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会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及其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浅谈论文,工会工作论文,企业文化建设论文,意义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和发展,使得工会组织的地位格外引人注目,工会 组织要真正行使其职能,并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发挥其应有作用,就必须适 应时势发展需要调整自身工作的总体思路,在具体的工作方法、活动形式上也应有所创 新。这方面可论者甚多,而从学理上辨析工会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并据之而促 使在实践中二者的“联姻”,无疑是个颇有意义的话题。
(一)
乍看起来,在繁杂的企业工作结构系统之中,工会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分别属于不同 范畴,而论其实,二者又有着难以分割地内在有机联系,以此为视角来审察企业工会工 作与企业文化的关系,则不难发现:一方面,工会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在内容上有相互 重合之处,譬如,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决定了职工是企业的主人,而不是受剥削、 受奴役的雇佣劳动者。“职工是企业的主人”,这绝非一句泛泛的空话、套话,而应该 是内涵着一系列文化观念、精神气质、法律制度等诸多内容的实际行为。当然,成为职 工队伍中的一员并不意味着天然地具备了主人翁意识和作为主人翁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 力。这就需要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对职工进行培育和训练,使之具备主人翁意识和 与主人翁身份地位相适应的职业道德、精神气质以及行使其主人翁权利所必须具备的素 质和能力等等,从而使切实落实职工主人翁地位具有内在基本保证。对职工所进行的这 些培育和训练,既是工会日常工作的重点,也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由此略可 窥见工会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在具体内容上确有相互重合之处。另一方面,充分认识到 工会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在有机联系,并据之而自觉地行使工会工作与企业文化建 设“联姻”,这无论对工会工作、或者企业文化建设,都有所裨益。
就工会工作言之,有意识地积极参与企业文化建设,不仅可以拓展工会工作思想,极 大地丰富工会工作的内容,开创工会活动的新形式,而且还有助于工会工作更加紧密地 贴近企业生产经营实践活动,这对有效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中工会组织的 地位,以及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应有作用等,无疑都是很有意义的。
就企业文化建设方面言之,由于企业文化本是“企业在其生产经营实践活动中形成、 发展起来的具有本企业特点的群体意识及由此产生的群体行为规范”(陈寒鸣、周公望 :《中国企业文化简论》,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因此,透过工会这一职工群众 组织积极、主动的参与,可以真实、全面而又具体地了解职工群众的利益意愿、文化心 态、现实需求,从而有助于以企业经营哲学为理论基础、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深入人心,企业文化建设也就因之而不会流为形式;此外,工会组织的参与,还能使企 业文化建设具有更广泛、坚实的群众基础,这无疑能彰显企业文化固有的群体性特征。 由上所述可见,不仅在学理层面上,工会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有着内在有机联系,而且 在实践中依据这种学理认识而促成二者的结合,对工会工作、企业文化建设也都有着重 要意义。
(二)
事实上,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工会确实可以多方面地发挥重大作用。不仅工会作 为职工群众组织来发动、组织广大职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发挥党委或行政领导难 以置换的效能,而且工会开展的许多工作或活动,其本身就能够有力推动优秀而又强劲 的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譬如,评选先进、表彰劳模,大力宣传劳动模范及其他各类 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推扬其思想精神,从而在职工群众中产生“见贤思齐”的激励作 用,这本是工会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而工会的这项重要工作对优秀、强劲的企业文 化的培育起着重要作用。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英雄模范、先进人物是企业文化的人 格化,他(她)为企业员工提供模仿效法的典范,起着示范性的作用。孟泰和王进喜就分 别是以“爱厂如家”的企业精神为核心的“鞍钢”文化和以“开拓”、“拼搏”、“三 老四严”为价值取向的“大庆”文化的人格表征。他们不仅为“鞍钢”人、“大庆”人 树立了效仿和学习的榜样,而且在全国职工队伍以至整个社会生活中都曾发生过广泛、 深远的积极影响。时至今日,孟泰、王进喜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英雄而赢得人们由衷的 称颂。又如,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目标而开展的职工岗位成才练兵活动、提合理化建议活 动、技术革新或技术竞赛活动等等,也是工会经常开展的重要工作。这些工作、活动既 有利于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技术素质,也能对优秀而又强劲的企业文化的形成起推动作 用,因为职工素质水平的高低往往是与企业文化发展水平的高低成正比的。河北邢台轮 胎厂的党、政、工会领导对此有十分清醒的认识。近年来,该厂每年四月中旬都由工会 组织开展一次全厂范围的技术革新活动,从厂长到普通工人都可自愿参加,然后根据参 加者提出的发明成果的适用性和经济价值评选出优胜奖,职代会再做出对获奖者授予荣 誉称号的精神奖励和晋升一级工资的物质奖励的决定。这项活动持续、有效的展开,在 广大职工中激起强烈反响,形成求知好学的风尚,并推动了以求知、革新、创造的企业 精神为核心的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切实保障工会组织的地位,从而使工会组织这一职 工群众团体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是人们都很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这问题的真正 解决,牵涉到很多方面的因素,而仅就工会自身角度来说,顺应社会发展大势,调整工 会总体思路,并通过大量既踏实、又有效的工作来推动企业进步,促进整个社会健康而 又有序地发展,这无疑对确立工会自身的地位、发挥工会自身的作用是有意义的。从这 方面来思考,亦可体悟到工会组织积极、主动地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江泽民同 志在中共十五大的政治报告中,依据对我国社会经济形势的客观、科学地分析,指出: “把国有企业改革同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结合起来。要着眼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抓好 大的,放活小的,对国有企业实践战略性改组。”所谓“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改组”, 关键是要盘活存置资产,优化增量资产,进行资产重组。而这样一种通过兼并与联合进 行的资产重组,实是一项复杂细致的经济技术工作。这项工作必然要涉及到地方、部门 、企业和职工等诸多方面权力、利益的再调整、重组合。在这种过程中,工会作为职工 群众组织理应站在广大职工根本利益立场上,做好维护职工权益的工作。反映职工意愿 、维护职工权益的关键,在于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促使资产重组的“软着落”,使资源 优化配置而形成起来的企业真正具备强大的实力、活力和竞争能力。充溢盎然生机。这 就需要工会组织主动、积极地参与资产重组过程中的企业文化建设,引导合并企业职工 的思想文化观念达到共经营资本并在此基础上使原来的两家人以至多家人统合为一家人 。大量事实表明,“企业联合行成企业集团,成功地开展集团化是纽带,效益是生命, 企业文化是关键。企业在资产重组、实现企业联合的过程中,必须同时加强企业文化的 整合,形成适应集团化经营的企业文化,营造企业经营的精神资本,并以此推动企业的 组织契合。”(刘玉方:《企业文化应注意统分结合,载1997年12月10日《工人日报》) ,企业文化整合确是企业组织联合的粘合剂,也是经营出效益的精神动力。如果没有资 产重组过程中的企业文化整合,职工的基本思想、价值观念等不能达成共识,从领导到 普通工人群众各持心态,大路朝天、各走一方,甚至认为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是 自身权力、利益不应有的失落,那么,资产重组就不仅得不到保障,有时还会演生出无 法挽回的悲剧性事件。曾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发展中国名优酒特别功臣奖 ”,并获得“优秀青年企业家”的贵州习酒酒厂厂长陈星国,97年7月25日,在召开“ 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公司”兼并“贵州习酒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筹备会议前夕, 开枪自杀了。一颗耀眼的“青年企业家”明星的陨落,令人疑窦丛生,人们提出一个个 疑问:“要兼并就必须清产核资,而他已清楚自己不能再充任‘习酒’的‘老板’后, 他个人在经济上一贯大手大脚的作风,是否经得起审计核查?‘习酒’是否在财务上存 在着一个巨大的‘黑洞’?”(据钟青:《贵州习酒老总自杀之谜》,载1997年12月5日 《羊城晚报》。)确实,导致陈星国自杀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人们自可对其“自杀 之谜”做出多种解析,但关键在于他既已认可走被兼并之路是习酒酒厂的必然选择,并 且,他还曾为成功地走好这条路以谋求“习酒”的再生做过种种努力(据载:他曾与“ 三九”集团多方磋商,双方还就兼并签订了意向书),而贵州省决定由“茅台”兼并“ 习酒”,陈星国提出的兼并后仍当“习酒”,“老一”的要求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同意 后,他两度服大量安眠药片自杀未遂,终于自己冲着自己注入一颗子弹而告别了人世。 这样,面临“茅台”兼并“习酒”的事实,陈星国本人没有能够调整好自己观念、心理 ,自觉、主动地作出文化上的认同,应该是他选择以自杀方式结束其人生这样一条悲剧 性道路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说资产重组过程中,企业领导尚且会因权力、利益的再分 配而发生意义危机,那么,普通职工群众更会因之而引发对现实生存的忧虑,并进而产 生观念、心理上的激剧震荡。这是应该引起人们充分注意的。因此,在经济建设过程中 ,尤其是在“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的过程中,工会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做好文 化整合、心理和价值观念的认同工作,对于更有效地发挥工会护职工权益的职能是有意 义的。
(三)
工会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其意义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建设领域,在社会主 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也能有所反映。“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 化”。(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 向二十一世纪》)这已经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基本共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 家作主,而“职工是企业的主人”,则不仅是社会主义民主本质特征的具体体现,并且 ,由于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因 而“职工是企业的主人”,也就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本质特征得以形成的基础和前提 。惟其如此重要,中共中央才会在《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中明确规定:“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工会与职工代表大会要组织职工参加企业的民 主管理,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国家颁布的一系列法律和政策规定中也才会反复强调 企业职工享有管理国家和企业以及享受劳动、休息、教育和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权利,同 时也担负着以主人翁姿态进行工作、生产,关心企业的发展,参加企业管理,服从行政 指挥系统的权威,努力提高政治、文化、技能水平等方面的责任和义务。但是,在实际 社会生活中却存在着这样一种严重倾向:有些人不仅将“职工是企业的主人”视若虚文 ,而且干脆要将这种提法舍弃掉,并主张完全否定作为体现“职工是企业主人”思想的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否定工会这一职工群众团体在企业中的作用和地位,率然倡导实施 所谓“胡萝卜加大棒”式的科学管理。有鉴于此,我们不仅要从理论上理直气壮地大力 宣传、提倡“职工是企业的主人”的思想观念,从制度上进一步完善、加强职工代表大 会制度,处理好“新三会”与“老三会”之间的关系,而且更要通过大量深入、细致的 工作,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将“职工是企业的主人”的思想真正培育成为企业精神中的 核心要素,使之深植于从企业领导到普通员工的全体成员的心田之中,落实并体现在企 业工作的方方面面。这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正在从事着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一包涉着经济、政治和文化三大 结构的有机系统。因此,“只有经济、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这就是说,社会主义现代化固然首先应该有繁荣的经济 ,但作为“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的社会主 义文化的繁荣,同样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 征,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正是据于这种认识,江泽民同志郑重指 出:“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综合国力激烈竞争,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 荡,面对小康社会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全党必须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 民族振兴的高度,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上)从这方面,即从建设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角度,我们同样也可以感悟到工会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迄今 为止,理论研究者多是从企业管理角度讲论“企业文化”的,这并不错,因为“企业文 化”本是作为一种新型的企管理论和企管方法而被提出来的,但仅仅从企业管理角度来 理解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显然太过狭窄了。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 析、研究文化的发生发展机制,一定社会的文化在一定社会的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活动 的根本制约下,必然以一定的社会为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土壤并以该社会的基本组织细 胞为其生长点。就中国而论,传统中国人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必然 以农业——宗法(宗族)型社会为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土壤,并且也必然地以作为这种社 会基本组织细胞的家庭为其生长点。而现代中国人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活动则决定了现 代中国文化必然要以现代工业文明社会为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土壤,并且也必然地要以 作为现代工业社会基本组织细胞的企业为其生长点。我们由此当不难感知到企业文化在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确立工会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有着内在有机联系的认识,并据之而促成二 者的“联姻”,这不仅有理论上的必要性、实践上的可行性,而且还有推动社会主义现 代化的经济、政治文化事业发展的重大价值意义。而仅就工会角度来看,这也能为工会 工作开辟出新思路、新天地。增加新内容、新形式,有助于切实加强工会组织在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地位,发挥工会组织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应有作用。当然 ,这方面尚有许多工作须做,既需理论工作者加强这方面课题探索性的研究,更须实际 工作者创造性的实践。我们的事业一定是大有作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