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磷酸阿糖腺苷应用于手足口病治疗的效果研究论文_刘芳桃

隆回县人民医院 湖南邵阳 422200

【摘 要】目的:研究单磷酸阿糖腺苷应用于手足口病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到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300例为研究对象,使用数字随机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150例患儿。对照组使用利巴韦林注射液进行治疗,试验组使用单磷酸阿糖腺苷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并对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并且试验组患儿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少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磷酸阿糖腺苷应用于手足口病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明显提升治疗有效率,并缩短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单磷酸阿糖腺苷;手足口病;治疗效果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疾病,其在5岁以下的儿童群体中发病率较高。根据临床上对手足口病的研究,患儿在发病后一般会出现明显的厌食、发热和口痛等症状,并且在患儿的手、足、口等多个部位会出现溃疡和小疱疹[1]。一般情况下患儿在发病后1周可自行痊愈,但一些患儿发病后会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肺水肿和心肌炎等并发症,并且严重的患儿甚至会出现死亡。本研究对单磷酸阿糖腺苷应用与手足口病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8月到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300例为研究对象,使用数字随机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150例患儿。所有患儿均符合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标准,手、足、口等多个部位存在溃疡和小疱疹。对照组中男性患儿有92例,女性患儿58例,患儿的年龄处于6个月~5岁之间,平均年龄(1.390.48)岁。试验组患儿中男性患儿90例,女性患儿60例,患儿的年龄处于5个月~4岁之间,平均年龄(1.350.42)岁。两组患儿的性别和年龄等基本资料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进行治疗,其中主要是根据患儿体重按照12㎎/㎏的标准,将利巴韦林注射液加入葡糖糖注射液中进行静脉滴注,其中葡萄糖注射液的浓度为5.0%,用药频率为1次/d,连续治疗6d时间。

试验组采用单磷酸阿糖腺苷进行治疗,其中同样是根据患儿的体重按照8㎎/㎏的标准将单磷酸阿糖腺苷加入浓度为5.0%或10.0%的葡萄糖注射液中,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进行治疗,其中葡萄糖溶液稀释后的浓度为0.1%,用药频率为1次/d,连续治疗6d时间。

1.3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并对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进行统计。其中疗效判定标准为:患儿治疗2d后临床症状完全明显缓解,并且能够进食,则判定为治疗显效;患儿治疗4d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并且能够进食,则判定为治疗有效;患儿治疗6d后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并且不能进食,则判定为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数据处理

使用SPSS22.0完成对两组数据的处理,其中计量资料用()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和t检验,以P<0.05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8.67%,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详见表1。

3.讨论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其多发于儿童群体。根据临床上对手足口病的研究,其主要是由肠道病毒引起,其中包含长但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等。手足口病的传染途径有很多,其中主要是接触传染、呼吸道传染和消化道传染,儿童在感染后一般会在2~10d内发病[2]。普通病例的发病较急,并且发病后表现出明显的厌食和发热等症状,导致患儿的正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并且患儿身体多个部位会出现斑丘疹,并且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转为疱疹。重症病例在3岁以下的患儿中较为多见,其发病后病情进展很快,很快会导致患儿出现循环障碍、脑水肿和脑脊髓炎等,在患儿病情较重的情况下很容易导致死亡,治愈后也会留下后遗症[3]。

手足口病患儿在发病后,一般坚持一般治疗、合并治疗和抗病毒治疗的原则[4]。其中一般治疗主要是保持患儿身体清洁,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消毒杀菌处理,避免患儿出现交叉感染等。合并治疗主要是对患儿的并发症进行监控,及时发现患儿的严重并发症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抗病毒治疗一般在发病24h~48h前进行,这样能够有效缓解患儿的症状。单磷酸阿糖腺苷是一种腺嘌呤核苷酸抗病毒药物,其在进入患儿体内后会生成阿糖腺苷二磷酸和阿糖腺苷三磷酸,从而对病毒DNA的合成进行抑制,达到治疗的目的[5]。

本研究对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手足口病的效果进行分析,其中试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且试验组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少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说明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手足口病的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丁增林,陈东英.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小儿手足口病50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3,02:143-144.

[2]曹湘蓉.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手足口病43例疗效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26:111-112.

[3]张玉山.喜炎平与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02:216-218.

[4]刘志群,罗如平,刘芙蓉,古芬,刘静.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6,05:645-646.

[5]胡春霞.单磷酸阿糖腺苷与喜炎平联合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22:170-171.

论文作者:刘芳桃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6

标签:;  ;  ;  ;  ;  ;  ;  ;  

单磷酸阿糖腺苷应用于手足口病治疗的效果研究论文_刘芳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