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例脑性瘫痪患儿的综合康复护理训练策略分析论文_王萍

55例脑性瘫痪患儿的综合康复护理训练策略分析论文_王萍

王萍

(山西省荣军医院护理部 山西 太原 030031)

【摘要】 目的:探讨55例脑性瘫痪患儿的综合康复护理训练策略分析,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本研究从2012年01月至2015年01月期间来我院康复医学部进行治疗的脑性瘫痪患儿中随机抽取5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康复护理训练策略进行护理,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55例脑性瘫痪患儿采用综合康复护理训练策略后的护理有效率情况。结果:55例脑性瘫痪患儿中,显效共17例,所占比例为30.91%;有效共31例,所占比例为56.36%,治疗总有效率为87.27%,均明显高于治疗无效率(P<0.05);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脑性瘫痪患儿采取综合康复护理训练策略,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综合运动功能,促进患儿病情康复,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性瘫痪;患儿;综合康复护理;护理策略;临床经验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1-0065-02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也称婴儿脑性瘫痪(infantile cerebral palsy),是一种先天性运动功能障碍及姿势异常的疾病。[1]该病不具有特异性,病情严重程度不一,类型复杂。婴儿早期较难发现,严重影响了婴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发育。[2]如何早期诊断脑型瘫痪患儿的类型,根据患儿的病情,及时进行有效的运动能力和姿势康复训练,对于患儿病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3]本研究从2012年01月至2015年01月期间来我院康复医学部进行治疗的脑性瘫痪患儿中随机抽取55例为研究对象,探讨脑性瘫痪患儿的综合康复护理训练策略分析,并总结临床经验。现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从2012年01月至2015年01月期间来我院康复医学部进行治疗的脑性瘫痪患儿中随机抽取5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儿共24例,女性患儿共31例。患儿年龄分布范围为6个月~5岁,平均年龄为(2.5±1.01)岁。所有患儿根据临床表现症状,经过新生儿常规血尿便检查、生化电解质检查、患儿脑部CT和MRI等检查,结合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诊断标准,均确诊为脑性瘫痪。患儿的脑瘫类型情况为:痉挛型共20例;手足徐动型共13例;混合型共12例;肌张力低下型共10例。根据统计学分析,本研究的实验对象性别、年龄、体重、病情等一般资料不具有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综合康复护理训练策略方法

(1)物理疗法训练

首先,临床医师应该对不同类型的脑性瘫痪患儿的病情做临床综合性的评估,然后根据不同分型的患儿,制定不同的物理疗法针对性训练。其中主要护理训练策略如下:

体位护理:正确的体位才能使患儿以正常的模式去参与活动,因此要训练患儿学会保持正确姿势并且要经常变化体位,如针对痉挛型的患儿应采用抑制全身屈曲模式促通伸展模式,避免痉挛的发生。针对手足徐动型,应促通身体姿势的对称及手正中位指向的发育,保持身体的稳定型,协调手部、足部、头部等的发育。针对混合型和肌张力低下的患儿,应该增加肌张力,促进身体平衡训练等等[4]。

坐位平衡的训练:首先练习上肢保护性反应能力,再次,针对不同类型的患儿采取不同的姿势,针对痉挛型的将患儿两腿分开,上身前倾然后用手将患儿下肢压直,鼓励患儿向前弯腰。手足徐动型的将患儿两腿并拢屈曲,并用手抓住其肩膀,向前内方旋转,让他用双手支撑在两旁来支撑自己,低张力型的要刺激核心,促使头及躯干伸直,让患儿在动态中保持平衡。

爬行训练:当患儿俯卧位能很好地控制头部时,应开始学习爬行,训练时要用手固定骨盆。

站立训练:从扶持站立开始,然后进行从座位上站起,再练习从椅子上站起,最后练习单腿站立,练站立时要控制头、颈、躯干及膝部。

步行训练:当有一字的平衡能力,重心转移功能以及髋、膝、踝关节及双下肢充分肌力才能进行,切记不可过早进行。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康复的目标就是提高日常活动能力,进而提高生活质量,将此目标始终贯穿于各个训练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语言及感官疗法训练

对于语言发育存在障碍的脑性偏瘫患儿,应该有针对性的进行语言康复训练,矫正患儿的发音,进行构音障碍训练等,以促进患儿正确发音。另外,可以通过滑板、秋千、平衡棒、跳绳等工具训练患儿的感觉平衡能力。

(3)中医疗法训练

可借鉴传统的祖国医学精粹,采用按摩、推拿以及针灸的方法,增加患儿的肌肉张力,舒筋活血,疏通和协调身体的平衡性,改善患儿的步态和姿势。

(4)早期启蒙教育

对于两岁以上的患儿,可以进行早期的启蒙教育,临床护理人员可以将该年龄段的患儿集中在一起,通过做游戏、画画、手工制作等方式,来提高患儿接触事物的辨别能力。

(5)心理护理

患儿普遍存在自卑、忌妒、不平衡等心理问题,为了获得良好康复效果,必须先解决心理障碍,建立良好感情和信任。

1.3 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小儿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 FIM量表)评分系统进行评分。显效:100%×(治疗末期积分一初期积分)/治疗初期积分>50%;有效:30%<100%×(治疗末期积分一初期积分)/治疗初期积分≦50%;无效:当100%×(治疗末期积分一初期积分)/治疗初期积分≤30%时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2-3]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所有的检测统计学数据采均用 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结果采用均数±标准差(x-±s) 进行表示,并经过t检验。 P<0.05 表示数据具有差异性以及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55例脑性瘫痪患儿采用综合康复护理训练策略后的护理有效率情况。结果如表1所示。55例脑性瘫痪患儿中,显效共17例,所占比例为30.91%;有效共31例,所占比例为56.36%,治疗总有效率为87.27%,均明显高于治疗无效率(P<0.05);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55例脑性瘫痪患儿采用综合康复护理训练策略后的护理有效率情况

组别患者(例)显效

(例/%)有效

(例/%)无效

(例)总有效

(例/%)

痉挛型20712119

手足徐动型135 6211

混合型123 63 9

肌张力低下型102 71 9

合计5517(30.91%)*31(56.36%)*7(12.73%)48(87.27%)*

3.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脑性瘫痪是威胁婴幼儿正常生长发育的重大疾病之一,该病发病早期不易察觉,且病情较为复杂,类型多样。严重的情况下,易并发智力低下、癫痫以及感觉器官功能障碍等临床并发症。[5]严重影响了婴幼儿的身体健康。因此如何有效地针对不同类型的脑性瘫痪患儿进行康复训练,提高患儿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6]。本研究从2012年01月至2015年01月期间来我院康复医学部进行治疗的脑性瘫痪患儿中随机抽取55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的分析发现,患儿采用综合康复护理训练策略,进行物理疗法、语言及感官功能训练、中医理疗以及早期启蒙教育等方面的综合性的护理后,结果显示,显效共17例,所占比例为30.91%;有效共31例,所占比例为56.36%,治疗总有效率为87.27%,疗效显著。可见,综合性康复护理训练策略有利于脑性瘫痪患儿的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

综上所述,临床上对脑性瘫痪患儿采取综合康复护理训练策略,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日常生活能力额综合运动功能,促进患儿病情康复,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艳平.家庭康复护理对小儿脑瘫的康复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5):41-42.

[2]杨锦.小儿脑瘫康复护理早期干预及效果评价[J].环球中医药,2013,(z2):84-84,85

[3]罗丹.50例脑瘫患儿前庭功能训练的康复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4):365-366.

[4]黄霞娟,胡文辉.早期康复护理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神经智力和运动功能发育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11):1605-1606.

[5]郑迎虹.脑瘫患儿的康复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4,(18):242-243.

[6]叶石玄宝,卜仁梅.综合康复治疗对痉挛性脑瘫患儿相关因素影响的调查[J].中国基层医药,2014,(5):752-752,753.

论文作者:王萍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7

标签:;  ;  ;  ;  ;  ;  ;  ;  

55例脑性瘫痪患儿的综合康复护理训练策略分析论文_王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