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身份证号码:33052119760808xxxx 浙江德清 313200
摘要:在解决当前社会基本矛盾的过程中,市政建筑工程关乎国计民生,极其重要,而且具有公共服务性和复杂庞大的特点。当前中国的市政建筑工程现状存在着政府管理不当和企业水平低下等问题,经过研究,笔者认为必须从政府和企业两个方面双管齐下,加强监督管理,才能加以解决。
关键词:市政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国计民生;双管齐下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人民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市政建筑工程作为中国城市建筑工程中的顶梁柱,撑起的是中国政府的脸面和中国人民的安全,因此,探究市政建筑工程,对解决中国当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主要矛盾有着理论和实践的双重价值。
一、市政建筑工程
(一)特点
市政建筑工程作为以政府为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相比于其他建筑工程的最大特点在于其公共性和服务性,其公共产品的性质和服务范围的广泛决定了“质量是生命”是市政建筑工程的首要原则。其次,市政建筑工程的复杂庞大也是重要特点之一,包括涉及专业种类多、覆盖地域广、受时间环境人为等因素影响的不可控因素多等,而且,建筑工程是一个整体,要求施工的各方、过程中的各环节能够实现统一协调,保障工程建设的综合效益最大化[1]。因此,在诸多的考验下,坚守市政建筑工程的质量把关,是最关键也是最困难的。
(二)重要性和必要性
市政建筑工程,可以被视为城镇化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助推器。城镇化是经济发展必经的阶段,也是解决农村问题和区域发展不协调等问题的重要途径。而城镇化的关键除了人的转变以外,更首要的是硬件,也就是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国历史发展悠久,许多的名胜古迹也是如今的遗产骄傲,但同时残存下来的还有过时落伍的普通建筑,它们对于文化传承的意义不大,却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市政建筑包括城市生活配套的各种公共基础设施,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是维护国家利益保证人民安居的基础。更重要的是,以良好的市政建筑工程回报社会,是社会主义优越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现,对展示国家实力、提升国家形象、增加人民信心都有巨大的作用。
二、当前现状与存在问题
尽管市政建筑工程如此重要,但从民生新闻中时时爆出的“xx豆腐渣工程”“拆迁事故”“10年修路难”等消息来看,中国的政府企业所做远不达人民期望,市政建筑工程现状堪忧。问题究竟何在?
(一)政府管理不当
首先,政府虽然对市政建筑工程投入大量资金,但对于该方面政府最应该表现出的强制力却落后于资金投入——政府的监管沦为被应付的空架子,法律法规的震慑力缺位,行业标准执行不足。另一方面,政府简单粗暴的行政干预又常常导致企业自主能力差,无法施展拳脚[2]。
其次,在现代建筑工程中,竞标和分包都是不可避免的。政府参与度的不足导致企业逐利心理占据上风,对于竞标和分包结果不闻不问,甚至进行官商勾结的腐败交易。
(二)企业水平低下
企业作为市政建筑工程的实际操作者,其水平低下才是导致当前市政建筑困境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物质硬件方面。由“豆腐渣”工程顾名思义,建筑材料或施工过程偷工减料,这是最基础但也是最常见的问题,企业的急功近利总是为建筑埋下安全隐患;基层员工技术素质不高,建筑工人以农民工群体为主,专业学识和职业素养往往都不高,工作能力和热情也相对较低,导致施工缓慢困难[3];监管控制的缺位,不仅使出现的问题长时间得不到解决,也为偷工减料和懒惰情绪的滋长提供了环境。
第二,意识层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了赶工违规操作、弄虚作假,重速不重质,“利益至上”已经成为建筑企业的通病;缺乏整体设计的全局意识,仍然坚持部门之间不相往来的传统方法,自然也不可能将建筑做成一个有机联合的整体;看重短期利益忽视长期效益,缺乏危机和风险意识,无论缺少的是对施工过程的安全防范还是建筑隐患的未雨绸缪,都会危害到无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三、问题对策
市政建筑工程由政府主导,企业实施,二者皆为主体,当前所存在的问题双方也均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要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也要从两者下手,双管齐下,缺一不可。
(一)政府层面
1.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用法律的权威坚守质量的底线。法律是政府强制力最有力的表现,也是社会良好秩序的最后保障。政府在市政建筑工程中发挥作用,不仅是灵活运用行政手段,而且要将建立起来的秩序明确化书面化,使每个企业、每个施工者明白自己所应该遵守的规范和应该承担的责任。
2.健全市场管理机制,发挥“看不见的手”的决定性资源配置作用。政府要将基础设施建设纳入自己的管理范围,但尺度必须掌握好,不能给企业戴上镣铐。建筑企业众多,如此竞争激烈的市场首先应该让市场机制来调节,简政放权,给予企业一定地自主能力和信任,也做到及时结款使企业能够劳有所得,才能使企业积极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3.建立起一套针对市政建筑工程的成熟专业的工作方法。建筑工程的专业化和高效化依赖于管理的专业成熟程度,提高政府参与效率,能够从技术理论和实践操作各个角度给予建筑工程一定的监督和干预,又能够根据客观因素调整工程要求,促进工程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4.赏罚分明,加大宣传。市政建筑工程政府是出题人,答卷却要交给人民。因此,关注工程后续,根据人民对工程的最终评价来褒奖或严惩施工企业是必要的,也是政府对人民负责的表现。同时也要加大宣传,把握舆论主旋律,掌握舆论主动权,不能让铺天盖地的负面信息伤害政府公信力。
(二)企业层面
1.标准化管理,严格遵守。建立严格的作业标准,并力求在将其落实于施工的每一处细节上,将安全质量、管理流程全面规范化,严厉杜绝偷工减料的行为和马虎验收的现象,不再让标准成为一纸空谈。
2.全局设计,整体统筹。重视先行的设计流程,不但要做到切合实际、因地制宜,并且必须将设计的方案细化,强化整体意识,形成血肉相融的总体设计,为施工过程打好基础,减少因为设计问题带来的质量问题,及其引发的不必要的损失,提高施工效率和工程的经济效益[4]。
3.加强监督管控,落实岗位责任。落实监督检查程序,强化解决问题和现场控制的能力,专项检查、总体巡查一个不落,以勤查换安全;将安全质量责任逐层分解,落实到部门个人,建立追责制,提高由施工者到监督者的责任意识。
4.施工人员的技能培养与素质提升。人才对于任何企业都是其生命力和创新力所在,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标准化的培训与道德教育,使其客观的专业技术得到提升的同时,从主观上调动其积极性和责任感[5]。
5.风险预判和管控,注重品牌效益。对各类事故和风险做到心中有数和心中有“术”,分析风险源,建立预警机制,提高风险意识和危机应变能力。对于施工过程和施工后的建筑都能保持密切关注,做到建筑的“终身责任制”。长此以往,可以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和口碑,形成品牌效益,保证企业的长期利益。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的市政建筑工程还存在着多种问题,解决问题有其重要性和急迫性,只有政府和企业联合改革,秉承原则,以质量为基石,扩大公共服务功能,发挥社会价值,才能开创出市政建筑新局面,切实保障国家利益和人民幸福。
参考文献:
[1]吴镇清,丁伟,师晓飞.市政工程施工安全质量管理分析与研究[J].山西建筑,2017,(03):246-247.
[2]李明.市政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及控制方式研究[J].江西建材,2016,(13):90.
[3]陈光明.市政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及控制方式分析[J].四川水泥,2015,(07):260.
[4]翁罗敏.市政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房地产业,2015,(Z2):60.
[5]郑希.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J].质量探索,2016,(01):68-69.
论文作者:夏水荣1,程伟明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4
标签:市政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政府论文; 企业论文; 建筑论文; 的是论文; 中国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