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需求不足而是信用不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需求论文,信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70年代后期我开始钻研经济学时,无论如何无法理解西方社会因需求不足而导致的经济萧条。因为人的消费欲望是无限的,人们不愿消费是因为没有钱。如果需求不足,大家加一点工资,消费就增加了,需求也不会不足了。后来懂得了需求不足时产品卖不出去,资本家不会加工资,所以萧条在所难免。以后学了凯恩斯理论,又懂得了需求不足时可以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医治,他的理论颇能自圆其说,也就不再去细想了。
1995年以后,我国也逐渐出现了需求不足。通货膨胀率从20%多一直降到了负值,而且库存积压,失业增加。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都用不同的语言,对当前经济形势判断为需求不足。凯恩斯的方法几乎无异议地被积极地推行。70年代我对萧条的疑问重新回到我的脑海中。
经济学假定人的欲望无穷,他永远不会满足。需求不足一说正和这个经济学的基本前提相背。如果说因为人们没有更多的钱所以才不消费,那么为什么不去挣钱呢?资本家不增加工资,人们自己可以去当资本家,借钱开一个小店就可以赚钱。如果说,开了店也没有主顾,这个说法未必严格成立,因为它等于否认了人的欲望无穷,而认为人从根本上讲是倾向于不消费的。事实上,只要价格合理,人们没有理由不消费。何况开店(是一种投资行为)本身就会增加总需求。所以现有的总需求不足的理论必须建立在人们倾向于不消费。这太有悖于常理。现在需求不足是一个客观事实,问题在于造成需求不足的原因要从更深的层次去探讨。
在计划经济时代,总需求往往是过盛。这应该是正常现象,因为人们总希望更多的消费,并用更多的投资去实现更多的消费。可是在市场经济国家,总需求不足却成了顽症。虽然也有个别年份出现过需求过旺(往往是钞票发多了),但大多数年份经济增长的程度受制于需求不旺。所以消费者乐于购买和企业家愿意投资总是好消息。换句话说,经济增长主要受制于需求。只要有需求,生产能力总是能够实现的。现代技术用高度自动化的流水作业线使生产能力超过了人们所能消费的程度,所以是消费限制了经济增长。
可是这种解释总叫人觉得勉强。一个社会是确实有人吃得太多患了消化不良症,但同时也有许多吃得不好,甚至还吃不饱的人。尤其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说是消费已经饱和,没有必要更多地生产,无论如何叫人难以接受。可是在我国逐渐转向市场经济之后,和发达国家一样,出现了消费和投资不足的奇怪现象。我们的任务是寻求市场经济中是什么环节上出了问题,使人们希望更多消费的信息不能传达到生产者的耳中。
在市场经济中,信息是通过交换来传递的,信息的载体是货币。人们的货币收入是有限的。这使得生产能力限制消费的机制能够得到保证。滥发钞票就会破坏这个限制,使消费超过了生产。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人们有了钱也不消费。
本来消费是一件使人们感到满足的愉快的事,所以人们乐于消费。可是又是什么因素使人们不愿消费,甚至视消费为畏途,提心吊胆呢?
消费受到障碍第一个可能的原因是结构问题。例如有人想买彩电,可是家里房子太小,没有地方放。所以他希望先解决住房问题,可是住房太贵,一时买不起,只好把钱先存在银行里。结果就是消费不足。再如有人想买小汽车,可是买了没有地方停放,结果也是把钱存银行。结构的问题按理可以由市场调节得到解决。但我国的市场机制不灵,有时起不了调整结构的功能。例如房价太高,又有大片空房卖不出去,可是房价硬是落不下来。停车位应该收费。收费太低就出现停车位的供不应求。可见要解决当前需求不足的办法之一是保证公平竞争,消除价格调整的各种障碍。
消费受阻的另一个原因是假冒伪劣产品阻碍了消费者的购买。我相信每个中国居民户都买过几件甚至几十件假冒伪劣产品,至于注水肉、假烟、假酒、病猪肉,则早已吃下肚去,无法统计了。尤其是农村,本应是我国最大的消费市场,可是也是假冒伪劣产品横行无阻的场所。农民们即使有钱,也不敢把辛勤节省下来的钱轻易拿去买可能上当受骗的商品。市场之缺乏信用使得消费受阻,这是我国消费品市场与发达国家市场的一个很主要的差别。
再看生产领域。工厂要买原料,付工资、房租和利息,并将制成品出售。工厂要靠交换才能运转,但现在由于市场信用差,不但有假冒伪劣还有不能按期交货,尤其是收了货不付款,或者付了款收不来货等等问题。有些大型煤矿因为发运了煤收不到款,不得不停止供煤,本身也只好减产。许多工厂只敢和老客户打交道,新市场、新伙伴因为风险太大而不敢涉足。由于生产领域中的信用问题产生两个结果。其一是交易对象的选择范围缩小,交易的最佳选择机会可能被丢失,降低了资源配置的优化效果;其二是交易本身的效率降低,表现为交易费用的上升,或者交易周期的延长。生产领域的信用问题同时减少了供给和需求,并不直接构成总需求的不足,但降低了经济运行的速度和效益,最终表现为经济增长率受损。
最后让我们看一下信用不良对投资的影响。这是影响总需求最关紧要的一个环节。因为消费需求下降非但未必是坏事,应该说是大好事。我国极高的储蓄率是金融稳定的一个基本因素。而且储蓄如果能全部转变为投资的话,它是经济得以增长的必要条件。我国过去每次发生的经济过热都是投资过盛造成的。这次的总需求不足主要是投资不足造成的。投资的变动是造成总需求变动的主要力量。
我国还是一个穷国,百姓求富的愿望非常强烈。在一个和平和社会安定的环境下,百废待兴,到处都需要资金。可是事实上却发生了投资不足,大笔资金在银行里沉淀下来。这是我国当前宏观经济中最根本的问题。为什么?简单一句话,这就是信用不足阻碍了资金的流动。投资从本质上看,是一个关于现在和将来做交易的契约。今天甲将钱借给乙方,将来若干年内乙方将钱连本带利返回给甲方。一个长期合同如果没有信用,决不可能实现。这是最基本的常识。
我曾对一个农村的资金需求作过多年的连续观察。得到的结论是农民为了发展生产,对资金的需求非常强烈。为了买幼畜、买化肥、出门打工、做小生意,有劳动力的农户十分缺乏资金。为了借到钱要付20%以上年率的利息,还要托人求情说好话。这些贷款有极高的偿还能力,因为与资金相配的劳动力的机会成本几乎等于零,生产所得的收入不用支付工资,几乎全都可以用于偿还资金的本息。据我的初步估计,在现阶段的经济环境下,每名农民的资金需求不少于1000元。这样算下来,全国农村需要投入资金不下1万亿元,这还不包括农村水利、 水土保持等公共工程需用的资金。农业一直是我国最重要的产业,因为直接关系到全国人口70%的人的生活。农业资金不足是妨碍农业提升的主要原因。但是农民却无法从银行或别的资金渠道借到钱,尽管那里的钱积压了很多,贷不出去。
至于在工业领域,同样的问题也存在着。现在生产的门路很多,下岗求职的人也很多,可是没有资本,劳动力就无法去创造财富。银行不敢借钱给小企业,更不敢借给个人。他们只把眼光瞄准有钱能偿债的大户。可是有钱的人用不着到银行去借钱。信用问题阻碍了资金流动,不论城乡都是一样的。
信用不足造成总需求不足的结论如果是对的,它们对当前的宏观政策有重大的指导意义。首先,信用不足的问题不可能在短期内获得解决,因此经济增长率因需求不足而下降将是一个相当长时期的现象。其次,要医治需求不足,其基本的药方是尽快建立社会信用体系,而不是注入几千亿国债资金所能立竿见影的。用什么方法可以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办法很多,但要统盘考虑,分步实施。这是一个重大的专门课题,但值得尽快着手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