们有着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良好的教育背景,与管理者阶层有着密切的联系,对社会资源的流动有一定影响。由于职业、信仰、人生经历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对社会发展和利益认同还存有明显的态度差异。总体而言,这个阶层是西藏社会和谐稳定、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
肾小球损伤的严重程度,根据 《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急性肾损伤临床实践指南》[2]分为1、2、3期。FS诊断标准[3]:尿糖 (血糖不高),肾小管性蛋白尿,低磷、低钙、低钾等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伴或不伴肾小球损伤和骨质疏松。
四、几点建议
为保障西藏团结、和谐、稳定、繁荣、发展,最为关键是要建立起适应边疆民族区域特点的政策体系,协调满足社会各阶层不同利益的诉求。第一,制定培育“橄榄型”社会阶层结构的政策,完善公正开放透明的社会阶层流动机制,如教育资源倾斜、收入分配调节、社会地位荣誉等,确保绝大多数社会成员都能够享受到阶层流动的政策红利。第二,建立有效协调西藏社会各阶层利益的政策体系,避免阶层利益分化导致社会矛盾加剧,如加强地域差异转移支付力度、再次分配制度、兜底性的社会保障机制等,保证社会各阶层共享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第三,完善西藏社会各阶层健康发展的政策导向,建立完善政策支持和制度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各阶层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积极性、主动性。
注 释:
①梁晓声.《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8.1-2.原文指出:“落后的生产力,决定着经济基础的虚弱,虚弱的经济基础,难以满足各阶级的普遍经济诉求……它必然地,也不得不榨取其他阶级的经济利益,于是,阶级矛盾产生了。”
②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7-9.原文指出:“我们提出以职业分类为基础……这三类资源拥有状况决定着各社会群体在阶层结构中的位置以及个人的综合社会经济地位。”
1.有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乡村学生受到生活和学习环境的限制,很多知识大都通过学习书本这种被动的方式来获得,无法去主动体验和探索知识的形成方式。研学旅行作为一种综合实践课程,是一种打破学科教育的知识壁垒,实现“做中学”的多学科融合课程。因此,学生在研学旅行途中能够将书本上的知识和沿途的所见、所闻、所听、所感相联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多样化、多感官的学习方式来加深对于知识的多维度认知和内化。
参考文献:
[1]李培林.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动、问题和对策[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7(6).
[2]普布次仁.关于当代西藏社会各阶层问题研究的若干思考[J].西藏研究,2002(3).
[3]陶德麟,汪信砚.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4]洪韵珊.关于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几个问题[J].社会科学研究,1991(1).
[5]李冰,刘桂云.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理论及其当代意义[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2).
[6]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中图分类号: D6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CN61-1487-(2019)09-0038-03
作者简介: 顾大局(1991—),男,汉族,山东菏泽人,西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责任编辑:冯小卫)
标签: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理论论文; 西藏论文; 社会阶层论文; 西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