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开放:学习型社会背景下的成人高等教育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等教育论文,学习型论文,成人论文,走向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在历史上曾经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社会紧缺、急需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成人高等教育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诸多问题,并逐渐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于是,社会上便流行着一种偏见,对成人高等教育存在的合理性及其合法地位产生质疑:成人高等教育到底还要不要?其实,成人高等教育绝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如何顺应时代潮流,进行理论和实践创新,加快自身发展的问题。
一、审视:当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招生制度滞后
目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实行统一招生,虽然近年来招生政策有所松动,但是其决策权和管理权主要还是掌握在政府部门,从专业设置、招生规模、到学制年限,都要遵照有关规定执行。在历史上成人高等教育大规模扩张时,这种招生制度曾经对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健康、协调、循序渐进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信息社会的到来,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这种“计划经济”思维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发展。突出表现为政府管得过宽过死,学校缺乏办学自主权,无法根据当地社会需求和本校实际灵活应变,造成不少学校出现“有生源无计划,有计划无生源”的奇怪现象,从根本上扼杀了学校办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同样存在问题的是全国统一考试,它虽然强调了“齐一性”、标准化和客观化,却忽视了不同地域、不同专业的差异和特色。如果说这种考试形式是沿袭了当年普教模式的话,那么,在当前普通高考自主命题改革此起彼伏的形势下,更凸显了成人高考招生统一考试的不合理性。因为,成人是具有一定生活和工作经验的社会从业人员,相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他们更强调实践技能的提升。这种统一考试,可能会把那些精于实践而稍逊理论的成人排除在高等教育的大门之外。
(二)办学模式单一
首先,在办学主体上,虽然近年来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在社会力量办学方面日益呈现多样化趋势,然而,政府包揽办学的一元格局还是没有在根本上予以打破。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还是政策引领和支持力度不够,使得投资主体很难取得必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不愿涉足这一领域。这特别不利于把竞争机制引入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形成多元竞争格局,从而盘活高等教育资源,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效益最大化。
其次,在办学形式上,主要表现为高等学历教育、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和社会生活教育等非学历教育所占比重很小。这使得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片面追求学历文凭,忽略成人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提升,表现出严重的功利主义倾向。
最后,在办学层次上,目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主要包括本、专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所占比重很少。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要求人们受教育程度普遍高移,这必然对研究生层次的教育提出更多需求。然而,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在这一方面准备还明显不足。
(三)管理体制欠灵活
目前,在学籍管理上,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主要还是采用刚性的学年制,有的成人高校虽然进行了学分制改革,但是,由于课程、教师等资源不足,往往采取折衷的学年学分制,由于学员事实上并没有选课的真正自由,最终所谓的学分也只能沦为一种形式。另外,为了保证学员按时参加面授,不少成人高校还对学员的出勤率作出硬性规定,低于一定数额便无资格参加该课程的考试。这种管理体制虽然能在某种程度上提高所谓的教学质量,但是,由于事实上违背了成人学员的现实情况而变得毫无科学价值和意义。众所周知,成人学员是已经走上各种工作岗位的从业人员,他们一般都已成家,面临着工作、家庭和学习的三重压力。这就决定了成人学员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有时工作缠身,便很难保证上课出勤,甚至有时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因此,有些学员可能很难在规定时间内修完学业。我们不少成人高校在很大程度上往往只强调制度管理,却忽略了成人学员的这一现实需求。而可能恰恰正是这种缺乏灵活性的管理体制,使一些社会成人把继续接受高等教育看作是无暇顾及的奢望。
(四)培养方式普教化
为了保证达到与普通高等教育相同的质量标准,获得社会认可,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往往追求和普通教育“同层次、同水平、同规格”。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成人高等教育在专业设置、课程教材、教学方法、考试评价等方面毫无自己的特色,盲目照办普通教育模式的倾向特别严重,“成人教育套用普通教育模式;业余教育套用全日制教育模式;远距离教育套用课堂讲授模式。”在专业设置上,凡是普通教育有的,成人高等教育争取都有,这使得不少成人高校“大而全”,甚至“小而全”,而非根据本地区域特色和学校资源优势把某些专业做专做精;课程教材不过是普通高校教材降低一点标准的翻版;教学方法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学员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实验、实训课少而又少,甚至根本没有;考核评价也主要以笔试为主,单单考察学员对书本理论知识的记忆,忽视对学员进行联系工作、生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成人学员具有丰富的工作、生活经验,他们多数来自生产一线,希望学以致用,这种普教化的培养模式显然距他们的实际兴趣相去甚远。
二、开放:学习型社会的理性诉求
创建学习型社会的主张最早是由美国著名教育思想家赫钦斯(R·M·Hutchins)提出的,他于1968年发表了《学习社会》(The Learning Society)一书。作为对现代终身教育思想推进和深化过程中的一种新构想,“学习型社会”理论一经提出,便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重视。1972年,在时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主席的埃德加·富尔(Edgard Faure)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以“向学习化社会前进”为题,再次对学习化社会的发展远景予以勾画。在此推动下,世界各国迅速反应,纷纷发表宣言或制订法律,掀起了全球性的学习化浪潮。我国政府领导人也先后在不同场合多次表达了“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化社会”的思想。其中,党的十六大就明确提出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
自从“学习型社会”理论被提出以来,国内外学者对于什么是“学习型社会”给出了众多不同定义。但是,综观各种表述不难发现,所谓学习型社会,就是指一个建立在完备、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之上的,为每一个社会成员时时、地地、处处都能够提供教育与学习机会和多样化教育服务的社会。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它需要人们具有迅速获得、选择、判断、应用信息的能力,需要大量能够适应未来变化、具有高度创造性和独特个性的人才。这就要求人们必须具有不断学习新事物和新知识的能力,以便能够积极应对复杂的环境变化而最终立于不败之地。21世纪,学习必将成为每个人的一项基本权利,成为每个人的一种生存方式。
学习型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它必须建立在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之上。“看来,在一个空前要求教育的时代,人们所需要的不是一个体系,而是‘无体系’。”在学习型社会中,任何单独的教育机构都无法发挥广泛而有效的作用,教育“必须超越学校教育的范围,把教育的功能扩充到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所有的部门——政府机关、工业交通、运输……都必须参与教育工作。”因此,构建学习型社会必须首先打破传统的以学校为唯一场所和主要时期的教育组织结构,建立起在空间上包括学校、家庭、企业、社区和其他一切公共场所,在时间上贯穿人的一生的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作为“终身教育的火车头”,成人教育必须率先冲破传统学校教育形式的藩篱,为终身教育体系的形成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发挥动力引擎作用。因为,成人是社会的主体,成人教育对于“非成人教育”具有重要影响。
三、走向开放:成人高等教育的应对策略
早在20世纪70年代,邓小平同志就提出,“教育还是要两条腿走路。就高等教育来说,大专院校是一条腿,各种半工半读的和业余的大学是一条腿,两条腿走路。”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既然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形式,就理应各自具有不同的发展模式和运行轨迹。因此,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必须走出“普教化”、“正规化”的误区,立足于学习型社会的宏大背景下,实行开放办学,走进企业,走向社会,走入成人丰富的生活世界,走出一片独特的发展空间。
(一)招生体制开放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应尽快从国家集中控制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走政府宏观调控和民间自主管理相结合的社会化发展之路。因为,成人是社会建设的主要力量,成人教育本来就是一项社会事业,它和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息息相关。尤其在当今的学习型社会中,学习活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所不包,这就决定了政府不可能对如此复杂、多样、易变的教育体系事无巨细一味包揽。应当鼓励学校管理者、教师、成人学员、社区居民、企业以及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决策,根据当前和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灵活应变,确定成人教育的专业设置、招生计划、发展远景等。
在具体的招生方式上,成人高等教育应当取消全国统一考试,实行开放式招生。不论户籍、年龄、职业等,只要具有基本的学习能力和相应的教育需求,都应该给予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把成人高等教育真正办成一种“没有门槛的教育”。其实,成人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为更多人提供公平受教育机会的教育形式。因为,在大多数国家,尤其是一些发展中国家,普通高等教育仍然是一种稀缺资源,它不可能为所有的人提供同样的教育机会,加上个人、家庭等各种因素制约,一些人可能很容易与之失之交臂。而成人高等教育恰恰给他们提供了新的机会。但是,如果成人教育再设置门槛的话,一些人可能就真的和它无缘了。因此,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应当借鉴电大“注册视听生”的招生办法,实行开放的报名、审核、注册。同时,也可以实行一些灵活的政策,进行诸如“预科生”、“往届生”和“资格生”等招生制度改革。
(二)办学模式开放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应当改变国家办学的传统模式,倡导办学主体多元化。政府主要通过政策制订和财政倾斜进行宏观监督、调控,重点鼓励个人、企业、社区、民间团体、私人机构投资办学。同时,对现有的国办成人高校,可以通过托管的方式移交给社会上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承办,或者进行股份制改革。成人高等教育进入市场领域以后,便会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开设专业、课程设置、办学层次等。这样,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可以促使教育资源向优质学校转移,从而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成人高等教育办学质量和效益的目的。
适应学习型社会的发展和成人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成人高等教育必须改变单一的学历教育形式,向学历教育与学位教育、本专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成人普通高等教育与成人高等职业教育相结合的综合方向发展。因为,随着普通高等教育的扩招、招生年龄限制的放开以及由此带来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普及化,社会成人对于学历补偿的教育需求必将逐渐减弱,而代之以对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生活教育等非学历教育的需求膨胀;同样,随着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普遍高移以及社会对高层次人才急剧增长的需要,成人对研究生教育的渴望也会与日俱增,成人研究生教育应当成为今后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重点;另外,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调整,人们的职业设计与选择必将成为一个长期的、不断发展的职业开发历程。作为对在岗人员职业发展进行提高性培训,对下岗失业、转岗转业人员进行适应性职业再开发与指导的成人职业教育应该成为当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主要实践形式。
(三)管理体制开放
针对目前表现比较突出的“工学矛盾”、“家学矛盾”等问题,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籍管理应当充分体现“以人为本”,采取更加灵活机动的办法,方便成人学习。“一个全面的开放教育体系帮助学习者在这个体系中能够纵横移动,并扩大他们可能得到的选择范围。”成人高等教育应该采用完全学分制,并建立起“学分银行”,使学习不受固定学年的限制,只要学员修满规定的学分,即可申请获准毕业。应当允许成人学员根据自己工作、家庭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何时、何地学习以及学习什么内容、以什么形式学习等。在当今的信息化社会,成人高等教育还应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开展远程教学。对于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按时参加面授的学员,应予以提供各种课程软件,通过网络下载,他们可以很方便地在家随时进行学习。另外,“在不同的教育学科、课程、等级之间,在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之间,一切人为的、过时的障碍,都应一律加以废除。”应当打破各种层次、各种类别、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之间、成人高等教育内部各专业之间以及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之间的森严壁垒,建立起“学分或成绩互认”系统,避免学员重复学习、无效学习,从而在社会上真正建立起高等教育的“立交桥”。
(四)教育资源开放
传统的学校教育是一个相对封闭的教育体系,它整日把学生埋在深宅大院,强调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在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以及学习型社会背景下,这种教育方式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为,人们的学习方式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学校正规学习,还应包括各种非正规、非正式学习,学习的机会也相应地发展到家庭、社区、职场,以及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等一切公共场所。因此,成人高等教育不能再深藏于各种培训机构和成人学校之中了,而应走进企业,走入社区,走向社会。成人高等教育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既广泛利用了社会文化资源,弥补了自己资源的不足,同时又了解了社会,拓展了自己的教育功能。
同时,在当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普遍投入不足、资源相对短缺的情况下,还应当加强成人高等教育内部以及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之间的资源相互开放。各级各类成人高校都应打破原有的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做到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在师资培训和图书资料、实训场地、仪器设备的利用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其中,尤其要加强与普通高等教育间的合作,因为,普通高校在师资、设备和科研等诸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成人高等教育可以通过委托师资培养、聘请兼职教师、合作开发项目等方式,一方面做到合作共赢,同时又在合作中发展壮大自己。
(五)教学模式开放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个单向的知识传输过程,它过分强调了教师的权威,“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只能是被动的接受。这种方式尤其不适合于成人教育,因为,成人学员是承担着一定社会责任的从业人员,具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和工作经验,他们是带着“问题”来参加学习的。成人教育不能照搬普通教育的模式,按部就班地进行,而应“按需施教”。另外,成人往往具有强烈的自我概念,这就决定了他们的学习必然是自我指导型的。成人教育应当尽力营造一种鼓励性、协作性、开放性的学习氛围。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成人才能感到别人的接受和尊重,才能自主确定学习需求,调整学习进程,评价学习效果。因此,成人高等教育应当鼓励学习者的参与、互动,采用更加灵活、开放的协商课程模式或者学习合同模式。在协商课程模式中,一般由学生提出所需知识的方向与基本框架,而由教师提供学习或研究的实质性内容和学习方法,然后,双方在协商的基础上最终决定课程学习的内容和评价学习效果的标准。学习合同模式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鉴于每个学员均具有不同的知识经验,他们可能无需学习每一部分内容,学习合同模式让学员自己选择所要学习的部分,然后与教师签订一份学习合同,并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出足够的支持性证据,来证明自己已经履行了合同,而由教师来对此合同和证据进行评价。
(六)评价体系开放
近年来,社会上经常有些人抨击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下降。客观而论,这种忧患意识是必要的。但是,稍稍思索不难发现,这主要还是追求与普通高等教育“三同”的思维方式在作祟。其实,无论从生源质量、学习者的生理与心理特征还是从所拥有的教育资源来讲,一味以普通高等教育的标准来要求成人高等教育是不公平、不现实,也是毫无必要的。因为,社会所需人才是多层次、多规格的,普通高等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具有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一般来讲,普通高等教育主要培养理论型、学术型、研究型人才,而成人高等教育则着重培养实践型、应用型、操作型人才。因此,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绝不能沿袭普通高等教育的考试评价办法,单纯以一次性的笔试来评定,而应建立起多元、开放的评价体系。
前已述之,成人学员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生理、心理已基本成熟,因而能够自主决定学习内容、学习进程,进行学习效果的评价。我们应当充分发挥成人学员的这一优势,鼓励他们自我评价,使他们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反思自己的学习效果,并在必要时作出调整。在评价方式上,除了进行必要的理论课考试外,应重点对学员的实践、操作能力进行全面考核。更为重要的是,还应把学校评价和学员返回单位后所在单位领导对学员的评价结合起来,形成多维立体的评价网络。另外,还应当充分利用社会上的各类评估中介机构,对成人学员进行考核,使他们的知识技能通过专业等级证书、资格证书的获得而得到社会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