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面包”引发的问题教学论文_金碧如

“一个面包”引发的问题教学论文_金碧如

金碧如 温州市瓯海郭溪中学 325000

【案例背景】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学科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认识。从一定意义上说,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与发展、发明与创新的逻辑起点和推动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没有“问题”也就没有创新。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多教少问,学生多接受少思考,表现为“满堂灌”和“注入式”的教学形式。即使有少部分问题,也仅仅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被动回答问题,而不是启发式地给学生提供产生问题的情境;或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问题,而不给学生提供自行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机会。

这次的区教研活动,区教研组负责人迎难而上,开展了一次以“动手动脑学科学”为主题的团体赛课活动。我们教研的课题是《食物的消化与吸收》,采用多轮上课的方式不断改进课堂上出现的不足之处,期望能盛开出一朵美丽的教学之花。

【案例描述】

课堂实录:

体验一:喝水 引出新课

体验二:我们嚼米饭时,越嚼越甜,唾液也多了,唾液哪里来?

引出唾液腺,教师介绍其他消化腺。

学生活动一:请认真观察142页人的消化系统图,将手中的卡纸分别找到对应的位置。(目的在于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掌握消化腺与消化道各器官的对应的位置。)

视频一:牙齿在消化中的作用。

活动二:张开嘴巴对着镜子观察自己的牙齿,数一数几颗牙、尖牙、磨牙、牙齿?没有镜子的可以同桌互相观看。

学生讨论:龋齿有哪些危害?根据其成因,谈谈日常预防龋齿的方法。

接着通过图片教师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

视频二:胃的作用,让学生了解胃的作用。

学生活动三:观察猪胃和小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胃和小肠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

最后结合课件图片让学生了解肝脏、胰腺和大肠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研讨改进】

然而,一节课之后,我们发现了诸多问题,比如:1、授课过程与教学设计中,思路不清晰。2、教学过程中,对牙齿这一教学内容时间占用过多,而且在课件中并未展现牙的结构,对此知识点讲解不清楚。3、学生的课堂气氛始终无法调动起来,学生参与度不高,整堂课主要以老师教授为主。4、课后小结人体消化系统流程图中没有对消化道的器官顺序进行梳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5、本节课的设计旨在体现“问题化学习”,而我们设计的问题指向性不明确,导致学生在实验活动过程中不知道观察什么,以致出现为了设计活动而活动,没有达到教学设计预期的目的。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对教学设计进行了优化。

首先,针对没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设计了两个课前模拟实验:模拟实验1,先将面包掰碎,再把面包装入塑料袋反复挤压,然后再加水挤压看前后变化。模拟实验2,把碎面包装入塑料管中,使它向前移动。通过简单的模拟实验让学生观察食物在消化道内的运动情况,从而体验消化道的“蠕动”作用,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后面的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巧妙设计教学情境“面包历险记”,以此为依托,轻松把握教学主线,使得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过程及知识点的衔接流畅,节省课堂教学时间。

再次,在讲解科学的刷牙方法时,使用了牙齿模型,并请学生上来用牙刷演示科学的刷牙方法,增强课堂学习气氛,使课本知识更加形象化。

最后,我们对学生自主学习单中,观察猪胃和小肠的表格设计中的结构特点中填空内容进一步细化,填空和选择相结合,降低实验记录的难度,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实验观察时的问题指向性,缩短实验时间,提高实验效率和效果。

【案例反思】

一、课前模拟实验,激发兴趣

教学活动中能否不断激发兴趣,使学生自始至终主动参与学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本节内容虽然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学生对也有一定的了解如牙齿,但对于体内的胃、小肠的结构特点功能及消化腺学生却知之胜少。传统的教学往往是采用讲授式,教师讲,学生记,也能达到一定的效果,但学生可能会兴味索然。本节课课前通过简单的模拟实验让学生观察食物在消化道内的运动情况,从而体验消化道的“蠕动”作用,以此引出这节课的课题《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这样把课本中较抽象的概念与生活中的常见的事物联系,使科学的学习更贴近生活,学生更容易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提供素材,发现问题

根据认识理论,科学课堂教学过程应该诗师生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取新知识的问题性思维过程。在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往往是备课时精心设计的,而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几分钟内提出问题,教师需要提供丰富的素材。素材可以是:情境故事、视屏、图片、新闻资料等。本节课我们通过设计“面包历险记”引发学生思考,然学生对于消化消化器官产生了许多问题如:1、胃里为什么会有胃酸?胃中的酸是怎样形成的?2、为什么肠子是长长的等?

三、自主探究,解决问题,获取新知

现代教育观认为:只有让学生自己经历新知的形成过程,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才能同时得到发展,而牵着学生走,压着学生学,则学生只能获得知识而很难形成能力。在学习科学时,如果只是死记硬背科学原理,不进行实验和探究,就无法知道知识的来源,无法体会到探究的乐趣,也无法真正理解科学的真谛,更无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本节课的难点在于了解胃和小肠的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的关系。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们设计了一个观察实验,让学生观察猪的胃和小肠,找出它们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再结合视频资料讨论这些结构特点在食物消化吸收中分别起了什么作用。这样,学生就很能自主解决在前面针对胃肠所提出的问题,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在科学教学中实施问题化教学设计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还可以更好地结合实验活动或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方法和能力的培养,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论文作者:金碧如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6

标签:;  ;  ;  ;  ;  ;  ;  ;  

“一个面包”引发的问题教学论文_金碧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