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浏阳市中医医院 410300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在围绝经期综合征治疗过程中应用灸法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68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例数相等,对照组患者采取药物治疗,观察组实施灸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负性情绪评分以及血液生化指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液生化指标以及负性情绪评分对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激素水平指标和对照组相比较具有明显优势,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 在围经期综合征治疗过程中,采用灸法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灸法;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疗效
妇女在绝经期时会出现雌激素水平下降的现象,导致机体内分泌功能紊乱,出现相关心理、生理症状,因此被称为围绝经期综合征。主要是由于患者卵巢功能逐渐从成熟趋于衰退,导致丘脑-垂体-卵巢内分泌轴功能失调,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心悸、潮热等。雌激素水平紊乱也是导致患者出现负性情绪以及增加敏感性的主要生理原因,患者在病情发展期间会存在明显心理障碍,例如出现恐惧、紧张、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对生活质量具有严重影响[1]。本文研究实验以68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为例,分析探讨在其治疗过程中应用灸法治疗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68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各3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年龄为42-59岁之间,平均年龄(50.50±3.78)岁,平均病程(13.41±4.47)月;观察组患者年龄为44-57岁,平均年龄(50.50±3.77)岁,平均病程(13.47±4.50)月,对比两组患者年龄、病程、合并症等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本次研究试验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进行批准。
西医诊断标准:患者年龄为40-59岁,围绝经期妇女存在月经失调症状,此外还有烘热汗出等典型特异性症状,伴随发生腰酸腿疼、心悸失眠、情志异常、记忆力减退等症状,月经紊乱持续3月以上或者已经停经一年者。
中医诊断标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均符合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定的《中医体质分类和判断》[2],诊断类型包括阴虚、阳虚等体质类型,转化分数≥40。
纳入标准:患者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在治疗前6个月以内未服用性激素以及影响因素激素水平的药物患者;均为自愿参与此次研究实验;签署知情同意书且能按照医嘱进行治疗的患者。
排除标准,年龄不在40-59之间的患者;合并发生脏器、内分泌、神经系统以及精神障碍疾病者;存在原发性低血压、慢性贫血、原发性高血压等疾病患者;存在严重妇科器质性病变者,例如子宫切除、卵巢功能障碍以及双侧卵巢切除者;对治疗药物存在过敏反应者、不能按照医嘱服药治疗者以及对本药已知成分存在过敏现象者。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口服(广东恒健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0613),每天3次,每次20mg,治疗时间为30天。
观察组患者采用灸法治疗,针对体质为阳虚者配神厥穴,阴虚者选择双侧涌泉。患者在治疗期间采用仰卧位,充分暴露出上述穴位部位,将艾条一端点燃,选择涌泉、三阴交进行固定,在神厥穴放置艾灸盒,在距离穴位表面2-3厘米的位置开始进行治疗,温度保持在患者局部皮肤有温热感但无灼痛感为最佳,根据患者感官程度进行距离的合理调整,每次施灸30分钟,直至局部皮肤呈现出红晕现象,每隔一日施灸一次,共治疗15次[3]。
1.3观察指标
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对比评价患者激素变化情况(促卵泡激素/RSH、促黄体激素/LH、血清雌二醇/E2、泌乳素/PRL)。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3.00处理,±s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经x²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负性情绪
治疗前,两组患者负性情绪对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对比患者激素水平变化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激素水平和对照组相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激素水平和对照组相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大多是由于肾气渐衰、天癸将竭,出现心绪不佳、精血不足,肝、肾、脾等脏腑失于濡养,导致机体营养失衡所导致的。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滋养天癸、调养冲任、补肾健脾的重视程度,在此类疾病治疗过程中在中医治疗期间大多选择神阙、涌泉、三阴交等穴位,对调节全身阴经之经气具有积极影响,是阴阳气机运转的主要枢纽,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调节其心理状态具有积极影响。
本文数据表示::实施治疗前两组患者负性情绪和激素水平对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负性情绪、激素水平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分析原因如下:围绝经期作为患者体质状态转折的特殊点,在中医学治疗过程中大多强调平衡阴阳,同时需要因人制宜,更加强调体质治病的重要性。选择三阴交、神阙、涌泉等穴位进行施灸,具有调整气血精微、调和阴阳、健脾助阳的效果。和神阙穴共同治疗具有调肝理脾、升阳举陷、补气活血的作用。涌泉穴作为全身阴阳之气的交接支点,具有滋阴降火、疏肝理脾、调补肾气、阴平阳秘的效果。针对此类疾病,阴平阳秘、阴阳平衡是中医学治疗的根本所在。和常规治疗措施相比较,灸法在围绝经期治疗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优势,其治疗作用持续和缓,能够充分调动机体潜能,而且操作简便无副作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4]。
综上所述,在围经期综合症治疗过程中,应用灸法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调节患者负性情绪,对改善激素指标具有积极影响,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董雪婷,吕盼军,王丽,等.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J].湖北中医杂志,2018,40(07):58-60.
[2]李霞,沈洁,沈梅红.灸法防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规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21):5411-5412.
[3]周路,李启荣,麦威,等.灸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16,35(07):836-838.
[4]赵利华,麦威.灸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研究近况[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8(03):68-70.
论文作者:李丹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5
标签:患者论文; 绝经期论文; 综合征论文; 性情论文; 对照组论文; 法治论文; 两组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0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