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渠道的空间形成与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演变_区域经济一体化论文

物流通道的空间形成与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空间结构论文,区域经济论文,通道论文,物流论文,空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中国古代,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京杭大运河的开辟,为建立经贸往来奠定了重要的交通运输通道,使当时经济要素沿交通运输通道集聚并促使沿线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陆大道提出了“点—轴”系统开发理论,并建议中国生产力布局采用“T”字型主轴结构,即以沿海交通运输通道和以长江水路运输通道为主轴线的区域构成全国一级开发轴线等;到了90年代,中国提出了“四沿”的区域经济空间开发战略,即沿海、沿江、沿线和沿边为发展轴,除“沿边”外,都是沿着交通运输干线、依托沿海港口等物流节点构成物流通道布局的[1];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相继提出合作共建“一带一路”的构想以及完善“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即“两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布局勾勒出新一轮经济发展和全方位开放的国家战略棋局,而这个布局依然是以物流通道为依托,通过改变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来发展区域经济的思路。

       1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长期以来,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及运输通道、港口及机场等节点对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影响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如美国运输地理学家Taaffe等通过对西非城市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交通线与区域发展的塔夫—莫里尔—顾尔德模型[2];Hoyle等论证了加拿大魁北克省水运线路的发展与城市发展的相互推动作用[3]。郝克路对美国东北和中国华北地区横向比较研究发现,从海上运输线路、河流或人工运河到陆路运输线路的开辟与形成过程中促使了沿线城市的形成和繁荣[4]。荣朝和在其《西方运输经济学》中提到美国交通经济学家洛克林指出伊利运河使纽约变为大西洋海岸的商业中心,这是运输通道对区域经济空间布局影响的典型实例[5]。张文尝阐述了“交通经济带”的概念、类型和性质,并论证了交通运输是导致社会经济空间结构产生巨大变化的关键因素之一[6]。芮宏发现民用机以乘数效应的方式影响运输网络的性能和交通成本[7]。而关于物流通道的研究并不多,且大多停留在理论的探讨和局部实证阶段。如Yeates和Harbour分别对美国I-97、I-87温萨至魁北克城市交通走廊和多模式物流通道做了实证研究[8-9]。Pedersen认为在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全球物流通道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对非洲经济发展产生影响[10]。王春芝构建了国际物流通道优选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11]。董岗等利用港口货运与腹地客运的多车型换算系数构建收费模型研究了美国和中国物流通道的收费问题[12]。范月娇以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进理论和通道理论为基础,研究物流通道的内涵及其在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进中的作用[13]。此外,如刘洁、杨月锋、冯博杰分别对亚欧大陆桥物流通道、福建台湾海峡物流通道、长吉图先导区物流通道等做了实证研究[14-16]。

       上述研究表明,在区域经济和交通运输研究领域,长期以来较多注重交通运输及其基础设施的作用,但主要是孤立地研究单一的交通运输干线或只关注港口、机场等物流节点的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忽视了“点”和“轴”之间的联系并将其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进行研究。而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今天,从现代物流服务层面来看,需要将物流通道视为一个整体系统并作为区域经济空间子系统,关注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但这方面的研究目前还很少。

       2 物流通道的空间形成过程

       物流通道是区域经济空间中通过不同运输方式且方向一致的运输干线、物流节点及其相关基础设施设备等形成的具有一定空间结构形态的一体化物流服务系统[13]。一般地,物流通道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因所处的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Taaffe将运输通道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分为四个阶段:以点为主阶段、成线阶段、成网阶段、通道阶段[2]。张文尝在结合Taaffe研究的非洲地区交通网络的扩展与地区空间结构演变的关系中,总结出了运输通道形成过程[6]。本文认为,物流通道是在运输通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以点、线等单一运输功能为基础,向综合化方向发展,功能向全面化过渡,逐渐形成物流通道。因此,空间联系不仅取决于运输联系,而且围绕运输和流通需求在通道的物流节点中进行流通加工、装卸搬运、分拣拣选、物流相关信息处理等物流活动也是实现区域内外经济流通的重要保障,这些活动必然也对区域经济空间结构产生影响,因此,借鉴Taaffe和张文尝的研究思路,概括出物流通道的空间形成过程,见图1。

      

       注:图中线的粗细和圆的大小的变化表示物流通道中运输线路的流量增大、运输方式的综合化发展及物流节点的规模扩大过程。

       图1 物流通道的空间形成过程示意图

       物流通道的空间形成经历了如下阶段:

       (1)区域中孤立分散的物流节点(见图1a)。在区域经济发展初期,以游牧、农业和手工业等为主,几乎没有道路等物流基础设施,较远距离主要依赖水路运输,少量农产品、手工业品等商品的交易以居民地为中心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这种社会经济活动逐渐积累形成码头、城镇内的流通节点,且分散、孤立地分布在区域空间中。

       (2)线路延伸“点—线”连接与物流节点规模扩大(见图1b)。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在能源、原材料等大宗货物及商品的远距离流通需求下,河流及人工运河开凿、火车的发明及铁路局部性建设等,初步实现长距离运输需求,同时港口、货站规模开始扩大,并为沿线区域提供仓储或集货的功能。

       (3)单一物流通道初步形成,且支线进入发育阶段(见图1c)。随着工业化发展的深入,区域内外经济流通需求增加,水路、铁路、公路等运输干线的建设规模加大,但主要以单一运输干线为主;港口、货站等物流节点规模开始扩大,出现了以仓储功能为主如仓库等专业型物流节点。

       (4)单一物流通道规模增大,物流网络发育初级阶段(见图1d)。流量的需求促使物流通道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进一步投入,如拓宽道路、增加运输复线及支线;物流节点规模和数量也随着区域经济发展、交通条件进一步增加,“点—线”逐步连接成网。

       (5)综合物流通道逐渐形成,物流网络完善形成(见图1e)。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产生大量物流服务需求,促使区域之间多种运输干线建设并重,逐渐形成方向一致的综合运输干线束;除了港口、仓库等物流节点不断发展外,物流中心等新型的综合性物流节点开始出现,且由单一的仓储功能向仓储、分拣、流通加工等多功能化过渡。

       (6)物流通道系统的形成,物流网络密度增加(见图1f)。进入信息时代以来,物流通道除了运输干线的进一步建设外,信息技术的投入和使用形成了物流信息线路;各物流节点既是货物集中处理中心,同时是物流信息集中与交换中心,物流通道枢纽显现;物流实体通道规模、路况等级得到提升,物流信息传输线路、物流信息处理设备等物流信息通道的建设促使形成了综合化的物流通道系统。同时,在物流通道系统的带动下,区域内物流网络密度进一步增加,形成了以物流通道为干线依托、以支线为支撑的物流网络系统。

       3 物流通道在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进中的地位

       3.1 物流通道是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基本构成要素

       美国地理学家Haggett提出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包含运动模式、运动路径、节点、节点的层次、地面和空间扩散6个要素[17]。李小建认为点、线、网络和域面4个基本要素相互结合构成了区域经济空间结构[18]。陈才提出空间结构是区域经济的核心、外围、网络诸关系的总和[19]。世界银行研究认为空间结构是影响经济发展过程的各种要素的空间组合状态,包括基础设施等子系统[20]。这表明区域经济空间结构中的点或线,是区域交通、电力等通道的基本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讲,物流通道是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3.2 物流通道在推进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中扮演重要角色

       由于区域空间异质性的存在,物流通道的通达性、服务能力也不同,使得运输成本存在差异,从而影响区域空间要素之间的转移,产生空间分异,加之相关要素的作用而形成不同的区域经济空间结构。从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中的“增长极”、“生长轴”及“点—轴”系统等理论看,物流通道在其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表1所示。

      

       3.3 物流通道对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进的作用机制

       本文以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交通区位理论等为理论依托,进一步探索物流通道在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中的作用机制,其理论框架模型如图2。其作用机制遵循如下路径:

       (1)物流通道系统形成。由于产业的集聚效应、区际分工及贸易的发展,原材料、能源等大宗货物流通需求增强,促进交通干线建设、运输方式多样化及沿线区域物流节点建设和规模扩大等;同时远程运输需要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物流节点周转率,促使物流信息技术投入,实现全程物流活动的调控,增强各环节的协调能力和管理水平,通过物流实体通道和物流信息通道对物流资源的集中和信息共享而形成物流通道系统。

       (2)物流通道经济带形成。物流通道系统是区域经济空间的子系统,它的产生和形成存在于区域经济空间中。物流通道的建设,可以改善所经区域的可达性,缩短市场距离,使区域间、部门间发展机会出现差异,进而打破物流通道沿线大范围发展均势,导致接近物流通道沿线区域的经济出现较快增长,并集聚远离物流通道地区的经济要素,从而改变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形态;同时,区域经济集聚效应在某些条件下会产生空间溢出效应,而其又反过来影响经济集聚而产生区域经济效应,使得沿物流通道布局的“带状”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即形成物流通道经济带。

       (3)物流通道系统的再完善。以物流通道为依托的“带状”区域经济空间的形成,这种相对较优的区域空间结构才能实现资源在区域空间中的优化配置,促使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从而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同时,物流通道贯通沿线不同的地区可以支撑区际分工与贸易的顺利进行,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现。而区域经济发展和一体化实现需要物流服务能力更强的物流通道。因而促使物流通道的建设再投入,进而再推动区域空间结构向更优层次的演化,这个过程即产生循环累积效应,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经济一体化实现。

      

       图2 物流通道对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的作用机制

       4 物流通道作用下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变过程

       4.1 演变过程

       基于前文的物流通道的空间形成及其在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变中的作用,本文概括出物流通道作用于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见表2。

      

       4.2 以中国物流通道空间布局为例印证演变结果

       本文结合《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09年)》《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及物流通道的内涵,以中国(不含港澳台地区)干线铁路、高速公路、国道和水路中的两条以上且方向一致的运输干线和沿线城市的重要物流节点为基础绘制了主要物流通道空间布局图,以印证本文对物流通道的空间演进的结果及其在区域中的“带”状空间结构形态。这些物流通道包括横跨东中西部的京拉(拉萨)、陇海兰新、长江、沪昆4条物流通道(见图3a),纵贯南北的沿海、京沪、京九、京广、同(大同)柳(柳州)、宝昆和京哈7条物流通道(见图3b)。11条物流通道纵横交错,形成了目前主要的物流通道网络空间格局(见图3c)。

      

       图3 主要物流通道空间布局图

       5 结论与展望

       文章的立足点是现代物流服务的系统化是满足区域经济流通需求的前提,而片面强调运输依赖的线路,仓储、集货依托的港口等建设已不能保证物流服务的跨时空的时效、低成本和高品质服务。因此,从交通运输到综合运输是一个综合化的过程;从运输通道到物流通道,也是物流服务的综合化、一体化和系统化的过程,物流通道是保证物流业正常运行的基本支撑,也是促进区域经济空间结构优化的重要依托。虽然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变是众多因素合力的结果,本文主要从其经济流通所依赖的基础设施和其演变所依赖的路径的视角,即物流通道在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变中的重要性入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发现物流通道不仅是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重要组成要素,也是区域经济结构演变的重要动力,并概括了物流通道作用下的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变过程及中国物流通道网络当前的空间布局。

       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从理论层面、通过归纳演绎的方式进行了相关研究,但要得到实际的印证,该主题还将进一步进行后续实证研究,如建立实证模型检验中国物流通道对区域经济的聚散效应及溢出效应,并对其影响下形成的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形态进行具体研究等。

标签:;  ;  ;  ;  ;  ;  ;  

物流渠道的空间形成与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演变_区域经济一体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