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教育与扩大就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由于人口众多,加上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沉重的就业压力,有赖于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参与;激烈的择业竞争,更有赖于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和提高自身素质。当前,国家把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作为解决就业矛盾的一种有效途径,对扩大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侧重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职业技术教育要把更新就业观念摆在首位
职业技术教育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使劳动者在就业观念上紧跟时代步伐。观念更新了,就业门路自然宽广了。
1、劳动即是就业的观念。当前, 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和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中普遍存在一个择业观念的误区:即仍把工作分成三六九等,对职业和岗位的期望值过高。如过去进了国营大厂,觉得有优越感,现在下岗了,却放不下“铁饭碗”的架子,宁愿呆在家里领救济金,也不愿到其他经济成分的单位去端“泥饭碗”。对干清洁工、当保姆等工作,更觉得脸上无光,见不得人。这种择业观,使一些人对众多的就业机会熟视无睹,甚至对一些很好的就业机会也无动于衷。以致有人戏称,现在是“工人下岗,农民上岗”,“外地人真忙,本地人真闲”。其实,无论干什么工作,都是国家和社会需要,都是靠自己劳动所得吃饭,只要是有益劳动,就应理直气壮,就不低人一等。劳动即是就业观念树立了,面子的束缚解开了,架子放下来了,就业的机会也就多了。
2、风险观念。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生活惯了, 容易养成凡事求稳不变、安贫乐业的观念,一时很难适应就业风险。大多数人就业时总想找个保险系数大、风险小、以后不再折腾的单位;而对那些非公有制单位和小单位就业,总觉得不安稳、不踏实。其实,过去计划经济下公有制大企业保险,现在市场经济下恰恰是一些这样的大企业面临困境,下岗人员多。市场竞争是一个充满风险的不确定过程。参与市场竞争,首先就应当有这样的心理准备:风险与利益并存,但利益往往大大高于风险,敢于承担大风险的人,可能就是获得最大利益的人。再用那种一业定终身的观念来对待就业已经过时了。一个人往往在多次职业或岗位选择中,更能感受到风险的洗礼,从而更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3、机遇观念。计划经济给予人们的是大锅饭, 市场经济给予人们的则是发展的机遇。谁能抓住机遇,谁就有可能发展起来。有些岗位,现在看起来条件不太好,待遇也不丰厚,但却很有发展前途。在这样的岗位上坚持不懈干下去,一定会有好的未来。对任何人来说,只要把自己的未来放在自己抓住机遇艰苦奋斗的基础上,而不是患得患失,就业的大门就永远敞开在面前。如果一概拒绝那些一时薪金少,待遇差、离家远的单位,以致失去了发展自己的机遇,这是很可惜的。
4、自由择业观念。 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的职业和工作安排完全是政府和领导的意图,个人是没有选择自由的。这种就业制度所带来的弊病是众所周知的。许多人终其一生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只能浪费青春,做一些自己不喜欢做的工作。还有一些很有才能的人在一个单位长期不受重用,也只能忍气吞声,毫无办法。市场经济对我们个人的首要要求是自由择业,这是充分发挥每个人特长、才能的最佳办法。所谓某某人在本单位是一条“虫”,到外单位成了一条“龙”,就是自由择业、人尽其才的生动写照。
5、个人创业的观念。以前我们总认为办企业是政府的事情, 国有国营,一目了然。改革开放后,允许个人办企业,允许外国企业家到中国办企业,允许农民办企业,于是在全民、集体企业以外,出现了一片别开生面的新天地,多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发展得生机勃勃,解决了大量人口就业问题。个人办企业是市场经济的起码要求。你有一个生意,或一项专利,或一项创意,希望变成一种产品或者服务,参与市场竞争,你就可以创办自己的企业。个人办企业不仅为自己创造了就业机会,而且还能够解决其他许多人的就业问题。当然,政府要逐步降低办企业、开公司的条件,简化有关手续。
6、公平竞争观念。市场经济的核心是竞争机制的建立。 竞争必须是公平竞争,即在同一起跑线上的竞争。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市场法则是决定一个人成败的主要准则。论资排辈与公平竞争是格格不入的,往往扼杀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压抑年轻有为之士的成长,损耗大量宝贵的人力资源。只有通过市场实行公平的人才竞争,用人单位竞相争聘,个人竞相应聘,有才之士才能脱颖而出。这里,年龄、资格退居其次,才干才是最重要的。所谓“破格提拔”反而应是人才竞争的正常状态。
7、追求和保护自身利益的观念。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 许多事情不是政府出面组织的,而是社会依市场规律自发创造的。在我国,市场经济也要求政府转变职能。因为政府不是万能的,许多事情政府管不好,不能管。以前由政府管的事情现在推向市场,也就是推给我们自己了。因此,我们要摆脱“等、靠、要”的思想和凡事依赖政府的观念,主动地追求和保护自身的利益。当然,这决不是宣扬那种“个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封闭自私思想。市场经济中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协调才是取得个人正当利益的最佳手段。
二、职业技术教育要为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服务
在竞争激烈的劳动力市场中,劳动者具有一定的技能、技术、专业特长是必须的。劳动者如果能够胜任多种劳动技能,就能增强自由择业的能力和本领。要在转变就业观念的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通过教育培训,可开发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增加技能储备,以增强就业竞争力。
1、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1)市场经济的用人要求:学历+技能。多年来, 学历文凭几乎成为衡量一个人知识结构和能力大小,羸得择业和就业机会的唯一凭证。然而,现实生活中,人们却常常发现不少在校品学兼优的高学历者,走上社会后却成绩平平;相反,那些在校成绩平平并不十分出众者,甚至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在社会上却大展宏图,出类拔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用人单位普遍要的是素质高、能力强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在各类人才招考、招聘中,用人单位变得越来越挑剔,用人时既要看学历文凭,又要看是否还拥有其它技能,掌握程度如何。“学历+技能”的新格局正在逐步取代一纸文凭独领风骚的老面孔,开发职业技能正成为职业技术教育以至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
(2)第三次社会热潮:技能储备。所谓技能储备是指在本职、 本岗位之外,再掌握一种甚至几种职业技能,以备不时之需。技能储备,说到底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过去长期实行一岗一技,基本上是一次分配定终身。现在市场经济要求一专多能,多一种技能就多一份人生机遇的选择,就能把握比别人更多的成功机会。因此,“第二技能”刚一出现就受到社会各界的瞩目。由于现在绝大部分高校中专仍按系部开设专业,专业性导致毕业生知识的单一性,因此,许多在校大中专生也卷入到技能储备热中去了。尽管对技能储备的概念并不是都很清晰,但掌握多种生存发展的能力,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自觉追求。通过学习掌握多种技能来实现由“等饭碗”向“找饭碗”转变,从“守饭碗”向“换饭碗”转变,这既反映了就业竞争的压力,又体现了人们自我意识的增强。而且越是市场经济发展得快的地方,对技能、技术的追求越自觉、越充分,如沿海发达地区,市场需要什么,人们就学什么,干什么。有人指出,这是中国继文凭和经商两大热潮之后,又掀起的第三次社会热潮。它有利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因而是一个巨大的社会进步。
2、以培育一专多能型人才为目标,推动职业技术教育改革。
社会职业技术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我国,也是一个正在积极拓展的新领域。近年来,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各种社会教育机构以及民间团体等,正在建立起一张庞大的职业技术教育之网。人们从对学历的追求到对职业资格证书的同等重视,反过来又推动了方兴未艾的职业技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可以预料,随着国家将逐步强制性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随着就业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职业技术教育还会有更大的发展。
但是,职业技术教育只有在改革中求发展,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对技能实用型人才的需要。职教改革,大到指导思想、办学体制、人才定位,小到课程设置、教材教法,总的要求是缩减纯学历教育成分,增加技能教育内容,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由培养学历型人才向技能型人才转变。为此,要做到三个“加强”:一是加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设置的弹性,重视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结合,以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二是加强学生自我意识、自我学习及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增强学生的职业开拓能力;三是加强基础课教学,大量开设选修课,以增强学生的职业应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