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职教科研的成就与特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教论文,科研论文,成就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九五”职教科研取得的成就
全国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在“九五”期间取得了长足进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及其他研究项目取得了许多突破性进展,许多研究成果在为职业教育决策服务、为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服务、推动职业教育学科建设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九五”期间,全国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无论是立项数量还是涉及内容均较前期有了较大进步
我国从“六五”开始,将职业教育科研工作纳入国家教育科研规划,独立成立了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组。“六五”至“九五”4个阶段纳入国家职教科研规划的课程共有78项,其中“六五”规划中列入1项,“七五”规划中列入12项,“八五”规划中列入23项,“九五”规划中列入42项,“九五”规划立项占了4个阶段立项总数的一半以上。在“九五”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职业教育学科42项重点课题中,国家级重点课题2项,教委级重点课题22项,部委级重点课题3项,青年社会科学基金课题6项,青年专项课题6项,一般课题2项,解放军系统课题1项。
自“八五”开始,科研规划中专门设立了青年专项课题和青年基金课题,这为青年科研人员的成长创造了条件,受到了青年科研人员的关注。“九五”期间这两项课题的数量比前期有了明显增加。
从研究内容看,“六五”至“八五”期间,立项课题以办学管理体制、职教体系、发展战略、经费渠道、招生制度、毕业生就业等方面的宏观综合政策研究为主。“九五”规划项目涉及了职业教育发展与整体改革问题、职业教育体系问题、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问题、农村地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问题、职业教育教学问题以及比较研究,等等。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区域职教发展研究、职业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研究占了很大部分,并进入了实验研究阶段。
总体上看,“九五”期间规划课题项目的研究与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紧密结合,更强调应用性,有助于将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进一步引向深入,有助于各地职业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九五”期间,各地、各部门、各专业研究组织、各群众性研究团体的研究活动更加活跃;研究内容更加广泛、深入,更具有针对性、应用性;研究成果更加丰富
“九五”期间,各省市、各部委、各专业研究组织、各群众性研究团体和许多研究人员都围绕本地区、本部门、本专业、本学科进行了积极的研究探索,特别是在区域经济与职业教育关系、行业企业与职业教育关系、教育教学及一些难点热点问题等方面,开展了富有针对性的深入探讨。
“九五”期间,职业教育科研形式多样、成果丰硕。“九五”期间公开出版的专著、发表的论文,数量多、内容丰富,涉及到职业教育学、职业教育发展与回顾、职业教育综合研究、职业教育管理、农村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课程教材、职业教育教学、职业咨询与指导、职业教育比较研究等等方面。特别是关于能力本位、综合职业能力的理论研讨和教育实践,关于职业教育与知识经济的理论研讨,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及布局结构调整的研究与实践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探索与研究,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农村职业教育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课程教材改革的研究和实践探索,等等。这些更为深入、实际、具体的研究,为教育行政部门解决重大现实问题提供了咨询和决策建议,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指导,促进了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三)职教科研、教研机构在逐步壮大
“九五”期间,全国职教科研、教研机构逐渐壮大,职教科研、教研活动更加活跃。许多研究机构在以下一些方面开展了积极有效的工作。如组织、协调、指导地方职业教育研究工作;开展职业教育理论、宏观政策和发展战略研究;组织制订教学计划、大纲;开展职业学校课程、教材研究与建设;进行师资培训;组织考试、考查、评估;开展职业教育经验推广、培训、信息咨询服务,等等。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已形成一支专兼结合、有一定实力的职业教育科研教研队伍,职业教育研究工作正在向网络化方向发展。为了协调指导各地的职业教育研究工作,1997年,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与湖南、湖北、福建等省职教研究机构共同发起组织了全国省级职教研究机构协作会,积极开展职业教育信息交流和研究协作。现已有20多个省市的职教研究机构参加了省级职教研究机构协作会。协作会工作的开展,促进了全国职业教育信息网络的建设和发展,也进一步推动了各地职业教育研究工作的开展。
根据《职业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和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许多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也更加重视职业教育科研,依靠职业教育科研,并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对职业教育科研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如江苏省教委在1997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对教育科研的指导思想、职能任务、机构设置、队伍建设、经费投入、领导管理等都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为全省教育科研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法规和政策的保证。
二、“九五”职教科研的特点
(一)职教科研紧密围绕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大问题,积极为行政决策服务
1.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也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九五”期间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较之前期更为深入
“九五”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中列有《经济发达地区多元办学体制问题研究》、《经济特区职业教育运行机制研究》、《运用统筹机制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研究》、《企业办职业技术教育办学模式研究》等课题。
“九五”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级重点课题《经济发达地区多元办学体制问题研究》通过对不同办学模式的分析,着重研究了主体办学的经济与社会功能,以及办学为主体带来的相应经济与社会效益。这对改变职教界对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内在动力的认识,并建立相应机制调动其参与职业教育具有启迪作用。该课题从宁波的民办教育改革、苏南的多种企业参与、顺德的职教改革与社会经济改革息息相关、青岛的政府统筹等地方案例中吸取了大量新观念、新思路,同时课题研究又为地方的职业教育改革探索进一步提供了理论支撑。
与此同时,一些地方和机构也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如厦门市教委职教处、职教研究会、市教科所联合组织课题组开展了厦门市现代职业技术教育制度研究等。
2.顺应职业教育改革重视质量和效益的趋势,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教材开发的研究在“九五”期间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
首先,在“九五”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立项中有关这方面的选题颇为丰富。如:《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研究与实验》、《面向21世纪职业高中课程与专业教材体系的改革研究》、《职业高中农科类专业教材教法及实践教学体系研究》、《我国各级各类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模式开发的理论方法与研究实验》、《农村职业中学教学模式与课程结构改革研究》,等等。这些项目研究的共同特点是紧紧抓住职业教育的实践需要,组织较多的地区和学校参加研究、实验。目前,理论层面出现了多种职教课程模式的探索,许多课程模式正在实验之中,诸如“宽基础、活模块”已在全国得到了较广泛的采用。
“九五”期间,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越来越受到实际工作者的重视,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如“九五”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中教育部重点课题辽宁省锦州市教委侯宝国承担的《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北京教科院职教所邢晖承担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开发研究》等课题,参与研究的单位及人员数量较多,带动和提高了一批职业教育工作者的科研意识、研究能力及研究水平;更重要的是通过研究“教学”和“教学方法”这种熟悉度、参与度、实用性较强的题目,概括升华了教学改革活动中的实践经验,在研究和实验基础上探索了若干理论问题,对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产生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九五”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中薛喜民主持的教育部重点课题《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研究与实验》,以上海市1996年启动的"10181"工程的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工作为服务对象,开展了量大面广的研究工作,并提出了“综合职业能力”的概念。对课程改革实验程序和方案的制定、新教材编写审定及实验、评价总结、教师培训等重要环节的指导作用尤为显著。课题研究与职教改革工程相配合,提高了职业教育改革的理论水平,也提高了职教研究成果的实用价值,保证了职教改革工程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其次,在规划项目之外还开展了大量这一领域中的研究。这些研究既有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开展的,也有各省市群众研究团体组织的,均围绕本地区、本部门、本专业、本学科的实际情况,对课程改革与教材开发开展了积极的研究。由于研究周期较短,这些研究起到了为职业教育宏观决策和科学管理及时服务的作用。
(二)重视中国国情,围绕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开展深入研究与实验
1.“九五”期间,在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方面,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道路和方法,符合国情,较为实际
从“九五”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成果看,蒋作斌主持的国家级重点课题《21世纪初中部地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理论和模式的研究与实验》,对农村职业教育理论和模式的研究有了较大的突破和创新。课题提出的农村职业教育“三维一调节”的发展理论框架,对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围绕办学体制、质量效益、政府统筹、教学改革、服务体系、招生就业和政策服务等等,课题提出了具有操作性和一定前瞻性的对策建议。课题关于办学模式的实验研究和教学改革实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其中邵阳“十百千万工程”的实施很好地服务了农业、农村和农民群众,极大地促进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课题研究成果和邵阳经验得到了教育部的肯定,1999年6月,教育部在邵阳召开农村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经济交流会,在全国推广邵阳经验。
“九五”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中教育部重点课题彭干梓主持的《农业现代化过程中职业教育结构的研究》从中国的国情和农村的实际出发,采取了比较研究、调查研究和社会经济背景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课题提出了在一定的社会、经济背景下,社会经济有可能成为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农业现代化与职业教育结构变迁具有相关性;明确了农村职业教育主要的历史性任务和重点培养对象是现代农业者和社会服务体系的技术和经营管理人员,农业类专业是农村职业教育主要的、重点的专业。
2.“九五”期间,一些此前较少涉及的、事关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开始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高级技能人才在生产、经营、服务第一线直接创造价值,他们是国家的财富。然而,由于传统人才观和教育观的影响,高级技能人才的作用和地位仍未得到社会的认可,特别是这类人才的开发长期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九五”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中李宗尧主持的《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途径和资格认定》课题,瞄准这一涉及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制度,关系经济发展,但又较少有人涉足的领域,进行了深入全面的科学研究。课题报告中对高级技能人才所作的概念界定、特点分析和功能定位等颇有特色。
对特殊社会群体实施职业教育,既是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方面,又是使特殊人群融入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途径,更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九五”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一般研究项目中第一次列入了《三类残疾儿童学校的劳动技术教育与职业教育研究与实验》项目。该项目对盲聋哑学校职业教育的性质和模式,盲聋哑职业学校的管理体制、教学工作、基本建设、专业设置及盲聋哑学生社会能力培养的原则方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三)针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开展相关的理论研究
1.关于高等职业教育问题研究
“九五”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中列有《发达地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基本模式对策研究》、《高等工科职业教育基本规律及运行特征的研究和实践》,对高等职业教育开展了研究。如《高等工科职业教育基本规律及运行特征的研究和实践》以工科类高职为主,紧密结合办学实际,探索研究了高职工科教育的教学基本规律和运行特征。“九五”期间许多专家学者对高职的内涵、基本特征、培养目标、课程结构、发展策略及与其他层次教育的衔接等进行了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等行业教育组织和一批技术专科学校对五年制专科的研究也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2.关于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研究
“九五”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及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研究》研究了学制衔接问题,其中着重探索与研究了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纵向衔接问题,提出了关于在我国设立第四层次教育的建议。课题对中高职衔接的核心——课程衔接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制定统一的入学考试课程标准,全面实施学分制等措施。一些地方和职教机构也列题开展了职教体系方面的研究、如《云南省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按层次结构、类别结构、专业结构、布局结构、办学结构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提出了省、地、县、乡职教体系建设的构想。
3.关于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研究
“九五”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中高奇主持的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学职业指导研究与实验》有20多个子课题组、480多所实验学校、10万多名学生参与实验。通过研究和实验,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职业指导的思想体系和工作体系。通过课题研究、实验及宣传,中学职业指导工作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校的重视,各实验学校创造了许多进行职业指导的独特经验,在课程开发、管理体制、方法手段等方面都为今后开展职业指导工作提供了借鉴。
(四)重视研究队伍的组织,强调研究的方法
“九五”期间职业教育课题研究及其成果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更加重视研究队伍的组织和协作,强调研究的方法。如薛喜民主持的《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研究与实验》课题,由一批资深的职业教育管理专家、教学专家和行业企业专家密切配合,以实际调查和教学实验为基础,同时在较宽范围内开展国际比较,较好地处理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立足国情形成地方特色的关系,恰当地处理了改革试点的突破和面上推广的关系。
“九五”期间职业教育课题研究在组织与方法方面的另一特点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职业教育研究起了很好的指导和推动作用,不少部门及负责人亲自牵头抓课题的组织协调和研究实验。
“九五”期间职业教育研究也还有许多亟待深化和拓展之处。如对职业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应用研究方面有许多薄弱之处亟待加强;新世纪职业教育如何办出特色,职业学校毕业生如何才能顺利进入职业市场并顺利就业,如何适应行业企业用人需求,适应社会现代化、经济全球化发展需求,等等。这些专题急需在“十五”期间得到认真研究和解决。同时,职业教育研究应及时针对新世纪初职业教育领域的新情况开展深入研究,积极为职教决策和实践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