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N-末端脑利钠肽原(N-ProBNP)在川崎病患儿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41例川崎病患儿进行N-ProBN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C反应蛋白、心肌酶谱、血沉(ESR)的测定,并行心脏彩超检查。并在恢复期复查以上指标。对照组患儿进行N-ProBN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C反应蛋白、血沉(ESR)的测定。结果 血浆N-ProBNP水平在急性期显著升高,在疾病恢复期其水平明显降低,其急性期的升高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其升高与急性期炎症指标呈正相关,与心室收缩功能指标呈负相关,与川崎病患儿的冠状动脉病变可能相关。结论 血浆N-ProBNP的测定对于辅助诊断川崎病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川崎病 N-末端脑利钠肽原(N-ProBNP)
【中图分类号】R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4-0010-03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症状的急性热性发疹性疾病,可累及多脏器,部分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可被累及,形成冠状动脉瘤或冠状动脉狭窄,造成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川崎病是目前小儿最常见的获得性心脏病,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是否符合诊断标准及排除类似疾病,缺乏特异性的诊断手段。目前不完全川崎病发生的报道越来越多,日本最近的研究表明,不完全KD占KD患儿的13.8%[1]。国内的一项报道不完全性KD达到了19.4%[2]。因此,寻找的特异性的诊断指标,对辅助诊断川崎病,尤其是不完全川崎病具有重要意义。近来有研究发现,在川崎病患儿血浆中N-末端脑利钠肽原有明显改变,有一定的特异性,可望作为川崎病的生化学标记物。我们对2013年1月至7月,在无锡市儿童医院住院的41例川崎病患儿,研究了其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原的变化及意义,并对其发生机制进行了探讨。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本组41例患儿中31例符合日本川崎病研究委员会新修订的诊断标准,有10例根据美国心脏病学会制订的不完全川崎病的诊断程序诊断为不完全川崎病,平均年龄为23个月(3个月4天至6岁);男25例,女16例。同时以呼吸道感染住院的41例。作为对照组,平均年龄为20个月(4月至6岁);男28例,女13例。对照组患儿均除外器质性心脏病,无川崎病病史及其他慢性病史。对照组年龄及性别与K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年龄男(人)女(人)
川崎病患儿1岁11月±3月2516
对照组患儿1岁10月±2月2813
P值P>0.05P>0.05
所有研究对象均于入院当日进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C反应蛋白、心肌酶谱、血沉(ESR)的测定。川崎病患儿于入院第2日采集静脉血进行N-ProBNP的测定,同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评价冠状动脉、心脏功能及二尖瓣血流状况。对照组患儿同样于入院第2日进行N-ProBNP的测定,N-ProBNP的测定的采用ELISA方法进行。冠状动脉病变标准采用《实用儿科学》第6版的制订标准。所有川崎病患儿均给予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及大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在疾病恢复期对川崎病患儿重新测定N-ProBNP及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及CRP的检测,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其中川崎病恢复期定义为患儿热退至少48小时以上。
各计量参数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川崎病患儿与对照组患儿的均数比较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川崎病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均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血浆N-ProBNP与其他实验室指标的相关分析采用直线回归分析;典型川崎病与不完全川崎病的均数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典型川崎病和不完全川崎病分别与对照组患儿的均数比较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冠脉扩张患儿与无冠脉扩张患儿的均数比较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的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
二、结果
(一)患儿急性期血浆N-ProBNP、白细胞计数及CRP的改变(表1)。在急性期,川崎病患儿血浆N-ProBNP的水平为(2493.40±269.30)pg/ml,而对照组患儿为(132.5±15.30)pg/ml,急性期川崎病患儿血浆N-ProBN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川崎病患儿的白细胞计数及CRP水平及血沉较对照组患儿相比也明显升高(P<0.05)。
N-ProBNP
(pg/ml)白细胞计数(×109/l)CRP
(mg/l)血沉
(mm/h)
川崎病患儿2493.40±269.3019.2±2.088±1265±10
对照组患儿132.5±15.3010.3±1.219±5 22±3
P值<0.05<0.05<0.05<0.05
表1
(二)川崎病患儿血浆N-ProBNP、心功能、白细胞计数、CRP、血小板及血沉的变化(表2)。41例川崎病患儿均同时测定了恢复期血浆N-ProBNP的水平,在恢复期川崎病患儿的血浆N-ProBNP水平与急性期相比显著降低(P<0.05),同时外周血白细胞、CRP 也较急性期显著降低(P<0.05),但是外周血血小板水平却较急性期显著升高(P<0.05);通过系列超声心动图检查,恢复期患儿的射血分数(EF)较急性期也有显著升高(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N-ProBNP
(pg/ml)白细胞计数(×109/l)CRP
(mg/l)血小板(×109/l)EF(%)
急性期患儿2493.40±269.3019.2±2.088±12338±5460.58±5.0
恢复期患儿675.49±89.509.8±1.028±5752±8970.2±3.3
P值<0.05<0.05<0.05<0.05<0.05
表2
(三)川崎病患儿急性期N-ProBNP水平与急性期炎性指标的关系:川崎病患儿急性期N-ProBNP水平与急性期炎性指标显著相关,其中血浆N-ProBNP水平与外周血白细胞水平成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r=0.547,P<0.05;与外周血CRP也成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r=0.615,P<0.05;与血沉也成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r=0.615,P<0.05。
(四)川崎病患儿急性期N-ProBNP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川崎病急性期N-ProBNP水平的增加与心功能指标LVEF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r=-0.632,P<0.05。
(五)急性期典型川崎病与不完全川崎病患儿N-ProBNP水平比较。急性期典型KD与不完全KD组血浆N—proBNP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N-ProBNP(pg/ml)
典型川崎病(31例)2541.74.40±272.80
不完全川崎病(10例)2322.42±289.30
P值>0.05
急性期典型川崎病和不完全川崎病分别与对照组患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
N-ProBNP(pg/ml)
典型川崎病2541.74.40±272.80
对照组患儿132.5±15.30
P值<0.05
N-ProBNP(pg/ml)
不完全川崎病2322.42±289.30
对照组患儿132.5±15.30
P值<0.05
(六)急性期冠脉扩张川崎病患儿与无冠脉扩张川崎病患儿N-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N-ProBNP(pg/ml)
冠脉扩张患儿(12例)2615.39±228.30
无冠脉扩张患儿(29例 )1975.49±229.90
P值<0.05
三、讨论
KD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是否符合诊断标准以及排除有类似表现的其他疾病,缺乏特异性。川崎病的早期临床表现与链球菌、葡萄球菌、EB病毒、腺病毒、风疹病毒、支原体等病原体感染症状相似,因而影响其早期诊断,甚至导致误诊误治。所以,探寻对KD具有辅助诊断价值的实验室指标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研究发现,在KD患儿血浆中N-ProBNP水平较特殊病原体感染性疾病具有明显改变,有一定的特异性,可望作为KD的生物学标记物。
本研究发现,在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血浆N-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在对照组患儿,血浆N-ProBNP水平为(132.5±15.30)pg/ml,而急性期川崎病患儿的血浆N-ProBNP水平为(2493.40±269.30)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在本研究中有10例为不完全川崎病患儿,这10例川崎病患儿血浆N-ProBNP水平为(2322.42±289.30)pg/ml,较对照组患儿的血浆N-ProBNP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Kawamura等[3]的研究中, 3例不完全川崎病患儿的血浆N-ProBNP水平也显著升高,作为其对照组的病毒感染患儿(包括EB 病毒及腺病毒感染的患儿)均没有血浆N-ProBNP水平的升高。而EB病毒、腺病毒、支原体等特殊病原体感染是临床上需要与川崎病鉴别的主要疾病。由此可以看出,川崎病患儿的血浆N-ProBNP水平的升高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川崎病急性期冠状动脉炎及微血管损害影响心肌供血,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室壁运动异常,因而心功能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刘力等[4]报道川崎病患儿急性期存在心脏整体功能异常。本研究发现,KD患儿急性期LVEF明显降低,恢复期逐渐接近正常,急性期N-ProBNP水平的增加与LVEF呈负相关。因而血浆N-ProBNP水平测定结合心脏功能检测有助于KD患儿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KD患儿血浆N-ProBNP水平升高的机制目前还不清楚。KD患儿N-ProBNP水平的增加可能与左室收缩功能下降导致心室壁应力改变,引起心肌细胞牵张,心室肌细胞合成和分泌N-ProBNP增多有关。在川崎病急性期和亚急性期,异常活化的T细胞和单核细胞释放大量的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如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在外周血中均有升高,这些因素引起心肌细胞的免疫损伤,从而导致N-ProBNP的分泌增多。总之,KD患儿急性期N-ProBNP水平明显升高,与左室收缩功能呈负相关,因而N-ProBNP的检测对川崎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本研究中41例川崎病患儿中有10例冠状动脉扩张,均为轻度扩张,无冠状动脉瘤的形成。有冠脉扩张的患儿与无冠脉扩张的患儿N-ProBN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提示血浆N-ProBNP水平的改变与川崎病患儿的冠状动脉病变可能相关。但是由于本研究的病例数较少,应进一步积累更多的病例,可能会有进一步的发现。
本研究发现,血浆N-ProBNP水平在急性期显著升高,在疾病恢复期其水平明显降低,其急性期的升高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其升高与急性期炎症指标呈正相关,与心室收缩功能指标呈负相关,与川崎病患儿的冠状动脉病变可能相关。总之,血浆N-ProBNP的测定对于辅助诊断川崎病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Sonobe T,A80 S,Imada Y,et a1.The incidence of coronary artery abnormalities in incomplete Kawasaki disease.Pediatr Res,2003,53:164.
[2]王琍,林毅,苏英姿,等. 283例川崎病的临床分析.中华儿科杂志,2004,42:609-612.
[3]Kawamura T,vago M, Kawaguchi H, et al. Plasma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concentrations in patients with Kawasaki diseas. Pediatr int,2000,42: 241-248.
[4]刘力,夏焙,李成荣,等.超声多普勒Tei指数检测川崎病患儿心脏功能损伤[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7,23(8):ll64-1166.
论文作者:胥玲,,钱炜,李红,李琪, 沙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22
标签:患儿论文; 川崎论文; 血浆论文; 水平论文; 急性期论文; 对照组论文; 恢复期论文; 《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