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力资源作为国家建设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随着对于电力资源的依赖性不断增强,电力输配企业的重要性也在不断突显。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的过程中,电力产业的内部竞争压力也在不断增加,保障高质效的输配电和自动化运行就成为了企业竞争的重要因素。这也要求电力企业深入对于相应技术的认识和理解,不断分析和总结,不断提高。据此,本文针对输配电及其用电工程的优势和特点做出了主要阐述,希望可以帮助电力产业的相关人员充分认识技术的作用,在今后的技术应用中更加高效的发挥作用。
关键词:社会;经济;电力产业;输配电;电能
一、电力输配自动化的特点
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作为我国输配电系统的重要一环,对于系统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极大促进了我国的技术革新,对于电力系统的稳定和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作为我国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要素,不仅可以提高系统效率,解决故障问题,还能有效提高服务质效。
1.1高效灵活性
在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进行设计时,往往需要对多个方面进行考虑,需要把握严谨、周密以及前瞻性等特点。目前,我国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实现了现代化的创新,对于该输配电及用电系统的自动化运行已经提供了相应的技术支持,可以高效稳定的进行输送,同时也保障相应的安全性,尤其是在电力系统各项职能的拓展和创新上给予了足够的空间。未来系统在发展的过程中,将会被引入更多的功能,创新也为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1.2便捷性和智能化特征
随着基础技术的不断革新,电力输配工作也有了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有效缓解部分人为操作所带来的故障和问题。同时,也加快了系统对于操作执行的响应时间,整个工程的运行效率得以有效强化。尤其是在故障诊断和处理上,自动化提高反应速率,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则保障系统的成长性,对于同质同类问题有很大的优势。
1.3安全性特征
事实上,电力输配系统具有相当的风险性,即使是一般性的故障也会造成机械设备的损坏,至少也会造成使用寿命的降低,严重时甚至会大面积停电或出现人员伤亡。因此,电力输配及用电工程的自动化设计也十分谨慎,尤其是在电网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上做出了相当的保障。
1.4综合性特征
输配电系统的构建十分复杂,但是随着工程自动化的实现,计算机信息技术很大程度简化操作的复杂度。尤其是在故障排除上,维修工人可以通过系统更快的对故障详情进行确定,尽快帮助配电工作恢复正常,同时也极大的保障输配电工作的稳定性。
二、电力自动化输配技术的优势
在社会不断发展后,电力系统的服务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尤其需要满足与各个阶层的电能需求。除开竞争力水平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外,技术的革新也能带来生产力的发展,减少设备损耗和电力输送损耗,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更丰厚的经济效益。
2.1全程控制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很大程度的改善了系统运行模式,提高了系统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水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减少了人力的参与后,电力系统对电网的控制也可以实现了全程监测和控制的功能,在系统所给出的运行数据和参数信息的指导下,对于电力的输配状况进行分析,维持正常的输配工作,稳定并持续满足用户的电力需求。与此同时,电能输配管理人员还可以通过系统进行远程操控,对于故障信息或是风险因子进行及时的处理。同时,也能够根据系统自动生成的故障分析报告,对维修人员进行及时的调度和分配,尽快解决问题。
2.2有效提高了故障响应和处理质效
电力输配系统在实现了自动化运行后,其中也嵌入了对于故障进行自动报警、历史数据自动记录等功能。单一的故障数据将会报警功能启动后被系统进行整理和记录,复杂的故障将会在整体处理完后,再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归集。这样一来,技术人员在通过分析之后便能更好对系统和基础设施进行分析,有利于维修人员更快的故障进行排除,恢复供电或是隔离故障区域。而抢修人员也可以通过掌上电脑的配备来实现与管理中心的交流,数据传输以及故障汇报等等,及时确立最佳的维修方案。
2.3提高了输配电的质效水平
目前,电力资源在输配过程中的额外损害已经成为了影响电力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电力企业,盈利效率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而通过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可以通过对数据分析和总结对输配电效率的薄弱环境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方便其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尽快缓解该类状况,甚至可以解决这项问题。
三、输配电及其电力工程自动化技术应用的发展前景
在电力产业发展的很长时间里,电力系统的控制、操作、故障分析以及维修均是通过企业供职人员进行。尽管这类模式相对于计算机设备的应用具有很强的短期经济效益,但是从长远来看,人为因素的误差、人员更迭的工作延续性、效率问题、管理问题等等,均对企业策略做出相应的革新要求。
然而,专家系统控制技术作为一项已经进行实践的智能化管理系统,不仅可以进行全面管理,还能对问题和故障进行准确而职能的判断。该系统通过基本的控制器和智能组织进行数据归集,通过中枢系统进行协调和决策,为电力企业的系统运行提出了全新的方式。专家系统控制系统的运行很大程度的实现了对人脑运行和判断方式的模拟,再通过对该领域各专家学者知识与经验的归集,对于问题的判定具有更加周密而严谨的思考,最终得到准确而可靠的诊断结论。
该项技术的应用实现了电子计算机的初步智能机制,可以对人类的认知状况、知识数据以及历史经验进行学习和总结,利用计算机数据计算和逻辑运算的基础,模拟了被输入的专家知识、经验以及最重要的诊断思维,在实际故障的对比程序完成后,对机械设备的故障问题进行最终的确定。这类技术的应用,有效解决过去信息技术对于非规范、非定性以及非结构化问题的处理,是未来人工智能实现的基础。尤其是在电力系统恢复控制、调度员培训、配电系统自动化、隔离故障点以及对紧急或警告状态的辨别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该项技术不仅具备了目前自动化输配电工程的优势,同时也具备更加全面和广泛适用性的特点,对大多数问题的处理都能发挥相当的作用。但是,我国现阶段在这类技术上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其应用水平更是相对较浅,模拟性能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四、结语
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迫使电力产业要对自身做出调整,原有的产业运行模式需要进行革新,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好的企业也必然会被市场所淘汰。这是市场的挑战,更是为企业发展带来的全新机遇,更是推动我国电力企业朝着更高水平发展的契机。随着技术革新所带来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不仅有效替代了部分人力劳动力的支出,同时也有效减少了因为故障发生所造成的停顿时间,这我国电力产业的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李小海. 输配电及其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探讨[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0:167.
[2]丁垣吉,张翻. 自动化技术在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 硅谷,2015,04:89+64.
论文作者:农灿勋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3
标签:系统论文; 电力论文; 故障论文; 输配电论文; 技术论文; 是在论文; 工程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