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美式整脊治疗骶髂关节半脱位临床分析论文_张翀 张利平

运用美式整脊治疗骶髂关节半脱位临床分析论文_张翀 张利平

张翀 张利平(吉林省白山市中医院 吉林省白山市134300)

【摘要】骶髂关节半脱位又称骶髂关节错缝,是骨伤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目前临床常见的骨盆旋移,长短脚都与其有关系。近年随着功能解剖,生物力学的推广,建立在其基础的美式整脊手法在治疗骶髂关节半脱位有着独特的治疗效果,并越来越多地运用于临床。笔者现就近年运用美式整脊手法治疗骶髂关节半脱位154 例报道如下。

【关键词】骶髂关节 临床 整脊治疗【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4-0109-01

一临床资料:患者154 例,男49 例,女105 例,年龄20 ~ 61 岁,平均36.5 岁,病程1 天至3 年。其中骶髂关节半脱位前移型84 例,后移型70 例。1 天1 次,7 次为1 疗程,所有病例观察1 疗程评定结果。1 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一侧腰痛,偶尔疼痛放射到臀部或大腿,活动困难,不敢直立行走,直立或座位以健侧为力的支点。髂后上棘压痛,脊柱向健侧轻度侧弯,髂后上棘或髂前上棘不对称,一侧有隆起高突现象。“4”字试验阳性,骨盆分离挤压试验阳性。

(1)骶髂关节前脱位 在触诊中髂前上棘较健侧高突隆起,髂后上棘较健侧低平。腿变长。俯卧检查者一手按压骶髂关节,一手将患侧大腿向上提起,骨盆受股四头肌牵拉,向前旋可引起疼痛。 X 线示:骨盆正位髂骨横径变窄,闭孔变大。由两侧髂骨顶点画一平行线为第一横线,由两侧坐骨底部画出平行线为第二横线,较短侧为前脱位(2)骶髂关节后脱位 在触诊中髂后上棘明显隆起高突,而患侧髂前上棘较健侧低平。腿变短。仰卧位进行患肢伸膝抬腿时,由于股后肌群牵拉,使骨盆后旋,可引起疼痛。X 线示:骨盆正位髂骨横径变宽,闭孔变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第一横线与第二横线较长侧为后脱位。2 治疗方法:(1)放松手法:运用滚,按,揉法放松俩侧竖棘肌,臀部肌肉,点按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环跳,承扶,殷门等穴。(2)复位手法:以左侧为例,前脱位,患者右侧卧位,右脚伸直,左腿屈膝,左脚内侧勾于右腿膝弯处,双手交叉置于胸前,右手抱住左手上臂,左手上臂与身体平行,前臂与身体垂直,身体靠近床沿,身体与床沿成一直线。术者面对患者,左手握住患者右手腕,压固于患者左手臂上,右手或右前臂内侧压在坐骨结节,俩脚成丁字步站立,右腿压住患者左膝,使患者左膝垂向床沿,以右腿下压及左手稍前推,做成杠杆姿势。术者上身向下压,经右手豌豆骨或右前臂内侧向前向上推瞬间发力,完成矫正。有种弯弓拉弓的感觉。后脱位,姿势同前,术者右手豌豆骨压在左髂后上棘向前瞬间发力,完成矫正。(3)善后手法:根据分型适当拉伸紧张的股前或股后肌群。3 疗效评定标准疗效评定标准分四级。优:症状、体征消失,腰腿活动正常,恢复正常工作生活。良: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过劳或大幅度活动有轻微疼痛,能坚持工作。可:临床症状部分得到改善,体征明显缓解,不能久坐久站。差:经1 个疗程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无明显变化。二结果:经手法治疗优:120 例;良:20 例;可:11 例;差:3 例,优良率90.9%,有效率98.1%。 三讨论:骶髂关节是由髂骨的耳状面与骶骨的耳状面共同构成,属微动关节,是脊柱与下肢联系的枢纽。年老、体弱多病、肥胖、活动量少或长期久坐、产后内分泌失调、韧带松弛、关节退行性变等,可使骶髂关节负重增加,肌张力弹性减弱,拉应力下降,导致骶髂关节失去正常稳定性,是产生骶髂关节半脱位的主要原因。

通过美式整脊手法可以矫正关节的异常错位从而消除疼痛,减低神经系统的紧张,恢复骶髂关节的静力稳定系统。与传统整复手法屈髋压膝法,拉腿压髋相比,美式整脊属于短杠杆,发力小,方向明确,矫正音清晰,更加符合生物力学特点,长短腿立即纠正,效果立竿见影。假如扭伤时,由于附着在髂棘前部股四头肌或缝匠肌的收缩,使髂骨前旋,骶骨后旋,就形成前脱位。通过适当的拉伸可以有效缓解紧张肌肉的肌张力,改善肌肉、韧带组织力学特性,恢复骶髂关节的动力性稳定。因方法简单,诊断明确,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1] 实用整骨推拿手册吴云定[2] 脊柱相关疾病治疗学 钟士元 3 脊柱手疗法 苟亚博

论文作者:张翀 张利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9

标签:;  ;  ;  ;  ;  ;  ;  ;  

运用美式整脊治疗骶髂关节半脱位临床分析论文_张翀 张利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