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接路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华论文,传统文化论文,路径论文,核心论文,体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为什么要对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1]中华传统文化本应是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根,但过去被破坏的深度,已经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力。同时,苏式理想道德教育已失效的程度,也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力。在原有的信仰与道德被打破的历史条件下,亟待培育和树立新的民族精神,使之与时代相契合。 (一)内部要求 1.社会道德沦丧并蔓延的严重性到了不能不正视的时候 在中国社会面向现代化而经历前所未有的历史转型之际,我们原有的信仰与道德正在失去作为社会稳定和安全的堤防的作用。社会公德和包括商德、医德、师德、官德的职业道德,无一例外地在滑坡。 最直观的是商德沦丧,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盛行。最深层的危害则是医德、师德、官德的滑坡。医院演变成了营利企业,医生开大处方、吃药品回扣、收红包,变成了卖药的另类商人,救死扶伤的信念被许多医生抛诸脑后。教育乱收费长期以来屡禁不止,教师敬业精神下降,一些教师甚至以推销教辅材料、课外辅导等形式,把学生作为谋利的对象,有损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形象。更严重的是干部队伍中的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得不到有效扼制,带坏了民德民风。 迈向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这些价值观和道德混乱的现象,每个人都看到了,每个人都在指责;每个人也不例外都身陷其中,既是受害者,也是制造者。 2.传统思想文化被破坏的后果到了不能不正视的时候 如果不是持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就应该承认,历史上我们是有全民族的共同思想信仰和价值观的,那就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传统道德文化,就是我们曾在两千多年里作为“国之四维”的礼、义、廉、耻教育。 近现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曾经遭到过严重破坏。 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彻底的不加选择的批判,对孔子、孟子等文化先哲进行了彻底的人格污蔑,在砸烂“孔家店”,破除“封、资、修”的口号下,摧毁了思想先圣的历史形象,也破坏了我们民族的道德文化积淀。本来若是能够持一种相对客观的立场,就会看到,传统道德文化有利有弊。对产生于漫长的封建社会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进步的传统文化,通过批判去其糟粕是必要的;但在动手术革除思想文化积弊的同时,也应该保留和弘扬其精华,使其与新的时代精神相融,进而用来弥补我们民族的精神空间。如同“君君臣臣”没有了,但父子亲情这样的伦常关系还存在,至少儒家关于个人礼仪、修身养性的思想是有好处的,对家庭稳定、社会和谐是有益处的。而纵观当今社会,对父母至亲的“孝道”,对中华民族文化先圣的敬仰,人际关系中的“温、良、恭、俭、让”,中国人两千年做人准则的“礼、义、廉、耻”这些传统文化中有益的伦理道德规范似乎得不到彰显,甚至与深受中华文明影响的东亚其他国家,例如韩国相比,都显得不够。在世界各国愈来愈重视弘扬本民族文化,将其作为宝贵精神财富的今天,如果我们不能找回真正体现民族特色的文化之根,那就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苏式理想道德教育已失效的现实到了不能不正视的时候 新中国成立后,引进了苏式理想道德教育体系,使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曾经成为一代人的共同信仰。但一场场狂热的政治运动,使无数人遭受磨难的同时,也使无数人为之憧憬的理想道德破碎。特别是“文革”造成的不仅仅是物质的大破坏,更为严重的是信仰的大破坏。任何信仰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苏式理想道德教育有它产生并相适应的历史条件,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计划经济、绝对公有制、平均主义、对外封闭的体制环境下,在否决了一切私产、私念、私利及“私”字的社会环境中,倡导大公无私、公而忘私的理想与道德,应该说是相得益彰。但改革开放以来,在现代化的世界潮流和地球村的网络时代中,我们的经济日益走向市场化和混合所有制,思想文化和社会日益走向多元化,对外开放度愈来愈大。今天再搞封闭式的苏式理想教育,其结果就是“鸡同鸭讲”了。任何思想理论都需要与时俱进,苏式理想道德教育有它合理的一面,也有它不合理的一面,问题的关键,在于能不能以科学的态度汲取其合理的一面,摈弃其不合理的一面。 任何信仰与道德和价值观也是密不可分的。信仰、道德、价值观是相互作用的一个整体,它包括对待历史、社会、人生等事物的认知观念和态度。当人们具体的道德与价值观发生变化的时候,信仰也就出现了质的变化。在当今,如果发现人们的道德行为已经明明白白普遍发生变化了,而又要坚持说传统信仰仍然普遍存在,那就是自欺欺人了。比如说,原来我们倡导无私奉献、助人为乐,不计较报酬,但当我们的价值观发生变化了,不仅把报酬作为“劳动所得”,以至于以报酬来决定工作取舍的时候,事实上原来纯而又纯的信仰就已经不存在了。 (二)外部要求 1.促进祖国统一的要求 维系一个民族除了共同的血缘与历史,需要有共同文化与价值观的根,而且后者更为关键和重要。在国家统一问题上,按照“一国两制”战略构想,20世纪90年代解决了香港、澳门的回归,并正致力于对台湾的和平统一。但是,首先,港澳的回归仍然是“两制”下的政治统一。中央政府对港澳给予了经济上的巨大扶持和帮助,加深了港澳与内地的经济联系与融合,保证了回归后的经济繁荣,但同时也应看到,港澳与内地在文化与社会价值观上,仍然存在很大差别。共同文化与价值观的作用如同共同的DNA。为有效促进国家和平统一事业,今后除了加快与台港澳经济融合,更需要探索文化与价值观融合的路径,逐步找到相通相似的社会价值观。特别是对台关系上,在两岸经济走向融合,人均收入差距缩小的情况下,如果未来能够推动文化和社会价值观的接近,增加民族的共性,两岸人民的融合和政治统一,可能会自然形成。 2.提升世界影响和地位的要求 一个国家的世界地位,除了依靠经济、军事硬实力,也需要有文化软实力。中国的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欠缺的是思想文化的影响力。近些年,中国在世界各国开办了300多所“孔子学院”,通过这种方式向世界传播中华文明,已经收到很好的效果。中国若要真正成为世界大国,需要重建我们的思想文化优势。从历史看,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在东亚、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在全世界也有亲和力与影响力。关键是能否发挥这一历史优势,让孔子奠基的中国优秀思想文化经过现代解读与改造,伴随孔子学院更多、更远、更深的走向世界。 二、对接一个什么样的价值体系?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接,就是要重构社会的信仰、价值观和道德,再造整棵“树木”。过去针对道德滑坡的现实,曾有几种解决主张。一种是主张回到改革开放前,此路显些不通,除非是时光倒流,回到改革开放前的封闭时代。一种是主张国学治国,全面复古,这肯定也是行不通。还有一种做法是从苏式理想道德教育和中国传统道德思想中搞摘编组合,仍然行不通。 在为适应时代发展而进行的信仰与道德变革中,需要有整体性、可操作的办法。既不能泥古不化,也不能把属于传统文化的东西统统斥为愚昧;既不能把凡是西方文化的东西统统抛弃,也不能盲目照搬西方模式;既不能坚持封闭的苏式理想道德教育不变,也不能完全抛弃我们的政治底线。需要寻找行得通的现实的对接路径,建立一种既与历史、又与现代接轨的价值体系。在政治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下,一方面,恢复和吸收中国传统思想道德的合理内核,摒弃其封建政治糟粕;另一方面,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唯其如此,才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和方法,也才能真正建立起符合时代要求、顺应世界潮流、反映人民需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如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接路径作一简单概括就是: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并进行符合时代要求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和立足传统优秀文化基础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在政治上坚持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更加重视民生、民权的经济政治社会改革,使人民看到我们在追求人人平等、人人富裕的共产主义信仰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不断的理论创新,推动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没有“左倾”冒进,没有右倾混乱,实践证明,指导思想和道路是正确的。 在今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构上,政治思想仍然应该是坚持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汲取苏式理想道德教育合理的一面,即对共产党员,应该继续要求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作为执政党的党员们,必须坚定为群众谋福利、为人民服务的崇高信念,仍然需要为实现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平等社会而努力,致力于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对普通民众,在进行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着力解决公共服务、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改变让其不满的贫富差距拉大的现状。应该让老百姓看到,改革开放之初实行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然后带动更多人富裕起来的政策,并不是要放弃实现人人平等、人人富裕的共产主义的理想。为此,需要适时调整分配政策,加大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力度,以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在道德教育上重建中国传统的礼、义、廉、耻教育,弘扬剔除了封建糟粕内容的儒家道德思想,找回我们民族的精神家园 扬弃苏式理想道德教育不合理的一面,即教条化的不合时宜的伦理说教,将剔除了封建糟粕的儒家道德思想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中去。通过弘扬其教化心灵、修身养性内容,剔除其倡导专制、封建等级等政治内容,重新构建起民族道德理想基石,树立起民族文化自豪感,凝聚起民族精神力量。 在这个问题上需要有历史眼光和世界眼光。如果开眼看世界,不单中国,其他重要民族在2000年前都出现了自己的文化先哲和宗教与道德思想体系。犹太人传承了其悠久的摩西十诫和犹太教文化,印度有古老的印度教文化,欧洲国家承继了古希腊罗马文明和基督教文明,埃及等中东国家沿袭了伊斯兰文明。作为文明古国的中国,竞相辉映的代表性的文化先哲及道德思想体系,就是孔子和儒家。孔子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为中国人确立了走出原始与野蛮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道德规范。孔子等先哲创立的儒家思想,曾经是中国人两千多年来所信奉的道德规范和安身立命的精神力量,曾经代代相传地维持着社会的和谐和稳定。而中国人目前蔓延的道德精神危机,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思想文化的断层,把传统道德像切阑尾一样的切掉了。所以,我们有必要弥补我们文化与道德根基的历史缺陷。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道德重建的主要内容,就是将中国传统的礼、义、廉、耻教育进行现代解读。正如习近平指出:中华文化强调“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张以德治国、以文化人;强调“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义以为质”;强调“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德不孤,必有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扶贫济困”“不患寡而患不均”,等等。像这样的思想和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2]在今天社会急剧转型的新时期,我们更需要旗帜鲜明地提倡这些美德,弘扬仁义、孝亲、尊师、忠信、诚信、善良、纯朴等与现代社会相契合的道德精神,培养个人和家庭新伦理,使之发扬光大成为民众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与道德理念。 三、如何对接? (一)从幼儿园、中小学教育抓起 重构信仰、价值观和道德,教育为先,教育是道德重构的希望和未来。由于重构必定是一个渐进的、漫长的过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需要从孩子们抓起,教育好我们的下一代,下下一代。从教育开始正本清源,一是需要对传统儒家道德经典进行有选择的新的诠释、解读。如《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三字经》《二十四孝诗选》等等,依据教育对象的不同,由教育行政部门主持或指导编撰相适合的读物。二是从幼儿园、小学、中学至大学,将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道德思想中的优秀内容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一部分。三是扭转各级学校向钱看、商业化的趋势,保障教育经费和教师待遇,避免因教育内容与教育环境相左,在学生中造成思想混乱。 (二)先修官德以育民德,各级政府带头倡导、带头践行 由于我们民族有两千多年积淀形成的“以吏为师”心理传统,重构信仰、价值观和道德,有赖于政府倡导和干部队伍带头。“社会倡导的主流道德价值能否实现,能否真正起到以德治国和‘化育万民’的作用,官员阶层的‘公正廉明’是关键,官员的道德高度就是整个社会的道德高度。这也是古人所说的‘治大国者先治吏’的深刻历史内涵。”[3] 应该说,道德重构责任最大的是政府,最迫切的是干部队伍带头践行。为了从党风、政风上为群众创造良好的道德环境,一是需要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对公共权力运行的有效监督,把人民群众“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真正落到实处。二是完善廉政建设,在反腐败体制机制上采取更大步骤。“通过制度约束官员的权力,使官员不想贪、不敢贪、不能贪,形成好的‘官风’,用‘官德’来引导和‘化育民德’。”[4]三是在各行各业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每个行业都是社会的细胞,如果每个行业都出现职业道德问题,道德滑坡的事态会出现传播、叠加和蔓延,积少成多而难以收拾。四是推动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进街道社区。在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今天,有必要在社区建立活动中心,通过活动中心为市民提供聚会、讨论、讲座等平台,使人们找到精神的寄托。借鉴欧美宗教教育的方式,欧美国家到处设立的教堂都具有宣道、促进人际交流、心理感化、举办讲座等功能,成为进行社区教育的重要形式。 (三)推动民主法制建设,建立公平正义社会 重构社会的信仰、价值观和道德,从根本上讲,还须依靠民主法制的进步和保障。因为道德的最底线就是社会的法制与平等,没有了这道底线,任何信仰和道德的宣传与灌输活动,都会被当成欺骗与愚弄。世界上除了极个别小国寡民,基本没有民主法制水平低,而道德水平高的社会;也没有民主法制水平高,而道德水平低的社会。 现在对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追求和推动,已经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尽管还有一部分民众对于民主法制的概念并不是那么清楚,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已经成为社会的主流追求。今后在向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民主法制社会前进的过程中,一是需要深化对民主法制的认识,从而使依法去统治,逐步走向法律在统治。二是推动建立公平公义,一个真正意义的法制社会,应该是一个国家所有权力、人们所有行为都受法律约束,社会弱势群体基本权利得到保障的社会。三是需要有效提升依法行政的水平和力度,进而不断提高政府的公信力,让国家秩序和人民生活秩序能够健康的运行。四是需要加大治理司法腐败的力度,司法公正是社会的最后一道防线,没有了司法公正,民众的信仰与道德就会坍塌。 (四)媒体积极作为,传播主流价值观 大众传媒需要树立道德责任感,在信息传播涉及核心价值观时,一定要“政治正确”。比如,媒体在涉及学术问题时可以争论,但不能打着还原历史的幌子去拆毁民族的精神殿堂,如戏说思想先圣孔子,恶搞民族英雄岳飞;媒体也不应为追求收视率,过分搞“抓眼球”的东西,更要抵制低级庸俗。只有媒体加强自律,做到该扬的扬,该抑的抑,才能对扼制社会不良现象发挥应有的作用,才能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接成为主流的趋势。标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论文; 文化论文; 社会价值观论文; 社会主义道德论文; 文化价值观论文; 理想社会论文; 社会教育论文; 价值观论文; 道德论文; 国学论文; 道德教育论文; 官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